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正確的認識和學習太極拳
學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今人們習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太極拳養生深受人們喜愛,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功夫是一種從低層向高層的學習過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練習要領和內涵,因此,習練太極拳貴在領悟。
當我們明白什麼是太極拳的高層次功夫後,並且知道目前太極拳水平的情況後,我們就要打破門派觀念,多方面學習,才能掌握較全面的高技藝。
本來太極拳甚至中國武術都無所謂門派的,只是在發展中出現一些名家,形成一定的風格特點,人們才把它分門別派來。正確對待門派,可使我們更明白這一派的風格特點,更明確地去掌握它,但不能反過來被它束縛了。
太極拳的流派有很多,掌握太極拳的內功心法,並要熟悉其它流派的特點,融會貫通練習太極拳。
以前真正有功夫的人是不會死抱門派的。比如楊露禪自己功夫很好,但他二兒子楊班侯還跟武禹襄學,結果風格跟他不一樣,功夫也很好。他的三兒子楊健侯跟他學的,風格也有改變。
而楊健侯二個兒子楊少侯、楊澄甫,跟父親不盡一樣,兄弟之間差別更大,他們究竟是同一風格特點的同門派還是同樣姓楊的同門派?其實他們完全不受門派觀念來束縛自己的發展,怎麼適合自己就怎樣練,怎樣發展。
我們處在這個時代,如果還死抱門派觀念,不單會被現代人笑話,如果古人有知,也會笑話我們。現在每一派的名家,功夫都還不及本派以前的代表人物,我們只跟一位老師學,肯定不能較全面地掌握太極拳的高層次功夫。
儘量把太極功夫學好,然後檢驗一下,還缺少什麼高層次的技藝,再找合適的老師學習,綜合多位老師的功夫,才能較全面的掌握。
在現在的資訊時代,要找老師比以前容易得多了,幾十年前你不知道哪裡有什麼名家,這些名家功夫怎樣。現在名家到處走、錄影帶到處賣,和拳友交流也很容易,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有用的資訊。
學到了真功夫,又是來到刻苦練習的問題。現在我們一般的太極拳愛好者都是業餘的,很難抽出許多時間練習,這是會限制我們水平的提高的。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並不是真的需要成為很高的高手,但是我們都希望能掌握太極拳高層次的東西。
只要我們堅持練習,儘可能抽多一點時間練,忙時少練,閒時多練,就一定會不斷提高的。事實上有一個原因使我們減少了許多的練習,就是當我們練習到一個階段後,我們對以後的學習不明白,練習了許多並不會進步,使我們懷疑,因而提不起興趣,把本來就不多的時間也用來做其它事了。
如果我們能明確所學的東西,在練習中常常覺得會進步,那麼我們就會樂於練習,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放下,練習的時間就多起來了。
我們若能堅持不懈追求,多學習、多練習,成不了很高的高手,但成為一位太極拳好手並不是不可能的,而且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經驗來教導後來的人,或者他們中間能出幾位高手,那也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了。
太極拳入門基本要領
第一、端正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注意姿勢正確,特別是身體中正,不能東倒西歪。其它部位也要按照動作要領做到位。
這不僅要求我們身體端正,同時也需要我們心態端正。
初學階段要抓住姿勢“端正”這一環節,不可貪多求快,潦草從事。這樣做開始階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練起來靈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第二、穩定
要使上體端正舒適,必須首先保持下肢穩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勢當中的一部分,又是整個姿勢的基礎。
經驗證明,很多人下盤不穩,並不完全出於力量不足,而多數是由於步型、步法不當。如果步子過小過窄,或腳的位置、角度不對,以及變換動作時虛實不清,勢必造成身體重心不穩。
在太極拳的身法及步法練習中,都是需要強調重心的平衡和身體的穩定的。
初學者必須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單練各種樁步和步法,先把身體重心的變換找清楚。
這樣既利於培養下肢的支撐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虛步、獨立步等***、步法***進步、退步、側步、跟步等***的要領掌握好。
第三、舒鬆
初學時,在姿勢動作中要注意舒鬆自然。舒鬆不是綿軟無力,而是按照規矩,儘量把動作做得舒展大方。
任何運動總是鬆緊、張弛交替進行,太極拳也是如此。但是太極拳的特點是輕緩柔和,沉著自然,要求“運勁如抽絲”。
初學者往往理解不了這個要求,容易使用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緊張,甚至僵硬,破壞了姿勢動作的端正、穩定。
初學打基礎時必須由舒鬆柔和入手,把不必要的緊張和生硬的僵勁去掉,姿勢動作力求舒展大方,自然柔和。
第四、輕勻
為了較快地掌握太極拳輕緩、柔和的運動特點,初學時注意動作要慢、要柔,用力要輕、要勻。
當然,快和慢是相對的,不是越慢越好。一般說來,初學者動作慢一些,用力輕一些,易於使動作準確,速度均勻,消除拙力。
初學時如果動作不熟練,可以在姿勢之間稍有停頓,體會一下要領,邊想邊做。但是動作熟練之後,就要努力保持勻速運動,起落轉換不可忽快忽慢、忽輕忽重。
太極拳的精神要領
一、縱觀古今說
傳統典籍日:“天生神物,妙萬物而為言者也;神者,血氣也”,意即神是天地生化的物質,在身體是氣血物質相互反應生成之物;“神”對萬物能發生奇妙的作用,如:“陰陽不測、不疾而速”等皆為神之作用和變化“神”者,氣之作用和顯現,“神、氣”,原本一者也。
《黃帝內經》日:“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神守天息,復入本元”,此言即養神之真道。
《孟子》日:“根於心,其生色也,啐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意即:“心”是神之源;“色”是神之象;“面”是神之容;“背”是神之存;“四體”是神之用;神氣收斂於內即是培根固本;神氣宣佈於外,即是施於四體。此論可謂古人對“神”比較準確的定義。
“道家”有元神、識神之說。元神實為先天腦,也即右腦;識神實為後天腦,也即左腦。元神、識神和左腦、右腦對人性命來說,缺一不可。“元神”生而知之,“識神”學而知之;前者是自律功能,以養生為主;後者是學出來的“良知良能”,以改造世界和提升自我為主。
“元神”、“識神”實際是人體的生物電腦,“元神”是系統程式,為體;“識神”是應用程式,為用。二者執行都消耗生物電,生物電以臟腑和氣血釋放的能量轉化而來。道家提倡斂神,對養生有莫大功效。人之一生更重要的是創造財富,為人類做貢獻,所以綜合地開發和使用“元神”、“識神”,是提高生命質量,和“兼善天下”之必不可少,如此一生才有大意義。
二、橫向連結探討
橫向觀之:“陽光、射線”是太陽的神氣;“飛流直下”,是瀑布的神氣; “山舞銀蛇”,是雪景的神氣;“氣勢恢巨集”是建築物的神氣;“雄糾糾、氣昂昂”是戰士的神氣;“天真活潑”是兒童的神氣;“仙風道骨”是老翁的神氣,“河圖之龍馬,洛書之神龜”實際是“司石”的神氣。總之萬物都有天地之神氣。神氣必有結構,物質、能量的支援才能顯現。
在生命,人體細胞靠遺傳資訊自行分裂生長,可謂“元神”;“感而遂通”是筋骨細胞“元神”的反應,非是後天神經的作用;《全息論》和《細胞學》都證明:每一個細胞都有人的全部資訊。
武學發力的一瞬,可謂“無氧呼吸”,屬於應急自生,當為“元神”;釀酒屬於“無氧呼吸”,其酒可謂五穀之“元神”;“有氧呼吸”需要識別和吸收外界的氧氣而合成,當為識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合作才能創造運動成績,對生命來說,二者缺一不可。
“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將意念藏而不用,任憑天意主宰,此當屬於太極之“元神”,即所謂“真空”是也;“拳無拳,意無意”,無而不淨,屬於陰陽“識神”的階段;“無意之中是真意”,則進入“元神”的階段。孫祿堂《太極拳學》繼前輩之基,提出的“太極一氣”是“元神”的道理;“動靜中和”是拳術之道,為“識神”的範疇;“元神、識神”合而一氣流行,才是生命的完美程式!
三、練神八要
一要武學練神,“氣”為首;以吸為提,以呼為存;以降促升,以蓄促行;吞嚥直養,化氣為能;晬然於面,則謂“神”生;“神隨吸,喉吞氣;神上升,氣入地;意隨呼,綿綿存;氣直養,腸胃益;遊離氣,除便祕;胸腹蕩,推氣血;心喜氧、神喜氫;氫氧合,生諸水;細胞得,水火濟;氣載神,上乘理”。
二要搭建“神”之顯現平臺,須“九要精準,六合飽滿;肘膝圓球,弛張如弓;神使喉頸,指揮發令;意守丹田,固本用中;神巡肘膝,臨陣先鋒;目隨靶轉,純以神行;鷹目猴神,雞腿蛇頸;熊膀猿臂,飛豹龍騰;獅身人面,神立勢中;仿生效物,學神為能”。
三要“用哪看哪,打哪瞧哪”,細胞、筋骨乃至臟腑,都是“神君”之“兵民”,肌肉細胞“保衛、出征”謂之使命.臟腑細胞後勤供應謂之職能;“神君”關愛“兵民”,“兵民”擁戴“神君”,“君民”皆歡,功能旺盛;“神君”定強健,肘膝君坐陣;“兵民”多奮勇;神勝有根本。
四要“一神不二,鬆靜養一,一氣流行,擱置衝突;意念專一,矢志不渝;江河入海,水之歸宿;心為神源,頭為神府;神氣交泰,丹田為爐”;此為神不二用之理。
五要“睡好覺、養好神,體鬆空,一息存;調思緒,理順序;子醜肝,應深睡;自充電,排毒物;有安睡,醒來清;重啟動,神氣靈”,此為養神必不可少。
六要聲導,“氣催聲出,神隨聲現,聲現神威,內外共振;排除濁氣,神出似電”。
七要“練若打,似有人正規矩,起建衡;用中和,節耗能;打若練,似無人;令彼背,隨我控;彼露中,勁裡鑽;覆蓋卷,海浪風;神乎神,打無形”。
八要有節奏“萬物行,節奏鳴;合眾力,隨口令;唱唸打,聽鑼鼓;武練神,難闡明;敬求師,斧校正”!
長期練習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