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諺語帶解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儒家思想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諺語帶解釋大家一定聽過不少,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儒家諺語帶解釋,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的儒家諺語帶解釋

  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大學》

  釋義:君子對於優點,要自己身上擁有以後再去要求別人;對於缺點,要自己身上沒有以後再去批評別人。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大學》

  釋義;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麗的女人一樣,一切都發自內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會謹慎。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

  釋義: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釋義: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中庸》

  釋義: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中庸》

  釋義:對上不抱怨老天,對下不責怪別人。所以,君子處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則冒險以期僥倖成功。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釋義:好學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義了,懂得恥辱就接近勇敢了。

  經典的儒家諺語帶解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釋義: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釋義: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惘,無所收穫;只是思考而不讀書,有時就會空想,疑惑不解。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

  釋義: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並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

  釋義: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釋義:聰明而喜愛學習,向地位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並且不感到恥辱。

  三思而後行。——《論語》

  釋義:每件事情都要經過多次考慮,然後才去行動。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

  釋義:智慧的人喜愛水,仁德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活躍,仁德的人沉靜。智慧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釋義: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們好的地方向他們學習,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釋義:三軍的統帥可以被奪去,卻不可以強使一個男子漢的志向改變。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

  釋義:如果不是天氣寒冷,就不會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少落葉的。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

  釋義:智慧的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釋義: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兒女。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釋義: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開始;羞恥心就是施行義的開始;辭讓心就是施行禮的開始;是非心就是智的開始。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釋義: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會先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釋義: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孟子》

  釋義:腦力勞動者統治別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統治者養活別人,統治者靠別人養活;這是天下的共同原則。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釋義:金錢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貧苦窮因地位低下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權勢武力不能讓自己屈服變節,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釋義: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寧願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寧願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尚書》

  釋義:玩弄人會喪失德行,玩弄物會喪失抱負。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

  釋義:傲慢不可滋長,慾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自滿,享樂之情不可無盡。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釋義:美玉不雕琢,不能成為好的器具;人不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

  差若毫釐,繆以千里。——《禮記》

  釋義:開頭雖然只有毫釐的差別,到後來卻錯到千里那麼遠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釋義:天道剛健,君子以天為法,故而自強不息。大地的氣勢寬厚和順,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

  釋義:積累善行善德的家族,這個家族的福報不會斷絕,家族的後代也會享受福報。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這個家族會經常發生災禍,甚至連累後代。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釋義:君子以學習來積累知識,以多問來明辨是非,以寬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釋義:兩人同心,像刀那樣鋒利,可以切斷金屬。同心的話,像蘭花那樣幽香。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

  釋義:行不通時就得變,變了之後就會豁然開通,行得通則可以長久。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周易》

  釋義:天下人要歸同一個地方,只是道路不同;達到同一個目的,只是思慮多種多樣。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周易》

  釋義:不積累善行達不到成名,不積累惡行達不到滅身。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

  釋義:見善就向他學習,有過就改。

  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周易》

  釋義:處在尊貴的位置上不要驕傲,處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憂慮。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釋義:君子懷才以等待施展的時機。

  多行不義,必自斃。——《春秋·左傳》

  釋義:多行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我招致滅亡。

  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傳》

  釋義:忖度德行如何,以便決定自己怎樣處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從而決定該怎樣行動。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傳》

  釋義: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呢?有了過錯但能夠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春秋·左傳》

  釋義:處於安樂的環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想到了就有防備,有了準備就會免遭禍患。

  常見的儒家諺語帶解釋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釋義: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明確它們的先後次序,那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學》

  釋義:古時候想要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要先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釋義: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釋義:學習知識而又能經常去複習練習,不也是很令人高興的事麼?有朋友遠道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麼?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釋義:我每天多次地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竭盡全力了嗎?和朋友交往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知識用心認真地複習了嗎?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釋義:花言巧語假裝和善的臉色,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釋義:君子致力於根本,根本的東西確立了,仁道也就產生了。


儒家思想的經典諺語
關於科學的諺語有哪些
相關知識
儒家經典諺語帶解釋
打麻將的經典俗語帶解釋
國學經典諺語和解釋
三年級經典成語及解釋
儒家思想的經典諺語
傳承已久的有關家庭的經典諺語大全
英語帶翻譯經典諺語精選集錦
英語帶翻譯經典諺語大全
有關家鄉風俗的經典諺語
儒家經典語錄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