恰當舒緩與急躁
教育敘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讓我們把自己過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幽微細節重新審視,去發現其中細微的教育蘊涵,從而把作為敘事者的教師自身的思維觸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層,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顯現其並不平凡的教育意義。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班主任在處理問題時如果能針對學生的心態,做到緩得適時,急得恰當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對個性倔強、自尊心強的學生應採用“延長教育法”,循序漸進,讓他們自我思索、自我對比、自我反省,以達到激發他們內在驅動力的目的。如果操之過急往往會使他們喪失學習和生活的信心。但強調緩的作用,並不是說時時處處以緩為好。相反,急的重要性同樣不可忽視。比如當學生做了一件好事時,他迫切想得到班主任的表揚,如果班主任不能抓住時機,沒有及時表揚,即使後來再補上,效果也大打折扣了。又如,有的學困生是由於學習不夠專心,粗心馬虎造成的,我對這類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出遞進式的要求***60分—70分—80分***,讓學生逐步提高,“緩慢”前進,而當學生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梯時,及時表揚,滿足學生成功的喜悅心理,這樣“緩急”交替進行,既可以幫助學困生有所進步,以可以讓學困生樹立自信心。
適當退一步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