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護理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醫學護理應採取常規護理和特種護理、程式護理與非程式護理、生理護理與心理護理相結合的特別護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救護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基礎醫學護理教學改革途徑

  1高職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

  衛生部科教司《關於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狀況分析和加強護理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作的建議》中指出“加快推進護理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基礎課中應減少醫學基礎性知識的比重,增加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內容,以突出護理的內容和特色”[1]。隨著護理教育改革的深入,護理專業的醫學基礎課學時逐漸減少,而社會和人文知識課程增多,這是順應社會發展,培養護理行業,實用性人才的發展趨勢。目前從國際護理教育改革來看,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採用“面向臨床”,注重解剖學在臨床護理的運用,將護理專業不常用的血管神經的小分支、一般肌的起止點等內容在教學中省略。英國的半島醫學院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不用任何的屍體材料,而是採用活體表面解剖和圖象獲取解剖學知識,這是基於“醫護人員所接觸的都是活體以及由各種成像技術提供的人體影象”的理念[2]。這些都說明了基礎醫學的改革趨勢是學以致用,與臨床結合,與專業運用聯絡。

  2基礎醫學課程教學現狀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護理操作技術建立對人體形體本身瞭解基礎之上,基礎醫學課程是護理學專業必修的基礎課,作為護理教育的主幹課程,是護士最先接觸的醫學課程,基礎醫學主要包括了《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原生物學》、《免疫學》、《病理學》和《藥理學》等課程這些課程間有著廣泛密切的聯絡。學生對人體形態學知識掌握得如何,對其後續的其它護理學專業基礎課程和臨床護理學課程的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2.1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

  目前的高職護理在教育上基本是本科的壓縮,課程體系上基本是臨床醫學專業課程的壓縮和翻版,很多內容已超出了護理學的實際需要。同時,各門課程都為了強調系統性、完整性,忽視了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忽略了與專業的相關性和實用性。

  2.2教學方法

  由於護理學科的不斷髮展和新興學科的不斷湧現,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日益膨脹,要在有限的課程計劃內完成繁重的教學內容,致使教師教學多采用灌輸式,以教師為中心,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性,忽視了對學生的智慧和創造精神的開發。純粹的專業知識傳授,只僵化於固定教材、大綱,重視生物、醫學護理,而忽視了社會、心理護理,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只會從事眼前的工作,缺乏做人的意識,不利於良好醫德的形成,不能滿足社會對高層次護理人員的需要。

  2.3實驗教學

  絕大多數高職教育的學校是由中專衛校升格,實驗室結構、功能、內容單一,只能以驗證性、簡單性實驗內容的開設為主。由於學科間長期缺乏橫向聯絡,很少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忽略了實驗學對學生基本技術與方法、整體技能訓練的主要任務,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實驗課時明顯偏少,安排欠合理,無暇顧及實驗教學的改革,學生不願意或者沒機會動手參與實驗操作。結果造成實驗教學多年來基本停留在反覆做幾個固定的實驗,沒有多大的改進,並且只強調實驗課的上課率,實驗質量無法保證。因此,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差的現象一直困擾著護理教育。

  3對基礎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近年來我國醫學院校陸續進行了基礎醫學課程整合[3,4],主要是如下2種模式:一是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按照“從巨集觀到微觀,從形態到機能,從正常到異常”的原則,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將《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學》和《病理學》等課程分別按人體器官系統進行整合,以人體系統逐一進行基礎醫學知識教學。從巨集觀到微觀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從形態到機能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對功能的理解,從正常到異常的教學可以加強比較,增加對疾病病變認識,從而為學生學習醫學專業課程打下系統堅實的基礎。二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問題為引導、學生自學討論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法,於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麥克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一種流行的教學模式,它以模組式教學為構架,強調多學科的滲透融合,有利於高素質醫學生的培養。對於我們高職醫藥院校,對於優化高職護理基礎醫學課程體系應以專業培養目標為依據,以理論教學的應用為目的,以必要、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突出特色的原則對其進行整合。

  3.1轉變基礎醫學課程教學理念

  基礎醫學教學的重點應該是整體優化課程結構,淡化學科界線,重視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絡。強化知識的整體性和實用性,做到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與護理專業相呼應。護理專業一直提倡理論知識須以“必需、夠用”為度,隨著發展,其對教學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針對專科層次的護理專業,應壓縮基礎醫學中有關疾病表現、診治方面的內容,增加與護理程式、整體護理、健康教育、護理操作等有關的內容。如人體解剖學數學中可針對護理專業的特點,將最常用的護理技術操作歸納為3類,即注射類:如臀大肌、三角肌注射等;穿刺類:如股靜脈、鎖骨下靜脈穿刺等;插管類:如胃插管術、導尿術等。通過詳細介紹這些常用操作技術的解剖部位、特點、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現的損傷、併發症等為臨床應用莫定堅實的形態基礎,從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使學生對解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啟蒙作用。教學內容按專業需要進行精選,著眼於實際運用,壓縮基礎醫學各門課程的學時,如有需要可增加選修課。

  3.2創新基礎醫學教學方法

  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即拋棄傳統的知識灌輸型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加大課堂資訊量和直觀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將教學過程作為學生對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創造更多的師生交流空間,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溝通合作能力、動手能力,使學生成為持續發展的個體。同時,將人文素質、健康教育和相應的社會課程貫穿於基礎醫學教育的全過程,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協調發展。

  3.3突出基礎醫學實驗

  實驗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5]。增加實踐教學時數,使實踐與理論比真正成為1∶2,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探索調整實驗內容,順應課程整合改革,優化重組實驗專案,刪除重疊、陳舊性實驗,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探索性、綜合性及基礎與臨床緊密結合的應用性實驗,突出學生實踐技能的一體化培養,把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個性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根據護理學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調整實驗教學內容,選擇性的弱化與護理應用相關性不大的知識,比如解剖學實驗中可適當增加人體表面解剖的相關內容,並加入臨床護理應用知識,實現系統解剖學內容和護理應用解剖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對護理專業學生將來學習輸液、注射和常用穿刺等操作技術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3.4完善實踐操作考核

  完善實踐操作技能考核,根據實驗實訓教學大綱的要求分階段進行操作技能考核即認識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及實驗結果分析考核學生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實驗,採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觀、準確、科學地評價學生成績,引導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基礎性實驗的考核主要依據:實驗預習與報告,實驗操作,實驗考試;綜合設計型實驗的考核主要依據:選題的合理性和難度,設計方案的完整性、合理性、正確性,測試結果和設計報告;創新研究型實驗的考核主要與專案作品、論文、答辯情況以及競賽結果相結合。

  4結語

  通過基礎醫學課程改革,逐步實現從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我訓練與提高為主的研究型實驗教學模式的轉變,從而建立一個傳授系統性知識、培養創新性思維、鍛鍊動手能力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應當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實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主動獲取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出具有時代特徵、能夠適應社會需求、具備高素質和發展潛力的護理人才。

  範文二:醫學護理教育創新思維培養研究

  1.教育模式下的問題

  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學生很難形成主動認知,並且醫學本來就是一門實踐學科,更多的科研都是在對患者的臨床診斷中,根據對實際患者的情況進行資料統計與整理再發展出新的教育方式,在現代的教育模式下,很容易忽視了對學生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臨場的判斷能力的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更多的依賴心理,與學習的主動性。隨著灌輸式教學轉向探索式學習教學,應啟發學生去探索、去創新。

  2.護理專業創作能力的重要性

  護理人員是醫療行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生在進行患者診斷後,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康復期的全心照料。根據臨床的實際情況統計,護理人員在與病人的接觸時間上,要遠遠超過其患者的主治醫生,因此患者的康復週期的長短除了主治醫生的治療以外,更多的依靠護理人員的心細照顧。對護理學生的的培養不應該只滿足與簡單的護理知識的傳達,更重要的是培養其創新思維和臨床的判斷能力,與總結能力,並且思維水平和創意能力的提高對前者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並可使其終生受益。因此對於護理人員的培養中心不僅僅停留於會專業的護理方法,更應該重點要求創造知識、開拓文化,要專門訓練和不斷開發其創造潛能,讓其在崗位上能有更多的創新,對我國的醫療事業的發展盡一份身為白衣天使應盡的責任。

  3.創作能力培養的方法

  當學生在大腦中逐步形成想法和見解時,老師應該用事實來驗證是否正確與可行。美國的教育學家杜威創作了一種名為“從做中學”的學習方法,其重要的內容是要求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在實際中實現自己大腦中形成的想法,即在做的過程中學習,通過實際操作達到學習的目的,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實際情況發生,所以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也是學生自我形成反思的一個過程,在這個時候教師以現有的專業知識,結合實踐中出現的情況,對學生的方法做出改進,改變學生原有的思維方式,或思維中出現的錯誤。靈活機動地解決,力爭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護理專業屬於臨床性較強的一門科學,很多知識都靠“從做中學”的,因此教師應該更多的開展試驗課程,利用實驗課大膽要求學生進行創新,鼓勵與提倡學生說出自己思維中的新奇想法,從而發現護生的創新行為,給以認同、鼓勵。比如,鋪床法中,被蓋與床頭的距離,不同版本教材中說法不一,教師鼓勵學生自己睡到病床上試一下,要求保證兩肩部不外露,保暖,腳不跖屈,病人感覺舒適,而外觀平整,少皺摺。又如,臀大肌肌肉注射,有的同學習慣於右手進針,右手推藥,與書本上的左手推藥有差別,但只要對病人安全,沒有違反無菌操作原則,教師都應該給以肯定。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且可以根據以前的經典護理案例進行提問,讓學生自主的進行“頭腦風暴”互相的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且加以總結,最後得出準確的答案,當有出入時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因為一個思想在一個人的大腦中形成初期是很容易在學生的大腦中生根的,因此在這時不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糾正,學生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在以後的真正工作中很難糾正。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到目前為止,目前我國的醫療教育還處在改革的初期,在現代醫學教育中有更多的學者與教師,也意識到了對護理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有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背景問題等,因此,在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下,以及國家衛生部的導引下,較快制定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與國際接軌的醫學教育評價標準是很重要的發展方向,這一標準的建立,對於促進我國的醫學教育有序化、全球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並且在新的教育體制下能有效地提高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

醫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
農村幼兒教育之我見論文3篇
相關知識
醫學護理的論文
關於醫學護理的論文
醫學護理學論文
醫院護理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醫院護理學綜述論文範文
醫院護理學士學位論文範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護理的論文
柏拉圖哲學王理念論文
醫院護理學生護士節演講稿
淺談教育教學管理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