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寶寶燙傷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情況都可能變成燒傷、燙傷寶寶的“雷區”,然後看到寶寶被燙傷後疼痛不已,不知所措。所以,儘早做好防護,才能避免寶寶發生意外。以下是小編為你介紹的寶寶燙傷的科普知識,希望幫到你。
1、玩煙花爆竹
新年將近,很多家庭都會購買菸花爆竹增添喜慶,但家有“熊寶寶”的家長可要注意了,儘量選購安全的煙花爆竹,不要讓寶寶單獨燃放煙花爆竹,也不要在煙花爆竹燃放後馬上上前玩耍。
2、用熱水袋取暖
冬天天氣冷,家長如果給寶寶用熱水袋取暖,要在熱水袋外邊用毛巾包裹,手摸上去不燙為宜。注意熱水袋的蓋一定要擰緊,並定時更換溫水。
3、浴室洗澡
給寶寶洗澡時,家長要先放冷水再兌熱水,這樣才能避免寶寶被熱水燙傷。此外,熱水器溫度應調到50℃以下,如果水溫在65-70℃時極易燙傷寶寶。
4、在廚房玩耍
廚房是寶寶出現意外的高危場所,如果家長正在廚房烹飪,應禁止寶寶在廚房內玩耍,同時,廚房地板應保持乾燥,儘量避免把熱水瓶放在地上,平時則將廚房的門上鎖。
5、吃高溫食物
如果寶寶在桌前吃飯,家長要避免寶寶撕扯桌布,以免桌上的熱菜燙傷寶寶;如果家長在給年幼的寶寶餵食,也要注意避免寶寶搶奪餵食的器具哦。
寶寶燙傷護理誤區
誤區一:燒傷後不用冷水衝
有的家長認為,燒傷後用冷水衝會起水泡。其實,起不起水泡與是否接觸冷水無關,只與燒傷原因和深度有關。燒傷後立即用冷水沖洗一段時間,可使創面血管收縮,組織液滲出較少,以及減少水泡形成。
誤區二:用牙膏治療燒傷
牙膏本身沒有抗感染作用,且常帶有一定數量的細菌。牙膏中的摩擦劑對創面而言,是一種刺激物。此外,牙膏中的發泡劑和調味劑不僅對創面無治療作用,還易引起肉芽增生和創面感染。
誤區三:用酸鹼中和法緩解
有家長主張酸燒傷用鹼中和,鹼燒傷用酸中和,這個理論是對的,但實際上不可取。因為酸鹼中和會釋放大量熱量,產生熱燒傷,加重寶寶的傷情。
誤區四:創面用紫、紅藥水
紫、紅藥水抗感染能力不強,且深色藥物遮蓋了創面,影響醫生了解燒傷的深淺程度。此外,紅藥水含有汞,用在燒傷創面上,易引起過敏;若大面積應用,還會引起汞中毒。
誤區五:燒傷後不吃“發物”
“發物”是一種民間說法,指能誘發疾病或使病情加重的食物,包括魚蝦、狗羊肉、韭菜、香菜等。但此說法是沒有科學憑據的!魚、蝦、肉類含有高蛋白,韭菜、香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它們對寶寶的燒傷創面癒合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水痘疫苗副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