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太極拳的規矩
“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太極拳,首先要準確地掌握太極拳的種種規矩,也就是弄清周身各部位要領規矩。下面小編帶你瞭解一下,歡迎閱讀。
太極拳的規矩
“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太極拳,首先要準確地掌握太極拳的種種規矩,也就是弄清周身各部位要領規矩。
腳:
陳鑫說:“千變萬化由我運,下體兩足定根基”。腳是人體的根節,又是下肢的梢節,它是人依靠蹬地的反作用力而產生力量的關鍵部位。練拳時,踏實的腳是決不許隨意亂動,如需外開或里扣時,要以腳跟為軸,腳掌擦地而外開或里扣,不許把腳尖翹起。提腳出步時,是鬆胯塌腰,穩定重心,屈膝鬆踝,提腳,再出步。出腳時,要輕靈,如探深淵,如履薄冰,邁步如貓行。兩腳步型多系“不八不丁”之斜行步法。兩腳虛實轉換重心時,多系四六開,但也有三七、二八開。用膝時,腳腕必須放鬆,腳自然下垂;蹬腳、震腳時,腳腕相對要收緊。
膝:
太極拳運動中,膝部經常保持一定的彎度,屈膝,弓膝。弓膝時,膝尖不準超過腳尖。做到“雙膝常常裡合,雙腳常常里扣”以保持腿開襠合,開中寓合之意。提膝,一般多系用膝。一般要裡合,腳自然下垂。弓步時,後腿膝既不能繃直,也不能軟塌,要使委中穴***位於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外有微微外掤之感。獨立時,膝關節要盡力上提。
腿:
雙腿站立時,腿的內側有向外膨脹的感覺,前面有向裡合的感覺,形成一種纏裡之感,也是一種對稱開合勁。腿順纏出步時,小趾領勁;逆纏出步時,大趾領勁。凡獨立步,要注意做到頂勁領好、收腹、吸氣、鬆胯、提肛、五趾抓地,這樣有利於穩定重心。
襠、胯、臀、尾骨:
練拳襠要圓,要虛。襠、胯的運化,多在立體螺旋的前提下,走一個橫型的“8”字。雙臀上下立體螺旋翻沉,不許左右搖擺,更不許蹶臀。襠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虛、圓。重心轉換時,襠要走下弧***鍋底型***,尾骨要放鬆,自然下沉。
腰及小腹***丹田***:
腰是太極拳動功的樞紐,是內功的核心部位。要把“發勁主宰於腰,結合丹田帶動,腰不動手不發,內不動外不發”的要領體現在拳式大小動作之中。腰之上下應有對拉拔長之感,四成上升,六成下沉。注意呼氣發力實腹,命門處有向後膨脹之感。
胸、脊、背:
胸脊背都要保持自然鬆沉且中正。胸開背合、背開胸含,在螺旋運動中開合。椎關節既要放鬆拉長,又要虛虛合住,左右運轉靈活而有力。胸腰的開合,上下的屈伸,以及發力都由椎關節和腰肌來主宰。胸要空,腹要實。只有胸空腹實才能發出鬆活彈抖之勁。脊椎要有鬆直感,以保持上身中正。結合丹田帶動,逐步練出胸腰折迭之功。
肩:
雙肩要平正鬆沉,切忌拱肩、扛肩、晃肩、聳肩,行功中不許一肩高一肩低,肩不許妄動,它隨胸腰變化而動,隨胸部的開合而動,更不許左右上下搖晃。腋下要虛,不要夾死,有外撐之感。
臂:
雙臂相吸相系,雙臂保持掤勁,保持半圓形。肩、大臂、肘、腕、手,勁要節節貫串,發勁時要節節放鬆,如同將手扔出去一樣。
肘:
一般情況下肘都要下垂,肘總要低於肩,架肘是練拳中之大病。一般是,肘既不要貼肋,又不離肋,平時雙肘總是處於下墜而外掤之勢。
腕:
腕宜沉宜活。不坐腕,肩、肘、手易犯飄浮。凡手做順、逆纏絲時,必須塌腕再轉化。折腕多系用小臂或掌根;旋腕多系在解脫或反拿時走螺旋勁,或變換手法走折迭勁時,也叫活腕。
手:
手型的變化是表明技法的變化和作用。行功中,雙手要相吸相系。
頭:
頭部要端正,百會穴上領。下頦微裡收,眼平視。切忌低頭、昂頭、歪頭、晃頭。虛領頂勁,是太極拳的綱,提綱挈領帶全身,其意義很重要。項要直但不可硬挺,要靈活。
眼:
眼睛是五臟六腑的精華,精氣神的視窗,要有神,不可呆滯。練拳時,眼要平視,不能低頭下視。如陳鑫所云:“目平視前,光兼四射”。
耳、鼻、口:
耳聽身後,兼顧左右。練拳一般鼻吸鼻呼,發勁時可以口呼,但以自然為準。呼為出勁,吸為入勁。口輕閉,舌抵上顎,面部神態自若,要從容不迫,不要擰眉瞪眼,也不能鬆鬆散散,或矯揉造作,故忌繃嘴、張口、吐舌、咬牙等。
練太極拳在形體上的三步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