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大硬傷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中國的教育存在著很大誤區,以及有很多教育硬傷,為了孩子的發展,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大硬傷,希望可以幫到你!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大硬傷

  1.動輒體罰。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曾在《虎媽戰歌》一書中介紹了她的中國式教育法: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在美國引起轟動。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一直在父母的控制之下,孩子很難超越父母。美國愛荷華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員夏霽認為,與其打罵,倒不如言傳身教。家長在家不妨多把時間用在看書上,用家庭氛圍給兒女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知道要努力學習。

  2.一味溺愛。溺愛也是中國父母常犯的錯誤。山東省中山心理治療與諮詢研究中心統計發現,在尋求心理諮詢幫助的家庭中,溺愛型家庭佔70%~80%。這類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無條件接受,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為其爭辯。但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段經典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北京師範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李君建議,家長一要停止溺愛,建立正常的家庭規則;二要分清是非對錯,不能盲目滿足孩子的要求。

  3.物質刺激。考95分以上,給孩子買電動玩具;考進年級前三,獎勵100元錢;幫媽媽洗碗,給5塊錢……不少家長喜歡用物質激勵孩子,這個方法本身沒錯,但如果用錯了年齡段,用得過度,可能讓孩子變得貪婪、唯利是圖。李君說,對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物質獎勵不可缺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應逐步增加精神激勵,比如多表揚、讚美。

  4.只養不教。瑞典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離婚對孩子可能產生巨大的負面心理影響。河南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張玉娟說,只養不教的家庭容易導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極、孤獨自閉,人際關係敏感,難以交上朋友。這類家長要利用吃飯、睡前等時間和孩子聊聊學校的事,談談自己的見聞;還要了解孩子的興趣、特長,儘可能抽時間參加孩子的集體活動。

  5.意見矛盾。為了孩子學什麼興趣班這樣的事情,不少爸爸媽媽不停地爭吵,讓孩子無所適從。比如爸爸說考90分就可以去公園,媽媽偏說考95分才行。這類矛盾型家庭在對孩子的管教態度上缺乏一致性,同一行為有時斥責、禁止,有時卻寬恕、勉勵。長期如此,孩子容易無所適從,做事難以決定,時間長了會出現焦慮情緒,甚至強迫症狀。張玉娟建議,父母雙方要統一目標和計劃,對孩子態度保持一致,對錶揚與批評要有一貫性,不能自相矛盾。

  6.期望太高。“爸爸媽媽沒機會念大學,所以你要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大部分中國家長以支配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把孩子視為家長實現未泯理想的工具,即期待型親子關係。張玉娟說,期望過高,容易讓孩子變得敏感、膽小畏縮、缺乏自信、缺乏主動性、不善交往。建議家長不要以大人的尺度去衡量孩子,別用成人的眼光給孩子制定目標,更不要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心願的法寶,讓孩子自己決定人生。

  7.過度保護。有些孩子從小到大,除了學習,什麼事都不用管。上學放學車接車送,吃啥穿啥都是爸媽說了算。許多中國家長出於一種保護的態度,把愛變成了包辦。這容易使孩子的社會適應性變差,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做事沒有主見、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沮喪。張玉娟建議,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甚至讓孩子適度吃點苦。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人財產”,要尊重孩子,讓孩子有做決定的機會。

  8.忽視情商。從三四歲甚至更早,中國父母們便開始命令孩子學漢字、練算術,而將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後。心理學研究指出,在預測一個人未來的幸福感、快樂度以及工作成就上,情商能力遠比智商能力有效得多。培養孩子情商,家長首先要讓孩子學會等待。比如給孩子一塊糖,讓他自己剝開糖紙,即使要花費很長時間,家長也不應代勞。其次要善始善終。比如玩完玩具後,要讓孩子把玩具放回原位。最後要孩子說出感受。可以鼓勵孩子每天都說一說,鍛鍊對自我情緒的敏銳度。

  9.扼殺創新。有一個關於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中國兒童拿著自己畫的畫讓父母看,會問“我畫得像不像”;外國孩子則會問“我畫得好不好”。這說明中國父母從小就忽視創造力的培養。李君建議,首先不要阻止孩子探索。像把整捲紙泡在水盆裡、用床單在客廳搭帳篷這樣的事情,不妨問問孩子為何這麼做,而不是一棒子打死。其次別給孩子提供標準答案。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都可以有很多種答案,父母可以試著問問孩子的想法,或者跟他一起去找找答案。

  10.迴避性教育。很多孩子會問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很多母親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是我在大街上撿的等。迴避性教育往往促使孩子“無師自通”,很容易曲解書本和網路上的一些內容。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適當教育。比如對一個7歲的孩子來說,可以告訴他/她男女有別,有些事要分開做;身體有的地方是屬於“自己”的,別人不可以觸控。

  中國家庭教育十大誤區

  以分數論“英雄”,重考試分數,輕學習能力

  許多家教最明顯的誤區之一,是把分數當成智力發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當成孩子學習能力強弱的尺度。分數與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數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數與學習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隻抓分數不發展能力所致。許多家長只要求孩子從小拿高分,卻忽視了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猶如捨本逐末,致使學習沒有後勁。許多孩子小學成績優秀,越到高年級,成績越差,就是學習能力缺乏培養的結果。

  家長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現在一些有知識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輔導過於包辦,當孩子的學習稍微遇到一些困難,家長就幫助解決,這無形中讓孩子在學習上依賴父母,往往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指導孩子的學習,目的是為了最終放開手,不是為了揹著孩子一輩子。孩子對家長輔導越依賴,學習到高階段就越吃力。家長應讓孩子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孩子自學能力與獨立鑽研的精神

  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

  現在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視,對孩子身體健康卻關注過度,家長對心理知識一無所知,無法瞭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對孩子的心理隱患也不知如何預防、消除。而許多科學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大中小學生患心理健康問題的,佔有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髮展關鍵時期,一是兒童時期,二是青春期。在兒童期,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如何,對孩子的心理早期培養有重要意義。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幫孩子處理好一系列衝突,最容易使孩子發生各種心理障礙,這些應引起父母高度重視。

  父母對孩子過度期望並付出極大代價

  “望子成龍”是中國父母的普遍心態,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進好學校,上名牌大學,考研,讀博出國深造等等。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為此投入巨大物質代價和精神代價。孩子的學習狀況、考試前途是夫妻關係、家庭氛圍的晴雨表。許多夫妻間的爭執,來源於對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觀點和看法。由於家長對孩子過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極高回報期望,一旦孩子表現不盡如人意,父母心理難以隨和,導致心理落差,情緒失衡,對心理造成不利影響。

  不對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條古老的教育原則,也是一種教育方法,應根據孩子的具體特點給予他們適當的教育。孩子的發展有各自獨特之處,存在個體間差異:有發展速度的差異,思維型別的差異,興趣愛好的差異。有的家長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點與長處,盲目地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用孩子的弱點比別的孩子的優點,越比越亂,甚至用貶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總是認為別的孩子強,盲目比較造成父母對孩子的長處視而不見,使孩子逐漸喪失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違背孩子成長髮展的自然規律

  孩子發展有自身規律。身體發展如此,智力、心理髮展也是如此,許多家長因為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論,不瞭解孩子成長規律,往往採用“拔苗助長”的方法,達不到家長所希望的預期效果。違背孩子發展的規律,表現為兒童教育成人化,或是青少年教育兒童化,使孩子生理髮展與心理髮展不同步。導致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困惑,家長往往付出大量時間與心力,而事與願違,誤了孩子。

  家長不重視自我學習

  家長承擔了教育子女的職責,但許多家長不注意學習教育知識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賴家長的隨心所欲,高興就對孩子好,不高興就對孩子發洩情緒。孩子的許多品質與素質,在家長的隨意影響下逐漸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僅憑良好的願望和強烈的動機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家長必須努力提高學習意識,提高自我教育素質,成為合格盡職的父母。

  懲罰多於表揚,濫用懲罰,損害孩子身心健康

  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懲罰:諷刺、挖苦和體罰,認為這樣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錯誤。對孩子優點往往輕描淡寫,甚至視而不見,對孩子缺點卻糾住不放,只看見孩子缺點,導致懲罰多於表揚。其實懲罰是極不利於孩子自我成長的,是一種極為消極的方法。孩子因學習問題多次遭到懲罰,就會厭惡學習迴避學習。孩子犯錯誤是應該原諒的,父母和老師應該正確引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並給於更多的幫助、鼓勵,而不是用諷刺、挖苦甚至體罰來代替教育。

  忽視孩子意志品質的磨練

  現在獨生子女教育有一個嚴重不足,就是對孩子沒有任何意志品質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練孩子的意志。凡事寵著護著,唯恐孩子不順心。獨生子女中較多地存在著脆弱、依賴、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質,而家長似乎視而不見。家長往往無休止的滿足孩子的慾望,不給機會或沒有意識到讓孩子鍛鍊剋制自己的慾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質在無形中弱化。孩子意志品質的磨練是家長、老師和其他人無法代替的,只能讓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實踐中發展,家長要為孩子創造挫折教育的條件。

  忽視孩子體育鍛煉

  許多家長簡單地認為體育鍛煉就是讓孩子玩,或認為有體育天賦的孩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孩子的發展首先是身體的發展,只有營養,沒有運動,身體健康無法實現。家長重視疾病衛生,超過重視體育鍛煉,這多少有點捨本逐末,體育鍛煉可以增強身體素質,是防治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徑之一,也是培養孩子良好意志品質的方法之一。

  給中國家長教育子女的建議

  1.別溺愛,讓孩子吃點兒苦;

  2.家長以身作則,熱心、助人\求知;

  3.面對困難別躲開,要笑對困難,想辦法解決;

  4.要對孩子說:"不!"不能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鍛鍊孩子的自立,自強;

  5.挫折教育,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不是都好,要有心理準備承受磨難;

  6.要進取,但不能鑽牛角尖,要看到自己的弱點,制定適合自己的計劃;

  7.鍛鍊身體,合理飲食,對肥胖也說:"不!"

  8.做事要專心,學習要紮實,不懂別裝懂;

  9.不說謊話,不找藉口,誠實做人;

  10.有愛心,愛人如己,珍愛時間,愛自然,愛勞動,不懶惰;

  11.戴著感恩的心,過好每一天.

1.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大硬傷

2.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問題

3.盤點民企管理十大“硬傷”

4.家長怎樣教育孩子的經驗心得

 

5.家長教育孩子9種實用的方法推薦

叛逆期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歐美父母怎麼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相關知識
盤點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大硬傷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大硬傷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問題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
初中生家長教育孩子的文章
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
德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妙招
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具體有哪些
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建議有哪些
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