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術教改論文
美術教育對於學生使全面發展的教育而言,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美術教學中調動中小學生積極性的策略
論文提要:按九年義務教育的要求,美術教育是我國所有公民在中小學階段所必須接受的。全體性應該說是基礎美術教育的基本屬性。換句話說,如果只一部分人接受這種美術教育,或者這種美術教育本身未能對絕大多數學生產生吸引力並使之發生素質方面的某種變化,那麼,我們的基礎美術教育整體上就不算成功的。在基礎教育中,使全體性的實現成為可能的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美術課是閉塞的泥潭,豪無生氣美術教學中要把發現,發展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首位。因材施教,深入淺出,把深奧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形式,語言傳授,從而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關鍵詞:鼓勵 激發 興趣
美術教學中要把發現,發展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首位。因材施教,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形式,語言傳授,從而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美術課是閉塞的泥潭,豪無生氣,因此,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美術興趣方面,注意方法的應用使他們的美術課越來越生動,越來越好。當然在引導學生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我們美術教師去創新,去發現。
著名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一個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順乎自己的興趣,然後再結合社會的需要來發展自己的特長,有了興趣,“苦”就不是苦,而是樂。到了這個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這句話充分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習興趣指在學習中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內在心理傾向,人的興趣的發展,一般要經過有趣,樂趣,志趣三個階段。有趣是興趣發展的低極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異現象所吸引,而產生的直接興趣,其特點是:隨生隨滅,為時短暫。樂趣是興趣發展的中級水平,這是在有趣的基礎上逐步定向而形成的。其特點是:基本定向,持續時間較長。志趣則是興趣發展的高階水平,它與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奮鬥目標相結合,是在樂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其特點是:積極自覺,持續時間長,甚至終身不變。在學校的眾多學科中,美術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美術課對學生的升學、謀職的影響微乎其微,要使美術學科在學生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興趣,引導學從有趣逐漸趨於穩定、集中,向樂趣轉化,並使興趣上升到了志趣階段。那麼怎麼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呢?這就要求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要把發現,發展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首位。因材施教,深入淺出,把深奧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形式,語言傳授,從而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一、選擇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
1、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內容。
書本上的教學內容不一定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知識;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選用更是取決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師掌握教學技巧的多寡;打破傳統的教學形式,更靈活、更實用的組織教學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主流方向。同時,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只有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的東西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才能使學生樂於接受和認知。更多的瞭解學生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之所在。
2、優化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以前總是有一些人認為美術課就是教師把範畫往黑板一掛,讓學生臨摹就行了。於是有些人把美術課稱為“圖畫課”。當然我們不可否認是有這麼一些教師這麼做,但我們不難想象長久這樣下去,呆板的教學方法怎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呢?與之相對比,美國學生學習美術,老師往往不設樣板,不立模式,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到內心想象的過程中自由地“構圖”。其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用“心”參與,真實地表現自我修改。
使青少年學生的獵奇心理和自我表現心理得到滿足,學習美術的興趣就會很高。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採取生動的教學方法***如用多媒體,開設手工製作,野外寫生課***,特別是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教學媒體普遍運用於美術教學將成為新世紀美術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而且能有效地喚起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最大限度地作用於人。我在《色彩基礎》這節課便運用多媒體教學,製作課件,通過大量圖片的展示,使學生為自然色彩的爛燦而驚歎,為人造色彩的絢麗而感嘆,從而為學生對色彩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教學活動保持新穎性,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充滿樂趣和信心的途徑,從而使美術教學更為生動活潑。
注意採用鼓勵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調統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
鼓勵審美個性,即是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物件,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物件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並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怎麼畫?色彩、用筆有什麼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衝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複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2***、鼓勵自我體驗,激發參與意識鼓勵自我體驗,即是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效能及有關的美術技能技巧。
特別在美術工藝課裡,我從來不要求學生依照範畫樣本製作,用什麼形式,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怎樣貼上?不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覆觸控、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理解:原來,工具材料有這樣的效能特性;步驟不但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是那樣的;不但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採用那種方法。
在體現水彩畫、中國畫的工具材料的效能特點時,更要注意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從初次作畫的失敗到反覆嘗試練習後掌握工具的效能,從潤筆、著色、用水、點墨、行筆的體驗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多寫生,多觀察,多總結,每節寫生課都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態特徵,在真實的事物面前觀察表現比對著範畫臨畫要形象生動得多,學生對形象的掌握也會更快而且準確。在圖案創作方面,通過錄像、圖片、標本、實物等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析,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概括它們的造型特點,結果同學們所創作出來的圖案造型比起教師僅出示圖案範畫讓學生欣賞參考製作出來的效果要好得多,圖案作業造型要豐富、生動得多。
***3***、鼓勵藝術表現,激發藝術創造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
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我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
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我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
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例如引導學生以“我愛家鄉風光美”為主題創作一幅風景裝飾畫,課前我先佈置同學們回到自己的村子裡走一走,看看那一處景象你認為最能代表家鄉的美。上課時我先講了一點風景裝飾畫的基礎知識,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談談想法,結果由於每一個同學的生活環境、心理個性等都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樣。有的認為熱鬧的市場能體現家鄉的繁榮景象美;有的說寧靜的小街美;有的說幽靜的村前小園美;有的認為田野的春天大遍莊稼綠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碩果累累是豐收的美。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較充分的體現了家鄉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二、營造氣氛,培養藝術感覺,引導學生學習興趣
中國繪畫的傳統歷來提倡“畫從譜出”,凡學畫的人無不走過“進譜出譜”的歷程。因此,我們現在對學生的教學過程所採用的範圖的作用決不容忽視,優秀的範圖使我們的教學得到成功和精彩,並能延續學生學校美術的興趣,然而也有一些人在教學過程中從不使用一張範畫,專靠一支粉筆,一本書,“空對空”口傳式地講課,使原應興趣盎然,藝術感染力很強的內容被“挖“得乾巴枯燥無味,長而久之,使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淡,學習水平“與日俱減”,開始討厭美術課。營造氣氛,培養藝術感覺,激發表現慾望。平時人們的感情都是處於相對平靜、抑制狀態,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應有意識營造一種氣氛,努力將孩子的感情激發出來,使之動情,衝動,激情澎湃,有時甚至處於癲狂狀態。好的教師這時如同催化劑,使學生們興奮激動起來,千萬不要限制和壓抑孩子的感情,而應該引導他們去盡情表現、抒發、渲洩。從某種意義上講,美術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用繪畫的形式,來抒發,表現自己的感情。
三、體會成功的快樂,延續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好樂之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讓學生髮揮個人創造的能力,體會著自己成功的喜悅,學生可以自然感受,自我體驗,自由想象畫自己所想的畫,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看到自己身臨其境存在價值,並在成功創造的過程中找到的興趣,這對他們也就會覺得學習美術是如此快樂,自己也就十分樂意地投入到美術課當中去。
1、要給學生以希望。
讓學生覺得學好美術並不太難;要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使學生覺得只要稍加努力就會獲得成功,讓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中變得更加努力。因為學生幼小的年齡決定了,他們不可能長時間的關注一件即使經過艱苦努力也不一定能獲得成功的事情,任何太難完成的教學任務,太複雜的教學過程,都將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況且,在現在的學校教育中,學生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一門人們還普遍不重視的學科;愉快和輕鬆是美術學科贏得學生喜愛的法寶。
2、要學會寬容和等待。
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對全體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而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為藝術家。作為美術教師要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方向,承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識的能力有強有弱;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努力創造一個愉快、寬鬆、充滿藝術情趣的學習環境,以贏得學生的親睞。
3、必須有一個長久的影響計劃,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有利因素,使學生受到長久而不間斷的藝術薰陶,讓他們感到學習和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藝術元素無處不在,並逐漸學會自己去感受美、欣賞美,由此產生創造美的慾望,從而接受和親睞美術教學。
四、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
如果美術教師的言談舉止、穿著打扮,精神面貌與常人無異,何以證明美術對人內心感悟的作用,又怎能誘得學生渴望成為象你一樣的人。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美術教師的言談必須幽默睿智,舉止必須大方得體,裝束必須高雅和諧,面貌必須飽滿熱情,處事必須寬容豁達;時時處處體現美術教師的不同風采,盡顯自己的人格魅力,關心和愛護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樂於親近、樂於仿效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近自己所教學科。
按九年義務教育的要求,美術教育是我國所有公民在中小學階段所必須接受的。因此全體性應該說是基礎美術教育的基本屬性,如果只是一部分人接受這種美術教育,或者這種美術教育本身未能對絕大多數學生產生吸引力使之發生素質方面的某種變化,那麼我們的基礎美術教育整體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使全體性的實現成為可能的關鍵正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美術課是閉塞的泥潭,豪無生氣,因此,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美術興趣方面,注意方法的應用使他們的美術課越來越生動,越來越好。當然在引導學生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我們美術教師去創新,去發現。
參考文獻:
1、《美育概論》1999年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術教育學》2000年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3、《走進新課程》2002年4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美術課程標準解讀》2002年6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篇2
淺析中學美術教育
【摘 要】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對中小學生進行創造性教育,是我國新時期教改中的重要新課題,而藝術教育是創造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術,作為一門以視覺為主的美育教育、創造性教育,具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判定能力的作用,同時還對其他學科有啟蒙與鋪設的作用,因此,其重要性不可忽視。本文將對如何進行有效的中學美術教育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中學;美術;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要求人們要具備更為全面的文化素養。美術教育對於學生使全面發展的教育而言,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學校美術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並不是要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大畫家。因此,中學美術教育著重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鍛鍊,注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美術教育作為中學藝術教育的一部分,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中學美術教育除培養學生繪圖的能力之外,還有許多的潛在價值,其中包括: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對其他學科的啟蒙和鋪路架橋作用、美育作用等等。
儘管美術教育有著諸多的作用,但事實上,如今中學美術教育在實際中仍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比如:學生把美術課當做自習課;美術課的課時被壓縮,甚至在大考試前把它改成其他課程;家長認為在學校學美術會耽誤學習,因此限制孩子的興趣發展等等。中學美術教育同體育、音樂一樣,處於一種尷尬的低位,被人們公認為“小三門”。在這種情況下,中學美術教師要克服困難,利用自己的智慧,儘管在不利條件下也要充分的發揮美術教育的作用。具體方法可以有如下幾點:
一、方式多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美術教育以臨摹為主,即老師根據教材在黑板上畫出圖作為示範,由學生進行學習繪畫,臨摹圖案。傳統的“依葫蘆畫瓢”方式雖然使課堂便於管理,有序性強,但極大程度上扼殺了同學們的想象創造能力。教師將自身對某一物象的認知強加性的施加給學生,學生們被動消極的進行臨摹,導致其無法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能力,自身的理解也得不到表達。久而久之,喪失了美術上的創造能力,失去了對美術學習的熱情。
而實際上,美術包括:繪畫、工藝和欣賞,教學上內容歸納為:“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等幾個板塊。美術擁有著如此豐富多彩的學科內容,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瞭解到美術所涵蓋的所有學科領域,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為適應如此之多的內容,積極地引導同學們發揮想象,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與興趣,而不僅僅拘泥於“我畫你描”的機械重複與簡單的基礎技術教學上。
比如在繪畫方面,教師可以組織集體室外寫生等活動,讓學生以一種實踐的方式來完成學習的任務,在沒有老師定向的思維灌輸約束下,同學們如果想完成好的作品,就要積極獨立思考,細心觀察與體會,運用合理的繪畫方式來展現自己所觀察到的物象。這可以充分的調動起同學們的積極性,併發揮其創造能力。又如在工藝和欣賞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們進行中外美術名作的欣賞,陶冶同學們的審美情操,也可以進行手工製作,激發同學們的創作熱情。美術既然有著豐富的教學內容,其教學方式就要打破傳統的單一教學,使其更為多樣與有趣。
二、注重深度,發揮美育作用
蔡元培說過:“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美育,是培養人們對美的認識能力,使受人們能夠通過周圍世界的美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摯,並依此確立自身美的品質。教師在美術教育中,就要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思想,進而培養學生健全的審美觀和創造美的能力。每一件美術作品不僅僅是一幅畫或是一張照片,更是作者精神的結晶,因此也傳達著作者的情感。在教師的帶領與講解下,學生們通過欣賞好的美術作品,不僅能體會到其中的美,還能體會到其中所表達的主旨與情感,體會藝術作品中所展現出的酸甜苦辣。比如看到長城的作品,就會讓人不禁想到長城的巨集偉壯大,進而想到祖國幅員遼闊,壯麗偉大等等。
通過在美術課堂中滲透美育教育,使同學們樹立良好的審美觀,激發他們對美的追求與熱愛,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美育教育的作用將會體現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學生們懂得了什麼是美,就自然對美的產生熱愛與追求,這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一言一行,會讓他們覺得小則衣冠不整不美,亂塗亂畫不美,大則違反公德不美,搗亂秩序不美,危害社會不美。因此,在中學美術教育中滲透美育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十分重要,教師要發掘美術藝術的深度,發揮美術教育的美育作用。
三、培養欣賞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美術欣賞涉及到學生對藝術作品形式的感受和對意義的領會等方面的內容,藝術作品背後必然涉及到人類文明的諸多領域,乃至整個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對藝術作品和藝術理論的發展作一些梳理和總結,可以為藝術欣賞教育提供一張有益“的線路圖”。在面對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該作品與其所蘊涵的藝術理論聯絡起來,從特定時期的藝術理論所提示的角度來關照特定時期的藝術作品,這有助於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進一步認識,養成多角度把握事物的思路和習慣,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
藝術欣賞能力的提高,也促使學生增強對藝術的審美理解力。審美理解力要經過培育才能逐漸形成和提高,這種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既要求受教育者對自然和藝術長期地感性接觸、體驗,又要求他們有廣博的知識,包括對各種藝術語言的瞭解、對藝術風格的認識。
欣賞是創作的前提,只有懂得欣賞才能產生好的創作。心理學告訴我們,有需要才有動力,因此,教師要通過好的作品讓學生逐漸產生審美上的需要,通過對好的作品的欣賞來震撼同學們的心靈,進而形成他們自主學習與欣賞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便成為了美術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者。教師要注重隨堂的欣賞內容,邊學邊欣賞,雖然每節課累積的欣賞時間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鐘,但要讓同學們積極參與到其中。
教師可以對欣賞資料進行篩選分組,選擇與同學們生活貼近的、容易讓他們產生感想的作品,讓同學們有得想、有得說,也要讓同學們敢想、敢說、敢評論,給他們自由表達的機會。學生們除了通過欣賞能獲得審美上的感受之外,還能夠通過運用語言、文字等來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感受、認知和理解,讓他們在一次次的評價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豐富自己的審美經驗,健全自己的人格,進而將對美的要求帶入生活中,按照美的標準去規範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充滿美感。
總而言之,中學美術教育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審美情操和正確人生觀的形成有著極大的作用,作為中學美術教師,我們要竭盡所能,積極總結方法,以最大程度的發揮中學美術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蔣陽輝.美術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淺談.江西教育科研,1988.03
[2]陳倩.美術教育的特點和教學方法.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02
[3]鄭珊明,田二瑞.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1
美術教改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