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盆景的養殖過程是怎麼樣的
以梅花做成的盆景,蒼勁典雅、骨幹清秀、曲欹多姿、疏影橫斜,早春花開之時,幽香宜人。但想要養好還是需要方法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梅花盆景的養殖過程,希望能幫到你。
梅花盆景的養殖過程
上盆過程
選盆:梅花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一般不宜太淺,斜乾式、曲乾式多用中深的馬槽盆或圓盆、方盆、六角盆等;懸崖式則多用千筒盆。
用土:梅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透水、富含腐殖質的壤土為好。盆栽常用經凍酥的摻拌30~40%礱糠灰的塘泥土作為培養土。
栽種:宜在11~12月進行為好,開花後亦可。一般宜斜栽,便於造型時取勢。栽前可進行一次整形修剪。上盆時盆底可放置基肥。
整姿技術
加工:梅花的造型多采用"粗扎細剪",主幹達到1釐米直徑即可攀扎,側枝也可粗扎一下,用棕絲、金屬絲均可,其餘均採取修剪造型。對於每年新生的花枝,根據造型需要,也可用棕絲攀扎一下。主幹及大枝的加工宜在冬季,新枝的加工則宜在秋季9月份,注意不要碰傷芽。
樹形:對於梅花的形態,古人有過很多品評標準。如"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斜橫疏瘦,與老枝奇怪者為貴"。"梅有四貴: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合不貴開"。"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等等,我國的梅花盆景正是遵循上述原則進行造型的。一般來說主幹宜斜橫,枝葉宜疏展,但也不是一味稀疏,要做到疏中有密,疏密得當,方富有畫意。
我國各流派盆景中有許多傳統的梅花盆景式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游龍式:為徽派盆景的傳統式樣,即主幹從基部到頂部蟠曲呈S形數彎,狀如游龍,側枝均出自主幹的凸彎上,也作一定的彎曲,左右對稱,上下在同一平面上,很富趣味。
2.三臺式:亦為徽派傳統式樣,主幹作2~3個彎曲,上部枝葉分成三片,高低交錯,層次分明,每片作成水平的饅頭狀,端莊而平穩。
3.劈乾式:為蘇派盆景的傳統式樣,將粗大而不成型的梅樁劈開,去除部分木質部,並進行雕鑿加工,以達到"枯木逢春"的效果。
4.疙瘩式:為揚派盆景的傳統式樣,是在梅的幼苗期將主幹打一個結或繞一圓圈,日久便形成疙瘩狀,顯得蒼古奇特。
5.順風式:亦為揚派的傳統式樣,即將梅的全部花枝扎向同一側,猶如風吹旗飄的效果。
6.垂枝式:亦為揚派的傳統式樣,即將梅花的全部側枝紮成下垂狀,別具風姿。上述傳統的製作式樣僅供參考,現在梅花盆景的造型更多的是將梅株攀扎修剪,作成不拘一格的自然式。
盆栽梅花養護的注意事項
1.盆植梅花以通透性較好的瓦盆、土陶盆為佳,紫砂盆亦可,在盆底墊層碎木炭塊或碎硬塑料泡沫塊。基質以肥沃的輕粘性土為佳,可用老山泥、塘泥與菜園表土混合作培養土,種植時在土中摻點骨粉、氮磷鉀複合肥作基肥,種植宜淺而不露根,深栽不易開花,栽後置半蔭處,澆1次透水,10天后轉入正常管理。2~3年於花後翻盆換土1次。
2.梅花喜潤怕澇,澆水要適時適量。冬季和春初花期保持盆土常稍潤為好,花全謝後澆1次透水,不幹不澆,常在傍晚向枝葉及附近地面噴水。梅雨季節要嚴格控水,待老葉邊微卷,嫩枝稍萎蔫時才澆水,如此反覆幾次,迫使新梢停長,有利於花芽分化;進入伏天,雨天要排水防澇,晴天早晨澆1次水,傍晚如土幹再澆1次,防過幹脫水掉葉;9月以後逐漸減少澆水量,1~2天於下午澆1次水;10月花芽開始萌發為花蕾,葉已落,需水量不大,見土幹再澆水,盆土稍幹微潤便可。
3.梅花喜肥亦耐貧瘠,花期不施肥,花謝後施1次氮磷鉀複合肥促其復壯,當新梢長3~5釐米時,長勢好不施肥,長勢差施1次氮磷鉀複合肥,新梢長到18釐米左右不再施肥;6月下旬和7月上旬,各噴1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促其花芽分化。秋末落葉現蕾後,施1次氮磷鉀複合肥或0.2%磷酸二氫鉀液,促花蕾發育開放。
4.梅花系陽性植物,宜置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處,忌置於風口。喜暖而耐寒,冬季需經低溫刺激,才能花繁葉茂,冬季最低氣溫在-12℃以上的地方,不必入室越冬,置於避風向陽處即可。如欲其春節開放,節前20天將其移至5~10℃的低溫室,並置南向西向窗臺內多見陽光,開花後移至0~5℃的地方,可開放1個月,溫度過高易早謝。
5.梅花萌芽發枝力強,耐修剪,老樹易復壯,花後將開過花的枝條短截,只留基部2~3個芽,弱枝、病枯枝全剪,交叉枝、重疊枝剪掉一枝,過密處疏剪。當新梢長到20釐米時摘心,控制其生長,使營養集中於花芽分化,新梢過長反而花稀少。通過修剪不僅株形美,而且通風透光好,不易遭受病蟲害。
6.梅花在6月中下旬高溫乾旱時,可能發生炭疽病,7月氣溫高、溼度大通風不好,可能發生白粉病,注意通風透光兩病皆可預防,如發現病枝葉將其剪下燒掉,並用託布津或多菌靈噴治。梅花的蟲害主要是蚜蟲,可用80%的敵敵畏乳油1500倍溶液噴殺或用呋喃丹埋於土中,使植株帶毒殺滅之。值得注意的是梅花對含磷農藥過敏,忌用此類農藥。它對有毒氣體如二氧化硫抗性差,在空氣汙染嚴重的地方,生長不良,甚至可能死亡。
盆栽梅花的病害防治方法
一、流膠病
流膠病為枝、幹主要病害。患病枝、幹變褐腐爛,並伴有流膠,樹勢逐漸衰弱,導致抽枝少而細,花芽分化不良,嚴重時枝條幹枯,甚至整株死亡。
枯枝型流膠,一般發生在多年生枝上,多以皮孔為中心,滲出脂狀膠液,初呈淡黃色、半透明、柔軟,後逐漸氧化凝固成褐色晶體狀,嚴重時病部以上枝條枯死;
幹腐型流膠,一般發生在主幹上,初為水漬狀;後變褐腐爛,腐爛部分逐漸變褐下凹,樹皮開裂反捲,並伴隨有流膠,嚴重時樹勢衰弱,甚至會全株枯死。3-11月均可發生,以6-9月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
加強水肥管理,及時排除積水;防止蛀乾性害蟲侵入,避免日灼和凍害;刮除病部膠狀物,塗抹3-5度的波美石硫合劑或0.1%的昇汞水消毒;或用70%甲基託布津、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倍液塗抹創口。
二、膏藥病
膏藥病在枝幹樹皮上形成圓形、橢圓形灰褐色大病斑,狀似平貼之膏藥,後期出現龜裂,小枝發病的膏藥形病斑呈淺灰色,並且繞小枝一圈,後期與小枝分離,呈鞘狀套住小枝。此病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削弱樹勢,嚴重時樹體逐漸衰弱死亡。全年均可發生,以夏季最為集中,地處潮溼、樹冠鬱閉的衰弱樹易發病,蚧殼蟲為主要傳播媒介。
防治方法
通風透光,開溝排水;消滅蚧殼蟲,減少傳媒;秋末落葉後至春季發葉前刮除病部燒燬,塗抹3-5度波美石硫合劑;少量盆栽,有葉期可於颳去病斑後。塗抹達克寧霜軟膏。
三、煤汙病
煤汙病由於蚜蟲、蚧殼蟲等的刺吸危害,其排洩的分泌物 ——“蜜露”,在比較陰溼的條件下,易誘發煤汙病。
表現為葉片、樹幹、枝條上被有一層烏黑的煤汙層,嚴重影響到梅株葉片的正常光合作用,從而導致植株生長不良,不能正常孕蕾開花。
防治方法
春季出現蚜蟲危害,及時用10%的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噴殺;出現蚧殼蟲危害,可用25%的撲蝨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噴殺;每15天一次用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或多•硫懸浮劑800倍液噴灑植株。
四、根癌病
根癌病由土壤根癌桿菌借苗株傷口侵入而引起,多發生於根頸部及嫁介面部位,有時也發生在主幹和枝條上。受害部位長出球形、扁球形腫瘤,初為乳白色或肉色,較為柔軟,後變硬木質化呈褐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呈龜裂狀。梅株感病後根系發育不好,地上部分生長遲緩,樹勢衰弱,影響到花芽分化,嚴重時葉片發黃脫落,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從疫區購進未顯症狀的梅苗,栽種前要先行消毒,可用2000倍72%的農用硫酸鏈黴素浸泡30分鐘;或用“抗根癌菌劑”Ⅰ號或Ⅲ號,加水1-2倍調勻,定植前蘸根20分鐘,預防效果較好;
對大植株不忍捨棄,可用利刀切除癌腫部分,再用石灰乳或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分、碘片5分***塗抹傷口,並單獨養護。
盆栽梅花有什麼養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