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成功的勵志故事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他們雖然是殘缺的,但是他們希望的是用殘缺的身體編織著一個完整的夢。他們被喚為“殘疾人”,他們有著感動且勵志他人的故事。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一***

  1、鄭龍華——無手著名攝影家

  鄭龍華,男,1959年5月生於浙江省臨安市。幼年失去雙手,1981年開始自學攝影,他先後在國內外舉辦過各種形式的攝影展覽,並多次在各種影賽中獲獎。鄭龍華於2006年5月20日在家鄉浙江省臨安市啟動“生命之光”——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100位殘疾人精英的攝影活動。經兩年多的時間,他先後獨自走遍全國100多個縣及港、澳、臺地區,行程達6。3719萬公里,採訪了各行業100位殘疾人精英,拍攝圖片4。5萬餘幅,整理文字素材52萬字,撰寫採訪手記19。86萬字。2007年5月,鄭龍華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範。

  由他拍攝的100位成功殘疾人士的照片《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中國百位殘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沒有健全的手或腳、甚至身體不能直立的殘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歲的鄭龍華說:“我選擇展示他們陽光的一面,而不去關注他們肢體的殘缺。儘管拍攝殘缺更有視覺衝擊力,但我希望這些作品能帶給人們希望和鼓舞。”為了這組照片,他花了近3年時間。

  他用鏡頭記錄了一個個成功的殘障人士:雖失去右手但創立了“譚木匠”木梳傳奇的譚傳華、雖由於幼時疾病腿部行動不便但創立“江民軟體”的反病毒軟體專家王江民、雖由於先天佝僂身高不足1米卻坐著輪椅宣傳環保的甘肅省清水縣秦亭鎮店子村袁建明……鄭龍華要展示殘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這些作品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大家照到自己:這些傷殘人士在這種情況下做事都能成功,每個人都更應該用心做事。”

  如鄭龍華所努力的,照片鼓勵了很多參觀者。北京第四聾人學校18歲的葛斌用手語說:“來看展覽之前,我感覺非常迷茫。但看到這些照片,我很感動。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著一個肢殘運動員的照片說,“我能夠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聾人學校19歲的劉建超用手語說:“我來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後,那裡很多人和我們一樣,不幸成為殘疾人,他們更需要用這些故事來進行勵志教育,勇敢地面對生活。”

  從1歲落入火炕失去雙手後,鄭龍華對於生活的磨礪便不再陌生。他用雙腕夾筆寫字、兩次考上大學卻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頓中,同學寄給他臺舊相機,22歲的他開始用雙腕操作這臺“精密儀器”,走街串巷為村民拍照,兩年後在上海第一次獲獎。

  “攝影讓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內向、封閉自己,因為我清楚自己跟別人不一樣。”……、鄭龍華說,“當別的攝影師,拍拍我的肩膀說,‘老鄭,拍的不錯啊’,我才覺得我和他們一樣,在藝術上也能創造出好作品。”

  殘疾人的生活體驗與他人不同,鄭龍華覺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難多於順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殘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在他看來,對殘疾人最致命的打擊是“失去信心”。

  鄭龍華曾在浙江省臨安市殘聯工作,這段經歷讓他更熟悉殘疾人的感受:“殘疾人比較敏感,有時,你的一個眼神、一個不屑的動作,在常人看來沒什麼,但對於殘疾人可能就不一樣,他們可能會多想。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來,社會對殘疾人的保障近年來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業等,但“仍滯後於社會發展”。此次殘奧會對志願者培訓中有一條原則廣為傳播:幫助殘疾人時,要先徵得對方的允許。“他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去做。比如殘疾人有時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二***

  2、楊佩——無臂也想飛

  楊佩,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陝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如今小楊佩跟隨母親遠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待有了一筆錢後,要繼續學習深造,然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特別喜愛唱歌、跳舞,希望將來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蒙溪街村的楊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裡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央,孩子們來來往往總喜歡拉著高壓線線杆的斜拉線玩,9歲那年,一天吃過午飯上學去的她走到變壓器前時,習慣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線,但她沒有想到這次斜拉線已經鬆開並碰上了高壓線。

  命運在一瞬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截肢對於還沒開啟自己絢麗人生的她來說,意味著學業的廢棄和生活的無著。

  從那以後,家裡更困難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親帶著弟弟留在家裡,而母親帶著她選擇了外出打工掙錢。沒了手,連自己的生活都很難自理,更不用說打工賺錢了。小楊佩自己慢慢練以腳代手,練就了一雙靈活的雙腳。但現實又實在是太殘酷,沒有一家單位肯接納無手的楊佩,無奈之下,她選擇了乞討的生活。

  楊佩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必須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專業,然後努力學習、鑽研,使自己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她現在的乞討是在聚資,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去完成自己的學業,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

  楊佩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並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邊的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她又是不凡的,能夠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昇華,哪怕乞討,也是為了飛翔。

  ***三***

  黃宇,男,漢族,1967年生,肢體殘疾,中共黨員,上海市徐彙區人,現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藝品商社經理,繫上海市肢殘人協會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導致下肢嚴重殘疾,沒有進過一天校門,參加遠端大學教育,取得了英語自考多項單科結業證書。1991年創辦“小雨亭”刻字社,從100元的啟動資金滾動發展,現已成為年營業額60餘萬元的中型服務企業;解決了15名殘疾人和下崗工人就業,曾被評為上海市肢殘人百強明星和自強模範。

  在繁華的大上海長樂路,有一家刻字工藝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創辦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黃宇,先天性成骨不全,連打噴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樣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黃宇十三四歲時,30多年來他至少骨折過40多次,導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難以忍受!

  黃宇母親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夢雲,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親。兒子將永遠是個殘疾人,她內心的痠痛只有自己體味。為了給兒子治病,她帶著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醫院,但專家都說目前還沒有治癒的希望。由於肌肉萎縮,也無法整形,兒子兩條腿和肢體的其他部分漸漸地都彎曲變形了。殘疾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學習,非常痛苦,但他也認識到痛苦傷心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坦然地去面對殘疾,勇敢地去抗爭,生活才能美好。

  知識豐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黃宇開始要學一門技術以謀生,終於在一家刻圖章的小店當起了學徒。雖然工資只有36元錢,卻擁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復一日他風雨無阻地上班,因為這是他融入社會自食其力的開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宇在這裡學到了很多東西,為他的創業奠定了基礎。他說:“機會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任何擺在你面前的機會都不要錯過。”1991年,他萌發了自己創業的念頭,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援,創辦了“小雨亭”刻字工藝品商社。開業至今,經過17年的發展,現在擁有兩家門市部、一間工作室,面積加起來也有200多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30餘萬元,一年的營額將近70萬,公司共有12名員工,一半是殘疾人。對於這點,黃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場上各種各樣的企業家很多,如果單單跟別人比每月能賺多少錢,我遠遠比不過別人,但是能夠幫助身邊的殘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對我這樣的殘疾人來說,比賺錢有著更大的意義。”黃宇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先後擔任上海市肢殘人協會副主席、市殘聯青年委員會主任,2002年被評為上海市自強模範,2003年被評為徐匯“十佳青年”。2004年春,黃宇與一位溫柔賢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運動員共結連理,迎來了美好的生活。

  ***四***

  李智華,女,漢族,1984年生,肢體殘疾,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人,西安歐亞學院藝術設計系本科在讀。一場大火失去了雙臂,她沒上過高中,通過頑強學習,考上了大專又專升本,現備考2008年書法系的碩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國家教育部、中國殘聯、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發出通知,號召全國青少年向身殘志堅的李智華學習。

  1984年2月14日,李智華出生在內蒙古扎魯特旗伊和背鄉趙家堡村的一戶農家。爸爸是一個老實憨厚的農民,患有精神病的媽媽硬是由人按著才生下了她,她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親李國林外出尋找瘋癲的妻子,出生沒幾個月的李智華一覺醒來將煤油燈碰倒,瞬間炕蓆、被子相繼燃燒起來……無情的大火改變了她的一生。經過搶救,李智華保住了生命,卻永遠失去了雙手。

  家庭貧寒的李智華,又偏偏失去了雙手。對於她個人而言,是順從命運的安排還是與命運抗爭,她選擇了後者,她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奮鬥做到和常人一樣。哥哥姐姐上學去,李智華總是悄悄地跟在後面,校園裡的歡聲笑語,讓她感到一切是那麼新奇。她漸漸地學會了用腳趾夾著鉛筆寫字,剛開始時鉛筆頭怎麼也夾不緊,她就用繩子把鉛筆和腳趾捆在一起,繩子鬆了,就使勁勒。為了能寫好一個簡單的“0”,她竟整整練了1天,腳被磨得又紅又腫。內蒙古的冬天特別冷,由於不能穿襪子,智華的雙腳長滿了凍瘡,但她卻從不哼一聲。1990年9月,趙家堡村小學開始招收一年級新生,李智華卻因為殘疾進不了教室,她便拿幾塊磚頭墊在腳下,悄悄地站在窗外聽課;沒有課本,她牢牢記住黑板上的每一個字。有一次老師提了一個問題,班裡的孩子們沒有一個能回答上來,這時,卻從窗外傳來李智華清脆而準確的回答聲。在老師的幫助下,李智華終於走進了課堂。

  1998年夏天,小智華如願以償考取了旗重點中學——魯北一中,也就是在這時,媽媽的病情卻加重了,於是小智華產生了一個想法:犧牲學業,照顧媽媽。魯北一中的領導知道她的情況後,決定收她為函授生,每週派老師為小華授課。從此,她一邊做家務照顧媽媽,一邊堅持學習。2003年6月7日,她走進了普通高考的考場。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歐亞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她終於用一雙小腳叩開了高等學府的大門。

  許許多多的單位和個人都在關愛著她的學習生活。對於社會給予自己的資助,李智華也努力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回報社會。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頭市學習,姐妹倆每天的生活費只有3元錢。當得知同學申懷寶面臨失學時,她們每月向申家寄20元錢;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哥哥給李智華郵寄來300元賣牛糞的錢,可李智華卻把這筆錢給同學們購買成防護用品;2004年,她被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評為“十佳學習之星”,同年,她又在陝西省大學生書法大賽中一舉奪冠;2005年4月初,國家教育部、中國殘聯、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發出通知,號召全國的青少年向身殘志堅的李智華學習。

  2006年7月,大專畢業的李智華被一家單位聘用,單位發給她1000元的月工資。在得知13歲少女馬依曼患白血病時,李智華將自己首月工資,全部打入醫院賬戶,作為馬依曼的治療費用。多年來,李智華還一直給農民工子女做書畫輔導。《隱形的翅膀》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李智華奮鬥的經歷,李智華沒有雙手,如同沒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對人生,靠駕馭一雙腳,照樣在生活中飛翔。

奧巴馬說的勵志演講稿
關於付出與成功的名言有哪些
相關知識
殘疾人成功的勵志故事作文
殘疾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短篇
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精選集
體育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
企業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精選
企業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有哪些
企業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
不聰明的人成功的勵志故事
興趣使人成功的勵志故事
逆境使人成功的勵志故事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