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者必居其一的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二者必居其一常用意是指在只有兩個選擇項的前提下,必定有一個是符合條件的選項,與前一部分的題設相對應,並且只能選擇一項,不得同時選擇。那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二者必居其一成語故事

  孟子向齊王提了很多治國建議,齊王都不予採納,最後孟子只好離開。齊王贈送給孟子金100兩,孟子也拒不接受。但是後來在宋國和薛國時,他卻接受了宋君的70金和薛君的50金。

  孟子的學生陳臻向孟子說:“如果說您不接受齊王的贈金是對的,那麼,接受宋君、薛君的贈金就不對了;如果說接受宋君、薛君的贈金是對的,那麼,不接受齊王的贈金就不對了。一個人前後的行為應當一致,您只能在這二者中選擇一種***‘夫子必居一於此矣’***,怎麼前後矛盾呢?”

  孟子向陳臻解釋說:“我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在宋國,我還將去很遠的地方,路上要用錢,不接受錢能行嗎?到了薛國,看見我住的地方有士兵站崗。薛君給我50金,我接受了,但不是自己要,而是把它分給了士兵。至於齊國,齊王給我的贈金,我沒有用處,沒有用處而又要別人的贈金,那不是向別人借錢嗎?天下哪有君子向別人借錢的呢?”

  陳臻聽了,覺得老師說得很有道理。

  兒婦人口不可用成語故事

  漢高祖派大將樊噲帶兵去平亂,部隊已出發了,這時有人向漢高祖說:“樊噲見您病重,希望您早點死,以便他掌握大權呢!”漢高祖大怒,召大將周勃和宰相陳平到他的病床邊來,命令道:“你兩個立即出發追趕樊噲。趕上後,周勃代替樊噲率領軍隊,陳平立即砍掉樊噲腦袋,帶回來見我!”

  陳平、周勃接受命令後,一路商量道:“樊噲是漢高祖的老朋友、老部下了,功勞又大,他老婆呂矦是呂皇后的妹妹,這麼親近,高祖一時忿怒要殺他,萬一後悔,我兩人就糟了。不如不殺,把他捆回來,由漢高祖自己處理,要殺要放,和你我就無關係了!”商量一定,用計把樊噲抓住,陳平押了他回京。誰知走過半路,忽然聽說漢高祖死了。陳平立即知道:新皇帝年輕,大權必然操在呂皇后手裡,倘若呂矦怪他協助高祖,抓了她丈夫樊噲,向她姐姐進讒言,自己性命難保。於是立即日夜奔波,趕回京城,在高祖棺前痛哭,並藉機向呂后說明自己沒有按照高祖吩咐,保全了樊噲性命的事。呂后很感動,說:“累了你了,你休息吧!”於是任命他做“郎中令”,請他教誨新皇帝,因此,呂矦來不及陷害他。樊噲到京,立即被放,恢復大權。

  陳平很聰明,知道呂后忌憚他功勞大、計謀多,時時提防他作亂。所以故意不管政事,日飲醇酒,接近女人、戲子,呂矦於是向呂后進讒言道:“陳平一天到晚玩,不管事,喝得醉醺醺的。”呂后聽了,不但不怒,反而歡喜,認為陳平決不會和她作對,於是把他找來,當著呂矦的面說道:“‘兒婦人口不可用’,這諺語是對的,你不必怕我妹妹呂矦讒害你,只要你忠於我就行了!”因此,直到呂后去世,陳平終於安然無恙。

  後人用“兒婦人***或女子***口不可用”的這個典故比喻孩子、家庭婦女的話聽不得,不能聽她們的話來處理政治事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成語故事

  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他輔助齊桓公改變行政區劃和賦稅制度,並施行一切措施富國強民,使齊國成為當時第一強國並首先稱霸。後來,出現了《管子》一書,相傳是管仲所作,其實是後人託名管仲編撰的。書中有《權修》一篇,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穫者,人也。我苟種之,如神用之,舉事如神,唯王之門。”

  大意是:希望一年就有所收穫的,就種穀子;希望十年以後取得較大收穫的,那就種樹;希望受益終身的,那麼最好是培養人材了。因為種穀子一年就可以收穫;種植樹木,十年也可以獲得利益;如果培養一批人材,就能長遠地取得利益。培養人材,這是君王稱霸天下的必由之路。

  管仲說出了取得短暫利益和長久利益的不同,及其艱辛的不同,所受磨鍊越久,才幹也就越傑出。要使國家強盛,改革成功,必須注重對人材的培養。
 


關於八面威風的成語故事
關於十羊九牧的成語故事
相關知識
關於二者必居其一的成語故事
關於三寸不爛之舌的成語故事
關於帶數字一的成語故事
關於適合小學生看的英語故事
一二年級教學用的成語故事
言過其實的成語故事介紹
處於逆境勵志向上的成語故事
自食其果的成語故事
自食其果的成語故事
關於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