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微型課教案
教案的製作需要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教學目標。1.學習遊記採用移步換景的寫法描寫阿里山的風光.2.學習寓情於景的寫法.體會作者對阿里山美麗風光的濃濃愛意。3.學習富於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風格。教學重點:移步換景的寫法教學難點:富於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教學設想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教師引導、點撥。2、語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難點,主要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感悟、品味。3、藉助多媒體,讓學生身臨其境
***二***
匯入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人傑地靈,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有這麼美的姑娘,阿里山的山水一點也不賴喔。大家想不想到美麗的風景區阿里山一遊呢?想!但條件所限,我們還不能親自到美麗的阿里去山,那就讓我們跟著當代作家、美學家吳功正先生一起神遊阿里山吧。 板書:阿里山紀行二.分析課文,探究寫法。 1.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蹤的短語或句子。劃出字詞。 同學們讀得很認真,邊讀邊劃,說明同學們已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下去,會讓你受益終生的。我們先請這位同學將投影上的字詞讀一下。風靡mǐ 堪稱kān 山嵐lán 諦聽dì 一泓hóng 魚鱉biē靜謐mì 參天cān 幢頂chuáng 紅檜guì 姊妹zǐ 莽莽mǎng讀的怎樣啊?你來點評。“山嵐”讀錯了,不能漢字都讀半邊。不過這位同學很不錯“幢頂”“紅檜” 讀的很正確。這兩個多音字。刻著佛號或經咒的石柱讀幢chuáng,表示房屋一座叫“一幢”zhuang。 “檜”讀hui只用於人名,如秦檜。同學們要注意。集體把這些字詞讀兩遍。 2、字詞掌握了,作者的行蹤你劃出來了嗎?這位同學回答,同學們有補充的嗎?這下全了。***明確:“臺北松山機場” “臺灣的中部城市嘉義” “然後改乘森林小火車進山”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執行,到了阿里山站” “從火車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峰迴路轉,迂迴穿過一片林區” “曲徑幽路” “幾乎在樹身之間穿行,我們終於看到了神木” “下山的路上”*** 3.作者的行蹤交代的很清楚,在不同的地點看到的景色相同嗎? 不同。那作者依次看到了哪些景色呢?請同學們看投影欣賞阿里山的畫面並結合書本文字,用“修飾性的詞語+名詞”的短語的格式概括出景物的名稱。寫好後同桌或小組之間先交流。請這位同學大膽地展示你的勞動成果。古式的火車 清澈的水潭 靜謐的森林 厚密的青苔 無邊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概括的真好,既簡練又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徵,而且結構相同,可見這位同學語文功底很深。4、因遊蹤不同,所寫的景也不同,邊走邊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寫下來,這叫什麼寫法? 移步換景 移步換景法一般適合於遊記,這種寫法有什麼好處呢?你說,請你補充。通過“移步換景”的方法可以把一幅幅富有鮮明特徵的畫面舒展自如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既能把線索交代得很清楚,又給人一種移動感,使讀者從中感受到一種動態美、整體美。課後請同學們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美麗的新射中校園介紹給大家,好嗎?
***三***
欣賞美景,品味語言 作者吳功正就是採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帶領我們緩緩的遊賞,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優美的畫面。這些景美不美啊?美!用作者的話說就是“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這些景點能如畫卷一般在我們面前徐徐開啟,除了景本身的美,我想還得感謝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用這麼優美的語言為我們傳神地描繪出了美如畫的阿里山風光。下面就請同學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並說說喜歡的理由。可用“我最喜歡的是 因為 。”的句式談一談。***提示:可從語言、修辭、句式、感情等方面加以品析***師:小組合作, 然後派一個代表發言,好嗎?示例:1、忽然間,我覺得,這不就是唐詩中所說的"入雲深處亦沾衣"通過引用使文章更富有詩情畫意,突出了阿里山林區雲霧繚繞,溼度大. 引用"入雲深處亦沾衣"這句詩寫出了阿里山林區雲霧繚繞,溼度大的特點,我們說引用古詩詞還能增加你的文采,同時也能讓你的文章增添古典意蘊,可謂一舉多得啊,建議同學們在自己的作文中適當引用古詩詞。2、這是濃陰遮蔽下的青苔路,離開了那森森萬樹,離開了那濃濃團陰,決計長不出這麼密,這麼厚的青苔. “森森”“濃濃”寫出樹木的茂盛,使文章語言有音樂美. 這位同學找的第六節,他找出了“森森”“濃濃”兩個疊音詞,說這兩個疊詞突出了樹木之多、團陰之濃,體現了環境的清幽,而且使語言節奏鮮明,具有音樂美和情韻美。說得真到位。其實這小節疊詞挺多的,大家一起把它找全。還有“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 。這幾個疊音詞極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青苔的形狀。疊音詞可增加語言的音樂美,還易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們學過的《古詩十九首》就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請一位同學讀一下,要能讀出節奏來。讀的不錯啊,咬字清楚,發音響亮,富有節奏感。3、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氣,彷彿要把整個阿里山的空氣都吸進去,不再吐出來。這句流露出人們對林區環境的濃濃愛意,因為愛,所以不忍大聲;因為愛,所以要“深深的吸氣”“彷彿吸進去以後不再吐出來”處處流露了作者對阿里山的喜愛之情。景中融入作者的感情,這就是融情於景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