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適合學口才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寶貝還是胎兒的時候,就逐漸完備了發展語言潛能的物質基礎,出生以後的語言環境越豐富,他的語言潛能將發展得越好。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供你參考閱讀。

  發掘孩子的語言天賦和潛力

  人的潛能彷彿是一座蘊含無數珍奇的寶藏。一位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潛能所能包容的智力能量,猶如原子核的物理能量一樣巨大。”孩子是父母的珍寶,也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創造性的“實驗品”,當然,這項“實驗”是建立在偉大的父母之愛上的。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不可估量的語言潛能,我們應當尊重每一個幼小的生命,愛惜其生命中閃現的每一朵火花。如今的父母比任何一代都更關注孩子,都對孩子充滿了期待和希望,竭盡全力去培育孩子,如果忽視了發掘和培養孩子的口才潛能,是父母教育的失職和悲劇。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撒貝南以睿智機敏的口才贏得了無數觀眾的認可和欽佩,他今天所擁有的口才與父母的及時培養密不可分。

  1976年,撒貝南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父母雙雙在部隊從事藝術工作。撒貝南從小喜歡唱歌和跳舞,而作為學表演出身的父母由於平時工作忙,並沒有對撒貝南作什麼特別的引導和要求,更沒有像現在許多家長那樣逼著孩子學這學那。他們對撒貝南幾乎是任其“發展”。

  4歲那一年,撒貝南和其他幾個小朋友代表幼兒園為海軍某部隊表演節目。從這次表演之後,撒貝南的父母發現他的表現慾望十分強烈,認為他在表演方面很有創造性。撒世貴夫婦開始留意兒子的一舉一動,有空兒就主動與撒貝南交流,有意識地給他灌輸表演、音樂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有的時候,撒世貴把撒貝南帶到自己工作的排練場地玩兒,讓他受到真實的表演活動的薰陶。

  1987年7月的一天,撒貝南的父母下班回來,剛進家門便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只見家裡的客廳佈置得像個晚會現場,還有用紙片剪成的小草、籃球等一些道具。撒貝南和妹妹撒貝娜每人手拿一個麥克風對他們說:“爸爸、媽媽,你們好!你們辛苦了。”接著撒貝南請他們坐到已安排好的位置上,緊接著,他像電視裡的主持人一樣向觀眾——爸爸媽媽報幕……兄妹倆一會兒唱歌、一會兒演小品、一會兒說相聲、一會兒朗誦,整個“晚會”持續了近40分鐘,把撒貝南的父母高興得不知說什麼好,把兄妹倆緊緊地抱在懷裡。父母后來才知道整個“晚會”的策劃、創作、道具製作、節目安排等全都是撒貝南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準備的。當時,撒貝南還只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而他的口才天賦和策劃天賦就已經嶄露。同年,撒貝南獲得了全市五年級語文口頭作文競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為了提高演講水平和舞臺形象,撒貝南常常一個人在家裡對著鏡子一遍遍地練習,並把自己的演講錄下來,反覆聽、反覆練,有時他讓爸爸做示範。在示範過程中,撒世貴有時會加入表演的動作,他就與爸爸理論:“演講與表演不同,演講主要靠講,表情應是與主題相關的最大投入,而不是有意識的做作。”他堅持自己的觀點,並且用實際行動來驗證。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初二到高一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裡,他參加十餘次市、區級演講比賽,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撒貝南的父母沒有像許多家長那樣,強迫他學習各種才藝,而是通過細心的觀察,發現他從小就具有一副好口才的潛力,然後進行有意識的專業引導和教育。在撒貝南的成功中,父母的參與程度並不高,但是如果沒有他們的及時發現和專業培養,想必撒貝南會花費更多的時間、走一些彎路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或許家長會問,我的孩子不像撒貝南那樣,從小表現出如此高的口才天賦。其實,只要是人,都具有語言的天賦,只是有高低之分。但天賦只是給予了人一種可能性,要把這種可能性轉化成為現實,必須經過後天語言環境的薰陶和實踐的培養。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用心地觀察孩子是不是喜歡說話,是否說得流利,是否發音準確。當孩子的語言天賦表現得十分明顯時,馬上動手為孩子“量身定做”一個語言發展計劃,立即開始執行;如果孩子在語言的發展上稍顯滯後,就先培養他說話的積極性,激發孩子說話的興趣吧。

  給孩子列個“口才發展計劃”

  楚佳是一位年輕的父親,和許多家長一樣望子成龍。因為自己是個不擅言談的人,楚佳深知口才不好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障礙,所以他決定從幼年時期開始培養孩子的口才。

  他先著手從網上尋找各種幼兒口才教育的方法。嗬!不看不知道,原來如此多的兒童教育網站都有關於口才教育的良策。“陪孩子聊天”、“邊讀書邊交流”、“給孩子講講童話”、“學習朗誦和演講對口才大有幫助”……簡直令人目不暇接。到底該選擇哪種方法呢?楚佳因此犯了愁。他回頭看正坐在地板上沉浸在一堆四驅賽車模型中玩興正酣的5歲的兒子,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一週七天,每種方法用一天!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哪種方法對兒子最有效。

  於是他馬上到附近的書店選購了許多兒童故事書和磁帶,甚至朗誦、演講技巧訓練的書籍也網羅回家,準備開始實施他的“偉大”策略。

  週一聊天、週二讀書、週三講故事、週四朗誦唐詩……起初,楚佳對自己的安排十分滿意。只是剛剛一個禮拜過去,他深感白天工作晚上再進行“培訓”實在辛苦,便開始“偷懶”。而孩子呢,本來就十分反感每天晚上都被迫“陪”爸爸“玩”那些無聊的遊戲。於是,從開始的雄心勃勃每晚必訓變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不但孩子的口才沒有提高,反倒養成了做事情三分鐘熱度的壞習慣,楚佳不得不開始反省。

  楚佳失敗在哪裡?答案是:無計劃無目的更沒有選對方法。孩子好像一棵幼小的樹苗,父母怎樣培養就怎樣成長。即使培養孩子的口才,也要針對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科學的方法,盲目行動非但不會奏效,還會產生反作用。要和我們的工作、學習計劃一樣,給孩子列一個語言發展計劃,分階段有針對性地確立目標,交替選擇方式,積累點滴進步。培養口才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要把好口才這個長期的大目標化為無數短期的小目標,制訂詳細可行的計劃,逐一實現。

  文玲是五年級一班的語文課代表,上個月全市中小學生詩歌朗誦大賽上,小文玲以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朗誦《致橡樹》獲得了小學組冠軍。

  與其他小選手不同的是,文玲沒有選擇“紅色”題材的愛國主義詩歌,而是別出心裁地選擇了這首有著深刻含義的抒情詩。她用甜美的童聲,表達出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愛,她的朗誦像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評委和在場所有觀眾的心絃。評委們說,作為一名小學生,能夠如此充分地理解詩歌的內涵並通過聲音和感情傳遞給觀眾,實在難能可貴。不僅是這次比賽,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小文玲已經表現出過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校的聯歡會,她是聰明大方的小主持人;年級的辯論賽,她是言語犀利的最佳辯手;語文課上的即興演講,她是從容不迫的演說家。

  對於女兒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文玲的母親——一位中學語文教學研究工作者,張老師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面對許多陪同孩子參賽的家長熱切的“取經”,張老師拿出了兩大本小文玲的成長札記,其中一本專門記錄著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和點滴進步。翻開這本札記,赫然訂著10張“語言發展計劃表”。

  原來,在文玲尚未出生的時候,母親的語言教學計劃就已經開始,而且,這位智慧而又細心的母親每一年都會為孩子制訂一份語言發展計劃,並且根據進行的情況隨時修改調整。

  “2002年8月,孩子即將入學,教她學會自我介紹和與新同學交流。”

  “2002年12月,從這個月開始口頭小作文練習,每天五分鐘,幫助孩子糾正語言中的錯誤,順便了解她在學校的情況。”

  ……

  “2003年4月,唐詩背誦。”

  “2003年9月,已經背誦完了全唐詩,現在開始要能講述自己對詩歌的體會了。”

  “2005年7月,暑假開始,覺得孩子對現代詩歌更感興趣,所以為她選了幾本書。”

  “2005年9月,新學期,語文老師非常注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10月將進行班級辯論賽,做準備。”

  ……

  “開始是我做計劃,她配合,到後來,已經是她做計劃然後我們一起協商,這樣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訓練,我認為對文玲的語言表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取得成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階段性,作為父母要把握好。而且,在制訂計劃的時候,一定要參考孩子的意見,否則與‘填鴨’式的傳統教育就沒有區別了。”張老師認真地對其他家長說。

  對孩子來說,童年的幸福意味著什麼?是玩耍、遊戲,是與小夥伴和父母分享快樂時光。因此,制訂計劃需要考慮方法的趣味性以及時間的合理性,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帶著愉快的心情進步。而且,兒童語言的發展計劃如果過於認真並嚴格遵循,也會很危險。因此在制訂計劃之前,應該先了解孩子的語言水平、愛好興趣,草擬一份計劃,根據執行情況及時調整。孩子會慢慢長大,越來越獨立、有主見,父母不妨與孩子一起制訂這個計劃,在輕鬆、濃厚的語言學習氛圍中共同體驗,既鍛鍊口才,又能增進親子關係。

  父母是口才大師的啟蒙者

  人們常常把培養孩子比作培育一棵樹,父母就是辛勤的園丁。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需要父母澆灌無數心血和汗水。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除了哭鬧和偶爾發出的咕噥聲,什麼也不會說。他睜開眼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父母慈愛的笑容,聽到的第一個聲音是父母溫柔的呼喚。孩子從父母那裡獲得經驗和安全感,在心理上也最容易與父母溝通。因此,父母是孩子最早的,也是最願意模仿的物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注意到並在頭腦中留下痕跡,從行動中有所體現。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父母的啟蒙教育,他們不斷學習,掌握單詞和句子,經年累月,才會成為一個有口才的人,並沒有誰是生下來就會侃侃而談、口齒生輝。因此,有人說,孩子就像一面鏡子,是整個家庭精神的反映;父母則是口才大師的光榮啟蒙者。

  佳佳一歲半了。一天,爺爺帶她下樓,出門時爺爺說:“佳佳,爺爺抱你下樓。”她回答說:“爺爺累了,佳佳自己走,下樓玩。”一連三個短句,吐字清楚,條理清晰,你能相信是一歲半孩子講的話嗎?前幾天,奶奶抱著她問爸爸、爺爺在幹什麼?她回答說:“爸爸在炒菜,爺爺切辣椒,奶奶抱佳佳,媽媽上班了。”奶奶再問:“叔叔呢?”“叔叔也上班了。”一連串的短句,不僅回答內容完整,一個“也”字的運用,充分顯示了孩子語言的成熟和表達的精確。

  一歲半的孩子能有這樣的口才,全靠佳佳的媽媽實施的“語言胎教啟蒙”。佳佳的媽媽於藍是一名幼兒教師,她決定在懷孕期間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有計劃、分階段的胎教啟蒙,並著重在語言上下工夫。據胎教資料上講,胎兒到5、6個月語言中樞已基本形成。因此,於藍從懷孕4個月起就有意識地對胎兒進行語言刺激。5個半月後感覺到胎動了,除每天堅持語言訓練外,於藍還著重於對胎兒觀察力、記憶力的培養,通過戶外散步、上下班路上和睡前對胎兒講述所見事物的名稱、外形等等,往往同一個地點、同一件事物會專程去上三四次,每次至少要講述三遍。晚上,還要念兒歌、講故事給胎兒聽。

  懷孕到第7個月,胎兒的腦、四肢等器官均已形成,於藍開始與孩子做遊戲,對胎兒進行語言和動作的協調訓練。例如:於藍有每天臨睡前喝牛奶的習慣,她就每天都輕輕地拍著腹部說:“寶貝,喝牛奶了,你聽見媽媽的話就動一動。”起初幾天都沒有任何反應,沒想到到了第4天,孩子果真用腳向放手的部位踢過來了。於藍高興極了。而後,只要於藍拍著肚子和她說話,她都會反應。懷孕到8個月,於藍側重於訓練胎兒的思維想象能力,常念一些琅琅上口像散文詩那樣的兒歌給她聽,如《牽牛花》:“牽牛花,藤兒長,爬上籬笆爬上房。爬上房,吹喇叭,吹出一輪紅太陽。”這樣的兒歌對於胎兒來說難度較大,於藍一有時間就給她念,每次念一首,一首念三天。母親的悉心培育,成就了小佳佳出眾的口才。

  現在看來,佳佳的語言啟蒙教育是成功的。媽媽於藍根據科學方式親身體驗的經歷可以幫助父母對胎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孩子進行科學啟蒙有利於孩子語言智力的開發,能夠為孩子有個好口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何,要以他思維能力的強弱來決定,而思維能力的強弱最終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從嬰幼兒甚至懷孕期就可以開始語言能力的啟蒙。

  由於後天所受的教育不同,才使人們有了口才優劣之分。當孩子長大成人後,有的人能言善辯口若懸河,有的卻口齒拙笨表達不清。顯然,表達能力欠缺的孩子只是由於沒有受到良好的、科學的教育,他身上所具備的潛能未能獲得有效的培養。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孩子,哪怕他被人認為是愚笨的,他的身上都蘊藏著不可估量的、讓人驚訝的巨大潛力。每個孩子都是未來的口才大師,關鍵的問題在於父母如何去開發和教育,發掘出這種潛力。從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開始培養語言能力,口才教育就晚了三天。父母要儘早地進入“啟蒙者”的角色,才能早些開通孩子的口才大師之路。


經典的畫葫蘆繞口令
如何通過練習來提高口語能力
相關知識
孩子多大適合學口才
孩子是否適合學音樂該如何判斷
孩子是否適合學音樂該如何判斷
子宮肌瘤多大適合做手術
寵物多大適合做絕育手術
女孩子創業適合做什麼
孩子多大才能吃堅果
該怎麼給孩子安排適合的家務
小孩子冬季適合吃什麼
辦公室桌上型電腦螢幕尺寸多大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