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極拳對腰椎間盤突出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武式太極拳為我國傳統太極拳五大流派之一,是武禹襄先生在陳式太極拳及趙堡太極拳的基礎上,根據練功方面的感悟而創編的拳式小巧緊湊,集強身、防身、修身為一體,更適合文人修煉的太極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部分縮影,富含中國古老的哲學理論,她雖然屬於武術範疇,然而其健身價值歷經實踐檢驗證明顯得更為突出,以至成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由於職業習慣,希望結合自己習拳的點滴心得,從教育學及醫學的某個範疇或角度對太極拳的健身機理進行詮釋,這一想法與恩師喬松茂等人達成共識。

  2004年7月至2009年8月,從學習武式太極拳的新學員中選取物件,通過傳授新學員武式太極拳簡化13式套路和相關功理、功法,令患者自主習練,應用這種方式治療本病32例,取得了較好療效。並從某社群經調查篩選出來平時較少參加運動、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而且沒經過正規治療的患者32例作為對照,觀察兩組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變化狀況,以期瞭解武式太極拳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效果。

  研究物件

  從學習武式太極拳的新學員中選取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者32人作為研究物件,以某社群經調查篩選出來平時較少參加運動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而且沒經過正規治療的患者32人為對照。兩組研究物件的家族史中無重創性骨折史者。所有研究物件無其它慢性疾病***肝臟、腎臟、糖尿病、神經性厭食、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同時排除腰椎部腫瘤、結核、強直性脊柱炎和脊髓等病變,未長期服用過影響骨代謝的藥物***鈣劑、激素、維生素D、保健品等***。兩組無營養不良性疾病,膳食營養合理均衡,對富含鈣食品的攝入相似,也無吸菸、酗酒等不良習慣。兩組的年齡範圍為18~50歲。對照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方而與治療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

  學員組一般資料:本組32例病人,男20例,女12例;年齡18~50歲;病程3天~10年;症狀以右下肢疼痛為主者19例,雙下肢疼痛伴麻者6例,單純腰痛者5例,下肢疼痛伴跋行者2例。

  學員組影像學資料:本組32例,經CT掃描者25例,MRI檢查者5例,腰椎X線平片檢查者2例。顯示L3~L4突出者8例,膨出症者9例;L4~L5椎間盤突出者17例,膨出症者15例;L5~S1突出症者6例,膨出症者11例。單間隙病變者***椎間盤突出或彭出者***24例,其餘均以2個或2個以上椎間盤同時發病。32例病人中伴腰椎退行病變者12例。

  診斷標準

  ①有腰扭傷史或慢性腰病史;②腰痛伴坐骨神經痛、咳嗽、噴嚏、排便時疼痛加劇;③腰肌痙攣,腰部活動受限;④病變棘突旁壓痛、叩擊痛、伴患肢放射痛;⑤患肢肌肉萎縮,感覺遲飩,踝及姆趾背伸力減弱或消失;⑥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⑦X光片顯示腰椎生理曲線變直,脊柱側彎,間隙變窄,椎體前後緣骨質增生;⑧CT、MRI檢查證實。

  治療方法

  1、先慢跑5~10分鐘或活動各關節進行熱身。

  2、連續走架子——武式太極拳簡化套路十三式2~3遍,時間大約10~15分鐘。

  3、然後休息3——5分鐘。休息時應自然走動,不提倡站在原地不動,嚴忌打完拳馬上坐下尤其是地上或冰涼的石凳上。

  4、繼續走架子——武式太極拳簡化套路十三式3~4遍,時間大約15~20分鐘。

  5、休息3~5分鐘。如此反覆練習持續大約60~90分鐘。

  6、最後,適當做一些放鬆運動。

  7、最少每天早晚各練習一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須連續做2-3個療程,為鞏固療效和進一步達到身體強健的目的,提倡長期堅持練習、鍛鍊。

  注意事項:嚴重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每次練習強度應酌減,達到微汗效果即可。在炎熱的天氣練習時,應注意人體水分的補充;在寒冷的天氣練習時,應做好保暖措施。任何時候走架子避免對著風口直吹。走架子時必須嚴格遵照教練人員的要求進行,嚴守身法認真練習,否則,對健身無益甚至適得其反、加重病情。

  療效標準及結果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療效標準。痊癒:腰腿痛症狀、體徵消失,功能活動恢復正常,患者直腿抬高80o以上或與健側同;顯效:症狀、體徵明顯減輕,功能改善,僅有輕微腰痛或腿痛,直腿抬高在60o以上,對日常生活和工作無明顯影響;好轉:症狀、體徵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自覺部分症狀減輕,較治療前有好轉,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影響;無效:治療前後無明顯改善。

  療效結果:32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經以上方法治療並追蹤隨訪半年以上,痊癒21例***65%***;顯效7例*** 22. 00% ***;好轉3例***9.00%***;無效1例***4. 00%*** ,總有效率為96. 00%。對照組分別為2、3、3、24例,總有效率為25%。

  典型病例

  患者白某,男,40歲,體院畢業排球運動員。主訴腰痛伴右下肢麻痛多年,經理療、鍼灸一年多,效果不明顯。因訓練不慎扭傷腰部,活動困難,腰不能直立,疼痛劇烈,行走跛行。診查發現平腰、腰肌緊張,L4--5椎體右旁約1. 5 cm處壓痛、叩擊痛,並向右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試驗左85o、右35o。腰椎CT示:L4--5椎間盤向右後方突出。經上述方法治療三個月後,腰腿痛症狀消失,自腿抬高試驗陰性,並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隨訪半年無復發。

  討論

  武式太極拳,又稱“書房拳”、“文人拳”。拳架格調高雅,具有典型的“五花掌”以及上身微微後靠講究內勁、內氣中正的身法;具有動靜分明、一步一樁、剛柔相濟、平中見奇、拙中見妙、外示安逸、內固精神的風格。能充分體現內動大於外動、下動大於上動的特點。拳式小巧緊湊,身法緊嚴無隙,十三勢貫穿於各勢之中。周身一家,體態端莊,精神內含,氣勢騰挪。該拳不受場地大小限制,可因人、因地制宜,適合不同年齡的人群習練。

  武式太極拳拳諺“立定腳跟豎起脊,拓開眼界放平心”是該拳身法、心法的總要求,其中,著重提到“豎起脊”,可見該拳對脊柱的重視程度很高,“拓開眼界放平心”要求做到心平氣和,使人對待任何事物豁達、樂觀,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從而調動體內的積極因素。

  身法要求“立身中正”,頭頂百會穴垂直對準實腿腳跟,表面看上去有微微後仰,這樣反而可以使脊柱周圍的韌帶肌肉力量達到均衡,有鬆弛緊張的肌肉,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消除疼痛的作用,緩解神經根的壓迫,同時,使到椎體能按正常序列傳遞力量,使椎間盤受力均勻,起到減輕和穩定椎間盤突出症症狀的作用,有利於膨出椎間盤的回納,而對於部分太極拳愛好者錯誤理解太極拳身法“含胸拔背”所引起的駝背彎腰,也作出了很好的解釋。

  “下頜微收,配合斂臀,達到尾閭中正”***骶尾椎微微向前、向上收託***,這樣,使到椎管更直,變得順遂,有利於腦脊髓液加速流動,更好地滋養腦和脊髓,並迅速帶走廢物,有利於將脊柱承受的壓力,順利、正確地通過骶椎傳遞到兩側髖關節,進一步傳遞到腳跟。

  “每一拳式虛實分明,弓步和虛步形成一開一合、一張一弛,如此交替進行,對脊柱及其周圍的神經、血管、韌帶和肌肉群起到了合理的牽引、旋轉、扭壓等內在按摩作用,儘快打通痺阻血脈,緩解肌肉痙攣,促進突出椎間盤吸收,消除區域性炎症,具有鬆解粘連,改變神經根與突出髓核的位置關係,解除突出髓核對硬脊膜和神經根的壓迫,改善椎管內的區域性血液迴圈,有利於炎性水腫的吸收,同時開大椎間孔,使神經根處區域的容積相對增加,從而避免了神經根的嵌壓,恢復正常的腰椎解剖序列等作用。使韌帶恢復彈性和力量,預防韌帶蛻變、增生肥厚、軟骨化甚至骨化。可改善肌肉的血液迴圈,充足供養、增強肌力,防止勞損,為脊柱的保健以及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基礎,減輕椎體及椎間盤的負擔,為其恢復到正常的結構以及穩定病情,提供了條件和機會,同時,對它們也起到了強有力的保護作用。

  武式太極拳獨特的轉身身法,也對脊柱產生良性的影響,他以承受身體主要重量的實腿腳跟為軸來完成轉體動作,身法要求“下動大於上動,內動大於外動”,在下肢的帶動下,以脊柱為軸,反覆順逆旋轉,對椎間盤及其周圍的韌帶肌肉施以合理的剪應力和旋轉力的鍛鍊,增強了它們承受不定向外力的適應能力,增加骨盆的旋轉度,起到糾正不良姿勢、預防復發的作用

  另外,該太極拳要求無論是行功走架,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同樣要求保持身法立身中正,這樣,久而久之,即可養成良好的姿勢,猶如古人所云“站如鬆,坐如鐘”,這與醫學上治療椎間盤突出症,要求在生活上的注意事項不謀而合,對療效的鞏固具有積極的意義。

  運用這種運動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既能快速消除臨床症狀和體徵,恢復正常腰椎功能,又能達到避免復發的目的。

  武式太極拳練習階段

  練武式太極拳原本沒有階段劃分,或準確的講,它的階段之間是相互滲透不可以分得清清楚楚的,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這裡為了學者便於掌握,讓初學者在心中有一個大概的框架,本人根據個人體會將練習功架的過程分五個階段來闡述,以便同好參考指正。

  掌握功架階段

  這一階段屬於打基礎、學架子階段,主要在架子的名稱順序和外形規範、姿勢準確上下功夫,每一動勢都要立身中正。立身中正,顧名思義就是在走架子的運動中,身體豎好,中正不偏,不可前仰後合、左歪右斜、挺胸腆肚和彎腰駝背。武式太極拳的立身中正是指頭頂百會穴與支撐腿的腳跟上下串成一條直線與大地垂直。就外形來看,其身體有微微後靠***仰***的樣子。學武式太極拳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重心點,掌握住立身中正的要求,勢勢提起精神,把頭抬起來,把身子豎起來,有八面支撐的氣勢,眼睛和心思要用在洞察敵情的變化上,做到順隨忘我。這對初學者來講不可能一下子掌握,也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長期習慣性的動作改正。這是個努力方向。只要走架練拳就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守住“立身中正”這個最基本的要點。每一動勢都要留心,都要平心靜氣,想好了,認為姿勢準確了再做下一個動作,在學拳架中要努力做好動作之間的銜接。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勢勢有頂天立地之氣勢,猶如一根立木能頂千斤壓力。如果剛開始練拳不把身子豎起來,不但達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對往後功夫的提高影響也很大,或者說將永遠也達不到武式太極拳的上乘功夫。為什麼說不把身子豎起來就練不好拳技呢?因為不如此,就不能上下貫穿,就談不上立身中正,也就沒有八面支撐的氣勢,從身體外形上講不符合力學原理;從身體內部來說身體受力不均,氣血流動就不能很好地協調。而且由於身體的歪斜會不自覺地做出無謂的體能消耗,如此連自己的穩定都成問題,何談禦敵呢?俗話說的“低頭哈腰學藝不高”就是這個道理。開始學拳必須像學書法寫楷書一樣,要一筆一畫、橫平豎直、有稜有角、勢勢規規矩矩,手腳要依附身體,勿自伸縮,力求守住身法,在架子正確的前提下練習,切不可潦草從事。飛一勢要有走一勢的效果,走一個架子要有走一個架子的效果。剛開始,在規矩的框子裡手腳感覺呆板,沒有靈活性,但只要守住身法堅持習練,慢慢地形成習慣,為下一步凝固架子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初學初練武式太極拳架必須要慢,只有慢才能有時間靜下心來體認,用心體會出和掌握住拳架所要求的身法。這種練功方法看起來嚴格了些、學起來吃些力、有束縛感、進度慢了點,但這種嚴格的練法是今後在拳藝上能夠得心應手的基礎。如果一開始不注意姿勢的準確度,不立身中正、不嚴格苦守身法,一開始就想快、就想用努勁,其結果本末倒置,以後進步就慢了。所以說“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拳容易改拳難。

  改架子階段

  這是凝固架子錘鍊自己的階段。所謂改架子就是改正自己在練拳過程中不符合拳理要求的姿勢,使之走向正確。這一階段是在第一階段學完架子後的繼續。在第一階段學拳架的過程中如果學得較慢、較細,掌握得較好、身法毛病較少的話,那麼這一階段將會稍省些力;如果在前一階段學得比較粗,只是在學拳架時大概地順了下來,那麼此階段必須一點點地校正。不管怎樣,改架子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也是練功自律的相持階段,這一階段,如逆水行舟,只有堅持不輟,才能過此關口,必須在長期的習練過程中,逐步克服自己潛意識中不斷出現的、不符合武式太極拳科學規範的習慣性動作。在習練過程中仍然要慢不要快,要把握好重心,身心投入,時時刻刻按照動作的變化規律去細心體會,特別強調把精神集中在每一姿勢的體會上,用心感覺姿勢是否正確,也可面對牆壁上的大鏡子觀看自己的運動姿勢,切忌低頭去看自己的動作而影響拳架的氣勢和整體性。每一動勢,先問自己,身子是否豎起來了?重心把握好了沒有?周身協調好了沒有?虛實做夠數了沒有?每勢是否按照起、承、開、合的步驟做了?手和腳的位置是否恰切順隨,如有不合即速改正,如此反覆錘鍊,儘量在走架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刻刻留心、勢勢留意,以自己的重心為軸為根,摺疊轉換,連貫協調,不可中途斷線,更不可走流水架。從而使自己的身法逐步地形成周身一家。

  走架子階段

  這是在架子逐步改正後凝固成“周身一家”的架子。這時的拳架走起來比較順,每一動勢,身法均符合武式太極拳“立身中正”的要求和規範,已經守住了太極拳的基本身法。立身中正,舉手投足無過不及,行功走架如長江大河,連綿不斷,前一個動作的完成,既是下一個動作的基礎,也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周身一家,上下相隨,起伏得當,開合有致,虛實相間,氣完勢整。整個走架子過程中,不可以架子順了而精神懈怠,要提起全副精神、全神貫注,利用架子的順隨逐步加強練拳的力度,此階段要多磨練、細磨練,煉精、煉細、煉靈、煉出對敵意識,為了找到所要得到的感覺,此階段仍然要慢,在慢中找到技擊意識和感覺,由於順隨的拳架長期磨練,從而為下一步技擊的運用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技擊階段

  在拳架走順以後,不再為校正架子費心勞神,也就是說自己的身法已經完全符合武式太極拳的要求,“立身中正”再不是口頭上的了,而是成為自己的良好習慣,舉手投足皆合拳理,此階段仍要堅持按照武式太極拳要求習練。此時的練法要逐步將精力轉移到增強敵情上來,每一動勢問自己,對手用大力擊來,我何以對之?以何迎之、勝之?也就是說,對手擊來我怎樣用太極身法拿住敵人,控制住對手。這一階段要在走架子時把無人當有人,勢勢制敵,在與人打手時把有人當無人,勢如破竹。正如前輩李亦畲先生論述:“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人,按定彼勁,彼自跌出。”這句話很形象,它是功夫上乘時與敵人交戰時的真實感受和寫照。“自己安排得好”,一方面有自己運用得當的意思;另一層涵義是說自己有實力安排好,這是因為經過長期習練,自己身法中正,重心穩固,功夫純青。試想以自己長期習練形成的有八面支撐之氣勢的勁力和剛柔相濟的太極身法去迎接來犯之敵,有什麼可以安排不好呢?“人一挨我”,指對手稍捱上我,我內裡如同觸電一樣警覺。“我不動彼絲毫”,是指我外表不動讓對手認為我沒有警覺,而內裡在做迎敵的調整,這裡的“不動”並不是不動,而是外表好像沒動,而內裡卻以足夠的勁力在運動,在做吃住對手重心的行動。“趁勢而人”,由於前面的“不動”麻痺了對手,所以在時間的準備上我先於對手,我已經暗中吃住了對手的重心,此時對手大勢已去,可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處境。此時,我可以明著讓對手感覺到自己的重心被我完全控制,試想對手的重心都被掌握和控制住了,還有什麼不好解決呢?所以“按定彼勁”,我以八面支撐的的正中氣勢向一個連自己重心都控制不了的對手施加壓力,對手感到了壓力和威脅後,自然要做本能的反抗,但想反抗又無法抗拒的時候,其身子僵化,這股僵勁頂來,我便順著這股僵勁順勢發放,所以“彼自跌出”,對手便隨著我的發放順勢被拋跌出去。整個技擊過程是客觀的,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而不是主觀臆斷強行的結果,它是對手讓你怎麼打就怎麼打,而不是你想怎樣打就怎樣打。這便是武式太極拳的技擊妙處。

  無畏無敵精神境界階段

  這是功夫上乘的最高階段,這一階段的到來是前四個階段的體現,達此階段後再不須為掌握拳架、走順拳架、如何禦敵等身法和意識上下功夫了。也就是說防身禦敵已經是自己的良好習慣和潛意識的本能動作。此時並不是說不須要練功了,此時練功有心曠神怡的忘我境界。古拳譜說:“練功一日、技精一日。”又說:“功彌久而技彌精亦。”練不是原來的時時勢勢依規矩的練,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依規矩、破規矩,破規矩、還要守規矩的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練功或實戰時身法要守住,精神要放開。雖然放開了,但身法永遠是太極身法,也就是古拳譜所說的全以“氣”而言。這裡所說的“氣”是一種氣勢,是從精神上而言的,並不是指呼吸之氣或一般意義上的空氣,這是一種感覺,而感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拳無定向、身心相隨,這時的拳,不單指拳頭狹義的概念,而是廣義上的整個太極身法。周身上下處處是拳,挨哪兒,哪兒發,神志專一,氣勢鼓盪,精神貫注,有遇敵欲吃之勢意,真正形成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上乘功夫。

  練武式太極拳不但使人技藝超群、延年益壽,更重要的可使人陶冶情操、改變氣質、處事祥和、遇事冷靜,有脫胎換骨之感,提高生命質量。

 

競走運動對身體有什麼好處介紹
上班族如何堅持鍛鍊
相關知識
武式太極拳對腰椎間盤突出作用
游泳對腰椎間盤突出有好處嗎
游泳對腰椎間盤突出有沒有好處
陳式太極拳對腰的要求
練習太極拳對骨骼及關節的作用
陳式太極拳與中醫學的結合作用
太極拳對於人體有哪些作用
陳式太極拳小架健身養生的作用
太極拳對身體各系統的作用
太極拳對身體微迴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