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地方誌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地方誌是傳承中華文明的紐帶,是展示當代中國的載體,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瑰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同志們:

  這次全市地方誌工作會是經市委、市政府批准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傳達中央領導同志關於地方誌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市地方誌編委會擴大會議精神,部署“十三五”時期地方誌事業發展目標任務和20**年主要工作。

  去年12月29日,全國地方誌系統先進模範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劉延東副接見與會代表並發表重要講話,為地方誌事業發展指明瞭方向。前不久,市地方誌編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了《北京市地方誌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2020年》,市長、市地方誌編委會主任王安順同志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對高質量完成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開創首都地方誌事業發展新局面、建設高素質地方誌工作隊伍提出了明確要求,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對地方誌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寄予的殷切希望。我們要深入學習中央領導同志關於地方誌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地方誌編委會擴大會議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用更加紮實有效的工作開創首都地方誌事業發展的美好明天。

  剛才,陳玲同志代表市地方誌辦作了工作報告,對20**年的工作做了實事求是的總結,對20**年的工作做了務實可行的部署。對此,我都同意。六位來自市志、區縣誌承編單位的同志交流了各自的工作經驗,他們的創新和探索值得大家學習借鑑,以更好地推動本地區本部門的地方誌工作。現在,我就進一步深化對地方誌的認識、做好“十三五”時期的地方誌工作談三點意見。

  1、進一步提高對地方誌的認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做好工作,推動事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於深刻認識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形成文化自覺和內生動力。地方誌工作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一項具有長遠歷史價值和重大現實意義的工作。發展好地方誌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從事地方誌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這是由地方誌在中華文明傳承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也是由建設文化強國、擴大國家文化軟實力現實需要決定的。

  中華文明得以傳承延續,歷代連續編修志書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歷經磨難而百折不撓,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除了血緣、地緣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認同和傳承。梁啟超先生指出,“最古之史,實乃方誌”。地方誌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志書編修起始於春秋戰國,發展於秦漢隋唐,成型於兩宋,清代臻於鼎盛,至今2000多年綿延不衰。歷朝歷代都高度重視地方誌,明代以後更被制度化,或反覆頒佈修志詔諭,或下令設方誌館、方誌局,編修省、地、縣三級志書,或編修國家一統志。正是由於不間斷地編修志書,形成了中華民族完整統一的歷史記憶、價值觀念和風俗習慣,構築了對中華民族牢不可破的文化認同,為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一方之全史”和一地之“百科全書”,地方誌是傳承中華文明、發掘歷史智慧的重要載體,承載了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礎和母體。它縱貫古今,橫陳百科,包羅永珍,對一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歷史與現狀作出全面系統記述,是所有國情書、地情書中最全面、最翔實、最客觀的,其內容之豐富、範圍之廣泛,是其他文獻難以比擬和替代的。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存方誌8500多種,11萬餘卷,約佔現存古籍總數的1/10。可以說,志書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演變和文化積澱,對中華文明做出了全景式展示。對此,世界著名科技史學者、英國人李約瑟指出,“古代羅馬,乃至近代英國,都沒有與中國地方誌相比擬的文獻”。地方誌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和具有民族特徵的標誌性文化形式,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自成一脈,獨樹一幟。

  地方誌在地域文化的形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以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著稱,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近千年的建都史,擁有世界首都發展史上唯一未曾中斷、延續至今的文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地方誌編纂密不可分的,北京地方誌構成了北京豐富厚重的文化。北京有著悠久的地方誌編纂歷史,據繆荃孫等所纂《光緒順天府志》《紀錄順天事之書》中記載,“紀錄順天事見於史書者以《燕十事》為始”。北京地方誌編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元代熊夢祥所纂《析津志》。自元以後,北京地區的志書編修從未間斷。北京歷代編纂的府志中以《析津志》《永樂順天府志》《萬曆順天府志》《康熙順天府志》《光緒順天府志》為代表,其中由張之洞、繆荃孫總纂的《光緒順天府志》體量最大,內容最豐富,全書約350萬餘字。據不完全統計,北京現存民國以前的舊志有100餘種,包括府、州、縣等地方誌,為人們瞭解北京的自然、建置、風土人情等提供了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地方誌工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省、市、縣三級設立地方誌工作機構,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編纂社會主義新方誌,取得巨大成就。20**年,國務院頒佈《地方誌工作條例》,使地方誌工作納入依法修志的軌道。黨的以來,黨中央對地方誌事業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任務。在20**年考察北京工作時強調,“要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其後還在多個場合對地方誌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要指示。先後兩次專門就地方誌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修志問道、以啟未來”,指出“地方誌是傳承中華文明、發掘歷史智慧的重要載體,存史、育人、資政,做好編修工作十分重要”,強調要“直筆著信史,彰善引風氣,為當代提供資政輔治之參考,為後世留下堪存堪鑑之記述”。劉延東副多次就做好地方誌工作發表講話,指出,“推動地方誌事業的發展,既能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也能體現現代文明與歷史文明的一脈相承,特別是能夠更好地凝聚人心,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對實現‘兩個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20**年8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全國地方誌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2020年》,明確了地方誌事業在國家發展改革大局中的目標和任務,首次把地方誌事業的發展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聯絡,成為國家戰略在文化領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和全國地方誌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對地方誌的價值和功用給以充分肯定,凸顯了地方誌作為國家基礎性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自1988年我市啟動第一輪修志工作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領導都高度重視地方誌工作。賈慶林、劉淇、王岐山同志先後就做好我市地方誌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年,郭金龍同志在市第六屆地方誌編委會擴大會議上指出,“啟動新一輪修志工作,不僅是建設‘人文北京’的一項內容,還可以達到‘資治、存史、教化’的目的,更好地為建設‘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提供服務”,“紮實開展地方誌編纂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需要;是促進首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首都軟實力的需要,對加快建設繁榮、文明、和諧、宜居的首善之區具有重要意義”。20**年,郭金龍同志還專門調研地方誌工作,對我市地方誌工作提出“記述快速發展的歷程、堅定實現中國夢的信心”的明確要求。同年,王安順同志在市第七屆地方誌編委會擴大會議上指出,“北京作為文化名城,方誌編修歷史悠久,為我們瞭解北京的自然、建置、風土人情等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讀史明志,我們從志書寶庫中得到很多啟示,更加熱愛這座偉大的城市,增強了提高建設與管理水平的使命感、責任感”。今年1月,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對地方誌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強調要“發揮地方誌資源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重要作用”,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做出貢獻。

  同志們,早在1981年,時任國務院副萬里向市委領導傳達了周生前的囑託:一定要修好北京志。這既是中央對北京的要求和希望,也是北京地方誌工作者肩上的責任和使命。我們一定要深化對地方誌事業的認識,以首善標準落實好規劃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以改革創新精神開創首都地方誌事業發展的新篇章,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們的期望。

  2、進一步發揮地方誌在城市工作中的作用

  城市政府的首要職責就是規劃建設管理好城市。地方誌中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智慧。古人常講,“治天下者以史為鑑,治郡國者以志為鑑”。存史、資治、教化,是大家公認的地方誌三大功能。存史,可作存史鏡鑑,“察民風,驗土俗,使前有所稽,後有所鑑,甚重典也”;資治,可作資政輔治之參考,“究興衰之由,陳利弊之要,補救時政之闕失,研求民生之榮枯”;教化,可作教化育人,“傳述忠孝節義,凜凜烈烈,有聲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貪者廉立”。一部地方誌書在手,便知一方歷史興亡、政權更替、經濟枯榮、文化盛衰、社會變遷、民族分和等等。地方誌工作是一項借鑑歷史、資治當今的工作,要從歷史中獲得規律性的認識,探索和挖掘歷史智慧,“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地方誌所記涵蓋百行百業,可以為各個行業提供借鑑。

  當前,我市正在貫徹落實考察北京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前不久,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專門研究形勢下的城市工作,出臺了《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明確了首都城市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要找準地方誌在服務首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切入點和著力點,開闊思路,聚焦發力,積極發揮作用。

  一發揮地方誌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質中的作用

  市民是城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活動的主體。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不僅要有以高樓大廈為代表的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以市民素質為代表的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提高市民文明素質的關鍵在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舊志中有“古來志書半人物”的說法,人物在志書中佔據特別重要的地位。入志人物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激勵後人的先賢,例如《光緒順天府志》中用很大的篇幅記述了大量“先賢”,以期“景仰名德,遺言逸事,甄採靡遺,所以傳先哲之風規,示後人以法式,意至美也”,先賢們承載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的傳統美德,對於加強市民道德建設仍有重大價值和意義;另一類則是“以警後世”的“鑑誡”人物,從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角度來記述,成為後人的反面教材。

  新編地方誌記述的人物更加具有時代特色。例如一輪《人物誌》中記述了大量為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與獨立、推動人民解放和民族獨立事業、促進各族人民團結與合作、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先進文化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的傑出人物。這些傑出人物生動地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傳揚他們的事蹟,比單純的說教更能發揮思想政治工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全市地方誌工作者要深入挖掘志書精髓,加大對體現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人物和事例的收集整理,加大對優秀家訓、家風的收集整理,注重用典型人物的言行事蹟來感召人,用優秀的道德思想來鼓舞人,大力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正能量,鼓勵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管理,真正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二發揮地方誌在研究城市和管理城市中的作用

  作為展示一地自然和社會全貌的地情資料書,地方誌在研究城市、管理城市中具有天然的優勢。地方誌書開篇記述的是自然地理環境,而環境是城市研究中的背景和基礎。地方誌展示了城市的環境因素,將一地的疆域、形勝、風土、山川、險隘詳加記述,對於準確認識和把握城市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地方誌對北京城市環境的記述,可以看到北京地質地貌、物種礦藏、水文氣候、自然災害等的演變情況,以及長期以來人們對城市不間斷的開發建設。在展示北京的地理環境的優勢方面,志書花費了大量筆墨,如《大金國志》記述,“燕都地處雄要,北依山險,南壓區夏,若坐堂隆,俯視庭宇……燕京地廣土堅,乃禮儀之邦”;《宛平縣誌》記載,“皇居右肋,千山拱護,萬國朝宗。山奧而深,土肥而衍”;《大興縣誌》記載,“氣勢龐厚,文武之豐鎬不是過也”。這些對於認識北京的自然環境優勢,有序開發城市是很重要的參考。特別是當前高水平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也可以從志書中汲取歷史智慧和歷史借鑑,把城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北京在歷史上曾經是有著重要影響的世界城市,元大都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所處的地位,是當時任何一個城市都難以企及的,明清北京城也有廣泛的影響力,這些情況在北京的舊志和古籍中都有記載。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考工記》中提出有關都城的城市規劃方案,“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其規劃思想對歷代都城的規劃均產生過潛在影響,遼南京、金中都、元大都與明清北京城的設計規制無一不取自於《考工記》,其中元大都對《考工記》的規劃思想體現最為徹底。而新編地方誌所包含的資料更加豐富。一輪《規劃志》《建築志》《房地產志》《環境衛生志》等志書,全面翔實記述了北京城市建設和管理方方面面的發展情況,包括各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可供今天的城市建設和管理借鑑。

  地方誌還可以彌補正史記載的不足,如正史中記載了城市建設管理方面的制度,但缺乏實際執行的效果,這些內容在地方誌中可以找到。利用地方誌資料可以使城市研究更為具體細緻,更加接近歷史真實,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結論。歷史在不斷延續,地方誌也在不斷編纂,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參考資料。要修好志,從歷史中總結和提煉規律,用歷史的智慧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水平。

  三發揮地方誌在城市歷史文化保護中的作用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和軟實力,強調,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北京文化底蘊深厚,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北京的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職責。隨著改革開放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城市程序日益加快,一些具有價值的古建築紛紛被拆,許多老的衚衕、四合院不復存在,經濟飛速發展與城市歷史文化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和社會通力協作來完成。地方誌工作機構應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在保護城市歷史文化中積極作為,牢牢守住歷史傳統根脈,保護好北京古都風貌這張中華文明的金名片。近年來,市地方誌辦已經組織編纂了《北京胡同志》《北京四合院志》等特色志書,對衚衕、四合院建築和人文進行了全面系統記錄,把衚衕、四合院的文化形態長久地保存於歷史的記憶之中,使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北京有很多的歷史遺存已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方面的資料在相關志書中可以找到記載,不僅展示了有形的文化遺存,而且挖掘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內涵,使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得到充分反映。在社會的發展中,實體文物彌足珍貴,應該倍加珍惜和保護,但實體文物總有消亡的時候。把舊的實體文物消亡和新的實體文物產生的過程記述下來,把消亡的實體文物的物質和精神形態記述下來,是地方誌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也是實現歷史文化得以永續利用的有益實踐。比如北京歷史上的一些衚衕、會館等,已經在城市的建設發展中不復存在,要把它們記錄在《地名志》中,使後人能夠感受到北京當時的城市格局和在歷史中的發展變遷,這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統籌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地方誌工作者要擔負起這一沉甸甸的責任,深入挖掘北京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化對北京各類優秀歷史文化資源的研究利用,延續首都城市歷史文脈。

  3、進一步挖掘利用地方誌的豐富資源

  “夫修志者,非示觀美,將求其實用也”,“貴在史識,重在致用”,地方誌是一座不斷豐富、取之不竭的巨大文化寶庫。修志不僅僅是為了存史,更重要的是為了使用,而且首先是要為當代人服務。地方誌開發利用的水平是衡量地方誌工作成績的重要標準,開發利用做得越好、推廣得越多、運用得越廣泛,地方誌工作的現實價值和歷史貢獻就越大。

  前些天有個訊息大家都很關注,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去世。大家都知道陳先生的《白鹿原》,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和地方誌的淵源,這部小說是陳先生花了兩三年的時間查閱藍田、長安和咸寧三地縣誌後寫出來的。《白鹿原》中的不少人物,都可以從縣誌中找到影子。從這個角度上講,陳先生可以說是讀志用志的典範。

  地方誌在首都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稅制改革時,《財政志》編輯部提供了“民國時期分稅制”和“歷史上的稅費改革情況”等資料,成為決策的重要參考。頤和園、天壇、十三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燕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相關檔案,天壇神樂署、頤和園耕織圖景區等恢復建設,都是基於豐厚的地方誌資料。

  地方誌開發利用的基礎在於深入挖掘地方誌資源。地方誌特別是新編地方誌書一般體量都比較大,二輪規劃的《北京志》分志一般是50萬字,區縣誌是80萬字。在當前網際網路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知識傳播速度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地方誌工作者要牢固樹立“網際網路 ”思維模式,像開採寶藏一樣,把志書中的精華,根據不同需要、運用各種方法挖掘出來,提供快速便捷的資訊服務,更好地服務黨政機關和社會群眾。

  一加強對地方誌資源的綜合研究和統籌

  地方誌資源寶庫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財富,要加強對地方誌資源的深加工,重視地情文獻資料的普查摸底和專門研究,加強對包括舊志在內的文化典籍的整理和利用,努力打造地方誌資源的大資料庫。

  舊志對於研究修志規律,服務當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和實用價值。北京市舊志整理於20**年組成了編委會,制定了整理標準和規範,計劃對對元明清以及民國時期記載北京現行政區劃內的府志、州志、縣誌,以及各種廳志、關志、山志、水志、街巷志、寺廟志進行點校整理,形成了以《北京舊志彙刊》為代表的初步成果。這項工作要堅持下去,力爭把北京現存舊志全部點校整理,實現古為今用。

  新編地方誌書也要在利用上下功夫。可以按照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大門類,將一輪、二輪規劃志書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深入研究,既要提煉成功的經驗,也要總結失敗的教訓,努力形成資料資源庫。各種規劃外志書以及志書編纂過程中收集的各種資料也要有計劃地加以整理。

  年鑑是地方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十分寶貴的資源。據初步統計,北京地區目前擁有各級各類年鑑300餘種,相當一批專業年鑑已經成為科學研究、資料分析等不可或缺的資料。要重視年鑑的重要作用,加強對年鑑的研究和開發利用。

  當前,要結合首都城市定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治理大城市病、環境保護、改善和保障民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發展重大課題,打通新舊志書、規劃外志書和年鑑的使用,形成相應的專題資料庫,為提供決策諮詢和參考資料夯實基礎。

  二提升地情資訊、方誌文化服務決策、服務社會的水平

  地方誌是各級領導、專家學者、廣大群眾瞭解國情、地情最為權威的資料性著作,可以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借鑑,為社會各界提供翔實可靠的地情資料,為開展愛祖國、愛北京、愛家鄉教育提供素材,滿足多種文化事業的需求。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將地方誌工作放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中,圍繞黨政中心工作和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拓寬地方誌資源的服務渠道,總結歷史規律,提供歷史借鑑,通過編輯資訊簡報或月報、編寫地情讀本、開展專題研究,努力推出高水平的資訊諮詢、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議,為黨和政府提供資政輔治之參考。深入研究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要求和內涵,科學規劃地方誌機構參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定位和途徑,當好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地情服務專家。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拓寬發行、交換、贈閱等渠道,鼓勵社會各界讀志用志,千方百計擴大讀志用志覆蓋面。大力推動地方誌成果進機關、進農村、進社群、進校園、進企業、進軍營,全面展示地方誌成果和地方誌事業。

  要培育歷史記憶,結合“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北部長城文化帶、西部西山文化帶和東部運河文化帶建設,講好北京故事,把志書內容編入鄉土教材,作為中小學生的輔助讀物,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優良品質。針對社會各界的不同需求,將地方誌資源科學劃分門類,根據服務物件的差異和特點,拓寬服務渠道,可以分門別類地編輯一些志書的精裝本、普及本和簡寫本,如編纂部分名勝古蹟的文化簡本,擺進旅遊景點或旅遊書店,向遊客展示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提升地方誌資源的社會影響和效益。

  找準著眼點和切入點,研究發揮地方誌資源公共文化服務作用的途徑和方式。自覺把地方誌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當中,加快方誌館、地情網站、資料庫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各種地情文獻的研究、分類、整理和歸檔工作,將這些資料妥善儲存在方誌館、地情文獻中心,同時為社會各界查詢和借閱提供條件。注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利用地方誌資源,開展數字化、網路化建設,做好地方誌資源的整合、共享與開發利用,為社會各界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舉辦各種地情展覽,徵集並展示能夠反映北京城市歷史文化線索、元素的文字、圖片、實物等展品,大視野、多層次展示北京城市文物古蹟、歷史建築和街坊風貌留存的基本情況,講述城市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歷程。

  三採用多種方式途徑宣傳擴大地方誌影響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牢固樹立宣傳意識,主動加強與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合作,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大對地方誌工作、地情資訊和方誌文化、地域文化的宣傳力度,滿足社會各界對地方誌資源的需求。加強與電視臺、電臺、報刊、網路等新聞媒體的合作,擴大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受眾面;開發地情類APP,通過手機和智慧終端等新載體,提供終端應用閱讀、查詢;充分利用現有交通領域的戶外數字廣告,如地鐵隧道動畫廣告,火車站、飛機場液晶顯示屏等,嵌入宣傳地方誌成果的宣傳片或宣傳畫。

  擴大宣傳範圍,加大優秀地方誌的宣傳和推廣力度,讓更多的人瞭解地方誌、喜愛地方誌、應用地方誌。要創新地方誌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傳播方式,將地方誌從書籍的形式轉化為數字、牆體、石碑、宣傳欄形式,通過“志”來直接展現一條衚衕、一個景區、一個建築物;選擇歷史悠久、文化氛圍濃郁的傳統街區、歷史建築,設立文化資訊標識牌,留存北京城市記憶;在社群設立公益廣告宣傳欄,製作各類地情文化摺頁,在公交站點、機場車站、酒店等人流量大的區域發放,使城市的歷史文化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舉辦一系列公益性的歷史文化和地情知識講座、競賽活動,提高市民對地方歷史文化的興趣。注重發揮志願者的作用,加深公眾對城市的感情和熱愛,增強市民參與保護城市文化的意識。

  配合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通過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地方誌成果走出去。重點推介一批高質量的地方誌成果,加強對外以及對港澳臺地區的方誌文獻學術交流,推動方誌文化走向海外,充分展示地方誌的當代價值和恆久魅力,展示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要發揮方誌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獨特作用,使國際友人通過方誌文化更好地瞭解北京的前世今生,擴大北京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最後,我再強調一下完成“十三五”時期地方誌事業發展目標任務的問題。《北京市地方誌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2020年》是對“十三五”時期地方誌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戰略規劃和制度安排,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地方誌工作的要求,是我市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一項戰略舉措。“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輪修志規劃任務,實現市、區兩級綜合年鑑全覆蓋”,是未來我市地方誌事業發展的核心目標和任務,也是全市地方誌工作者向市委市政府立的軍令狀。確保“兩全”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既需要各級地方誌工作機構和全市地方誌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今年是國務院《地方誌工作條例》頒佈10週年,要抓住這個契機,加大依法治志工作力度,完善相關規章制度,開展執法檢查,進一步落實政府的法定職責和主體責任,切實把地方誌工作放在政府整體工作佈局中加以謀劃和推進。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研究完成目標任務的難點和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工作措施,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地方誌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和配套政策,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要強化督責和檢查,將規劃綱要的落實情況納入市委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廳督查範疇和工作考核,市地方誌辦公室做好組織協調、統籌推進工作。希望承擔第二輪規劃志書的各區、各部門與市地方誌辦一道,科學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按時保質完成規劃任務。全市地方誌工作者要增強做好地方誌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直筆著信史,彰善引風氣,為當代留下資政輔治之參考,為後世留下堪存堪鑑之記述。

  同志們,地方誌事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實現明天美好的藍圖,更需要我們紮實做好今天的工作。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地方誌事業發展規劃綱要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關重要。讓我們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進一步把握地方誌事業發展的規律和要求,進一步認清自身所肩負的職責和使命,進一步增強做好地方誌工作的信心和決心,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黨立言,為國存史,為民修志,進一步做好地方誌組織編纂、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充分發揮地方誌存史資治教化功能,為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市領導在全市地方誌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全市檔案工作會議講話稿
相關知識
市領導在全市地方誌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全市地方誌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在全省地方誌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省地方誌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檔案地方誌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在全市辦公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全市地方誌工作會議講話稿
在全市文化市場執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全省共青團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市長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