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痛能練太極拳嗎
太極拳很多老年人都比較喜歡,練太極拳對身體是有好處的,那麼你知道?接下來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
1、
大家都知道,練一套拳法,下身多處於半蹲狀態,全身的重量都在膝蓋處,而且還有轉身等動作,若是受力不均勻,極易造成膝關節損傷。
在常人眼裡,太極拳動作柔和、運動強度小、沒有危險,很適合老年人。然而,醫院卻經常接診到這樣的患者,打太極拳後出現關節疼痛加重。
專家指出,太極拳的標誌動作是馬步蹲襠。有資料顯示,人體屈膝30度,膝關節承受壓力和體重相等;屈膝60度,膝關節壓力為體重4倍;屈膝90度,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6倍。
膝關節疼痛常出現在初學者身上,因為對力的掌握不正確,而且常有練外不練內的現象,錯誤的練習加重膝關節。
膝關節如長期處於緊張和負重狀態,膝關節負重過大,引起膝關節疼痛,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
2、練太極拳膝蓋痛的原因
首先,打拳前未進行全身肌肉放鬆、關節活動開,尤其是全身負重最大的膝關節。
正確的練習太極拳不僅能保護膝關節,還能促進鈣吸收,防治骨質疏鬆,降低老年人摔跌機率。
其次,很可能是動作姿勢不規範。初學者一定要跟師,按規矩煉,不能隨意比劃,尤其是步法的虛實轉化。比如:打拳時做弓步,膝蓋不要超過腳尖。當膝蓋超過腳尖時,上半身的重量便全部集中在了膝蓋上,時間一長便造成膝蓋疼。
專家強調,耍太極拳要想達到保健養生的效果,不能只追求外在的“形”,不注重內在的“神”,把“太極拳”當成“太極操”,隨意的模仿和機械的重複。
3、如何有效預防練太極拳中可能引起的膝蓋痛
3.1、科學運動預防膝關節損傷
任何體育運動都要提倡科學運動.練太極拳也不例外,太極拳本身就是一項科學的傳統體育專案。
科學練拳.就要循序漸進.不急於求成;要勞逸結合,不能無限度、無休止,超負荷地猛練、瞎練、亂練。
3.2、規範習拳練拳,預防膝關節損傷
3.2.1、從膝關節的生理功能角度保護膝關節
膝關節是下肢運動重要的中間環節。膝關節由脛骨、髕骨、半月板三塊骨頭組成.同時受五大韌帶和四大肌群控制:膝關節與髕髖關節、踝關節連線.起到向前向後、向上向下的屈伸作用。
3.2.2、從運動方法上保護膝關節
在習練太極拳時.人體重量的三分之二是由腰胯承受、轉化後作用於大腿,並通過膝關節的連線與小腿、足融匯一體。在做膝關節轉向動作時,應當由腰胯來控制和帶動下肢。
3.2.3、從姿勢正確上保護膝關節
姿勢的規範正確與否.是太極拳的重要功夫。首先.太極拳要求立身中正安舒.中正是太極拳的靈魂.沒有中正就沒有太極拳。中正使練拳者達到高度的陰陽平衡狀態。
老年人練太極拳的好處
1、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協調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意定***執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2、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迴圈系統——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執行順暢。
3、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執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的柔韌度。
4、內外兼顧。太極拳在鍛鍊時,不但肌肉活動有各式各樣的柔和動作,同時還要做好呼吸運動和橫膈運動,來促進心、肺、腸、胃等內臟的機能活動。
老年人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1、莫弓過
主要是指屈膝程度不要太過。膝關節本來是做屈伸運動的關節,但在太極拳這種特殊運動形式中,若屈的太過,必遭傷害。
做弓步時,前弓步的膝尖應落在腳面以內,小腿最好不要越過與地面的垂直線。許多老一輩拳家都十分強調這一點。
2、莫扭擰
主要是在轉身時負重扭轉不要過度,腳尖與膝尖不要形成夾角,要始終保持在一個方向上。
3、莫滯勁
行架過程中多是一腿負重,膝關節既要承受自身體重的壓力,還得承受運使勁力的衝擊。所以在主觀上減輕膝關節的“壓力”是十分必要的。
4、莫叉勁
凡向前走勁時,勁向必須與腳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現夾角。勁力分叉,不但形成勁力的自耗,而且傷神。
5、不激烈
人們在行架之前都有個熱身的過程。有的人採取硬抻、猛壓、快轉、強下等方式是很容易致傷的,特別是中老年人。在膝關節疼痛期間,不但熱身時按摩,練完拳按摩,有空要多按摩。
太極拳姿勢與關節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