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勁中的纏絲與螺旋的比較
太極拳行功時,不僅和一般內功拳相同,要引導內氣在肢體中不停頓地收放運轉。還要使肢體不停頓地做屈伸進退的螺旋纏繞運動。兩者結合,就形成了太極拳特有的纏絲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陳鑫先生提出“太極拳,纏法也。行中氣之法門,不明此理,即不明此拳……”並多次在《太極拳圖說》中提到纏絲勁的說法。具體什麼是纏絲勁,人們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有人把螺旋運動軌跡的勁路統稱為纏絲勁,這樣的歸類法是不科學的,也是背離古人原意的。我們知道,螺旋千斤頂,能夠頂起重型物體,它的執行路線是螺旋上升的,它是有力的,隨著物體的重量,來施加相應的力量,把物體頂起。
繩索纏人,絲線纏綁物體,是通過纏繞物體來加以固定,是通過柔化纏繞實現的,無論物體是大小都必須通過柔化纏繞達到實現固定,綁死的目的,兩者雖然都是走螺旋,弧形路線,但用力方法是不同的,前者是用力;而後者則必須不用力。
纏絲勁是指柔化纏繞的勁路,如擒拿的小纏絲,等太極拳的反轉纏進,柔化搭繞。螺旋勁是指呈弧線或螺旋狀的執行軌跡的勁路,廣義來說含柔化搭繞的勁路。但是由於我們的古人在擇詞選字上很準確的選擇了纏絲和螺旋;兩者分開說還是比較科學的。
絲是很細小的物體,力氣大了是不行的,會斷的,所以要輕,要柔,才能用纏絲勁,淑女纏絲,心靈手巧,作此營生,相得益彰,如果來個莽漢——李逵或張飛的,儘管是做螺旋運動,肯定是不行的,絲線非亂套不可。
絞盤是古代人常用的工具,現代人也經常在某些特定場合使用,人們用它通過螺旋來牽引或提升重量物體:而操作這些的人工都是力大壯漢,同樣換成淑女也是不行的,一會就香汗淋漓,絞盤還是紋絲不動,這樣的螺旋也是行不通的。
一般螺旋勁用力要求不見得是柔化搭繞,可以是短促,快速,剛猛。常見的有硬打硬;中無遮攔的形意拳的五行拳的鑽劈,以及八卦學的翻轉外撐一些招法,還有少林長拳的擰腰發力,太極拳的白猿獻果等都屬於螺旋勁.如果把這些勁路稱為纏絲勁,人們肯定不會接受,也與詞義不合,這麼剛猛的力,只能纏柱子或橋墩.如果纏絲,絲線非斷不可,也和絲線寓意相去甚遠。
大家都知道的小纏絲。也叫金絲纏腕,稱之為金絲。就表明要有金線的柔順繞纏,纏繞的手必須是柔化搭繞,才體現出由柔化搭繞而讓人慾化不能,跪地求饒的效果,而固手切腕則是體現力量和速度,兩者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太極拳強調纏絲勁,是讓人們不用多餘的力氣,以體會螺旋纏繞開合,內勁部行周身培內氣,達到強身防身之目的。正如陳鑫先生所講”太極拳,纏法也。行中氣之法門,不明此理,即不明此拳”。
通過上述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纏絲勁和螺旋勁是不同的兩個物質,兩個勁路。由旋轉動作產生的勁力呈弧線或螺旋狀的柔化搭繞是纏絲勁;用大力或剛猛的螺旋力是螺旋勁。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
1、對人體礦物質吸收有好處
據有關資料顯示,太極拳對脂類、蛋白類及無機鹽中鈣、磷的代謝得良好的。有報道說,老年人鍛鍊5~30分鐘後,血內的膽固醇含量會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這樣動脈硬化的症狀也會大大地減輕。
2、對大腦有好處
練太極拳時,首先要求精神貫注,不存有雜念。這樣,在意識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終集中在動作上,排除了大腦其它思緒的干擾,專注於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使神經系統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其次,練習動作需要“完整一體”,從眼神到上肢、軀幹、下肢,上下不散,前後連貫,綿綿不斷。同時,由於某些動作比較複雜,需要有良好的支配與平衡能力,因此要求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這也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間接訓練作用,從而達到強化大腦的調節目的。
3、對骨質有好處
太極拳螺旋式的弧形動作使全身各部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都能參加活動,經過反覆地纏繞絞轉,使肌肉能拉長到一般運動所不能達到的長度,長年累月如此絞轉,一張一弛,使肌肉勻稱豐滿,柔韌而富有彈性,並增加收縮能力。由於肌肉的收縮對骨骼的牽拉作用以及新陳代謝的加強,骨的血液供給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態結構和效能都發生良好的變化,骨質也變堅固,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方面的效能,不易發生變形和畸形。
總之,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須完整統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後發。一身須具備五張弓,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勁如發箭。勁以曲蓄而有餘,周身之勁在於整,發勁要專注一方,須認定準點,做到有的放矢。勁起於腳跟,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須完整一氣,不能有絲毫間斷。
練太極拳的技巧要領
1、心專
習練太極拳要高度專心入靜用意,必須全神貫注,意念要灌到周身各個部位,乃至貫注至U中指指肚。打拳時拇指小指是否相合到位?穿掌時勁運到中指了嗎?這些都要注意。
打一套拳15分鐘左右,83個式子,幾百個動作,編排嚴密,連貫性強,絕對不能走思。打太極拳強調專心用意,打拳時每個動作理法勁道都要體現出來。一走思,拳式就會走錯,拳就打不成了。有人說走路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方式,其實走路時仍可以想事,難能入靜。而練太極拳則是入靜的最好方法,因為它是動中求靜。
2、鬆柔
太極拳技擊最大特點是“化打結合”。對方來力,我儘量化開。能容能化,使對方失去平衡為主,不制敵於死地。化打合一,特別是陳氏太極拳打低架子,這是因為低架子容量更大。陳發科公強調“順隨”。陳照旭先生講:四大塊都要放鬆,即兩肩和兩胯一定要放鬆。全身能放鬆,才便於容,便於化。
3、輕沉
拳打起來一定要輕沉兼備,尤其是手要向上發勁時,腰胯必須鬆沉,即逢上必下,如金雞獨立,右手向上舉,左胯就一定要下沉,好比是樹要往高長,根一定要深扎。再有倒換重心,一定要襠走下弧,腳的五趾要緊緊抓住地。順纏變逆纏、逆纏變順纏,凡是轉關時,一定要塌掌根。掌根塌時,肘要墜,肩要沉、胯要鬆。定式時一定要螺旋下沉,同時邊呼氣邊沉。
4、培根
打拳先培根,這是陳家溝打拳的名言。方位不對,五趾不抓地,下邊沒站穩,上邊對也不對。現代體育原理講究人體穩定角,即兩腳平行微微外撇,打拳縱向時雙腳不能站在一條直線上,前後應該騎在一條線上,開腳時腳儘量不離開地。弓馬步一定要分清,陳氏太極拳弓蹬步最多。什麼是弓蹬步,即弓著的腿小腿要垂直,膝不能跪,前腿為支撐點,後腿為施力點。
例如右弓步,力從左腳跟裡側,通過腰脊背節節貫穿到右手。最要緊的是後腿,既不能跪膝,膝還要向裡卷,大小腿向上撐,胯要鬆,腳向里扣,不扣就蹬不上勁。只強調鬆柔不講剛柔相濟不是太極拳。進要柔,退要促,如倒卷肱,退時腳不能離地,離地就不好發力了。而且退步要短促,進步要柔,即所謂“邁步如貓行”。打拳不是走路,腳一動即有用。
5、規矩
要尊重拳譜,細摳拳譜,使自己的拳打出來大小動作外形都要到位。手眼身法步,一點都不能馬虎。如掌形,小指與拇指一定要說上話,虎口要圓。穿掌時力在指尖,撩掌時力在手背,不同掌形不同用法,這些在打拳時都要注意。
6、整勁
太極拳首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強調練拳要“周身一家”,勁要整。大小動作都是如此,都要體現在大腦的指揮下以丹田內轉帶動全身。以腳蹬地汲取大地的反彈力,從而使人體的內力與外力合二為一。雙手合,手腳合,腰腿背均要說上話,全身配合好,牽一髮而動全身,強調內不動外不發,腰不動,手不發,由內及外完整一氣,防止單擺浮擱。
7、丹功
太極拳所有動作的關鍵是丹田的樞紐作用,拳式周身一家,大小動作都要以丹田為樞紐。丹田運動也叫骨盆運動。所謂“練精化氣”的鼎爐,就是強調丹田即肚臍以下的小腹的運動。
丹田的運動對人體生命的健康有重要作用,運動快慢均如此。我們知道人體骨盆裡臟器最多,內分泌、消化、排洩、生殖系統大部分在丹田區域,丹田的轉動不僅有利於內分泌消化系統的良性改善,性功能、生殖功能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鍛鍊。
8、中正
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上身中正。一起式,便要做到虛領頂勁,下頦裡收,眼平視,頭部端正。陳照奎老師將胸腰部分比做棋盤上的老帥,不能輕易隨便移動。人們稱陳氏太極拳宗師陳長興公為“牌位先生”,他拳架規矩,即要求胸腰軀幹部位必須保持端正,不允許左歪右斜,前俯後昂,左右搖晃。
百會、會陰兩穴位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狀態上下都要有上下對拉拔長的感覺。這樣你的脊椎、頸椎、胸椎、腰椎都會少得病。同時,通過立體螺旋勁,又要靈活,屈伸自由,旋轉自如。
9、平衡
打拳要強調三維平衡,上下、前後、左右均要對稱平衡。手往前推,腰部命門就要向後撐,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後,這叫八面支撐。
10、螺旋
陳氏太極拳最大的特點是纏絲,四肢動作非逆即順。重要的是胸腰的立體螺旋,金剛搗碓,握拳時,先要沉右胯,翻左臀,胸略左轉。提拳時,再沉左臀、翻右臀,胸腰右轉。
砸拳震腳時,又變沉右翻左,胸腰向前轉。金剛搗碓為立體螺旋,腰胯走橫8字,平時,要注意練翻臀轉胯。總之,打拳時胸腰不能平板運作,手足不能直來直去。
猜你喜歡:
怎樣增長太極拳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