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手中的協調與平衡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事物的存在有賴於矛盾在事物中因對峙而產生的平衡,運動狀態更不例外。人體骨骼有二百多塊,肌肉有六百多塊,肌肉內毛細血管的總長度可達十萬公里,至今還少有人能夠準確說出人體到底有多少個器官。這樣一個龐大的綜合體,其運動更是要強調它的協調性、平衡性。協調性與平衡性在太極拳運動中的訓練與培養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單練套路的過程中要視為對練的身形與勁路變化的協調性與平衡性。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以雲手為例,“掤、挒、按、採”。拳經中說“掤在兩臂”、“掤手兩臂要圓撐”,告訴了我們“掤”的勁點在“兩臂”,“掤”的勁勢要“圓撐”。既是要“圓撐”,那麼只用手臂向前做掤法是不夠的,“掤”就不能只有一個點,而至少必須有兩個對應點,甚至應該說有無數個對應點,以達到身體內外處處的協調與平衡,從而使“無有凹凸之處”。

  其次,與手臂前掤相對應的命門,其命門的後撐與手臂的前掤得以實現“圓撐”。同時拉開腰、胯、膝、踝使不發生擠壓,開啟身體的通道,便能氣血暢通無阻,也使腳下回力無阻。從外形上看,身體則不會向前壓,膝蓋也就不再向前頂,達到了身體前後的平衡。在沉肩墜肘時腋下不夾,使兩臂膀與身體主幹形成一個如同“十字架”般的整體,又達到了左右的平衡。一手弧形上掤,一手弧形下采,一隻腳由虛到實的落下,轉換為另一隻腳由實到虛的提起,是肢體的區域性平衡。而鬆腰胯以沉身,虛領頂勁以提神則形成的是整體上下的平衡。
 

  在雲手中如何“放鬆”?在放鬆中怎樣求得協調與平衡?每當我雲手掤到腕過身體中線時,開啟肩,腋下不要夾,鬆肩胛,鬆背。這是要求我:由“掤”到“挒”、“按”、“採”時,首先要開肩,橫向鬆開鎖骨,不能將鎖骨卡死,要將肩窩鬆開,隨轉腰進一步放鬆肩胛及背部,同時驅動肘的下沉。墜肘但腋下要張開,方可在轉腰旋臂翻手的過程中,使肩、肘、腕、掌直至手指都順達通暢。雲手歌訣曰:“掤捋采挒擠按推,全憑腰脊圓轉隨。”可見雲手動作完成的關鍵在於:“腰脊圓轉”帶動重心轉換。而四肢隨其執行並與其協調配合,也是上肢與下肢協調配合承上啟下的關鍵。

  以左雲手為例,左腕過身體中線即左腳已踏實,腰繼續左轉,將重心繼續向左轉移,同時左手鬆肩墜肘,小臂內旋向前向左,邊旋邊展,同時掌心由內向外再向下,勁點由小臂纏繞至掌外沿,再至掌指。與此同時右手臂外旋掌心由下向內,小臂漸漸由右過中線向左向上弧形上掤,右腳腳跟已虛起,腳尖隨即提起。每當這時,老師就會用教杆為我指正腰部的轉動是否適度,腰轉的不夠,腰脊不能放鬆,腰節打不開,胯不能鬆沉,尾閭自然無法前託,重心不能完全落在左腿上,則左腿根不入地,右腿負重向上拔起,勢必上體向右偏,左胯向外頂,左膝向內扣。老師教杆往我體左側垂直放下,是觀察我的肩、胯、膝、踝在不在同一垂直面上。反之,腰轉過度了,則上體向外倚,胯向裡轉,膝向外開,肩、胯、膝、踝也不在同一垂直面上。當右腿提起的瞬間身體已經由下而上地發生了扭曲,打破了身體的協調與平衡。只有當腰帶著跨轉至與膝、踝在同一垂直面時,腰部肌肉才容易放鬆,腰節才可以向下順隨伸展。轉腰時鬆腰跨卷尾閭,右腳隨轉自然提起,而無需用上體傾斜助力上拔,保證了上體輕鬆穩當地坐落在下盤之上,使整個身體得以中正。在做雲手的“按”與“採”時,掌外沿不要丟,纏住。通過反覆練習我體會到,手上的勁點不能丟,尤其是掌外沿的勁不能丟,一但丟失則斷送了“採在十指”的勁點來源,實為採空了。左手下“採”空了,也就失去了與右手上掤之間相呼應的協調,失去了左手與右腳之間相呼應的協調,身體則失去了平衡,腳下的根也就斷了,腰則勢必無法帶動腿腳而起,只能強向上拔起右腳,或站立不穩,或腿腳僵硬。在趙老師的耐心教導下,我不斷細心感悟纏住勁,不丟不斷,漸漸的出步收步不用強拉硬拽了,也就糾正了我收右腳時左膝內扣的毛病。

  習拳中相呼應的不僅僅是兩手之間,還有手與足之間,四肢與身體主幹之間的呼應,要有對拉之勢,既不可丟,也不可過度,才能達到協調與平衡。掤有兩種含意,一是掤法,二是掤勁。在行拳的整個過程中,掤勁與放鬆都須貫穿始終。放鬆的同時又不丟掤勁方可鬆弛有度,舒而不散。這些在前輩的拳論中有許多講解,如,“身背五張弓”,“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藕斷絲亦連”等等。

學習太極拳傳統套路
太極拳修煉十八句金言
相關知識
雲手中的協調與平衡
畫中的色調與感情表現
太極推手中的綿沉與輕靈
室內裝飾色彩的協調與搭配問題
高考地理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知識
企業管理中不協調的原因
高考地理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練習題附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練習試題
外科手術中的微創與無創閱讀練習及答案
太極推手中的藏與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