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真諦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是用意不用力,但是您有真正的瞭解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真諦嗎?下面是學習了小編整理分享的:。歡迎閱讀!

  

  “用意不用力”一直是拳術界討論的熱點,有人說不可能完全不用力,也有人說就是少用點力,其實這些思想都不完善。

  其實,這句話是出自太極拳體用歌:“用意不用力,轉腰把身翻,根在腳上升,腿腰認的端,勁由脊中發,膀臂到指尖,伸筋與拔骨,坐腕展指端,手指覺微漲,氣到體自顯。此全是心意,莫當拙力言。”由此可見,這段話明確說明了太極拳用的不是普通意義的力。

  此外,楊澄浦先生曾說:“發人要用太極勁兒把人發出去,人家才心服口服。”太極拳論亦言: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矣。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後有也。

  練習武術不可能完全不用力,如果一點力量都沒有,武術終究也是散沙,因此,要用意念與力相結合。

  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御眾之形,快何能為。汪老師也曾描述:汪老師坐在藤椅上,來訪者在他面前站定騎馬蹲襠式,他只用一隻手的食,中指在對方臂上點彈一下,對方就被擊橫跨兩步。

  由此可知,太極拳用的不是我們一般思維概念裡的肌肉收縮之力,用的是內功。所以才有用意不用力之說。

  強呼叫力乃外家之長,而當今出現太多以外家之論嫁接於太極體用之嫌,太極內功之沒落久矣!當然這其中有祕傳的原因,但是亦有太多不明真意之人被一些江湖騙子矇蔽的原因,所以在這裡不揣所知,一探太極“用意不用力”之真諦。

  練習太極拳要學會氣沉丹田,在太極拳實戰中,運用丹田的力量將對方的力化解掉,並順勢拿住對方,將對方無法動彈。

  用意不用力,很多人對其中的“不用力”表示質疑:認為打拳不可能不用力,並辯解說:比如把手舉起來,難道不用力能舉起來嗎?好!這個反問問到點子上了!這肯定會令很多人一時語塞。

  沒錯!平時我們生活中很多的動作都是在用力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一不在用力。但是在太極拳中就不一樣了,被人反問到的人肯定是不知道人的神志意識是有分先天元神和後天識神的。

  ***道家學說有詳細說明,在此不闡述***平時我們在生活中一直運用的就是後天識神,所有的動作都由後天識神控制,使肌肉筋腱進行收縮而產生力量。識神屬於後天。環境,工作壓力及情緒慾望的變化對其影響都極為容易。

  因此,人們某些肌肉就很不自覺地就處於緊張的狀態了,日積月累,氣血就不通暢了,進而出現病態或疼痛感了。

  大家知道為什麼太極拳那麼強調“鬆”麼?甚至楊師有說:“如真能鬆淨,餘皆末事矣!”因為只有做到“鬆”才能做到後天識神退位,先天元神就位。太極拳之訓練要訣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此句中的心即以一念代萬念,而且意念勿過重,過重則又落後天矣。一切的焦急,貪功等意念都屬後天識神,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練習者不能放鬆的主要原因了。當能放鬆後,才能以氣運身,“運動”一詞的實際應解釋為:由內氣之運轉,而才有形之動也!

  略舉生活一簡單物件平時商場剪綵慶祝之氣拱門及氣柱,即是由內氣之灌滿,才有我們所見的拱形,且灌氣之過程,也即其形之動感過程。所以太極拳之舉手非用力舉起,乃氣運形動也!

  講到氣,在這裡闡述一下。中國古人實在是太“吝嗇”,僅用一個“氣”字包含太多東西,這也不免讓後人望文生義,見字解字了。其實,“氣”字不能簡單解釋為現今科學所發現的“空氣”的。

  “氣”字跟道德經中說的“道”一樣,老子說:“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所以,氣字的真正內涵應該是中國上古得道之人對待一些常人不瞭解,看不見的,而他們又能感知到這些的東西,不知用什麼恰當的文字來描述,那就只好勉強用一個氣字來描述了。

  之前看不見的空氣,熱量,電磁波等等都是屬於古人“氣”字的範疇的,但是現在都被科學家發現了,所以這些東西就不屬於它的範疇了。

  而當今還不能被科學家所認識的中醫之經絡、人體之先天之氣、道家說的先天元神、老子說的道、人體的特異功能等等,均屬於古人“氣”字的範疇。

  當然,初學者是不可能做到“用意不用力”的。因為太極拳跟氣功一樣,非常講究築基功,此乃重中之重。氣功是道家採氣煉丹之法,它有三層境界: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太極亦然。

  太極內功之氣從何來?由精而來。精乃先天之精與後天水谷之精的合稱。人體先天之精存於下焦腎府,先天之精是人賴以生存的關鍵,乃先天元氣之精華。易經首卦“乾”卦初九爻辭曰:潛龍勿用!潛龍即先天之精,亦所謂之“人活一口氣”是也。

  可惜,今之人如《內經》中岐伯所言: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大家可以對照自己或者觀察一下旁人,自己的生活習慣是否如古人所言“欲竭其精”了,古代的生理標準是如何衡量的?《內經。天年篇》曰: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墮,故好臥。

  從易經言,即一個甲子結束後,人體開始進入了61~66歲的“恆”卦,此階段開始身體為了生存的需要,被迫動用了最下面初爻的精***潛龍***部分,由陽爻變為陰爻。至此腎精已虛,故人腿腳開始不靈了。

  人一生的身體姿態是躺,跑,走,坐,躺,僵。這些就是古人體檢的標準,而當今有多少三四十歲的壯年之人已經腿腳不靈,愛好臥著了。

  而練太極之人腿腳都是有力的,美國曾就練跑步和練太極之後還摔斷腿之老人家統計資料進行對比,發現練太極實在太有利了,所以美國大力推崇太極拳,節省了大量的醫療資源。

  太極拳練法分虛實,全身之重擔只許放在一隻腳上,尾閭與夾脊得中,與頂頭懸之要求形成中定之勢。中定有什麼好處呢?有鄭子之四十年太極心得為證:“吞天之氣,接地之力,壽人以柔。”

  解釋在人體氣乃率血而行,氣旺則血旺,天富有大氣,多取之而不為貪也。得天之氣,則位於上之巔頂之泥丸宮一穴,可增長其靈氣。力在人體有大用,地貴有載力,倘能接其毫釐,則為用也無窮矣。接地之力,則足底心之湧泉要穴,可增長其根力。

  再有,道德經雲:“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還有,內經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所以,有人說句玩笑話:其實修煉之人乃天地間之一小偷也!

  內功太極拳之第一步功法是“以身變手”,即練築基腰功。通過練腰肌上部兩個腎臟外邊的兩塊肌肉,強化腎臟機能,使後天之精滋養先天之精,開發先天之潛能。築基成功後才能精滿化氣,才能進入“以氣變手”和“以意變手”的階段。

  總而言之,“用意不用力”的確很好的描述了太極拳使用的本質,因為它用的是現今科學無法解釋的“內功”,也即是使用老子說的“無”。經雲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天下最為柔弱的,在天下最為堅固的東西中間縱橫馳騁。***如:看不見的電磁,熱量能在金屬中來去自如,甚至熔化成液體或隨意切割,無它,此即“無”之強大也。

  外家拳只能用力斷你之胳膊或骨頭不致命殞,而內家拳之內功卻能穿越身體,並震傷內臟致命,而外面絲毫無損矣。“用意不用力”此句深刻,望拳友細玩之。

  太極推手用意不用力的方法

  ***一***注意力要集中,靜下來

  練拳時無論動作簡單或複雜,要始終保持安靜狀態,精神貫注,既嚴肅又活潑,不要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否則很難做到用意不用力。

  ***二***放鬆,不用拙力

  初學太極拳,往往心情緊張,周身僵滯,所以須從舒鬆柔和入手。在身體自然活動或穩定情況下,使某些可能放鬆的肌肉和關節做到最大限度的放鬆。

  在練習太極推手時,要避免拙力和僵勁,除了按要求用力外,身體各個部位肌肉也要儘量放鬆,使身體全身舒展開來。

  鬆,可以說是太極拳的專用名詞,它是無限度的,鬆應逐步與心、意、氣、神相聯絡。

  ***三***技巧

  對於太極拳來說,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太極名家、我的師公洪均生先生曾說:“學拳,特別是陳式拳,的確要用‘意’而不用拙力。但並不是有力不好,而是要力與巧相結合,不能偏廢”。

  “學太極拳應有合乎太極拳理法的意念,以指揮肢體按太極拳套路的法來進行學習鍛鍊,掌握運用,而不用拙力。並且通過持久鍛鍊產生合理的巧與力來,這就是纏絲勁,或內勁”。

  平時學拳要求姿勢正確,就是使學拳、練拳、用拳的形式與時間、方向配合好。比如,採、挒、捋實際都是隨對方來勁向自身左右兩方引進落空的方法。只有把技巧練好,才能達到剛柔相濟,進而用意不用力,四兩撥千斤。

 

怎樣自學太極拳的練習要領
太極拳與養生保健的聯絡
相關知識
揭示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真諦
太極拳四兩撥千斤的真正力學內涵
太極拳四兩撥千斤的真正力學內涵***2***
太極拳練習不得當引起的副作用
老人初學太極拳注意事項
陳式太極拳與楊式太極拳有何不同
揭祕太極拳超強內功爆發力怎樣來的
練習太極拳如何運用腰胯
練太極拳對身體健康的好處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和式太極拳對人體健康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