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打罵孩子的壞處
現代的父母,尤其是狼爸虎媽,總是喜歡打孩子,認為棍棒下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然而真是這樣嗎?經常打罵孩子有哪些壞處呢?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孩子變得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被父母打罵,時間一長,孩子見到父母就會立刻產生恐懼心理,繼而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得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2、孩子感到孤獨
經常捱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他們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
3、孩子逐漸學會說謊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罵。孩子為了避免承受皮肉之苦,往往會對父母說謊,避免受到責罰。因為騙過一次,就可減少一次“災難”。
4、孩子變得暴力、暴躁
父母打孩子絕對不是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只會是對孩子的一種個性壓抑,尤其是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弱者要服從於強者,暴力可以解決問題。
父母打罵教育孩子的原因
1、傳統教養觀念
不可否認,傳統的教養觀念對我們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那麼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
3、熟悉的成長經驗
由於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驗不足,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
打罵孩子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嗎
不管是什麼程度的打和罵***輕微的、溫和的,偶爾的、經常性的***都會誤導孩子,讓孩子產生誤解。
另外,其實家長自己也不知道,對於糾正壞習慣,打孩子究竟能不能起作用。作為一種懲罰方式,打孩子只能將錯誤行為變成“地下行為”:孩子在父母面前裝作很聽話,再背後行事。因此,打孩子不會產生任何積極的效果。
和孩子溝通時的禁忌
1、忌一對一答。父母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避免一問一答的方式,也就是父母提問,孩子回答,這樣的溝通會讓孩子覺得煩躁。這種公事公辦的態度會讓孩子不想回答,而且這種方式會讓孩子疏遠,他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會遠離,並不利於無距離的溝通交流。
2、忌一直沉默。很多家長並不經常和孩子溝通,而是沉默著聽孩子說話。這樣的敷衍行為並不是交流,而是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惹父母煩了,反而越來越減少說話的次數,也就跟著變得沉默。因此家長們需要給孩子建立起一個標準的語言環境,讓孩子能夠和自己表達交流,瞭解孩子的需求;和孩子多說話,平等的溝通,促進孩子和自己的關係增進,也讓孩子能夠開闊心扉,及時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惑。
3、忌嚇唬孩子。有的家長會喜歡嚇唬孩子。因為孩子的言語理解能力有限,他們不能知道是不是一個玩笑,他們會認為爸爸媽媽說的話是真的,於是便會產生心理負擔,所以爸爸媽媽們需要注意溝通方法,不要嚇唬孩子。
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係的基礎。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
3、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
經常熬夜吃什麼好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