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中學到的最深刻的經驗是什麼
除非你是萬里挑一的天之驕子,否則你走進社會的第一份工作絕不會是你夢想中的樣子。但不管你的第一份工作有多麼差勁,它仍然能教給你受益終生的經驗來為你的未來奠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1、建立思維體系
以前,書上告訴我們要具備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但是這個詞在職場上是不適用的。經驗可以積累,方法可以學習,但思維體系一定要自己建立。
站在教的人角度而言,長時間的歷練已經形成一種慣性邏輯,在其腦海中其實早已經有了對應的知識框架以及適用場景,基本可以靈活運用了,也就是說碰到此類問題時自然知道怎樣解決。但是站在被教的人角度而言,接受一個知識點,絕大部分人都是瞭解***包括定義、內涵、外延***而已,並不是完全理解。
完全的懂應該是:瞭解→刻意練習→思考→加深理解→知道適用場合→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靈活運用→理解。
不管是職場還是生活中,遇到思維的模糊點、分叉點、隱藏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時候要做的不應該是走捷徑尋求幫助,而應該是自己真正把思維的路徑走一遍,從而讓自己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之後遇到同類的問題可以靈活運用。
2、多做,少說
職場除了考驗人的能力,更是考驗為人處世的能力。而為人處事首先要實,實是什麼?“實”就是實在、紮實。假如你不善言辭,那麼你必須要腳踏實地地去做事情;假如你善於言辭,那麼你更要腳踏實地地去做事情,這樣才會給人“言行一致”的印象。
當然,少說並不是讓不說,而是說該說的話,恰如其分地說話,不可胡說、亂說。
朱元璋當上開國皇帝之後,為了監督百官,設立了錦衣衛。每天向皇帝報告官員們每天都在幹些什麼,誰想謀反,哪些官員走得比較近等等。
有一次,朱元璋接見一名官員,工作還沒討論完,突然問他昨天的晚餐吃的是什麼。官員老老實實回答了,朱元璋點頭微笑,說:“嗯,你沒說謊。不過,以後吃飯的時候節約點,平時我白天的主餐不過兩菜一湯,你一個夜宵就上八個菜,是不是太浪費了?”
該官員聽了,汗流浹背,因為朱元璋不但說出了幾盤菜,還把菜名都給他報了出來,一個不差。
古語有言:君子三緘其口。古語亦有云:不得其而言,謂之失言。這個故事,講的其實就是職場的透明性。在職場,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便沒人像錦衣衛那樣監視你,也總會有人告密的。無風不起浪,即便流言,也有它的出處。
身在職場是如此,如果你不能夠確定自己要說的話對人、對事是否有益無害或者利多害少,那就不如不說。如果一定要說,請記得與人交往時我們要少說諷刺的話,多說尊重的話;諷刺帶來記恨,尊重增加了解。
也許有人會說,少說多做會吃虧的,其實不然,身在職場,如若能夠真正做到少說多做,那你一定會更容易成功。
3、找準自己定位
除了說話辦事的問題,相信不管是應屆生還是工作了3-5年以上的職場人,都遇到這類問題:是選擇參與專案獲得經驗?還是培養自己的能力?還緩衝自己剛畢業對工作的過渡?
小編建議:有選擇的情況下,選一個符合自己定位的工作,即使這個工作的條件不如其它公司***這句話只適用於,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
魯迅的棄醫從文、愛因斯坦選擇了物理領域、喬丹選擇了籃球……這些都是找準自己位置的名人,我們來設想一下,如果魯迅沒有從事文學,愛因斯坦選擇了小提琴,喬丹選擇了棒球,那麼未來是不是就變得不一樣了?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職場也一樣,一個想做導演的人,卻先去大的劇組做場記,ta知道自己來這樣的劇組是在朝著自己的定位走去的,ta可以獲得經驗,這完全沒有問題。但是一個想做導演的人,卻去萬達做影院營銷,聽起來都是影視行業,而且工資極高,但是距離自己真正想做的只會越來越遠。
找準自己位置的過程可能很難,但當你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時,這一切都將變得有意義。
職場中上司為什麼要明知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