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違反規範時如何才能避免親子衝突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課題。但是很多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媽媽,他們還沒準備好要怎麼當好一個父母,就被逼著充當了人生導師的角色。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孩子不聽話時的教育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不聽話時的教育方法
一位有經驗的幼教老師,能用有效的方法,把孩子跟老師之間的衝突降到最低。重點就在提醒時以“溫和但堅定”的態度開始,把孩子吸引住。
我在臺北市一所蒙特梭利幼兒園當顧問的時候,某天早上一位剛畢業的幼教老師—小米,來到我們園所上班。
第一天來工作,她被園長安排到2~3歲的教室裡,協助班上的主教老師。在早上工作時間,她看到孩子們都很獨立、有秩序、專注地做著自己選擇的工作,在驚歎這些3歲不到孩子們能力的同時,一整個早上她臉上都掛著愉悅、滿足的笑容。
我在她隔壁的另一間3~6歲教室輔導,看到第一天上班的她,這麼地為孩子而喜悅、覺得人生是多麼有意義時,我心想:“很好,但等吃飯時間你就知道了……”
時間飛快,中午吃午餐時間到了。她被安排到一張圓形大桌子,負責照顧四位2歲半左右的孩子們吃飯。她們一起合掌唸完感謝文後,就開始用餐。滿足的笑容,仍然掛在小米老師的臉上。我隔著一張桌子陪著中、大組孩子們用餐,同時邊吃飯、邊觀察整個環境。當然,“觀察新老師”也是我的工作之一。果然如我所料,吃飯時間過了10分鐘後,小米老師那桌開始出現狀況了。因為,通常2歲半的孩子吃飯專注度,大概都只有10~15分鐘左右。
一位坐在小米老師旁邊的小女生—阿芯,突然把她右手的湯匙握住***像拿著棒子般***舉起,並開始在碗上敲,發出“吭—吭—吭—”的聲音。小米老師當看到她正做著不正確的事情,馬上就給予提醒。她面帶著笑容、溫和地對阿芯說:“阿芯?我們現在在吃飯喔,你這樣子敲碗會很吵,會打擾到我們喔!而且這樣你就沒辦法繼續吃飯了。來,請你把湯匙放下來,我們繼續認真吃飯,好不好?”阿芯被小米老師提醒後,當下停頓了兩、三秒,思考著下一步要怎麼做……
然後,她用天真無邪的笑容看著小米老師,舉起拿著湯匙的手、繼續邊笑邊敲碗。很顯然,阿芯已經用她的行動來回答老師了:“不好!”
小米老師再用相同的方式提醒一次,但阿芯仍然繼續敲著碗,提醒再度無效。小米老師越來越焦急了,她脫口說出:“請你不要再敲碗羅,如果你再這樣我就要沒收你的湯匙羅!”但此時她突然發現,原來我一直都在觀察她。
她知道“你再這樣我就……”這種威脅的話語,在有理念的幼兒園裡是不適用的。所以她只好把這句話吞回肚子裡。然而,情況不但沒有改善,而且變得更糟。同桌的三位小朋友,看到阿芯“挑戰權威”成功,也開始加入行列。剎那間四個小朋友同時敲著碗,“吭—吭—吭—”地奏起四季協奏曲,好不熱鬧。小米老師眼看當下控制不了場面,整個耳朵都紅了,不知所措地看著小朋友說:“請你們不要再敲了好不好?”答案當然是:四位小朋友看著她繼續快樂地敲碗。
其實,在聽到小米老師說出:“阿芯,我們現在在吃飯喔,你這樣子敲碗會很吵,會打擾到我們喔!而且這樣你就沒辦法繼續吃飯了。來,請你把湯匙放下來,我們繼續認真吃飯,好不好?”
這番話時,我心裡暗想不妙。姑且不討論這番話既冗長又沒有力量,最糟的是最後還用了禁忌語“好不好”來收尾。
我常跟家長和老師提到一個重點:孩子遵守規範並不是一個邀請,不需要在句尾加上“好不好?” 看到眼前失控的情況,我必須介入了。於是我站起來,緩慢地走過去他們那桌,開始使用“提醒四步驟”。
降低大人與孩子衝突的提醒四步驟
—成人保持“溫和但堅定”的態度,不要挑釁孩子的情緒,我以“溫和但堅定”的表情,注視著阿芯雙眼,一步一步地慢慢趨前,往她桌子方向走過去。阿芯看到我向她走過去時,當下她也看著我。走到她前面時我蹲下來,繼續看著她。她看到我蹲下來看著她時,她敲碗的動作也停下來了。我再以“溫和但堅定”的語氣,對她說了兩個字:“阿芯。”此時,她雙眼看著我,整個身體完全定住了。同桌的其他三位小朋友,也完全定住。一位有經驗的幼教老師,能用有效的方法,把孩子跟老師之間的衝突降到最低。重點就在提醒時以“溫和但堅定”的態度開始,把孩子吸引住。
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樣的前置準備通常都能夠在當下讓孩子穩定下來,如同<孫子兵法>裡面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但接下來的四個步驟,才是真正影響教育結果的關鍵,讓我們來看如何演變。
Step1 敘述你看到的行為
然後,我同樣以“溫和但堅定”的語氣對阿芯說:“我看到你在敲碗。”阿芯聽到我講這番話,頭上彷佛出現一個驚歎號,思考著自己剛做了些什麼。客觀地“敘述你看到的行為”,是很重要的步驟。因為有時候孩子在太興奮、太高興、太累、太生氣……等情況時,會無意識或不理智地做出一些脫序的行為。當然,孩子也可能是故意的,因為他想要知道繼續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但透過我們這步驟的言語引導,能幫助他在當下把焦點拉回到自己身上,使他的行為暫時停頓下來;那怕只有一、兩秒,這都是給予教育的關鍵點。
注意事項:用責備的語言告知孩子,只會激起孩子的對立
此時不要用責備的言語來告知,因為孩子的OS會如下:
“喂!你這是在幹什麼?”***孩子OS→在敲碗!***
“停!你為什麼在敲碗?”***孩子OS→因為我想!***
“你這樣很吵知不知道?”***孩子OS→不知道!***
“你不要再敲了聽到沒有?”***孩子OS→沒聽到!***
這些負面的話語,都很可能讓孩子內心生起對立心,讓事情更難處理。
Step2 告知孩子為什麼不要這樣
當下等孩子已經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了,緊接著要做些什麼呢?
接著我繼續用簡潔、有力的話語,跟阿芯說:“這樣是很吵的。”阿芯聽到這句話後,她的動作還是定住,但看得出來腦袋已經開始在思考這被我提醒的原因。透過這個步驟,我們能讓孩子瞭解、或再確認這個行為不恰當的原因,以及為什麼不要繼續做。
注意事項:提醒孩子,重點一個就夠了!
1.話語要簡潔且有力,不要冗長沒重點。
2.不要敲碗的原因很多,但說一個重點就足夠。若要詳細說明,應該在事後討論,而非在當下給予“提醒四步驟”時。
3.切忌用主觀的責備、批判的言語告知,如:“這樣吵死人了你知不知道?”以免孩子產生對立心,結果又適得其反。
Step3 告知/示範正確的方式
到這裡我們已經達到教育效果了;接下來,要加強孩子對這件事情的正面學習,我們要使用提醒四步驟3。進行到這裡,因為我沒有用任何負面言詞或行為來挑釁孩子情緒,她仍然是穩定的;所以主動權,仍然在我們手上。再來就要告知她 、或示範給她看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式。
這時候,我把阿芯握在手上的湯匙輕輕地拿過來,放在我右手三指上,並告訴她:“我們是這樣拿湯匙的。”然後,我說了一句“提醒四步驟”裡面最關鍵的句子。我看著阿芯,邊緩慢地點著頭,邊微笑地說:“我可以相信你現在會認真吃飯嗎?”當下阿芯也跟著我,點點頭。
於是,我把湯匙遞還給她。她接過湯匙,慢慢地舀了一口飯,吃到嘴巴里面。到此,勝負已定。邊點頭、邊笑著說“我可以相信你現在會嗎?”是“提醒四步驟”裡面的核心引導步驟,同時也是讓孩子從錯誤中得到正面學習體驗的重要關鍵。在言語上孩子聽到“我相信你”,在身體語言上孩子看到我們“點頭”表示肯定,他會感覺到自己不正確的行為是被我們所包容與原諒的。
他並沒有因為做不對的事情而失去我們的愛與信任;而且,我們還願意相信他會做正確的事情。這正是在教育上,我們要培養孩子“以錯誤為友”的具體做法之一。同時注意這裡有一個說話的藝術,我們是用“疑問句”來詢問孩子的:“我可以相信你現在會嗎?”透過正面的言語和身體語言的引導,孩子在這時候被詢問,自然也會用正面的態度來回應,以言語或身體語言來表示:“可以。”而當他表示“可以”的同時,他也同時確認了自己接下來會做正確的行為,併為自己剛才所做的事下臺一鞠躬了!
注意事項:相信孩子,讓孩子願意遵守規定
1、當孩子說完“可以”之後,成人不要用任何懷疑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或對孩子說:“是嗎?你真的會這樣嗎?”這種沒有教育效果的話。
2、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他每天正透過我們對他的態度,來認識自己與建構自己的人格。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們願意相信他們,所以他們才會做到的。
3、因為相信孩子,所以孩子變得偉大;因為質疑孩子,所以孩子變得渺小。我們的質疑,只會讓他懷疑自己的價值、懷疑我們對他的信任與愛。
4、最後請記住在這裡要使用的疑問句是:“我可以相信你會 嗎?”而不是:“那我們現在來 了好不好?”最後的三個字“好不好”,往往都是讓很多完美引導功虧一匱的元凶。
Step4 當下給予肯定
最後,我們要替孩子的正確行為,畫下完美的句點—提醒四步驟。
在看到阿芯接過湯匙,慢慢地用湯匙舀了一口飯,吃到嘴巴里面後……我當下看著她的雙眼,邊點著頭,以誠懇、肯定的語氣笑著對她說:“是的。謝謝你。”她聽我的嘉許,露出了“想笑又不敢笑”的靦腆。我感受到,因為我的肯定,她更確定自己現在的行為是正確的。
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都會當下給予提醒、指責、批判或喝斥;但在孩子做對事的時候,我們卻常常吝嗇給予肯定。然而,在孩子修正自己行為後的當下肯定,對孩子是很重要的。因為他能透過我們進一步確認這行為,同時也增長了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
注意事項:給予真誠的肯定,浮誇的讚美不是“孩子的需求”
1、我們要給予的是真誠的肯定,而不是浮誇的讚美,例如:“哇!我覺得現在的你好棒喔,你超讚的,你們有沒有看到他現在很棒了,對呀……”
2、我常跟家長和老師說,這些浮誇的嘉許方式只是“成人的浪漫”,而不是“孩子的需求”。試想如果別人常用這種方式稱讚你,你會覺得他是在真誠對你還是在跟你演戲呢?如果對成人我們不會這樣,為什麼對孩子我們就會這樣?
3、細想之後可能就會發現,其實這些都是“成人把孩子看得太渺小”的做法。須知道我們真誠的肯定,會讓孩子內心更茁壯、更肯定自己的正向行為。浮誇的讚美,只是一出讓大家笑笑的戲劇而已,沒有太大教育效果。
習慣於大人浮誇讚美的孩子,容易養成一種“索取別人讚美”的習慣。 他做了些什麼事,就會馬上走到大人旁邊炫耀,讓大人再“演戲”給他看。而當大人沒有用同樣的強度來“演繹”時,他可能就會不高興,或意興闌珊不想再繼續做,或者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因此變得沮喪、氣餒。其實,這都歸咎於大人一開始給予不適當的引導,結果養成孩子不適當的行為。
十種教育孩子的錯誤方式
1、居高臨下
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總以家長自居,即使有時候批評的百分之百正確,孩子們也會“口服心不服”。因此建議:父母們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樣大家的感覺都會很好。
2、求全責備
畢竟還是個孩子還小,父母不應苛刻對待他們的表現,如果父母們總是苛刻地對孩子說,“你還差得遠呢”,就會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3、頻頻誇獎
別以為賞識教育就是要不停地誇獎孩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勵孩子。過度的無謂的誇獎只會使孩子驕傲自滿。
4、過多限制
父母過多的限制會讓孩子感覺受到束縛,這是孩子最為反感的。
一年一度的暑假來了,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都心花怒放,家長們卻發愁了——孩子有假我沒假,該怎麼安排才好呢?有的家長趁機給孩子安排大量補課,力圖讓孩子的學業在假期“彎道超車”,不惜花費巨資***重慶一位媽媽給上高中的孩子報暑假班1個月花費近2萬***;有的家長想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鋼琴、跆拳道、芭蕾舞……興趣班從早上到晚。沒有經濟自主權卻希望“我的暑假我做主”的孩子們,在爸媽的安排下敗下陣來,卻難免有情緒。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很多家長都會有點迷惘,怎麼和孩子溝通才能瞭解他們的想法,互相理解達成共識,恐怕是家長們要花一輩子時間研究的課題。
5、關心過頭
過度關心,只會讓孩子反感,孩子會感覺自己的生活空間被壓縮,從而喪失特長髮展的機會,甚至,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6、全盤否定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錯是批評得太過,這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導致拒絕接受批評教育,甚至產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緒。
7、是非不分
父母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就事論事,並且讓孩子知道他錯在何處。
8、貶損他人
偶爾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齡小朋友比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別家孩子的優點。這樣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9、事事代替
現在有許多父母事事都不讓孩子幹,不讓孩子有自己作決定的權利,但對孩子來說,不經歷失敗,怎能從錯誤中學到東西?
10、不作楷模
要言傳身教。沒有身教,言傳就無從談起。樹立一個好榜樣,才能起到示範作用。
家長應對寶寶說話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