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材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農村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未來社會中,城市與農村的本質差別將消失。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據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我講幾點意見。

  一、進一步認清形勢

  當前我省農村工作的形勢可以講三句話。一是農村經濟發展成果顯著;二是解決“ 三農”問題是長期任務;三是推動農村工作登上一個新臺階機遇難得。

  所謂“ 成果顯著” ,是說去年我們對“ 三農” 問題的認識產生了一個歷史性飛躍;中央給“ 三農” 所制定的政策力度是歷史上空前的;農民所得實惠也是歷史上最大的。所以應該載入史冊。

  所謂“ 長期任務” ,是因為“ 三農” 是個帶有全域性性的問題,它的形成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城鄉二元體制不解決,“ 三農” 問題將始終存在。二元體制本質上反映了按照社會等級高低決定發展先後順序、接受公共服務的多少和就業的選擇機會。這種制度和觀念影響下的社會執行機制和執行方式解決起來不可能是短時期的。

  所謂“ 機遇難得” ,胡錦濤同志指出:“ 縱觀一些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歷程,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援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趨向;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以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趨向。”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結論。我們必須用工業化思維來謀劃農業發展。工業化的過程是農業現代化的過程。這期間必然是農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大量減少農民的過程。中央已經提出了對“ 三農” 必須採取“ 多予、少取、搞活” 的方針,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

  二、明確工作重點

  根據中央部署和我省實際情況,今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實施縣域突破戰略為載體,圍繞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深化農村各項改革,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現糧食穩步增產、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繼續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和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程序。

  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1 、繼續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產出能力。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受“ 兩大規律” 影響,我國傳統農業正在經歷著歷史性的變革。這兩大規律,一個是農業比例下降規律。隨著工業化程序的加速,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小。另一個是恩格爾係數遞減規律。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用於食品的花銷在總支出中所佔的比例不斷減少。我們省是農業大省,目前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相對較高,順應市場經濟規律,我們必須把產業結構調整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立足於我們省的比較優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要在穩定種植面積和增加糧食產量的前提下,重點在“ 分化” 和“ 裂變” 上做文章。要加快發展精品畜牧業,不斷提高畜牧業在整個農業中的比重,讓畜牧業在大農業中唱主角。要大力發展特產業,挖掘特產資源,打破地域界限,按照經濟區域確定發展重點,把產業做特、把產品做精、把規模做大、把品牌做響。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按照“ 把農產品加工業做成支柱產業” 的目標,充分利用國家扶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政策,謀劃和新上一批農產品加工業專案,儘快形成生產能力;支援龍頭企業發展,引導中小企業聚集;吸引域外資本和民間資本投資興辦農產品加工業,通過加工業的大發展帶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

  2 、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減少農民、富裕農民。農民增收難有很多原因,但本質在於過多的農業人口與過少的土地資源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要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要拓寬勞動力轉移的途徑。通過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勞動力向畜牧業、特產業和加工業轉移;大力發展縣域二三產業,促進勞動力向縣城和集鎮轉移;積極推進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促進勞動力向省內外大中城市轉移;拓展國際勞務輸出渠道,促進勞動力向境外轉移;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生態移民,促進農民從耕地稀缺、生態環境特別惡劣的地方向中心城鎮轉移。要強化和完善配套措施。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取消中小城市戶口限制,放寬大城市戶口准入,建立統一開放的人口管理機制;取消各種歧視和限制農民工就業的規定,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紮實開展農民轉移就業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和競爭就業的能力;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增強小城鎮對農村人口轉移的承載能力。

  3 、加快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這是解決小生產、小流通、小資本與大市場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解決分散經營的農戶進入市場經濟的戰略性措施。要擴大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的覆蓋範圍。目前圍繞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成立的生產領域和銷售領域的合作組織居多,而圍繞和定位於農產品加工、技術資訊服務和金融支援等領域的合作組織較少,有些領域還是空白,必須在解決薄弱環節上下功夫。要完善合作組織的組織形式。我省各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創立合作組織的形式也不盡相同,必須因地制宜,注重從實際出發,科學地加以引導。要加大對新型合作組織的政策支援力度,幫助其按照獨立市場主體的要求規範運作,增強“ 自我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 的意識和能力。今年國家將拿出更多的資金,專項用於支援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要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溝通,努力爭取國家給予更多的支援;要動員和吸引社會資本用於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財政、金融、工商、稅務、土地等部門要從自身職能出發,為合作組織的設立、執行、發展提供相應的優惠和有效服務。

  4 、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發展環境。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影響農民生活質量的關鍵性障礙。要利用好振興老工業基地和國家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援政策,主動申報專案,積極爭取資金,儘快改變我省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的狀況。一是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儘快啟動實施“ 引查濟向” 、“ 引嫩入白”工程,從根本上緩解乾旱對我省糧食生產的壓力;加強中小水庫的維護,提高蓄水能力;加強對年久失修、淤塞不通的灌渠的修復;加大對森林、草場、溼地的保護,提高涵養水源能力。二是加快農村道路建設。在抓住機遇、加大力度的同時,堅持量力而行,認真執行“ 一事一議” 的各項程式和議事規則,穩步推進農村公路建設。三是提高農業的現代化裝備水平。認真落實《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加大對農民購置農機具的補貼力度,調動農民加快發展農機化的積極性;組織好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點,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出效益,進一步解放勞動力,轉移勞動力創造條件。四是加快農村電視網路和通訊設施建設。我省農村電視網路覆蓋率為80% ,固定電話線路和行動電話訊號的覆蓋率為90% ,剩餘的地方大都處於偏遠山區和貧困地區,要多方籌集資金,加快建設步伐,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電視網路和通訊網路全覆蓋的目標。

  5 、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提供公共支援,對於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根據實際需要,調整農村教育佈局,採取有效措施穩定生源,絕不能讓農村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和農村醫療救助,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和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強農村文化事業建設,鞏固農村文化宣傳陣地,辦好農民學校、做好送書下鄉、電影放映、“ 文化資訊資源共享” 工作,活躍農村文化體育生活。加強農村社會救助。關心困難群眾、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積極探索在農村建立農民工、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農村扶貧救助體系。落實中央對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投入的各項政策,確保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社會事業發展。

  6 、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增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今年是農村改革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一年,涉及領域之廣,觸及層次之深,前所未有。我們要按照中央部署,積極、主動、穩妥地推進農村各項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一是繼續推進免徵農業稅改革試點工作。繼續鞏固面上主體改革成果,穩妥推進配套改革,這是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攻堅任務,務必抓緊抓好,抓出成效。推進配套改革,重點是搞好鄉鎮機構改革,認真研究和科學界定鄉鎮政府的職能、任務,合理設定鄉鎮機構,妥善安置分流人員。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的途徑和措施。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主要是搞好學校佈局,精簡和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質,保證教師工資足額發放。搞好縣鄉財政體制改革,主要是理順縣鄉財政體制,確保鄉鎮政權正常有效運轉。同時,還要深入研究探索化解鄉村債務的辦法、建立和完善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長效機制、完善和探索村內“ 一事一議” 籌資籌勞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等。免徵農業稅在“ 三市一區” 試點結束後,要認真總結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春耕結束後適時在全省推開。各地要高度重視,尤其是市***州***、縣***市***主要領導一定要親自抓,確保取得預期效果。二是穩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這項改革涉及面大,情況複雜,我們既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又要堅定改革的方向和信心,毫不動搖地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各級領導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多做過細的工作,突出重點,統籌考慮,精心組織,確保改革順利進行。三是大力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主要是針對農村的特點,著力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產權明晰、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體制。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增強支農服務能力,進一步發揮其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作用。縣域內的各金融機構要承擔義務,積極支援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要著力培育多種所有制商業金融組織,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從多方面滿足農戶和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搞好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四是加速推進徵地制度改革。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確保農村穩定。

  三、切實加強領導

  解決“ 三農” 問題是新形勢下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黨委、政府都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統籌城鄉發展,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的高度,深刻認識“ 三農” 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加強對農村工作的領導。

  1 、把握規律,提高領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當前,我省農村正處於結構調整、產業升級、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深刻變革之中,情況十分複雜。特別是中央免徵農業稅和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農村工作的確面臨著一個適應和轉型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要做好農村工作,就必須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規律,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駕馭能力。要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聯絡和階段性特徵,以寬廣的眼光和較高的站位謀劃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高總攬全域性的能力;要深化對“ 兩個趨向” 歷史判斷的理解,把握新時期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善於運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村經濟發展,提高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能力;要認真學習市場經濟理論和知識,把握市場經濟規律,善於運用市場經濟的辦法解決問題,提高駕馭農村市場經濟的能力。

  2 、強化基礎,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加強農村工作的戰略性措施抓在手上,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要根據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切實加強班子建設,按照“ 四化” 方針的要求,選拔覺悟高、素質好、懂經營、會管理的能人進入鄉村領導班子。要健全完善村級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增強村民自治的生機和活力。要關心農村基層幹部的工作和生活,多一點理解,多一些支援,多幫助解決一些困難,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一個好的外部環境。

  3 、轉變作風,全面抓好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轉變作風的實質就是要務實著實。要反對主觀主義、經驗主義和形式主義,切忌浮躁、浮淺,不能表面化,不能急功近利;要從具體事情做起,從細節做起,少說多做,不圖虛名;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敢於觸及矛盾,敢於攻堅破難;要提高工作的創新性,激發創新的動力,培養創新的能力,增強創新的魄力。要健全工作落實的機制,細化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責任,明確完成時限,強化督促檢查,做到目標明確,責任明確,措施明確。

  同志們,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任務非常艱鉅,我們肩負的責任十分重大。希望大家抓住機遇,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努力開創我省農村工作的新局面。

  篇2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剛才,燦玉市長傳達了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連山同志對市委一號檔案進行了解讀。下面,根據市委市政府研究的精神,我講三個方面意見。

  一、準確把握新常態下“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過去一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大力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三農”工作取得新的成績,為做好全域性工作奠定了堅實支撐。

  一是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糧食生產在大旱之年實現“十二連豐”,總產達到173.6萬噸,單產466.2公斤,創歷史最高水平。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步伐加快,建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示範區2處,國家級蔬菜標準園13家,山東黑牛存欄達到6萬頭。全市有效期內認證農產品140個,“三品一標”產地認定面積達到166.1萬畝,成功建立為全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

  二是農村改革紮實推進。全面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在全省率先基本完成。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與抵押融資平臺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累計發放各類農村產權抵押貸款2億元。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合作社、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748家,土地流轉面積54.54萬畝,佔家庭承包經營土地總面積的22%。啟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三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南水北調地方配套工程在全省率先執行通水,深入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解決15萬農村居民和1.27萬師生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18.13萬畝,高標準農田林網6萬畝,成功建立為國家森林城市。改造農村公路238.3公里,改造農村電網1270公里。

  四是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成效顯著。紮實推進示範鎮和農村新型社群建設,新開工農村住房15368戶、改造農村危房1259戶。啟動實施“13123生態文明推進行動”,全市城鄉環衛一體化覆蓋率達到91.4%。大力開展生態水系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實施馬踏湖、五陽湖等生態溼地建設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94.9平方公里。紮實開展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重點禁燒區內玉米秸稈轉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

  五是農民生活持續改善。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實現“十二連快”,達到15531元,同比增長11.5%,連續3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深入推進“十萬農戶脫貧奔康工程”,全年實現100個貧困村、4萬戶11萬人脫貧。紮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標準化建設專案167個,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80元。農村網格化管理、資訊化建設、社群化服務“三大工程”建設有序推進,保持了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目前農業發展依然是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仍然在農村。特別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三農”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必須堅定不移地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突出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要積極應對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的挑戰,更加註重轉方式調結構、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我市農業發展方式仍然較為粗放,農業面源汙染加劇,地下水超採等問題日益凸顯,加上我市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稟賦不足,農業發展面臨的生態環境和資源條件兩道“緊箍咒”越來越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切實轉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上來。

  第二,要積極應對複雜外部環境帶來的挑戰,更加註重增強內生動力、提高農民收入。目前農業生產成本快速攀升,而國內外主要農產品價格倒掛,繼續提價遇到了“天花板”,農業生產補貼也已接近WTO“黃箱”政策上限。同時,隨著經濟增速放緩,農民轉移就業難度加大,工資性收入降低。為此,必須緊緊依靠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提高農業競爭力和附加值,拓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渠道。

  第三,要積極應對農村社會治理面臨的新挑戰,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當前,城鄉格局正在深刻調整,農村社會結構正在深刻變動,農民思想觀念正在深刻變化,農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律意識、監督意識不斷增強。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依法治國、依法治市的要求,依法推進農村改革,依法化解農村矛盾,依法維護農民利益。

  我市農業雖然比重不大,但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已經具備了堅實基礎和鮮明特色;我市又是一個組群城市,工業化、城鎮化程度高,具有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良好條件。只要我們科學把握,積極作為,就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按照省委省政府“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程序中走在前列”的要求,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在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完善鄉村治理上走在前列;在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走在前列。

  二、抓住重點,集中用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全市農業增加值增長4%左右,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00萬畝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左右。要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要求,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調整農業結構。要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提高農業產出質量和效益。

  一是推動特色農業叢集發展。要順應農業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的大趨勢,積極調整農業種養結構。組織實施百家市級都市農業園區提升工程和國家果菜茶標準園建立工程,重點培育臨淄蔬菜、池上桔梗、博山獼猴桃、博山金銀花、沂源紅蘋果、山東黑牛、沂蒙黑山羊等特色產業,打造一批高效特色農業專業鎮、專業村。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佈局,紮實推動100萬畝優質專用糧、100萬畝林果、75萬畝蔬菜和黃三角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區提質增效,加大力度做精做優南部生態有機農業區、中部休閒觀光都市農業區和北部高產高效精準農業區三大板塊。

  二是促進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將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推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向產前產後兩端延伸,拓展增值增效空間。要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有序進入農業領域,促進良種繁育、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涉農工業加快發展。要創新農產品營銷體系,著力培育壯大一批涉農電子商務平臺,促進新型流通業態發展。要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組織搞好淄川太河、博山池上、桓臺馬踏湖等6個鄉村旅遊連片發展示範區規劃建設,打造一批省級旅遊強鎮和旅遊特色村。建立完善工商企業投資農業監管機制,禁止耕地非農化。

  三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把好生產源頭、流通監管兩個環節,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縣、示範鄉鎮、示範基地建立活動,力爭全市蔬菜、果品等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程度提高到70%以上,“三品一標”產地認定面積比率提高到65%以上,進一步鞏固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成果。要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責任,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把好基地建設、源頭控制、過程監管、末端監測和質量信用五道關口,實現對農產品從種養、生產到加工、銷售的全過程、無縫隙、可追溯監管,完善應急管理機制,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資源環境治理修復與節約保護,落實中央提出的“減、退、轉、改、治、保”六字訣,不欠新賬,多還老賬,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是大力發展生態迴圈農業。繼續實施玉米秸稈禁燒和深度轉化利用工程,力爭全市玉米秸稈轉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實施土壤改良修復、農藥殘留治理、重金屬汙染修復等六大工程,提升耕地質量。按照中央和省部署要求,搞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要組織搞好中央投資農村沼氣專案和淄川、臨淄、高青等省級生態農業與農村新能源示範縣專案,大力推廣農藥減量控制、降解地膜等清潔生產新技術、新模式,打好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

  二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以保障人畜安全飲水為目標,搞好太河、大武等重大水源地保護,完善南水北調地方配套工程,做好萌山水庫供水準備,統籌推進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水資源保障。紮實推進孝婦河、東西豬龍河、淄河、烏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實施孝婦河黃土崖段綜合整治專案,加快新區景觀水系建設,構建全域生態水網。抓好13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治預警等專案建設,保障防洪安全。搞好小農水重點縣、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等專案,年內新建高標準農田1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平方公里,完成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11.35萬畝。

  要高度重視南部山區人畜飲水安全保障問題。首先要保證春節期間人畜飲水正常供應,讓群眾安心過節。同時,做好抗大旱的準備,抓緊推進138個村人畜飲水應急工程建設,根據山區地質特點,具備打深水井條件的地方,抓緊組織打井工程;不具備條件的,要通過修建蓄水池、水窖等方式多存水儲水。要健全應急預案,明確各有關部門、區縣的責任,落實應急水源和送水措施,確保汛期到來之前供水正常有序、人畜飲水安全。

  三是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積極實施種業振興規劃,做好小麥、玉米、蔬菜、蓖麻等優勢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培育壯大一批骨幹種業企業。重點推廣大型高效複式農業機械,搞好糧食烘乾機械化示範推廣,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強氣象現代化建設。大力推廣大資料、農業雲、物聯網等智慧農業技術應用,加強農民手機報等資訊平臺建設,推動農業資訊進村入戶。要創新農技推廣和農民培訓模式,年內培訓新型職業農民7000人。健全農技推廣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創辦100所農民田間學校,打通科技入戶“最後一公里”。

  ***三***深化農村改革創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336項事項中有50多項涉及農村改革,要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準確有序推進各項重點改革,為農業農村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一是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要加快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掃尾工作,抓好區縣、鎮辦兩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和抵押融資“兩個平臺”規範執行,探索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要立足各區縣實際,統籌做好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執行管護機制試點、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試點,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讓農村產權可流轉、可交易,真正將農民的“死資源”變為“活資本”。

  二是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引導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有條件的村根據農民意願,統一連片整理土地,實行土地折股量化,經營所得按股分配。每年認定市級農民合作示範社50家,政府安排的農民直接受益的投資專案,優先由符合條件的示範社承擔,將政府補助形成的農田水利設施等資產,轉交農民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多措並舉,提高農民合作社規模化水平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三是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要加強對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情況的考核,確保農業信貸總量、涉農貸款比例“雙增加”。抓住用好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機遇,推動金融服務“三農”創新。搞好沂源縣省級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資金互助和信用合作。支援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鼓勵大型農機具生產企業發起設立融資租賃公司,擴大農村土地經營權、林權、蔬菜大棚、大型農機具等產權抵押貸款。強化財政金融合作,組織開展融資增信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試點和市級農業貸款擔保試點工作,積極穩妥地推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普惠金融組織規範健康發展。

  四是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穩定和加強基層農技推廣、農機服務等公益性服務機構,鼓勵圍繞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拓展服務範圍。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建立活動,拓寬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領域,推廣臨淄區糧食生產“十統一”做法,做大做強桓臺益農、臨淄齊民旺等“飛防”組織。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發揮覆蓋農村的網路優勢,開展從生產資料供應到農產品加工、銷售的***,使供銷合作社真正成為為農服務的主陣地。

  ***四***紮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著力加強新農村建設,同步推進“人的新農村” 和“物的新農村”,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一是更加註重推進“人的新農村”。核心是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要紮實推進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標準化建設,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抓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成60處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提高農村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完善村居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農村文化設施。要整合社會資源,加快農村新型社群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將審批代辦、社群警務、醫療衛生等13類80餘項基本公共服務全部納入服務中心,實現視窗化辦公、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和醫保財政補助標準,不斷完善居民大病保險政策,健全農村困難群體救助體系,努力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

  二是大力建設“物的新農村”。核心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要加快編制全市農村新型社群和新農村發展規劃,以農村新型社群建設為抓手,配套完善道路、供排水、電力、燃氣、熱力、通訊、汙水處理、園林等基礎設施,提高服務功能。年內新建農房1.2萬戶,改造危房1000戶,完成城市棚戶區***城中村***住房改造1.8萬戶。深入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再解決16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完成2萬個農村配電室達標治理任務。加強17個省、市級示範鎮建設,加快產城融合。積極穩妥推進空心村搬遷改造,引導農民就近實現城鎮化。

  三是開展美麗鄉村連片建立行動。推動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向縱深發展,首批選取8個鎮43個村,集中開展美麗鄉村連片建立示範行動,重點實施好村莊“五化”整治、垃圾汙水處理、旱廁改造、鄉村文明行動、智慧村居建設等建立專案,高水平打造一批美麗鄉村樣板。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確保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全市80%以上的建制鎮鎮區生活汙水實現有效處理。組織實施一批鄉村重點綠化工程,完成造林合格面積14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林網3萬畝,新建10個綠化模範鎮、100個綠化示範村,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建立成果。

  四是深入推進“十萬農戶脫貧奔康工程”。以建設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為契機,以474個省定貧困村、8.7萬戶、17.2萬貧困人口脫貧為目標,紮實開展精準扶貧。繼續實行“第一書記”和扶貧幹部駐村掛包責任制,確保不脫貧、不脫鉤、不撤回。進一步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專案,力爭年內實現2.4萬戶、6萬人整體脫貧,努力在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中走在前列。對農村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要採取兜底式救助,確保不讓一戶困難群眾過不去日子。

  三、加強對“三農”工作的組織領導

  當前,農村經濟社會正經歷深刻的歷史變革,工農、城鄉以及國內外市場之間的關聯程度高,相互影響大,情況極為複雜。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創新方式方法,切實提高對“三農”工作的組織領導能力。

  一要強化責任落實。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三農”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中的重要地位,在工作部署、財力安排和幹部配備等方面向“三農”傾斜。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要及時把握“三農”工作動態,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重大問題。要把涉及“三農”工作的重點專案、重要指標完成情況納入目標管理考核,明確目標任務,落實責任人員,完善獎懲機制,確保每項工作、每個環節都有人管、有人幹、有人負責。

  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特別是對教育實踐活動中基層反映部分涉農資金不到位的問題,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監督檢查,打通區縣財政沉澱環節,確保各項支農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要紮實推進涉農涉水涉地資金整合,著力解決涉農資金多頭管理、重複分散等問題;探索建立競爭性分配機制,誰願意幹、誰能幹、誰能幹好就優先扶持誰。要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完善各類農業保險政策,推動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為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三要創新農村社會治理。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要開展“法律進鄉村進社群”活動,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矛盾糾紛機制,引導和支援農民群眾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解決紛爭、維護權益。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誠信體系建設,更好發揮鄉規民約的作用。繼續深入實施網格化管理、資訊化建設、社群化服務“三大工程”,突出在全覆蓋和真執行上下功夫,全面提升社會治理“三四二”工作格局。

  四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進一步強化鄉鎮政府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進一步加強基層食品藥品、安全生產、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勞動保障等重點領域執法力量。農村基層幹部非常辛苦,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要在政治上多關懷、工作上多關心、生活上多關愛,落實好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切實提高基層幹部待遇,充分調動和保護好他們的積極性。村“兩委”剛剛換屆,要加強對村級幹部的教育培訓,提高村幹部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要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查處發生在農民身邊的不正之風,為做好“三農”工作積蓄正能量。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意義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努力開創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

  篇3

  同志們:

  這次全市農村工作會議是市委市政府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十六屆六中全會和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五屆五次全會的總體要求,研究部署20xx年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會前,市委會聽取了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貫徹意見的彙報,對全面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進行了專題研究。剛才,我們對去年新農村建設相關工作考核情況和先進單位進行了通報表彰,這些都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高度重視。

  下面,我根據市委會研究的意見,講三個問題。

  一、肯定成績,把握趨勢,進一步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啟動早、部署早、抓得實。20xx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農村建設“四化”要求,著手開展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對新農村建設進行了探索實踐。20xx年7月,市委全會專題研究部署了新農村建設工作,並相繼出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8個政策檔案。去年又專門召開農村工作會議,出臺20xx年1號檔案,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一年來,我們按照特色競爭理念,圍繞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這一中心任務,真抓實幹,取得了可喜成效。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77.72億元,增長5.2%,農業增加值52.21億元,增長4.4%,分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1和1.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現金收入5359元,同比增長10.5%,高於全省0.4個百分點;全市政府性農村投入達8.66億元,比上年增長40%以上。全市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安居樂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總結一年來的工作,主要有六個方面特點:

  1、著力發展綠色特色農業,農村產業不斷提升。我們以“農業增效、產品增值、農民增收”為目標,制定並啟動實施了“345綠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初步形成了具有衢州特色的農業產業規劃體系。①以擴建基地,提升品質為目的,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全市累計建成綠色特色農產品基地144萬畝,去年新增24萬畝,初步形成了柑桔、胡柚、生豬、筍竹等傳統優勢農產品的基地化、規模化生產,特色產業產值已佔農業總產值的80%以上。認真實施柑桔品質提升工程,全年建成柑桔提升工程示範點20個,示範面積2853畝,柑桔品質和效益有所提高。紮實推進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成立合作社和專業協會1340家,農戶入社率達14.3%,農業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②積極推進科技興農。開展產業和科研合作,與省農科院簽訂了“合作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特色農業產業的框架協議”,實施了第一批8個農業產業合作專案;以科工會為平臺,去年共開展農業科研合作專案55個。加強農業科技成果應用,推廣節本增效技術面積110萬畝。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53%,比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加強科技資訊服務,農技110終端覆蓋率達87.5%,全市農民信箱註冊10萬戶。③努力拓展農村新產業。充分發揮山水生態和人文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全市已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特色村***點***67個,其中省市級特色村15個,去年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5500多萬元,從業人員人均增收8000多元。“農家樂”已成為農村產業的新亮點,農民增收的新途徑。來料加工、家政服務等持續發展,農民收入渠道不斷增加。

  2、著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農村面貌明顯改善。我們從實際出發,集中力量解決群眾需要、政府可為、受益面廣的實事,著力推進五項工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①紮實推進“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全市共投入建設資金6.11億元,新建成示範村34個、環境整治村300個,其中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17個。柯城區黃土嶺村、江山市白沙村入選“浙江魅力新農村”。 ②大力實施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程,全市已有1305個村實行了垃圾集中收集處理,佔總數的50.2%。③努力實施農民飲水工程,多方籌措資金,解決和改善了18.16萬農民飲用水不安全問題。④積極扶持沼氣利用工程,出臺扶持政策加快沼氣推廣應用,累計建成戶用沼氣池2萬多隻。⑤持續推進康莊工程,等級公路通村率達95.6%。

  3、著力開展農民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步伐加快。我們以“培養新型農民、擴大非農就業、引導農民下山脫貧”為重點,在繼續抓好適應性培訓的同時,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的需求變化,啟動實施 “新型農民技能等級培訓”,把培訓重點轉向預備勞動力和青年農民,不斷增強農民轉移就業創業能力。去年,全市共培訓農民11.66萬人 ,其中技能培訓7.77萬人***預備勞動力培訓覆蓋率達85.16%***,獲證率80.57%,實現轉移就業6.26萬人,就業率達80%以上。同時,繼續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進一步加大下山脫貧工作力度,全年實現下山脫貧1.15萬人,其中烏溪江庫區1580人。32個省級欠發達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517元,比20xx年增加1173元,年均增幅達12.51%,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38個百分點,70%的欠發達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全市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由20xx年末的28.28萬人減少到20xx年末的19.99萬人,占人口比重下降4.15個百分點,其中欠發達鄉鎮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由20xx年末的10.75萬人減少到20xx年末的4.69萬人。

  4、著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農村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我們按照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程序的思路,加快農村社會事業建設。①積極推進農村教育“四改”工程,改水、改廁任務全面完成,改寢室、改食堂工程完成88%。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免交政策落實到位,貧困家庭子女就學補助面不斷擴大。②加快推進農村衛生事業,普遍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救助制度。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去年有55%的農民享受免費健康體檢。③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實施廣播電視“進村入戶”工程,廣播電視入戶率達68%。探索了以“農家樂文化大篷車”為載體的基層文化建設新模式,至今已進村演出253場,直接受益觀眾達20餘萬人。積極發展鄉村特色文化,湧現出了以柯城區餘東農民書畫村為代表的一批特色文化村。開展了“新衢州、新農村、新家園” 等主題宣傳活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④完善提高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全市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低保家庭子女全部免費入學,農村五保物件集中供養率達85.5%,有83.7%的農民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累計為農民報住院費及門診費近1億元,3萬多名被徵地農民參加了基本生活保障。

  5、著力創新體制機制,農村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我們積極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努力探索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①紮實推進以農村稅費綜合改革為重點的農村管理體制改革,加快鄉鎮職能轉變,精簡機構、分流人員。鄉鎮內設機構從改革前的平均6-7個減少到改革後的4-5個。推行“三中心一視窗”服務模式,充實基層一線力量,加強便民服務。同時積極化解鄉村債務,確保鄉村兩級組織正常有序高效運轉。②逐步落實統籌城鄉發展一系列配套政策,努力探索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機制障礙的辦法。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推進城鄉公交、供水一體化,市區公交通村率達95%。③繼續開展農村大田二輪承包責任制,在全省率先完成山林承包責任制延包完善工作。積極探索農、林、水和土地等經營權流轉制度改革,促進了農村生產要素有序流動。

  6、著力強化保障體系,新農村建設基礎逐步增強。我們切實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建立了30個市級部門組成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出臺了相關考核辦法,建立了月度督查、季度通報、半年例會制度,逐步完善了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按照“三個高於”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大了對“三農”的投入,去年市財政安排直接扶持“三農”的資金比上年增長40%以上。以黨員先進性教育為載體,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圓滿完成92個鄉鎮黨委換屆工作,有86個後進村支部得到轉化,村辦公活動場所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在職村主職幹部誤工報酬和退職村主職幹部基本生活補助全部落實。推進基層民主建設,推廣常山縣“民情溝通日”經驗,暢通了民意渠道。加強法制教育,著力調處矛盾糾紛,全市信訪總量下降14.8%,6個縣***市、區***可望全部進入平安縣***市、區***行列。

  總的看,過去的一年,我市新農村建設有特色、有亮點、有突破、有成效,一些特色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去年全省農民飲用水工程和“農家樂”建設兩個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我市經驗在全省推廣;我市先後7次在全省會議上作經驗介紹和交流發言,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歷史任務,完成這一歷史使命,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目前,我市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推進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正進入一個深刻變革的轉型期,推進新農村建設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許多新的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當前體制轉換、結構轉變、社會轉型的歷史背景,深刻剖析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認清發展現狀,順應發展趨勢,搶抓發展機遇,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要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更加註重發展綠色特色高效生態農業。高效生態農業是以綠色消費為導向,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兼有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的特性,集約化經營與生態化生產有機耦合的現代農業。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1號檔案專題就現代農業作了全面部署,全省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把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定位為浙江現代農業建設的目標模式。近年來,我市著力培育壯大綠色特色農業,既符合現代農業、高效生態農業要求,也切合衢州的實際,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從總體上看,我市農業發展現狀與現代農業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一是農業科技水平較低,去年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為53%,遠低於現代農業要求;二是產業鏈不長,農產品加工率僅為21%;初次產品銷售比重較大,附加值不高。三是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強,去年全市農產品出口僅7297萬美元,僅佔全省的1.2%。四是組織化程度不高,農業經營規模偏小,農民入社率僅為14.3%。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也是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然要求。我市具有農業基礎較好、生態環境優越,水、勞動力等資源比較豐富等優勢,完全有條件打造“現代農業強市”,在發展綠色特色農業上走在全省前列。我們要把綠色特色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目標和方向,著力實現“四個轉變”:在發展戰略上,要強化特色競爭理念,發揮比較優勢,從傳統農業、產量農業向綠色特色高效生態農業轉變;在發展模式上,要強化科技支撐,堅持量質並舉,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發展空間上,要優化區域佈局,拓展市場空間,從“小而全”、封閉型向“大而優”、“大而特”、開放型轉變;在經營機制上,要完善服務體系,提高組織化程度,從小規模、鬆散型向專業化、組織化轉變,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

  二要按照培養現代新型農民的要求,更加註重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近年來,我市農民培訓成效明顯,農民轉移就業能力不斷增強,但農民的就業結構和收入結構仍然不很合理,全市從事農業產業的農村勞動力比重還比較高,農民來自非農產業的收入還是過低。當前我市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這也是農民群體加速分化和就業結構、社會結構急劇變動的時期。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向城鎮集聚,是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準確把握髮展趨勢,以培育現代產業工人和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為目標,按照“培訓農民、轉移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的要求,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紮實開展技能等級培訓,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不斷提高農民的就業創業本領,以順應發展趨勢,適應形勢要求。

  三要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更加註重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和環境建設。近年來,我市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欠帳仍然較多,農村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隨著我市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財力逐步改善,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程序的條件逐步具備,我們要順應農民生活需求快速提升,農村公共服務需求快速擴張這一發展趨勢,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從農民群眾迫切要求辦、政府有能力辦的實事抓起,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四要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更加註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社會管理。近幾年來,我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基層民主建設不斷推進,農村總體和諧穩定,但必須清醒看到,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的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一些幹部工作方法不適應,工作作風不紮實;有些農民文明素質不高,法制觀念不強,農村社會穩定的基礎還不牢固。當前,社會利益主體和社會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群眾民主意識不斷增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展基層民主、保障農民民主權利,已成為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根本途徑。我們必須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更加重視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進一步強化鄉鎮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增強社會控制力;積極推進基層民主,保障農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紮實開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更好地理順群眾情緒,減少合理訴求非法表達的行為;加大基層矛盾糾紛調處力度,確保農村穩定和諧。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xx年我市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緊緊圍繞“兩大目標”,深入實施“三大戰略”,全面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著力提高農業產業競爭能力,著力提高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著力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xx年新農村建設主要工作目標:

  ——農業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改造綠色特色農業基地20萬畝,農業增加值增長3%,力爭4%;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5%以上,出口增長20%以上。

  ——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保持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工資性收入比重爭取提高1.5個百分點。全面實現省級欠發達鄉鎮奔小康階段性工作目標,確保欠發達鄉鎮80%以上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農民素質得到提升。全年培訓農民10萬人,新增轉移3萬人。重點抓好“三個一萬”:即抓好1萬名職業技能人才培訓;抓好1萬名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抓好1萬名促進就業的針對性培訓。

  ——農村環境面貌明顯改善。確保建設全面小康示範村20個、環境整治村200個;力爭全市行政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70%以上;解決和改善13.1萬人的飲水困難,基本解決特困人口的飲水問題,制訂提前解決所有農民飲水安全問題的計劃方案。爭取全市等級公路通村率達到95%以上,農村電網改造、水利工程建設取得新成效。

  ——農村管理機制不斷創新。突出抓好以林地使用權流轉為突破口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改革;積極探索農村建設管理長效機制,繼續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努力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上有新突破。

  圍繞上述要求和目標任務,今年重點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以培育壯大綠色特色產業為抓手,努力在農村現代農業發展上有新提升。

  一要做優做強特色農業主導產業。要堅持以提升農業市場競爭力為核心,深入實施“345”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重點抓好四大工程:①繼續實施柑桔改造提升工程。重點建設1—2個萬畝柑桔品質提升示範園,建成20個柑桔品質提升工程示範點。②啟動實施萬畝竹林增效富民工程。加快中低竹林改造,建設畝超千元竹林示範點100個,通過重點抓好“筍竹提升工程”建設,實現三千目標***畝產竹材1000斤、度產竹筍1000斤、畝年收入1000元***。③加快實施食用菌增量提質工程。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培訓,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提高品質,努力形成食用菌產業的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和競爭優勢。④積極實施興漁富民工程。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水產養殖,加快柯城百畝鱘魚、衢江百畝太陽魚、龍遊百畝龜鱉、江山百畝鱖魚、常山百畝生態鱉、開化百畝清水魚等水產基地建設,形成“一縣一品”,提高水產品附加值,啟動2萬畝魚塘改造建設。同時,要利用生態氣候條件,大力發展大棚西瓜、高山蔬菜、中藥材等產業。二要大力培育發展農村新興產業。要充分依託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突出抓好以農家樂、來料加工、農產品深加工等為重點的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切實加強農家樂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加強制度管理,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促進全市農家樂休閒旅遊業規範提升、健康發展,著力打響“衢州農家樂”品牌。全市新發展9個、提升15個農家樂休閒旅遊特色村。三要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①切實增加農業的科技投入,確保全年新增農業科技投入經費高於上年水平。②積極落實與省農科院共建新農村的協議,加快建立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園區,繼續實施衢州農作物育種中心建設、綠色食品椪柑生產技術合作、常山胡柚深加工研究及系列產品開發等農業合作專案,啟動新一輪的產業合作專案。③切實加強市、縣農業科研科技單位建設,努力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科技服務能力。四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服務平臺。著力構建融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於一體的、多元化、高效率的農業服務平臺,重點推進“五個化”:①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化。組織多種行業參與的專業性科技服務組織,建立完善產、學、研一體化的新型農技推廣體系。②農業生產標準化。繼續完善主導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切實加強對農業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的監督管理,加快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③主導產品品牌化。更加重視提升農產品品質,提高農產品品牌效應,全市新增無公害、綠色農產品20個。④農業資訊化。深入實施“農民信箱工程”,力爭全市啟用11.5萬戶,同時要提高使用率。⑤市場流通主體多元化。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改造升級,抓好專業特色街區和現代物流平臺的建設,扶持發展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農村各類流通中介組織,促進農產品流通。

  2、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努力在農村新社群建設上有新進展。

  一要強化農村環境整治。以整鄉整線推進為方向,以中心鎮和中心村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加快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進度,力爭新增600個行政村實現垃圾集中處理,提前一年實現70%的目標。加快農村沼氣推廣步伐,繼續執行獎勵政策,加大示範引導力度,新增沼氣容積6萬立方米。二要統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①繼續實施鄉村康莊工程,確保實現年度等級公路通村率目標,並積極探索道路養護長效機制。②加快推進農民飲用水工程,確保解決部分農民飲水嚴重不安全問題,爭取“十一五”期間基本讓農民喝上安全水。③加強土地整理和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工作,全年完成造田造地1.5萬畝,農村宅基地整理和建設用地復墾4000畝。④紮實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啟動開展新農村電氣化建設試點,進一步改善農民用電條件。三要加強農村新社群服務和管理。要選擇近郊、集鎮、邊遠地區等不同型別村進行試點,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建設模式,力爭全市建立20個農村新社群示範點。在試點工作中,重點探索建立三個服務網路:一是公共服務網路。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努力創造條件,逐步建設農村社群救助保障中心、老年活動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及社群警務室、醫療室、計生服務站等設施,強化農村、社群公共服務職能。二是市場服務網路。加強農情資訊站、連鎖超市、農資供應點等建設,努力構建農村現代商品流通服務體系。三是救助服務網路。積極鼓勵引導農村社群組建各類應急救助隊和社群志願服務隊,為社群群眾提供應急服務、便民服務。

  3、以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為目標,努力在新型農民技能培訓上有新成效。

  重點抓好技能等級培訓,著力在提高“四率”上下功夫、見成效。一是提高覆蓋率。堅持政府引導、校鄉聯動、政策激勵的原則,進一步建立健全“鄉鎮***街道***發動、在校報名、基地培訓、勞動部門考試發證、以學校為主、多渠道推薦就業”的培訓轉移機制,確保預備勞動力技能等級培訓全覆蓋。二是提高合格率。圍繞提高培訓質量,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充分利用職業高中、中專、技師、職業學院等院校資源進行培訓,確保培訓工作規範、有序、優質,使培訓後的農民技能紮實、勝任崗位。三是提高轉移率。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轉移就業為目標,著力提高訂單培訓比重,提高就地轉移就業比重,使培訓後的農民不僅有技能、有證書,還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好崗位。全市新型農民技能等級培訓轉移就業率要達到80%以上。四是提高滿意率。要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按照農民的意願和市場需求設定專業、開設課程、開展培訓,使培訓工作既符合農民意願,又滿足企業需求,真正讓農民滿意、讓企業滿意。同時繼續抓好對富裕勞動力的適應性培訓。

  要繼續推進下山異地脫貧。今年是省委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五年階段目標的最後一年,要加大下山脫貧力度,認真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和整村搬遷的扶持措施,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繼續實行掛聯幫扶制度,全面完成省裡下達的“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各專案標任務,力爭安置下山出庫農民1萬人,欠發達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要高於同期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確保欠發達鄉鎮80%以上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4、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取向,努力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上有新進步。

  要把農村社會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農民子女能上學、病人看上病、老人養好老為重點,著力提高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水平和社會保障覆蓋面。今年重點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實事:①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深入實施農村中小學“五項工程”,尤其要集中力量抓好“食堂改造工程”,確保年內完成建設任務;進一步擴大農村中小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範圍,對人均純收入低於2000元的農村居民家庭子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4000元的城鎮居民家庭子女,免收義務教育階段課本作業本費,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受營養餐;全面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打響職業教育品牌。②加強農村衛生醫療事業建設。加快推進“城鄉社群健康促進工程”,根據農村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的設定標準,全市農村要完成18-30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及100個社群衛生服務站建設。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積極推廣農村社群責任醫生制度,農民健康體檢率達到50%以上。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爭取通過兩年努力基本實現醫療保障制度全覆蓋,今年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籌資水平不低於60元。③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制定農村文化工程建設計劃,啟動實施農村文化陣地工程,通過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利用,力爭建成200個有一定規模面積,有一定配套設施的村文化活動場所。積極實施文化下鄉工程,繼續開展農家樂文化大篷車演出、免費送電影下鄉等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對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開發、整理和保護,培育一批文化名鎮名村。今年要建設市級特色文化村20個。④完善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要通過發放生活補助等辦法,妥善解決未納入保障制度的被徵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擴大保障覆蓋面,確保歷史遺留的應保未保人員參保率達到50%,新增被徵地農民即徵即保。⑤認真落實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政策。在去年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財政補助和保障標準,努力提高救助和保障水平,使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的集中供養率分別保持在85%和95%以上。

  5、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手段,努力在深化農村改革上有新突破。

  一要建立健全農村建設管理的長效機制。在推進垃圾集中處理、農民飲用水、康莊工程等專案建設的同時,要從資金投入、隊伍建設、管理制度和責任落實等方面入手,積極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使各項設施管理有序、可持續執行。要整合村保潔員、規劃監督員、水利設施管護員和道路養護員等力量,建立一支穩定的常年管理隊伍。新農村建設的日常管理主要由農民和村級集體承擔,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支援。

  二要探索建立“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實施聯合聯動,要鼓勵有能力的各類主體發揮優勢,積極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擴大合作社對優勢產業和基地農戶的覆蓋面,著力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今年全市要爭創省級示範性合作社20家、市級100家,農戶入社率達16%。要實施聯保聯貸,發展信用合作,解決農業生產資金不足問題。要實施聯購聯銷,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產品流通。要借鑑外地經驗,在抓好試點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供銷合作社為依託、農村信用合作社為支撐的“三位一體”的服務組織聯合體,努力構建為農民提供市場資訊、農資直供、科技支撐、信貸供給、產品銷售、品牌營銷等全程服務的新型服務平臺。

  三要積極探索農村要素流轉機制。要以林權改革為突破口,加快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交易平臺建設和制度建設,力爭走在全省前列。積極探索集體機動田、養殖水面等流轉機制。針對農村舊房拆除難、宅基地調整難、規劃實施難的情況,要在衢江區和龍遊縣等地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舊房村集體統一收儲,宅基地農民有償選位”的宅基地市場化流轉模式。同時,積極探索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途徑和辦法。

  四要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實行戶口一元化管理,試行居住證制度,完善相關計劃生育、子女就學、社會保障等配套政策,著力消除農民進城創業的體制障礙。對試點範圍內取得居住證的進城農民,子女就學免除借讀費;拆除農村舊房退出宅基地或者符合建房條件而未建的,可享受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農民公寓政策。建立和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和保證金制度,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逐步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先行推廣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兩項制度,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三、加強領導,強化服務,把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強化保障,形成合力,努力把我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具體要做到“四個更加”:

  1、領導上要更加重視。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長期性、艱鉅性,堅持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絲毫不能動搖,堅持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各項任務絲毫不能放鬆,堅持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力度絲毫不能減弱。要始終把新農村建設放在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作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縣鄉兩級黨委政府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組織者和推動者,各縣***市、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黨委班子中要明確一位工作經驗豐富、能力強、對“三農”有感情的同志分管“三農”工作。鄉鎮黨委政府要全身心投入,切實把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完善新農村建設的考核評價體系,並作為評價黨政領導班子政績和幹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各級各部門都要重視、關心、支援新農村建設,努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各方參與”的新農村建設格局。

  2、政策上要更加傾斜。要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各級財政要確保“三個高於”,即預算內三農支出增幅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高於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高於上年。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重點傾斜於農村。要切實把財政支出的重點放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就醫、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文化建設上,財政支出要向低收入人群傾斜,向農村農民傾斜,向欠發達鄉村傾斜。今年市裡不出臺新的1號檔案,主要抓好去年1號檔案的落實。市裡對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扶持政策不變,對“三農”的投入要有所增加。

  3、資源上要更加集中。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綜合協調、指導監督和檢查考核,各級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與各成員單位和各地的溝通與協調,整合政策、資金、專案等各方面資源,提高使用效益。①要繼續加強村莊規劃工作,並重視各種規劃之間的銜接,嚴格抓好規劃實施,充分發揮規劃在整合資源中的指導作用。②要整合資源,繼續以“百村示範,千村整治”為龍頭,紮實推進農村環境整治。③要整合基層力量,工商、規劃、國土、綜合執法等部門要探索通過委託授權等方式,賦予鄉鎮政府一定的執法權,加強政府對集鎮管理和市場監管的力度。④要整合社會力量。積極鼓勵金融部門、社會團體、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研究出臺相關激勵政策,促進工商企業主動參與新農村建設。⑤要整合“三農”資訊平臺,充分利用農技110平臺,集中釋出新農村建設的各種政策資訊、專案資訊、技術資訊和市場資訊。農辦、農業、林業、水利、國土、民政、規劃、建設、供銷、文廣等各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切實承擔起各自的建設任務,其它各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地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出思路、提建議、當參謀、解難題,形成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合力。

  4、工作上要更加務實。各級黨委政府領導要切實轉變作風,深入新農村建設第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不提脫離實際的口號,不定超越階段的目標,不上勞民傷財的專案,不做違背農民意願的事情,使新農村建設工作和政策更加貼近農村實際,更加符合農民的願意,更加取得實際效果。市涉農部門領導和縣***市、區***領導要努力做到“三個一”,即聯絡一個新農村建設重點工程,抓好一個示範點,每年蹲點一個月,隨時瞭解基層情況,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要創新工作方法,堅持分類指導,善於發現和總結基層群眾創造的新經驗,提煉為指導面上工作的新方法。要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努力提高農村黨員幹部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依法辦事的本領、化解矛盾的本領、抓工作落實的本領,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要完善基層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大力開展平安鄉鎮、平安村建立活動,把平安建設的各項工作延伸到村、責任落實到人,確保農村和諧穩定。要完善農村工作指導員和科技特派員制度,建立鄉鎮專職農村工作指導員隊伍,努力提高“兩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指導和服務能力。各級黨政領導和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各項重點工作的督查,確保新農村建設紮實有序地推進。

  同志們,新一年的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已經非常明確,關鍵在於落實。我們要堅定目標,務實創新,狠抓落實,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推動“兩大目標”程序而努力奮鬥。


  看過的人還看了:

年終總結會議講話
農林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材料
相關知識
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材料
農林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材料
縣長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在縣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在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書記在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