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孩子壞習慣的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幫孩子糾正壞習慣是父母擔心的問題,孩子在生活中有許多不好的習慣,如果不糾正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發展。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

  糾正孩子壞習慣的技巧

  ***1***不良的睡眠習慣

  種類:半夜驚醒哭泣、睡覺前和醒時哭鬧不休、要大人陪才肯入睡、拒絕睡覺

  原因:

  ⒈生病,如發燒、腹痛所引起的睡眠障礙。

  ⒉房間環境不佳,如太冷、太熱或太亮導致孩子哭醒。

  ⒊對睡眠產生恐懼。

  ⒋睡前活動太激烈或吃太多東西。

  ⒌午睡睡太多。

  ⒍家長本身有晚睡習慣,也造成孩子睡眠時間不固定。

  對孩子人格影響:

  ⒈拖延、不守時

  ⒉精神不佳、情緒不穩定、愛鬧脾氣

  ⒊依賴心、沒安全感

  解決方法:

  ⒈睡前做一次檢查,可摸摸孩子額頭、手腳、尿布,確定孩子身體狀況。

  ⒉改善房內環境,夏季房間內,一般維持在25℃~27℃,在睡前就調節好室溫。平日保持房內空氣暢通,不要蓋太厚被子或穿過多衣物睡覺。

  ⒊如果怕黑,可在房裡留一盞燈,將孩子抱在懷中,陪孩子入睡,培養愉快情緒。

  ⒋睡前避免活動量大的興奮遊戲,不說可怕的故事,情緒平穩有助於入睡。

  ⒌睡前不吃油膩、難消化食物。父母由於工作關係,有吃宵夜的習慣,也間接養成孩子吃宵夜。飽餐之後不但難以入眠,胃部剛接納食物,促使血液集中至胃部,此時入睡不僅食物尚未消化,更容易使幼兒發生腹部不適情形。

  ⒍營造愉快的睡眠氣氛,如在旁邊說故事給孩子聽、播放輕柔音樂、調整燈光等。

  ⒎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不要讓大人生活影響孩子。

  ⒏親吻孩子臉頰,讓孩子感覺媽媽的愛,愉快地入睡。種類:不想吃飯、吃飯吃得很少、不肯自己吃飯、邊吃邊玩、吃飯時間很長、吃得滿桌都是

  ***2***不良的進食習慣

  原因:

  ⒈孩子本身體質關係,本來食量就很小。

  ⒉家中常準備一些餅乾、糖果、飲料、蛋糕等食物,只要孩子肚子餓就立刻給他吃,到了正餐自然就吃得少了。

  ⒊身體不舒服,如發燒、瀉肚子、肚子痛、牙痛……所以不想吃飯。

  ⒋想引起父母注意,故意產生反抗心理。

  ⒌白天活動量不夠,體力沒地方可發洩,食慾自然不好,吃的也就少。

  ⒍模仿父母進食習慣,如父母愛吃零食、吃飯慢吞吞、用餐不正常等。

  ⒎菜式變化少,孩子沒有食慾。

  對孩子人格影響:敷衍、不專心

  解決方法:

  ⒈體型小的孩子,食量就小,勿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只要孩子體重發育按正常標準增長、身體健康,都是沒關係的。

  ⒉改變在家中擺放零食的習慣,及在餐前對零食加以控制。孩子沒零食吃,自然在正餐時就會食慾大開。

  ⒊察看孩子是否身體不適影響食慾,給予適當治療,並依照醫生指導給予適當食物。

  ⒋孩子自一歲到三歲,反抗心較強,對於孩子的反抗行為,父母不必太擔心孩子暫時不想吃飯的情況,也不要急著要求進食,以免養成孩子以此方式要挾父母的不良習慣。

  ⒌白天父母不妨抽空帶孩子去做些戶外活動,如滑滑梯、跑步、捉迷藏等一些遊戲,讓孩子消耗過剩體力,就會想要多吃食物了。

  ⒍父母的行為、舉止習慣會影響孩子,做孩子好榜樣,才能改正不良進食習慣。

  ⒎多變化各種不同菜式,讓孩子覺得新鮮、有趣,促進食慾。

  ⒏營造良好的吃飯氣氛,讓吃飯成為一種美麗的期待。

  ***3***愛咬手指、吸奶嘴

  原因:

  ⒈孩子在吸完奶之後,仍出現吸吮動作,但已經吃飽,因此父母提供孩子奶嘴,以滿足孩子口腔吸吮的需要。

  ⒉情緒緊張無法緩解,或睡眠情緒不佳時,經由吸吮奶嘴或手指,達到安撫的作用。

  ⒊父母以為奶嘴、奶瓶是育兒時的必須用品。

  ⒋沒事做。

  對孩子人格影響:

  ⒈退縮、害羞

  ⒉依賴

  解決方法:

  ⒈告訴孩子吸奶嘴或手指頭是小嬰兒的行為,現在長大了要改掉這個習慣。

  ⒉陪孩子玩遊戲,以轉移孩子對吸吮的注意力。

  ⒊在協助孩子改善的過程中儘量隨時給予操作性玩具。

  ⒋留意孩子的指甲是否過長,為其剪短。

  ***4***不收拾玩具

  種類:將玩具丟滿地、不好好珍惜、爭奪玩具

  原因:

  ⒈家長對家庭的收拾、整理總是不在意。

  ⒉家長每次總為孩子代勞、收拾。

  ⒊孩子的玩具太多、淘汰也快。

  ⒋收拾的工具對孩子而言不方便。

  對孩子人格影響:

  ⒈懶惰、不喜歡收拾。

  ⒉對事不在乎、沒有責任感。

  ⒊不懂得珍惜。

  ⒋做事不會自動自發、有始有終。

  ⒌邋邋遢遢、沒有整齊審美的觀念。

  解決方法:

  ⒈教導孩子正確的收拾方法。對於年幼的孩子,做父母的可先收拾玩具給孩子看,讓孩子耳濡目染,習慣一個收拾乾淨、清爽的空間。

  ⒉學習走路後的孩子,玩具不收拾,踩到玩具時腳會很痛,藉機鼓勵孩子收拾玩具。

  ⒊家裡隨時保持簡單、整齊、舒適。

  ***5***其他不良行為

  A愛打人

  原因:

  ⒈家長對孩子的懲罰以體罰為主。

  ⒉孩子語文表達能力不佳。

  ⒊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處理未給太多的解釋機會。

  ⒋影、視模仿的結果。

  ⒌引起大人注意。

  對孩子人格影響:

  ⒈挫折的忍受度低。

  ⒉人際關係不佳。

  解決方法:

  ⒈遇事多些耐心與孩子溝通。

  ⒉慎選電視節目。

  B愛說謊

  原因:

  ⒈父母常敷衍孩子。

  ⒉引人注意、誇大其詞。

  ⒊管教太嚴格。

  對孩子人格影響:不誠實、人際關係不佳

  解決方法:

  隨時鼓勵孩子並與孩子溝通,切勿嚴懲。

  C順手牽羊

  原因:

  ⒈物質觀念模糊不清。

  ⒉物質的需求未適當滿足。

  對孩子人格影響:嫉妒、自我意識強、不尊重別人

  解決方法:

  ⒈物質觀念模糊不清。

  ⒉物質的需求未適當滿足。

  對孩子人格影響:嫉妒、自我意識強、不尊重別人

  解決方法:

  ⒈在家中有物質方面的限制,讓孩子懂得有些東西是不能隨便拿走的。

  ⒉利用故事書的內容,說和分析給孩子聽,讓他明白是非善惡。給予正面鼓勵與肯定此外父母在幫助幼兒改正習慣時,應注意一些態度及避免方式,才不至於傷及幼兒自尊心。

  包括:

  ⒈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⒉教養態度要一致。

  ⒊積極協助孩子改善壞習慣。

  ⒋當孩子努力學習、改正時,多給予孩子正面的肯定與鼓勵。

  ⒌勿在人前一味地取笑孩子的行為。

  幫孩子糾正壞習慣小妙招

  從改善關係做起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更好地與自己合作,首先要從關注改變他,轉變到關注改善你與他的關係上來。有些父母一聽到有人“告狀”或看到孩子行為不軌,就會大出手腳,恨鐵不成鋼。實際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天都會有一兩次不禮貌或不良行為,此時家長如果不分場合,不分情況,逐一加以糾正,結果只能是讓家長和孩子雙方都感覺不舒服。

  家長感覺自己是一個壞媽媽或壞爸爸,孩子則感覺自己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從而不敢嘗試或產生自卑心理。家長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做的糾正工作,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正確的做法是,每天都給孩子一到兩次正面積極的迴應,或者在特定的某件事上給予表揚,用肯定的態度愛護和關心,一個鼓勵的眼神或一句簡單的表揚都要勝過一堆喋喋不休的指責或過分的物質獎勵。因為孩子是愛表現的,只需輕輕一誇,孩子就會高興,精神上都得到滿足。家長還可以每天抽出時間來和孩子玩一會兒他喜歡的遊戲,這對改善家長與孩子的關係非常有幫助。只有關係改善了,孩子的不良行為才容易改善。

  不要事必躬親

  媽媽在餵養嬰兒的過程中,要給嬰兒餵奶、換尿布、穿衣服等,從而在嬰兒長大些的時候,讓他做些以前媽媽做的事情是很難的,因為孩子已經形成習慣或有了依賴心理。但媽媽比較忙的時候,沒有時間或精力做所有事情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如何穿衣服,自己拿瓶子喝水等,但一定要給寶寶傳達“他有能力做”的資訊,儘可能地讓他完成儘可能多的小任務,讓他成為你的小幫手。

  對於處理人際關係等問題,媽媽也可以給寶寶提些建議,而不是親自上陣去替寶寶處理問題。比如:寶寶與小朋友鬧了矛盾,要鼓勵他去說服對方,即使是比較簡單的語言,而不是對小朋友大喊大叫。相信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寶寶會得到鍛鍊,而媽媽也會得到難得的片刻休息。

  保持冷靜

  學齡前兒童,看電視沒完沒了,晚上不肯睡,早上賴床等行為,媽媽在當時情形下,通常會遭遇到孩子的哭鬧、叫喊等抵抗,媽媽也難免會發脾氣,從而開始了又一輪的吵鬧比賽,這並不能促進孩子與你配合,結果只是使雙方更生氣,或讓孩子知道如何堅持就能勝利。

  處理這種情況的關鍵是家長保持冷靜。那具體如何做才更有效呢?家長可以告訴他,無法接受他現在的行為,並再給他一個更好的替代選擇,讓其二選一,比如:坐在地上耍賴是不對的,你可以坐在凳子上告訴我你的想法。

  家長應該知道,競爭或鬥爭需要對手,如果沒有對手,競爭或鬥爭也就沒有了意義。當我孩子小的時候,我時常發現我們之間的矛盾有時候就像拔河比賽,如果我在拔河比賽中放開了繩子,雖然他會摔疼,但他最後會停止抵抗我,放棄戰爭,從而使他關注他的行為並最終改變這些不良的行為。

  適度同情

  作為一個忙碌的媽媽,我們已經習慣將孩子的事情也按照計劃、以自我為中心地安排,比如:我們需要孩子按時離去房間去睡覺以適應明天的早起,或者特別累的時候,希望孩子能安靜地玩一會兒以使自己能打個盹。但是如果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卻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比如:當你為了工作要強迫寶寶也早起的時候,只是為了和保姆交接班,孩子的感覺就會很不好。

  當你注意並接受孩子的感覺時,需要將注意力多放在孩子身上幾秒,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為了趕時間,媽媽通常會說:“我們必須馬上出門,否則你去幼兒園就會遲到了!”這實際就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實際上媽媽可以換一種語氣:“我知道這麼早起很困難,今天晚上咱們早睡,今天克服一下,寶寶最乖了。”

  有時候,媽媽應該學會容忍孩子的一些抱怨,只要孩子的行為不是很失禮。比如,孩子說不想睡覺,這可能是他吸引家長注意力的一種方式,只要哄著玩一會兒可能就順利睡覺了。但是如果家長堅決地拒絕孩子的要求,可能又會開始新的一輪戰爭,最後結果一樣,孩子還是沒有按時睡覺。所以,有時候有一點小同情心,可能能夠更好地規範孩子的行為。

  建立因果聯絡

  有的家長會時刻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使孩子始終處在緊張中;而且對於有些嚴厲的家長,可能孩子得到的總是“不”或嘮叨。告訴那些剛會走的孩子別到處亂扔玩具,可以告訴他“當我看到屋裡讓你弄的一團糟,每當我整理清掃的時候我就會頭痛”,接著要給孩子一個警告,並強調你將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再亂扔玩具,我就把你的玩具給隔壁的寶寶”,這可能對孩子懶惰產生一種威脅。

  當家長把重心集中在自己的行動上,而不是孩子的行為上的時候,會發現控制力會增強。因為孩子將會開始發現他的行為和家長的行動的結果之間的聯絡。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訓練策略,那麼這種方法有助於建立因果關係,並有效地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確立家庭規則

  孩子經常未經過大人同意就隨意拿水果吃,或是自己開電視看,對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父母也不能聽之任之。一些生活中的規矩應早早為孩子定立,譬如不能隨心所欲吃糖果,不能一整天看電視。放任孩子不遵循規矩做事絕不是好辦法。如果父母繼續縱容,等孩子到了8歲就可能出現不通知大人就外出的情況。

  對於家庭規則的確定,要清楚地、正式地告訴孩子。如果可能,可以將其寫下來並在家庭中公佈。比如告訴孩子:“想吃糖時,應該問問父母,這是咱們家的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開啟電視,應讓他及時關閉電視機,並且大聲清楚地再陳述一遍規則,這樣做有助於讓孩子銘記在心。不要以為孩子一定能從父母的行為、好惡中明白所有的規定和限制。事實上,我們常常發現,許多孩子只知道父母對他不滿意,而不知道父母要他怎麼做,難怪孩子會將父母的指責視為父母的“情緒”。不少孩子抱怨父母整天對著他發脾氣,真心地感到自己很無辜。另外,每個人對同一規定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規定必須很明確。

猜您感興趣:

用恐懼一詞怎麼來造句
如何保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2***
相關知識
糾正孩子壞習慣的方法
提高孩子學習力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糾正孩子學習態度
教育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方法有哪些
培養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方法有哪些
培養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方法是什麼
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方法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方法有哪些
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心得3篇
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