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步驟與方法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6日

  太極拳的特點就是每個動作都很細緻精美,陳氏太極拳的練法也很注重,想要動作精美,就要先熟悉整套套路,太極拳教程中如何提及?陳氏太極拳的練習有哪些步驟和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步驟與方法

  熟練套路明確姿勢

  套路指的是太極拳的整套架式,姿勢就是指每個架式的動作結構要領。

  初學時主要重於套路熟練,方位正確。同時適當注意姿勢的規範。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套路已熟練,這時就必須側重於姿勢的正確,這樣才能產生內氣, 發揮健身及技擊上的效果。現分兩個方面,談談這一階段的練習方法及注意事項。

  1.動寓靜之內,靜寓動之中

  練陳氏太級拳必須保持思想上的清靜,排除一切內外干擾。只有這樣才利於收斂內氣,引動鼓盪。《拳論》說:靜養靈根氣養神。所謂養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腎臟。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根,內藏元陰元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靜可以說是練習的最重要事宜,只有在清靜的條件下,才能夠有助於氣的旺盛與收藏。從而可以執行好五臟六腑,養其身。

  2.注意身法

  初練太極拳,不應要求過高,操之過急,就和初學寫字一樣,能寫成橫平、豎直、點、鉤等筆劃,組合成方塊就行。初學練拳,身法上只要求頭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虛步、開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

  至於不可避免出現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橫氣填胸、呼吸發喘、手足顫抖等現象,不宜深究。但執行方位、角度、順序必須絕對正確,力爭做到姿勢柔軟、大方順隨。

  每天堅持練10遍左右,兩個月即可將套路練熟。這時要進一步考慮動作要求, 從頭至足,一招一勢進行糾正。在動作速度上儘量放慢,以利於揣摩思考動作的正確與否。每天堅持10遍拳,再練習一個時期,就可以通過這一階段而進入第二階段了。

  陳式太極套路學習的三階段

  一、基本功訓練

  練習所有的武術,其最講究的就死基本功的訓練,基本功練好之後,才能更深入的學習。

  主要包括:基礎樁功、基本單式、手型步型及基礎纏絲勁。學員在學習套路之前必須先學習並掌握太極拳基本功,因為基本功的訓練可為以後的套路學習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套路訓練

  所謂“套路”是指太極拳的整套架式,包括徒手與器械;所謂“姿勢”是指每個架式的動作結構。該階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學練階段、校正提高階段和精練階段。

  每個階段的練習都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好好學習。

  現將這三個階段的練習方法及注意事項分述如下

  第一階段:學與練

  初學時主要側重於套路練習,方位基本正確及姿勢基本規範,同時注重纏絲勁的訓練以培養元氣。

  練習陳式太極拳必須保持思想上的清靜,排除一切內外干擾,只有這樣才利於收斂內氣,引起鼓盪。

  《太極拳論》說:“靜養靈根氣養神”。所謂靈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腎臟。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根”,內藏元陰元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靜則養根”,也就是說,只有在意識清靜的條件下,才能有助於腎氣的旺盛與收藏,從而使五臟鍵運,內氣充沛,神得所養,動作矯健。先學後練,通過理論來指導實踐。

  初學太極拳,身法上只要求頭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比倚;步法上要求能做好弓步、虛步、開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於不可避免出現的毛病,像挑肩架肘、呼吸發喘、手足顫抖等現象,不宜深究。但執行方位、角度、順序必須力爭做準確。這樣,每天根據自身情況堅持練5-10遍左右,大約在2 - 3個月即可將套路練熟。

  第二階段:校正與提高

  學員在練熟套路後變可進入第二階段學習。在這個階段,主要是進一步校正套路中每一個動作姿勢,調整身法,練熟套路和練習打發力。

  在校正動作的同時,也可進一步學習太極拳的呼吸方法,使每個動作都配合正確的呼吸方式。這樣,再進一步的熟練,隨著腿部力量的增長,身法的放鬆,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體內的氣機升降協調,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強,變可熟練並準確掌握每個套路的要求。

  這一階段練習,大約需有6-8個月的時間。屆時,身法已得到調整,姿勢已基本正確,並且隨著練習質量的提高,已有內氣活動的感覺。

  第三階段:精練階段

  這一階段要求學員對所學套路的每一個動作更加準確,對每個動作精益求精,要求意念、動作、呼吸進一步配合好,加強練習。

  同時注意對“氣”修煉。“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是極其微小的物質微粒,很難直觀察覺,只能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根據事物的各種變化而體現它的存在。

  人體的氣的來源有三個方面:一是稟賦於先天父母之精氣,二是飲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氣,三是通過呼吸所得之精氣。

  《太極拳論》說:“氣者,生之本,經者,氣之路,經不通則氣不行。” 說明氣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質,只有在經絡通暢無阻的情況下,才能引動與鼓盪,達到一氣貫通,從而產生防病健身和技擊的效果。

  因此,在這一階段練習中必須注重於意念引導,在大腦意識的指揮下,以意運形,使內氣節節貫串;如有不順之處,可以自行調整身法,以得勁為準;練習速度宜慢不宜快;一招一勢要精力專注,活潑無滯。外形儘量與內氣保持一致,與呼吸相配合。

  這樣進一步練習一段時間,內氣就會自然暢通,僵勁拙力也會慢慢克服,逐漸達到周身相隨,連綿不斷,內氣會按拳勢的要求,產生有規律的鼓盪,達到一氣貫通,周身一致,內外合一,外形在內氣的催動下,一動則周身全動,一靜則周身全靜,動靜開合,起落旋轉,無不順其自然。

  陳式太極拳十大要領

  陳式太極拳十大要領是演練陳式太極拳最基本的知識,動作要領是學好陳式太極拳的入門和根本,必須弄通弄懂,在演練時嚴格遵守。

  一、虛靈頂勁

  虛靈頂勁是指演練太極拳時,始終保持頭容端正,百會穴輕輕向上領起,有繩提之意。此為演練太極拳最基本的要領之一。

  要想做到虛靈頂勁,須先弄準百會穴的位置。百會穴位於人體頭部頂端中央的發旋處,也即後髮際正中向上七寸處,又稱三陽、三陽五會、五會、巔上、天滿、維會、泥丸宮、嶺上、嶺上滿天等,為人體之制高點。《拳論》說:“百會穴領其全身”。虛靈頂勁就是要清氣上升,虛達於百會穴。

  清氣如何上長?《拳論》說:“非平心靜氣不可,濁氣必下降至足。一勢既完,上體清氣皆使歸於丹田,蓋心氣一下,則全體之氣無不俱下”。頂勁領起來,氣歸丹田,起於會陰,上行循腹裡天突、廉泉、上督脈,亦由會陰起,過長強,順脊逆行而上至百會。

  何謂“頂勁”?《拳論》說:“頂勁者,是中氣上衝於頭頂者也”。如果中氣不向上領,正氣即塌,四肢癱軟,無所依附,猶如一堆爛泥,打拳何從談起?

  但頂勁決非硬頂,硬頂是僵勁,非為真正的頂勁。“頂勁上領,意思如上頂破天,不可用氣太過”。太過則正氣猛湧上頭,頭重腳輕,足下不穩,扭轉不靈,氣脈不通,橫氣填胸,有損身體健康。

  頂勁又不可不及,不及則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論》說:“中氣上提,若有意,若無意,不輕不重,似有似無,不過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頂勁,頂勁領好,全身精神為之一振。”

  虛靈頂勁,既是打拳必須嚴格遵循的基本要領,同時又是一種拳術境界。練拳之初,很難真正領會其意,準確把握要領,只要由招熟漸悟到懂勁階段,內氣開始動盪,清氣產生、豐盈,膀胱發熱,丹田中正氣浩瀚,才可真正體驗靈機一動,清氣上浮,周身空靈的奇妙境界。但儘管如此,演練者從一開始,就須嚴格遵守虛靈頂勁的要領。非如此,難於練好太極拳,不會產生清氣,也不會有以後的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隨心所欲的通達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開胯屈膝的同時胸脯向內微微含住,心氣下降,兩脅微束,腰勁自然下塌,周身血脈流暢無阻;要塌腰,必定含胸。兩者不能分開進行,而要互為前提,互為照應。

  含胸要含住勁,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則會引起氣擁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輕,腳腿上浮,重心不穩。含勁要四面包涵住,卻不是緊緊收閉,而要“胸虛如磐”。《拳論》說:“中間胸腹自天突穴至臍下陰交、氣海、石門、關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謂含住胸,是為合住勁,要虛。”“胸間鬆開,胸一鬆,全體舒暢,不可有心,亦不可無心。自華蓋至石門要虛、含住,不可令橫氣填於胸中。”“胸膈橫氣卸到腳底,即不能,亦當卸至丹田”。也就是說在氣未能貫注周身時,即使不可能下沉直達湧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貫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駝背,經脈、骨骼彎曲受壓,氣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軟,軟則失去靈勁活動。《拳論》說:“腰為上下體樞紐轉關處,不可軟,亦不可硬,折其上方得***折其中的意思***”。塌腰時,“腰勁貴下去貴堅實。”“腰以上氣往上行,腰以下氣往下行,似上下兩奪之勢,其實一氣貫通,並行不悖”。

  含胸塌腰同時進行,則擊身骨節處處開張,丹田中的清氣方可上長、暢通至百會穴,下沉之氣也可順利下沉至丹田達於湧泉。周身氣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氣貫通。六分至心,分作兩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疑宮貫到左、右指;其餘四分,化作兩股,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經骨縫貫至左、右足趾,以保證虛靈頂勁。

  所以說,含胸塌腰非常重要,悉心掌握,全身氣血才能走通走活,必須嚴格遵守這一基本要領。

  三、鬆腰養氣

  鬆腰養氣是指腰部放鬆,以養煉體內浩然之正氣,此亦為演練太極拳務必遵循的基本要領。

  鬆腰養氣與含胸塌腰相關聯,但要領不同。塌腰指的是腰勁下塌,中氣自然沉入丹田;鬆腰則是指腰部鬆活,目的在於養護、養煉正氣。塌腰時,“腰勁貴下去,貴堅實”。鬆腰時,“腰中要虛,一虛則上下皆靈”。

  《拳論》說:“腰如車軸氣如輪”。腰不能緊,緊則束氣,全身僵直;腰部要鬆,腎氣才能出入暢通,身體各部位正氣皆可上下相通,貫注丹田,遍佈周身。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上衝百會,下至湧泉,氣隨意動,處處開張,久而久之,內氣自然充盈。所以說,鬆腰即可養氣。

  鬆腰養氣,能運周身之虛靈,可以促使虛實陰陽變化,足從手運,以腰為軸,圓轉自如。與人交手,進退攻防,剛柔相濟,鬆活彈抖,意到氣到,足穩身固,無堅不摧。

  鬆腰先要鬆胯。胯為腰根,鬆胯才能鬆腰。胯鬆、腰鬆、氣脈才能貫通,湧泉、丹田、百會等穴位,才能一氣相連。

  演練太極拳要十分重視鬆腰技巧,養成浩瀚之氣,氣自阻隨功夫長,方得太極神妙。

  四、分清虛實

  周身上下,四肢百骸,無處不有虛實之分,所以說練習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必須分清虛實。動作能分清虛實,即可靈活轉化,才能耐久不疲,張弛輕重勻運轉換,不致困頓。

  練太極拳時不僅雙手要不虛實,雙足要不虛實,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也要上下相隨,在運動中分清虛實,左手實則左足虛,右手虛則右足實。一招一勢,虛虛實實,遍藏玄機。

  虛,不是全無力量;實,也並非全部落實,佔實。只是比重各有所偏罷了。初學者,動作可以大開大合,大虛大實,根據身體條件和年齡的變化、功夫的進步程度即可選擇練習中架或小架。比如二八分,轉為小虛小實,變為三七、四六分等。小虛小實,由於動作幅度較小,虛實轉換更為靈活。

  分清虛實,但不要過偏。所謂“偏”,是指人的重心的偏心距離超出兩腳內距離的中間三分之一的範圍。過偏不利於轉換,易遭襲擊,不易靈活應敵。分清虛實,不可過實,過實則遲滯;也不可過虛,過虛則浮飄,無著無落,根基不穩。

  分清虛實要注意隅手的補救辦法。與人交手,偏虛偏重出隅的情況經常發生,要注意運用隅手糾正自己的偏虛偏實劣勢,隨機應變克敵制勝。

  分清虛實,演練者自己要儘量做到外形隱蔽,心中明瞭。“心要虛,心虛則四體皆虛,丹田與腰勁足底要實,三處一實則四體之虛皆實,此謂虛而實。”“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太極自然妙用,至結果之時,始悟其理之精妙”。“開合虛實,即為拳經”。分清虛實,深得虛實變化要領,悉心把玩,相信演練者從中會逐步理解太極真味。

  五、沉肩墜肘

  沉肩墜肘是在鬆胯屈膝、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時,將兩肩井鬆開下沉,兩肘隨之下塌,周身骨節放鬆,心氣沉入丹田,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至湧泉,全身貫通,勁達四梢。

  沉肩墜肘與含胸塌腰要相互一致只有沉肩才能墜肘,只有含胸才可塌腰,只有含胸塌腰才能沉肩墜肘。否則,無法使周身之勁合為一體,運動時上下不隨,內外不合,血氣不暢。

  《拳論》說:“打拳運動全在手領,轉關全在鬆肩,功久則肩之骨縫自開,不能勉強,左右肩鬆不下則轉關不靈。”“胳膊如在肩上掛著一般。”“兩肘當沉下,不沉則肩上揚,不適於用。”講的都是沉肩墜肘的基本要領。

  兩肩要松下,不鬆下上身僵直,氣脈不通,虛靈頂勁、氣沉丹田無法完成。但鬆肩不是丟肩,丟肩則不是精神;更不可聳肩,聳肩氣血不湧,中氣不能通達四梢。故《拳論》說:“肩塌下,不可架起來。”又說:“兩肩要常松下,見有泛起,即將松下;然不得已上泛,聽其上泛,泛畢即鬆,不鬆則全肱轉換不靈。故宜泛則泛,宜鬆則鬆。每勢畢,胸向前合,兩肩彼此相呼應。”

  成勢時,沉肩墜肘,含胸塌腰,膝蓋與肘尖上下相對,使外三合與內三合緊密配合,全身呼應合住勁,天長日久,功夫自成。

  六、以意行氣

  以意行氣是指氣受意的指揮,在體內執行,一舉一動均要用意為用力,先意動而後形動,意到氣到。以意行氣,用意不用拙力,在太極拳最重要的特徵。正如《拳論》所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以意行氣中的氣,是指“內氣”,並非一般所說用肺呼吸的空氣。內氣又稱元氣、正氣、先天之氣,從母胎中帶來。演練太極,就是為了讓內氣出現並吸取空氣中的清氣、五穀雜糧精微之氣合為一體形成浩然之氣。

  雖然,練太極拳要“以意行氣”,但初練者意與氣還沒有達到高度協調,必須經過以意行氣,以氣催形的溫長過程。達到以氣催形、形氣結合階段時,也不可只想氣在體內如何執行,而要把意注入動作中,否則就會神態呆滯,氣不僅不能暢通,而且會造成氣勢散漫的錯誤,使意氣俱蒙其害。所以《拳論》說:“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形神兼備、內外兼修的效果。可以說,太極拳所有訓練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內氣出現和以意運氣。

  由於太極拳是意氣運動,所以久練則精神集中,周身遍佈脆勁靈勁,只要意到,便可做出迅速反應,對忽然而來的刺激,也會做出敏感、準確的相應動作,免受損害。到了個時候,就到了神明階段,以意運氣可以隨心所欲。

  七、上下相隨

  陳式太極拳勁起於腳跟,行於腿,主宰於腰,達於四指,周身心須上下相隨,一氣貫通。由腿而腰,由腰而臂由臂達於手指。“發令者在心,傳令者在手,觀色者在目。手、眼、身法、步一齊俱到,缺一不可”。

  上下相隨必須注意以手為引領,而手又全在於手掌、手指中衝穴領其周身運動。手到之處,足必相隨,中間胸腹自然也隨手足變化而運動,上下一體,一氣相連,說動一齊動,說停一齊停,將頂、襠心、眼、耳、手、足、腰八體緊密結合,不先不後,迎送相當,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轉機靈敏,緩急相將。正可謂“擊首尾動精神貫,擊尾首動脈絡通,當中一擊首尾動,上下四旁扣如弓”。

  初學者動作不熟,容易顧此失彼,顧上不顧下,顧下不顧上,必須加強訓練,使之協調一致。同時,還要注意分清虛實,特別是左手虛與右手實,右手虛與左手實,左腳虛與右腳實,右腳虛與左腳實,左手虛與右腳實,右手實與左腳虛等相互配合,以意運氣,以氣運形,練出靈勁,周身才有真正的上下相隨。

  八、內外相合

  內外相合是指外形動作與內氣運動互相一致,密切配合。

  太極拳運動之所以必然要求內外相合,原因在於它是一項“意識體操”,以意運氣。練拳以練意為先,意為主帥,意到氣到,以氣運形,身體上下、內外才高度一致。正如《拳論》所說“內外一氣流轉”。

  陳式太極拳千變萬化,所向無敵,雖然動作態勢多端,也不外虛、實、開、合四字。演練者從頭頂到足尖,內有五臟六腑、經絡筋骨,外有肌膚皮肉、毛髮,四肢百骸處處相連為一體,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打之而不亂,以意行氣催形變。若要拉開,不但手開足開,心中意念隨之也開;若要閉合,不但手合足合,心中意念也與之俱合。一招一勢,凡上欲動下自隨神往,凡下欲動上自領神去凡上下動中部和神策應,凡中欲動上下輔神主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虛實開合,渾然一氣,則發力自然會迅猛而機靈。

  內外相合的基礎是上下相隨。但也只有達到內外相合的階段,上下相隨才會最完美地得到表達。演練太極拳不可上下不隨,更不可內外不合,舍此便使周身散亂無主。

  九、招勢相連

  招勢相連是指打一整趟太極拳不僅一動全動,周身相隨,而且招勢之間不丟不頂,圓轉自如,一氣呵成,內勁不斷,滔滔不絕,渾然而成。

  太極拳招勢相連的原因,在於它是以意行氣、以氣運形的拳術運動。《拳論》說“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最忌只用後天拙勁。拙勁貌似剛強,但因其有起有止,有斷有續,舊力盡時,新力未生,最易被人乘隙而擊。以意行氣,用的是內氣,拳路自始至終,招招勢勢均由意念所引,綿綿不斷,迴圈無窮。

  招勢相連的具體方法是:在手法遇到往復時,要嵌進摺疊。如上一動將終,在下一動作之先,如下一動作要往下和往前行,那末就要先向上一折,再往後一疊,然後再接做下一拳式,這樣就會呈曲線緩和運動。《拳論》說:“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前必先寓後。”步法上遇到進退時,要嵌以轉換,邁步向前或退後走弧形,均不可直進直退,要有以步隨身和身隨眼動、留戀繾綣、似鬆非鬆、將展未展的神態。開合,收放,寓義收即是放,放即是收。

  招招勢勢,以意貫之,形斷意連,勁斷意不斷,神氣執行,源源不斷。慢到方時快,快到圓時慢,極其勻稱地配合著開合,如玉環的無端,看不清銜接在何處。拳情拳晾,如層巒疊嶂,江河奔流,自有無窮美感。與人搭手,進退攻防,不呆不滯,立於不敗之地。

  十、動中求靜

  陳式太極拳是在絕對、永久的運動中進行的,但它要克服外家拳術以跳躍為本、用盡氣力去拼搏、練過之後氣喘吁吁的弊端。為此,就必須在絕對的、永久的動之中求得相對、暫時的靜,並於短暫的體形靜態之中繼續完成意念運動,調理身體內部因外部變化而帶來的短暫的不協調,使自己在傾刻之間達到上下相隨、內外相合,以應御外來之動,剋制對方於不協調的短暫瞬間,一舉制敵。所以,陳式太極拳術的動作雖各式各樣、千變萬化,但在絕對動的形態下進行卻又貫穿著動中有靜的自然規律,是一套無與倫比的具有無限生機的內家拳術。

  陳式太極拳本著動中有靜與靜中有動的自然運動規律,順其道而行,在拳路運動中自然地把動與靜有機結合在一起,該動則動,該靜則靜,既有節奏性又有規律性,並且有變化性。演練中以慢為上,保持雖動猶靜法則,動作緊密配合呼吸,將氣沉于丹田,保持身體血脈經絡相通,使演練者大腦神經中樞保持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在運動中求得***和沉著,保證在技擊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也是陳式太極拳術的“以靜制動”的重要準則。

  陳式太極拳要求: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這是陳式太極拳術中動中求靜和以靜制動的具體形式表現。即不動時如五嶽之山,巋然不動;動似江瀉海嘯,濤浪騰空。不動時像狸貓捕鼠,以待機出擊;動時如蒼鷹叼兔,迅疾準狠。

  陳式太極拳的每一招每一勢,都是有起有落的。起是動的開始,落是暫時的靜。在兩勢承接之處,似停而非停,勁似斷而意未斷。如此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連綿不斷,如波浪一般,徐徐變動。

  陳式太極拳術的內氣執行,當一個動作結束時,要將內氣動沉于丹田之 中,而後再由丹田發出,隨著已經起勢的拳式進行周身運動。內氣迴歸丹田時,是短暫的一靜,再由丹田勃發而出,持續運動。演練者於靜時蓄養內氣,於動時氣行周身。這是一個內氣的轉換與增生過程。在整個陳式太極拳林套路運動中,演練者必須善於做內氣的轉換,使身體內部源源不斷地產生新氣,維持整個運動的需要。

  太極拳是一靜一動的有機結合,個形靜時,內氣欲動;內氣靜時,外形又發。太極拳本身就是在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狀態中持續進行的。演練者必須細心體會,領悟出動中求靜之理,方可實施以靜制動之法。
 

太極拳單刀用法要領
陳氏太極拳周身放鬆的要領
相關知識
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步驟與方法介紹
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步驟與方法有哪些
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步驟與方法
簡述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步驟與方法
簡述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步驟與方法
太極拳的練習步驟與方法
陳式太極拳的練習要領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練習要點有哪些
吳式太極拳的練習方法
孫式太極拳的練習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