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講究方法與技巧,也講究原則。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原則,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原則一
平等尊重的原則
在親子關係中,首要的是平等和尊重。平等是指孩子與家長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家長的附屬物,孩子享有國家法律賦予的生存權和受教育權,家長有撫養子女並讓孩子接受教育的義務。尊重是指我們家長要從人格平等的角度,對孩子說話,要平和而不是訓斥;對孩子的意見要重視而不是簡單的否定;對孩子的缺點、錯誤是善意的幫助而不是冷言惡語的挖苦……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在一起,傾聽他她的意見,並和他她談心,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從平等的角度上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由於家長的過度嚴厲不敢向家長反映自己的內心想法,妨礙了相互的思想溝通,削弱了家庭教育的作用。這裡著重談一談我們家長對待孩子“早戀”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家長只要一見到孩子與異性在一起,就會大發其火,一天24小時全面監視,“地對空”式的徹底檢查,包括日記本、抽屜、書包、信件、電話……本來學習壓力就很重的孩子突然受到了如此強大的“重視”,自由受到了如此程度的侵犯,人格受到了如此程度的汙辱,其反抗力度可想而知。
實際情況是,與異性孩子在一起並不是家長想象的那種“親密接觸”。如果說,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有一些朦朦朧朧感覺的話,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接受自己身體的變化,幫助孩子和異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勵孩子和同學們廣泛接觸,共同成長。
平等尊重是正確瞭解孩子並與孩子交流溝通的前提,是我們家長必須做到的首要原則。
教育孩子的原則二
信任溝通的原則
孩子喜歡對家長說話,是對家長的信任,這很可貴。只要可能,家長千萬不要打斷孩子的話,或者表示厭煩,因為,這麼一來,孩子比較脆弱的自尊心就會遭到傷害,弄不好,還會從此向你關閉敞開的心扉,實行自我封閉。孩子在校內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回到家裡向家長傾訴,無非有兩個目的:一是不滿的情緒獲得充分的宣洩,使身心恢復到常態;二是為了尋求解決問題的良策。對於前者,家長自然不必多話,只需坐下來熱情關注即可。對於後者家長應認真用自己比較豐富的人生經驗去指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不再像小時候一樣什麼事情都和爸爸媽媽說,但交流是人類的本性,我們只是說孩子較少年期有了更強的獨立意識,並不是說孩子拒絕和父母交流溝通。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還是願意把生活、學習中的快樂和興奮告訴父母,可有的家長,對孩子一腔熱情卻報之以猜疑、訓斥、潑冷水,甚至是譏笑。這些不正確的反應,讓孩子稍稍開放的心靈迅速地收緊了起來,既然這們,孩子只好從此沉默,不再招惹家長。
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使得孩子們不願和父母說說知心話。
懷疑:孩子說了別人劣跡,家長就申明大義,婆婆媽媽,囉囉嗦嗦,使孩子覺得很煩,乾脆不說,不說為妙。
訓斥:孩子說了和自己的學習沒什麼關係的事情,家長就認為孩子一天到晚在學校不務正業,把孩子訓了一頓,搞得孩子很沒趣,感到還不如不說。
譏笑:孩子說了不太準確的詞,家長就會說:別異想天開了;孩子說了幼稚的話,家長又會說:這你也不懂,學是怎麼上的?
家長這些不信任、不尊重孩子的言行,就使得孩子與家長難以溝通了。
教育孩子的原則三
理解寬容的原則
理解,就是家長要理解孩子在這一時期特有的心理特點,理解孩子在這一事情上的心理感覺,對孩子所想、所作給予充分的諒解,對於孩子的一些“出格”的言行給予必要的寬容。
高中孩子身體的迅速發育和心理的不斷髮展,不斷提醒著孩子------該做個大人了。他們開始擺脫兒童的幼稚,開始想從父母的信賴和從屬關係中解脫出來;開始自己判斷、解決自己的題。他們希望父母也重新認識他們,不要再把自己當成無知的孩子看待,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平等的、朋友般的地位, 這種心理是正常發育的表現。可是許多父母依然把子女當作自己的附屬物來看待, 引起了子女的反感。
孩子對父母的一些行為開始不滿,開始反抗。兒女的反抗招致父母的極大不滿。他們對孩子說:“我養了你這麼大,供你吃供你穿,如今你倒學會氣人了!”父母認為,孩子這樣下去怎麼得了,一定要好好地教訓教訓他,維護自己的權威,捍衛父母的尊嚴。孩子也不示弱,拿出大人的姿態、語氣對付父母,任何事都要爭個輸贏。這種緊張的家庭關係還造成了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甚至離家出走。有的孩子寧願露宿街頭,也不願回到家裡再見到父母。
面對孩子青春期的反抗心理,一個合格的父母應持理解、寬容的態度。要理解子女的心理變化。處在這個時期的孩子面對身體的一系列快速的變化,常會感到焦慮、急躁、不安、煩惱和孤獨。
父母對他們穿衣戴帽的選擇,夥伴的選擇,自由時間的支配等要給以尊重,對孩子的一些事情要給他們留有自主的餘地,不能事事插手。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思想、觀點。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不再把父母看得至高無上,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觀點、看法,對父母也會既看到優點的一面,又看出不足的一面。父母要允許子女有自己的觀點、意見。父母對自己的不足,也要加以改正。家裡的一些決定,特別是與孩子有關的決定也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教育孩子的原則四
寬嚴相濟的原則
孩子由於年幼無知說了錯話或做了錯事,連他們自己也不知為啥錯了,如果只是傾盆大雨式的批評甚至棍棒相加,孩子吃了苦頭也不會明白什麼。留下的只能是不解和怨恨。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家長應滿懷激情地開導他們,擺事實,講道理,一步一步提高他們的認識,一點一點的為他們營造改正的環境和時機。有目的有針對性指導他們去閱讀有關畫冊和書報,讓他們逐步感知到自己的不足或錯誤,逐步認識到家長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這樣,認識提高之後,他她不僅不會再犯同類的錯誤,而且對家長會更加尊敬、更加信賴。
現在的孩子大多的獨生子女,家長望子女成龍成鳳心切,故嬌生慣養,關懷備至。孩子想要什麼就能要什麼,很少嚐到困難、挫折的滋味,養成了怯懦、吃不得苦、經不起挫折等不良品性。因此,家長對孩子要既能理解寬容,又能有意識地從嚴要求,培養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戰勝困難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增長孩子的才幹。
1、羈放縱,設疑置難
過於寵愛,會導致孩子自私放縱,弱不禁風,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一些經過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難,使孩子在與困難鬥爭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長智慧,提高勇氣,磨鍊意志。當然家長在孩子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時,應適時地加以指導和啟發,防止孩子由於缺乏耐挫折力面失掉成功的機會,敷衍了事,半途而廢。
2、抑任性,處事明理
孩子的任性,如不適時得到矯正,就會成為不良“頑疾”,後果不堪設想。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矯正孩子的這種任性心理,使孩子懂得:做事,不能由著性子,只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抑制任性,聽取不同意見,才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3、勿遷就,循路入境
家長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耐挫心理。當孩子落後時,切忌姑息遷就中,同情心過會外露。因為這些孩子多在表揚聲中成長,已經滋生一定的虛榮心,接受不了挫折。這時如果採用“冷處理”的方法,讓孩子靜靜地反省自律,吸取教訓,揚長避短,對於培養孩子耐挫的心理品質則是十分有益的。
4、長才幹,儲能蓄勢
當前,不少父母在家庭教育問題上陷入誤區;有的父母“忘我奉獻”,從牙縫裡摳出錢滿足子女的非份要求;有的父母“心靈施暴”,當子女偶爾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便罵聲開道,棍棒交加,使孩子沒有勇氣面對困難挫折。家長一定要糾正這些錯誤做法,運用故事激勵法,讓孩子增強戰勝困難挫折的信心。如張海迪身體癱瘓,但仍以毅力的大錘敲開了生活大門的鐵鎖,用意志和犁鏵開墾了知識的沃土等故事,運用故事中主人公對待困難的積極精神、樂觀態度及處理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使孩子今後再遇到困難挫折,都會有所準備而不致於驚慌失措,在心理上增強抵抗力。
1.教育孩子的問題體現在哪些方面
2.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3.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4.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5.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