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生的小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那麼你知道立冬如何養生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

  立冬養生知識

  1.歷史食俗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時序進入冬令,民間有“入冬日補冬”的食俗。古人認為天轉寒冷,要補充身體營養。食人蔘、鹿茸、狗肉、羊肉及雞鴨燉八珍等。是較流行的補冬方式。也有的中藥店推出十全大補湯,即用十種滋補的中藥燉雞或其它肉類做成的補品。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樣,立冬日天子也要舉行迎冬的儀式。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訴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開始沐浴齋戒。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裡處迎冬。回來後天子要賞死事以安社稷,並且要撫卹孤寡。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2.飲食起居與傳統養生

  專家告訴我們,養生的要義在於平衡,即促進身體的平衡以及與外部環境的和諧。傳統養生古已有之。民諺就有“春捂秋凍”、“冬吃蘿蔔夏吃薑”等在民眾中擁有廣泛認知度和可行性的養生之道。因此,為了體現本版的服務功能,今天我們就請專家從如何吃、喝、睡、行等方面,為讀者提供一些科學養生的具體做法。

  傳統養生是中國5000年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傳統養生的寶庫中汲取知識,有助於科學地保持健康體魄。

  實際上,傳統養生就在日常的飲食起居中,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飲食起居無處不養生。

  在此著重談談吃、喝、睡、行的養生之道

  3.吃:宜清淡講五性

  飲食一是要適量清淡。《黃帝內經》講了一個道理:吃飯的量恰到好處補氣,吃多了傷氣;味道過厚傷氣,味道清淡補氣。老子在《道德經》裡也講道:過多吃美味的食物傷胃。二是要看食物的屬性和身體的需要。任何可吃食之物都有性,離不開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體內熱時應吃涼性的,體內涼時應吃熱性的。如:胃熱,應吃寒性的香蕉;胃涼應喝熱性的薑湯。如果吃反了會鬧出病來。又如:每年立秋至秋分之間氣候燥熱,不宜吃辛辣之物,易引發胃和大腸燥熱火氣上攻,導致耳聾、耳鳴等症。

  水果吃得合適是營養,吃得不當有害於身體。脾胃虛便稀時不要吃水果,氣盛便干時多吃水果。

  4.喝:酒適量茶有別

  飲酒要遵循規律:一是適量。過量而又不能及時代謝出去,會損害內臟。二是立春至春分、立秋至秋分,要慎喝白酒。這兩段時間喝白酒,易引起內臟燥熱。

  喝茶有益健康。茶的一大功能是去穢氣。經常喝茶可去人身的異味。可是,茶也分不同的品種不同的性。

  綠茶:性涼,適合胃熱的人喝。

  花茶:是用茉莉花等熏製的茶葉。茉莉花性溫,胃寒的人喝茉莉花茶暖胃。

  紅茶:性溫助消化。胃涼的人喝有助於暖胃。烏龍茶。結合綠茶和紅茶的特點,屬於平性。

  5.睡:順四時有節律

  傳統養生認為睡覺是第一大補。民間有好多俗話:“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徹夜難睡,渾身疲憊。”“睡個好覺,有如吃個母雞。”睡覺為什麼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講的“一陰一陽謂之道。”晚間睡覺是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白天工作學習是能量的釋放。陰陽各半,缺一不可。

  睡覺與起床都要科學把握時間。《黃帝內經》關於養生的第一個原則是“必順四時而適寒暑。”人只有順應一年四季的變化,與變化的時空和諧相處,才有利於生命健康。睡覺與起床也當如此。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一天有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個小時。一天是一年的濃縮。因此,人一天的生活節律與一天“春、夏、秋、冬”的變化要符合。晚9點到凌晨3點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點到上午9點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點到下午3點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點到晚上9點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9點“立冬”。到了晚9點,天地睡了,如果人不睡,如同人與天地做“拔河”遊戲。“人力不及天力”,“拔河”的結果是天必勝人。人的身體變化節律與天地執行節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還以人力”。

  晚上睡得太遲有兩種情況:一是晚上睡不著,二是睏倦但硬挺著不睡。睡不著是陽氣該收的時候未收。秋主收,下午3點到晚9點是日秋,人要逐漸進入收的狀態。 “陽氣盛目瞠,陰氣盛目瞑。”傍晚仍然做些興奮的事情,陽氣就收不回來,陰氣佔不了主導地位就難以入睡。第二種情況是硬挺著不睡,這是觀念出現偏差,不懂得日冬的道理,不懂要符合自然規律。

  夜裡睡得過晚會傷膽氣。嚴重者就會患抑鬱症。《黃帝內經》講:“氣以壯膽。”“十一藏府皆取決於膽。”23點至1點是子時,膽經最旺。人在睡眠中養蓄了膽氣,如果不睡覺消耗了膽氣,嚴重者出現“怯症”,即是現代醫學講的抑鬱症。

  晚9點至凌晨3點是人最佳的睡眠時間段。其他時間段的睡眠難以代替“日冬”。

  起床的時間同樣應當順時。

  凌晨3點是一天的“立春”,6點是一天的“春分”。天地在3點醒了,人體的細胞在這個時空感應下也醒了。在每天3點到5點之間醒了無須再睡,有時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過天地的。5點前還沒有起床,6點“春分”人的神就出不來,使人精神不足。

  一些公務人員晚上常常會因工作搞到很晚才休息,時間長了影響健康。因為如果晚上睡得過晚會耗殺陽氣,早上起得過晚會封殺陽氣。這叫“雙殺”。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點前也要起,中午補個覺,防止“雙殺”。

  此外,睡覺的房間不宜太大,主要是為聚集陽氣。傳統養生講究睡覺時一定要關好門窗。夏天再熱也不要開電扇和空調睡覺。人睡著了身體表面會形成陽氣保護層。如果風把這層陽氣吹散了,體內還會補充。迴圈往復淘幹陽氣,早上起來渾身沒勁,面色黃,頭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熱,可關臥室門開空調把房間吹涼,人衝完澡迅速睡覺。涼爽空氣可保持1個多小時,人已經睡著了。如果中間熱醒,可再按這個辦法做一次。

  6.行:動適度晨散步

  行走也要講辯證。走路時應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腿上。神可調動氣;氣可以調動精,灌注到腿的關節之中。人體中流動的水份叫津液,津比較稀薄貫穿於肌膚之中,體溫熱時走汗道,體溫涼時走尿道。液比較稠貫穿於人的筋骨之中,潤滑關節。如果人走路精力不在腿上,胯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這些“人體軸承”得不到充足的潤滑油,時間久了,會把關節磨壞。

  行走還需把握強度。“生命在於運動。”這是人們常講的一句話。如果再加上兩個字“適度”,即“生命在於適度運動”,這句話就科學了。走路腿輕快就走,腿累了就歇歇。因為腿累了如同汽車發動機缸熱了,再發動就會磨損機件。

  行走的時間要放在早晨。早晨為春,春主動;肝主動,應春,主管筋脈,早晨動使筋脈條達。

  晚飯後不宜外出散步。“早出晚歸。”這是大家都熟悉的話。晚為冬,冬主藏,沒有儲蓄,就沒有用錢之本

  7.精神養生

  冬季陰氣日盛而至極,陽氣微極而復萌。在冬季要順應自然的變化,精神情志要安靜自如,恬淡無求,使神氣內收。由於冬季木枯草衰、萬物凋零、陰雪紛紛,常會使人觸景生情、抑鬱不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奕棋、紛畫、練書法、欣賞音樂、訪親會友等,這樣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激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嚮往。

  8.食療

  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產生更多的能量,適應機體的需要,所以必須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同時,寒冷也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排尿增加,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因此應多吃含鉀、鈉、鈣等無機鹽的食物。可多吃蔬菜,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有條件的還可多吃雞、甲魚、龜、羊肉、桂圓、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這些食品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血補虛,對身體虛弱的人尤為適宜。其它還有藥酒、藥粥等,均可根據各自的體質情況選用。

  立冬養生注意事項

  1、冬季養生飲食切忌黏硬、生冷,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人體陽氣受損,飲食調養應以“補”為主。補法中以燉補為佳,燉補製作時間長,有利於營養消化吸收,而且還可以適當加入藥材,以增強療效。

  2、冬季對應的臟器是腎臟,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它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就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發病。因此,冬季養生重點是“養腎防寒”。

  3、立冬過後的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原則。中醫認為,早睡早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立冬養生食療菜譜

  1、黑芝麻粥

  配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備用,粳米洗淨與黑芝麻入鍋同煮,旺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補益肝腎,滋養五臟。注:本方更適於中老年體質虛弱者選用,並有預防早衰之功效。

  2、蟲草蒸老鴨

  配料:冬蟲夏草5枚、老雄鴨1只、黃酒、生薑、蔥白、食鹽各適量。

  做法:老鴨去毛、內髒,沖洗乾淨,放入水鍋中煮開至水中起沫撈出,將鴨頭順頸劈開,放入冬蟲夏草,用線紮好,放入大缽中,加黃酒、生薑、蔥白、食鹽、清水適量,再將大缽放入鍋中,隔水蒸約2小時鴨熟即可也可用氣鍋蒸。

  功效:補虛益精,滋陰助陽。本方以蟲草為主,助腎陽,益精血;以老鴨為輔,滋陰補虛。方中一偏於補陽,一偏於補陰,兩者合用,共鹹補虛益精,滋陰助陽之權威藥膳。

  3、西紅柿砂糖藕

  配料:西紅柿2個、藕1節、沙糖適量。

  做法:西紅柿去皮,開水煮藕3至5分鐘,兩者一併放入盤中,撒上砂糖即可。

  功效:健脾開胃,生津止渴。

  4、蓯蓉羊肉粥

  配科:肉蓯蓉30克,羊肉150-200克,大米適量,食鹽、味精各少許。

  做法:羊肉洗淨切片,放鍋中加水煮熟,加大米、蓯蓉共同煮粥,以食鹽、味精調味服食。

  功效:溫裡壯陽.補腎益精。適用於腰膝冷痛、陽痿遺精、腎虛面色灰暗等

  5、龍馬童子雞

  配料:蝦仁15克,海馬10克,子公雞1只,料酒、味精、食鹽、生薑、蔥、水豆粉、清湯各適量。

  做法:將童子雞宰殺後,去毛雜、洗淨、裝入大盆內備用。將海馬、蝦仁用溫水洗淨,泡10分鐘,分放在雞肉上,加蔥段、姜塊、清湯適量,上籠蒸至爛熟。出蘢後,揀去蔥段和姜塊,加入味精、食鹽,另用豆粉勾芡收汁後,澆在雞的面上即成。服用時,食海馬、蝦仁和雞肉。

  功效:溫腎壯陽,益氣補精。適用於陽痿早洩,小便頻數、崩漏帶下等。

  6、糖醋帶魚

  配料:帶魚500克,姜2片,蔥1根切段,蒜茸l勺,糖及醋各4勺,水3/4杯,生粉l勺,酒1勺。

  做法:將帶魚沖洗乾淨,抹乾水分,切塊,用少許鹽、酒稍醃,撲上生粉;鍋下油,將帶魚放入油鍋內炸約10分鐘,至金黃色,達到外焦內軟時撈出,瀝乾油分,裝盤;下油爆香蒜茸、薑片及蔥段,再倒入糖醋料煮開,趁熱將糖醋汁淋在魚身上。

  功效: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冬季的飲食調養要遵循“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傳統,冬令進補,是國人數千年的習俗,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又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 每逢這天,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說是隻有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那麼在實際生活中,立冬日我們該怎樣注意飲食養生?

  7、荷葉鹽烤鴨

  配料:老鴨1000克,鮮荷葉1大片,花椒l/3勺,八角2粒,粗鹽1000克,精鹽及油適量。

  做法:宰鴨剝肚,去內髒,洗淨,用花椒,八角及調味料將鴨煮1小時,再吊幹30分鐘;用荷葉將鴨包紮好,大瓦堡內放入滾熱粗鹽,將鴨烘烤約30分鐘,再加滾熱粗鹽烘烤30分鐘,烘烤時要不停轉動鴨身至鴨熟,再將鴨取出,解開荷葉,將鴨切塊上盤。

  功效: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春天養生保健知識
立冬習俗與養生知識
相關知識
立冬養生的小知識
立冬養生的小常識有什麼
立夏養生的小知識
立冬養生的小常識有哪些
立春養生的小知識
立冬養生的小常識
冬季精神養生的小知識
冬季養生的小知識有哪些
秋冬季節養生的小知識有哪些
冬季健康養生的小知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