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信任表現在哪裡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真正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就要信任孩子,那麼,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範文,供您參考!

  範文一

  一般家長對小孩子做事不放心,無論購物、外出,還是遇到其他事情,多是自己代勞,讓孩子享受成果。而有的爸爸卻反其道而行之,只要孩子能做的事,他們絕不代勞,讓孩子親自去體驗,孩子自己能拿的主意讓他自己去拿主意。當孩子舉棋不定或沒有主見時,爸爸就會在一邊當參謀,給孩子講明道理,而後仍然讓孩子自己決定。

  趙先生在女兒3歲的時候便開始放權,試著讓她自己拿主意。

  平時看電視,他讓女兒選擇想看的節目;去超市買東西,他會對女兒說:“你想買什麼,自己做決定吧,不過只能買10元錢以內的商品。”送女兒上學時,他會對女兒說:“你想我騎自行車送你去上學,還是希望我開車送你,或者坐公交去學校?”

  對於爸爸的放權,女兒是很贊同的。漸漸地,她開始習慣自己拿主意。每天晚上聽完天氣預報後,她便準備明天的衣物;班上的小朋友過生日送什麼禮物,只要合理,趙先生一般都對她的主意給予支援。

  有一天,女兒從學校裡回來,跟爸爸講了一件事:“老師想讓我參加朗誦比賽。”

  爸爸說:“這是一件好事,你去報名了嗎?”

  女說:“還沒有。”

  “為什麼?是不是沒有想好?”爸爸問。

  女兒說:“聽同學們說朗誦比賽只是一個形式,並不能真正鍛鍊人。有的同學說到時候現場會有很多人,在臺上會很緊張的。我有點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女兒很想參加,畢竟老師對她寄予厚望,這也是她第一次參加集體性的競賽活動。

  “如果能參加競賽,肯定可以鍛鍊鍛鍊自己,不過這件事應該由你自己決定,我只是告訴你我的想法,但是我希望你不要被他人的意見影響。”爸爸鼓勵道。

  後來,女兒參加了這次全校的朗誦比賽,並且克服了比賽時的緊張,表現得很好。

  讓孩子自己拿主意,是培養孩子自主意識的重要方法,有助於孩子儘早獨立。如果爸爸們沒有這種意識,什麼事情都為孩子拿主意,孩子就容易失去自己的判斷力和主見性,別人說什麼他都覺得有道理,喜歡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在面對事情時沒有自己的想法。

  有個故事說,一個人準備蓋房子,一個鄰居說要把房子蓋成方的,他就蓋成方的;剛蓋好時,有一個鄰居說要把房子蓋成圓的,於是他把房子拆了蓋成圓的;接著,有一個鄰居說應該把房子蓋成方的,他又再次拆掉房子,蓋成方的。結果把材料全弄壞了,最後什麼也沒蓋起來。

  可見,沒有主見是可怕的,沒有主見就會活在別人的意見中,在不同的意見之間徘徊、猶豫,這不但讓人心力交瘁,關鍵是無法當機立斷地把事情做好。因此,爸爸不能太讓孩子依賴自己,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讓孩子從小學會做決定,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

  父親家教方法:

  方法一:允許孩子發表意見

  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允許孩子發表意見,無論孩子的意見和想法怎麼樣,你都要耐心聽他講完,同時給予適當的反饋意見。如果孩子的意見很有道理,你應該表揚孩子,如果孩子的意見沒道理,你也要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不對。

  方法二:讓孩子做主

  “小事”由孩子自己安排,如過生日請哪些小朋友,到商店買什麼樣的衣服,選擇什麼玩具等。“大事”雖然孩子不能做主,但是也要讓孩子參與進來,如房間的佈置,可以和孩子一起籌劃設計方案,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議,如果可行,則儘量採納其建議。

  方法三:教會孩子說“不”

  要使孩子有主見,必須破除孩子對權威的迷信。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說不”的遊戲,爸爸有意出錯,讓孩子挑出錯誤的地方。比如,爸爸說:“床頭櫃、桌子、椅子、香皂都是可以用的東西,都是傢俱。”孩子說:“不對,香皂是可以用的東西,但不是傢俱。”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出錯的時候。當孩子意識到這一點,就不會輕易盲從別人,模仿別人了。

  方法四:和孩子一起做家庭智力遊戲

  爸爸可以給孩子出一個難題,讓孩子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小猴子不小心掉進了一顆枯井裡,該怎麼辦呀?人在什麼情況下容易口渴?引發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父親手記:

  爸爸把決定權交給孩子,是信任孩子的表現,會給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勇氣,會使孩子變得有主見。當然,這並不妨礙為孩子提出建議,使孩子的決定更科學合理。

  範文二

  “兒子上初中,沉迷於遊戲,不學習,甚至打算輟學,我很擔心他。我要怎麼祈禱才能讓他好好上學,成為學習好、體育好且聽話的好孩子呢?”

  曾經有媽媽這樣問過我。從提問中便可以看出媽媽的貪婪,就是這種貪婪,把孩子緊緊地束縛住了。媽媽的這些想法,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甚至讓孩子很想逃避。如果媽媽不願放棄自己的慾望,孩子的問題就會更加嚴重。為了孩子,應該像這樣祈禱:“只要孩子繼續上學就可以了”,“僅僅玩遊戲已經是萬幸了”。

  如果不是玩遊戲,而是在外面遊手好閒、偷雞摸狗,這就出大事了。孩子只是在家打打遊戲,沒有出去惹是生非已經是萬幸。父母應該相信子女,這位媽媽最需要的就是對孩子的信任,並不斷地鼓勵孩子。如果媽媽給孩子設定很多要求、畫地為牢,想把孩子限制在某個狹小的範圍內,是很不現實的。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正是隨心所欲的年紀,媽媽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孩子就會開始逃避。沉迷於遊戲也是逃避、牴觸的一種表現。孩子試圖與媽媽解釋溝通,卻不被接受,才會沉迷於遊戲。

  這位媽媽不信任兒子,卻對兒子空有很高的期望。孩子若不能如其所願,媽媽便會表現得很失望。孩子感受到媽媽的失望後,便開始逃避現實,並開始尋找新的精神寄託。 通常,父母看到孩子的缺點就會這樣祈禱:“請讓我的孩子變好吧”,潛臺詞便是自己的孩子現在不夠好。把孩子的錯誤作為祈禱的前提,因為不好才希望孩子變好。媽媽無意間表現出對孩子的不信任,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孩子,那就不要試圖希望別人相信自己的孩子。媽媽若這樣祈禱,最終都會自食其果。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為孩子祈禱呢?

  “我的孩子很好,不會出問題的,謝謝佛祖保佑。”要以這樣積極的心態去祈禱。 孩子跌倒了,只要能重新站起來就是好事;失敗了,只要能夠重新振作,也是好事。如果這樣祈禱,父母會產生對孩子的信任,有了父母的信任,孩子也會鼓起勇氣去克服困難。 在困難面前,媽媽要充分相信孩子,並鼓勵他“沒關係,你一定可以的”,“你很棒!媽媽相信你”。

  相信孩子,並不是縱容孩子的錯誤!

  範文三

  21世紀幼兒教育新的目標是尊重兒童個性,促進其全面發展。作為幼兒教育關鍵的幼兒教師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培育者,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幼兒教師只有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理解幼兒、瞭解幼兒、尊重幼兒各方面特點,站在幼兒的角度,用幼兒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才能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一、尊重幼兒——幼兒教育的“前提”

  尊重幼兒,是幼兒教育的前提,只有做到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教育才可能按規律水到渠成。對幼兒而言,尊重意味著對幼兒的信任、鼓勵和對幼兒的人文關懷,幼兒對教師的信任決定了活動成功的重要性。《綱要》指出:教育本身就是表現為教師和幼兒間的互動,沒有互動教育是難以想象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教師對幼兒的信任度是體現在幼兒園教育的基礎常規中,表現在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領域,教師充分建立自己和幼兒的信任是勢在必行的。首先,教師做到以身作則。在活動中教師不妨讓自己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不要高高在上,讓孩子在你面前唯唯諾諾,不敢有所表現。孩子在寬鬆、和諧的活動環境和良好的師幼關係中,幼兒才能放鬆心情,消除緊張情緒,使幼兒對教師有一種安全感和信賴感。在這樣的基礎上,幼兒才能夠自然有所表露,對教師信任才能顯然而至。

  鼓勵幼兒就是為孩子提供機會,最有效的鼓勵是傳達給孩子信任的資訊:我相信你,我愛你,在我們鼓勵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現,我們成年人自己也同樣是需要鼓勵的,當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犯了某種錯誤,沒有達到預想的結果時,不要灰心,應當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鼓勵孩子給孩子一個鍛鍊的機會及表現自己的能力,向自己證明他是環境中的一個有效分子,教師在鼓勵的作用下,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潛力,不斷髮展各種能力,成為生活中的成功者。尊重幼兒是對幼兒的人文關懷,人們往往認為,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忽視了對幼兒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以至於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過多地關注了培養幼兒能夠達到什麼標準,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關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對不同孩子提出不同的個性化目標,給予充足材料和多樣化的展示機會,給予孩子肯定性的評價。

  二、理解幼兒——幼兒教育的“保證”

  理解幼兒,是幼兒教育的基礎,理解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教育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幼兒的身心發展又制約著教育。教育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出發,是教師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理解幼兒年齡特徵,每一個孩子,因各種家庭、社會教育條件特殊性,存在的平均發展水平的提前和延遲情況,這就要求我們幼兒教師必須經常地客觀地觀察每個兒童年齡特徵的具體體現,既要偏向全體幼兒,注意他們的共同年齡特點,又要看到他們個別差異,根據每個幼兒個性特徵因材施教,使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瞭解幼兒——幼兒教育的“關鍵”

  瞭解幼兒,是幼兒教育的“關鍵”,《規程》中指處:“創設與教育環境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再次明確提出了教師要必須瞭解的教育物件,瞭解幼兒的個性特點,每個幼兒所處的環境和受教育不盡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個性。教師可以通過家訪、談話和幼兒共同的活動等方式對幼兒的家庭環境、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知識經驗、認識能力,情感意志、行為方式等個性特點,進行深入的瞭解,總有一些幼兒通過行為表露情感,這時,教師就要仔細觀察幼兒在新的環境中的行為。例如:當我們和孩子一起走路時,有時幼兒會緊緊地抓住我們的手指,這說明幼兒情緒非常緊張需要幫助,有時會把手輕輕地放在我們手中,這說明幼兒表示熱情,有時幼兒對人熱情,教師緊握幼兒的手,幼兒也緊握教師的手,這表明幼兒喜歡與人親近,但並不依戀人。幼兒的這些點滴行為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幼兒。

  作為幼兒發展過程中負有教書育人的特定夥伴,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真正地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需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豐富的教育經驗,熟練的教育技能,這看似簡單,然而真正做到卻很不容易,但這也是做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的開端,讓我們為了孩子健康和諧發展,真正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

兒童節給孩子的寄語
第一次給孩子寫信怎麼寫
相關知識
對孩子的信任表現在哪裡
自卑孩子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問題體現在哪些方面
家長教育孩子的關鍵地方在哪裡
男人的腎虛表現在哪裡
男人的腎虛表現在哪裡
家長對孩子的信
家長對孩子的信如何寫
家長對孩子的信怎麼寫
母親對孩子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