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勵志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那些寫勵志的經典文章都是非常正能量的,很值得一讀,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去接近那些充滿正能量的人

  作者:楊熹文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量是會傳染的,如果你想有所改變,想有所作為,那麼首先該做的,是去接近那些充滿正能量的人,因為他們能讓你意識到你還年輕,你很幸運,你的生活其實還充滿著希望。

  不管你現在到了什麼年齡,居住在哪個城市,有一份怎樣的工作,你身邊經常接觸的人群中一定會被分成這樣兩類人:

  一類是每次見面或聊天都是“老樣子”的那類人,和你說自己沉悶的生活,乏味的伴侶,甚至沒什麼前途的工作,那神情裡似乎沒有什麼關於未來的驚喜;

  而你身邊的另一類人,是每次見面都有新鮮事分享的人,他們不一定是你最要好的朋友。

  或許你們還在某些問題和價值觀上還有過嚴重的分歧,可是這場聊天卻充滿希望,資訊量極大,讓你覺得自己的生活中也有什麼地方值得改變或者嘗試。

  在他們的身上,有什麼東西在深深地吸引著你,能賦予你更廣闊的思索。

  我把第一種人稱為消極型朋友,第二種人稱為積極型朋友。

  一、能量是會傳染的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這番論斷,大可以開啟聊天工具,群發一條資訊“你最近在做什麼?”我敢說,有相當一部分人會這樣回答你,“我能幹什麼,還是那樣唄”,而有一部分人,會這樣告訴你,“我最近在讀xx的書!”“我這個月報了個學習班,想利用一下下班後的時間。”“我鍛鍊身體呢,剛跑完了五公里。”

  如果你選擇和第一類朋友聊下去,你們聊天的內容大致會包括“無法上漲的工資”“買不起的房子”“永遠在反對著自己的父母”,偶爾他/她會說到“我的女/男朋友實在不理解我”,或者“我明明努力為何生活依舊沒有半點起色!”你大概會附和著,繼而想到自己悲催的人生,也有著幾分相似的不容易。

  如果你選擇和第二種朋友聊下去,你大概會發現他/她的生活仿若是一出傳奇,明明是每個人都公平享用著24小時的每一天,他/她卻有時間用來跑步讀書看電影。

  當你們結束這番話的同時,你也大概會在心裡激起這樣的想法,“要不然今天下班去那個新開的健身房跑步吧!”“要不要把他/她介紹的書買一本?”

  如果你真得開始了什麼實際的行動,在下班後去實踐那個第二類朋友所帶給你的啟發,那恭喜你,你成功地吸收了一個積極型朋友所帶來的正能量,而如果你選擇和第一個朋友把沉重的話題聊下去,我不確定你會不會成為那個“突然間受到鼓舞開始加倍努力”的那個人。

  二、人生那麼多的事可以做,雞毛蒜皮並不足以成為你的全世界

  從能量的角度上來講,我從一個“積極型朋友”身上接收的正能量,永遠比“消極型朋友”多得多。處於一個“消極”環境和“積極”環境,對於一個人身心發展的巨大區別。

  我曾經有過一段比較頹廢的日子,不知道人生的目標在哪裡,心裡明明知道“應該去努力”,卻不知道要從什麼事情上開始。

  那時的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就是一個無底的泥潭,沒有一個令我期待的未來。我覺得有那麼多雞毛蒜皮的小事讓我擔憂或者煩惱,我常常問自己“你人生的寄託在哪裡”,無聊害得我無法生出一丁點奮鬥的意志。

  而我們這些充滿了消極力量的人,像是在共同經歷著可怕的傳染病,無法抗拒又無時無刻地,互相殘害著彼此的希望。

  我後來偶然認識了一個姑娘,她是朋友的朋友,是永遠走在路上的旅行者,我們因此只有過幾面之緣,並沒有機會成為長久的朋友,但是就在這些短暫的相遇中,我卻從她身上學到了很重要的一課。我現在想起這個姑娘,她的模樣已經模糊,可是腦子裡卻會閃現這樣的印象,她全身總是充滿鬥志,似乎永遠都是忙著的狀態,單身,生活的密度卻極高。

  每次見面,她總是會帶來一些不可思議的新鮮事,比如——“我上週去蹦極了!” “你知不知道The Bucket List這部電影?我最近也在做bucket list!”“我找到一份在麵包房的工作,很辛苦但是結識了很多有趣的朋友哦!”“我發現了一本好書,你要不要看?”

  客觀來講,一個普通旅行者的生活絕不富裕,可我覺得她的生活充滿意義,比我的日子富庶了不只一點點。

  她教會我用一種更開闊的視野去面對人生,讓我意識到,人生有那麼多的事情可以做,雞毛蒜皮並不足以成為我的全世界。

  三、人進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接近那些充滿正能量的人

  我從很多“積極型朋友”的身上吸收過相似的正能量。比如,我和喜愛健身的朋友相約跑步,向愛好讀書的朋友請教書單,聽熱衷旅行的朋友講他們的旅行……我從拜這些“積極型朋友“所賜,我的生活也因為她們發生了一些重大的改變,生活中一些細小的不幸不值得成為我放棄全世界的理由。

  如果抽出這兩段時光,你會看到我迥然不同的樣子,前一段時光裡的我,一副萎靡不振萬念俱灰的模樣;後一段時光裡的我,還在承受著一樣的苦難,可是卻總是覺得什麼都充滿著希望。

  生活帶給我的寶貴經驗之一就是,與一些總是在“抱怨生活不公平”“無所事事”的朋友在一起,這和與一些“相信努力就會帶來公平”“生活裡總是充滿著未知”的朋友在一起,兩者所帶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甚至連同愛情,也可以因為和不同的人在一起,生長出“兩個人一同頹廢”或是“兩個人一同成長”的姿態。

  我聽過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一個人平時花最多時間在一起的5個人的平均水平,就代表了這個人。”

  我從不會懷疑一個人的進步與所處的周圍環境的關聯,也無法想象,如果不受著周圍這些正能量的牽引,我到底會變成怎樣一個人。

  從心理學上講,人是群居動物,容易接受周圍人和環境的暗示。我至今覺得,人進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接近那些充滿正能量的人,而更好的事情,是成為這樣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去改變去吸引更多需要這種力量的人。

  我願你成為這樣一個人。

  :最大的冒險,是不敢冒險

  作者:劉墉臺灣著名畫家、作家

  有一陣子我在臺北的辦公室非常忙,經常加班到晚上七八點鐘。有一天晚上將近八點了,我發現有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似乎可以合作,就叫助理撥電話過去。

  我助理一笑,說:“劉老師,你知道現在幾點了嗎?人家早下班了。”

  我問她:“你怎麼知道人家早下班了?”

  助理說:“當然,現在都八點了,只有我們還在加班。”

  我又問她:“既然我們能加班,為什麼別人不能加班?”然後,堅持叫她撥電話。

  電話居然通了,我喜出望外,先幽默地說:“真不簡單,你們還上班哪!”對方也很幽默地說:“是啊!你如果不認為我還上班,怎麼可能打電話過來呢?你也在上班嗎?”

  結果,我們發現雙方都是很拼命、很講求效率的。接著談合作,居然兩三下就談成了。

  再說個故事:有一天我一個人在辦公室寫稿子,突然電話響,接起來,是個學生打來的,想邀請我到他學校演講。

  因為被打斷了寫作的文思,我有些不高興,問他:“你知道現在幾點鐘了嗎?你怎會想我還在辦公室呢?”

  學生說:“因為白天打電話,您的祕書都說您不在,我就試試晚上打,說不定走運,您會在。果然找到您了。”

  結果,我因為那陣子忙,本來已經不接演講了,這學生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我,我居然答應了。

  我提這兩個打電話的故事,是要說:世界上能夠異軍突起、有了不得成就的,往往是那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所以,西方有句諺語——“最大的冒險,是不敢冒險”。許多人失敗,不敗在他沒能力、沒經驗,常敗在他不敢嘗試。甚至像前面我提的助理,在我要嘗試之前,先很武斷地說:“人家早下班了!”

  相信大家都讀過《論語》裡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不要臆測、不要武斷、不要固執、不要什麼事都以自我為中心。

  當你該打電話的時候,你不打,還找藉口,說人家一定下班了,就是臆測和武斷。當你發現自己先前的看法錯了,還堅持不改變,就是自以為是的固執。

  要知道,很多領導人都是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化不可能為可能才能成功的。他們看事情的態度非常積極。

  當他打算外銷鞋子到落後地區,如果你說:“不可能成功的,因為那邊人都不穿鞋子。”他會很反感地問你:“為什麼不說,那是太好的市場了,因為大家都沒鞋子穿!”

  再舉個真實的例子:

  有一天,我跟一對夫妻去吃日本料理。丈夫說他要喝咖啡,還沒問服務員,太太已經笑了:“老公啊!你是吃日本料理,人家只有茶,不會有咖啡的。”

  丈夫反問太太:“你不問,你怎麼知道?說不定就有。”

  接著,把服務員叫來問,果然,有咖啡,而且很快就端上來了。那太太挺尷尬,問服務員:“奇怪了!我記得不久前到你們這兒來吃飯,我要喝咖啡,你們說只有茶,沒咖啡,為什麼今天有了呢?”

  那服務員說:“就因為上次您問咖啡,我們沒有,想到可能有些客人需要,所以立刻進了一套煮咖啡的機器。”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啟發。那丈夫是“明知八成沒有,還要問”。太太是“想必沒有,認為不必問”。餐廳是“既然客人有需要,就不能固執地堅持日本料理不賣咖啡”。

  那不正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最好的例子嗎?

  這讓我又想起在一本美食書上談到的真實故事——

  有個公司以重金招聘兩位創意人才。從幾百位應徵者當中,選出了四個人,每個人都有非常好的學術背景和專業經驗,讓這公司的老闆很為難。老闆決定再跟這四個人吃飯,聊聊天,感受一下哪兩個比較適合。

  四個人都點了牛排。沒多久,牛排端上來了。其中兩個人先撒了一些鹽,才開始吃。另兩位則先吃了一口,才拿起鹽罐撒了些鹽。

  就從這個撒鹽的動作,老闆決定了他要的人。

  各位猜,是哪兩個?是牛排上來,沒吃,先撒鹽的,還是嘗一口,才撒鹽的?

  答案是,後者。正如老闆後來說的,如果你沒吃,怎麼能武斷地認為一定不夠鹹?就算你十回有八回吃到的牛排都要加鹽,你也應該先試一下。我要的是有創意的人,是能在沒有機會中找機會、在絕望中找希望的人,而不是自以為是、獨斷獨行的人。

  同樣的道理,讓我們再回到打電話的主題,如果今天你老闆叫你在怎麼想對方都早已經下班的時間打電話去,你能武斷地說不嗎?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成功者的重要特質啊!

心靈雞湯勵志文章
寫關於勵志的文章
相關知識
寫勵志的文章
寫關於勵志的文章
描寫人生勵志的文章
描寫青春勵志的文章
描寫春天勵志的文章4篇
積極勵志的文章精選
蔣方舟勵志的文章
關於初三勵志的文章
關於愛國勵志的文章讀後感
關於團結勵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