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零花錢的散文隨筆
編者按:因為有零花錢,我們才有甜蜜的童年;因為有媽媽在,我們才有幸福的童年。
小時候,很少有零花錢,能有一兩毛零花錢算不錯了。那時候錢值錢,一毛錢可以買兩根冰棒,或者買一本小人書,或者在學校買到一份菜。因為家家節餘的錢少,錢又那麼值錢,父母不會輕易給小孩零花錢。誰要是身上有一兩毛錢,那可是一件歡天喜地的事情。因為有了錢不僅可以買零食吃,也可以買小人書看,無論是物質的或是精神的享受,都可以讓孩子們高興一陣子。
在當時的鄉村,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待糧食收割後,首先要交公餘糧,其次要留給自家解決溫飽問題,再次要養豬和雞鴨等牲畜,最後能夠換取家用錢的糧食已所剩無幾。家裡常用錢的地方主要是油鹽醬醋,其次是偶爾買點肉改善一下伙食,一年當中最花錢的時候莫過於春節。無論平時如何節省,必定要過個好年。做新衣服、買新鞋新帽要錢,買年貨要錢,走親訪友送禮和給壓歲錢要錢。春節一過,家裡的錢便用得差不多,最早的收割季節,也要到五六月份收割小麥的時候。有的人家如果疏於計劃,可能會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甚至連買鹽的錢都要去借。所以身邊留點家用錢,或者說叫零花錢,便顯得相當重要。
為了全年都能夠有錢花,做父母的必須精打細算,所以想從父母那裡要點零花錢可不容易。對於父母,零花錢主要來源於農副產品;對於孩童,零花錢最主要的來源也許是過年時候給的壓歲錢。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零花錢都會落入自己的口袋,最後留在口袋裡的零花錢也許只有壓歲錢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春節一過,零花錢立即會被父母收回,最初的時候只留幾毛錢,隨著年齡的增長,後來留到幾塊錢。可無論多少,能有零花錢花,於我們都是件興奮的事情。平時捨不得買的東西,現在可以相對大方地買來。因為喜歡讀書,有時候我會給自己買個文具盒或者買支鋼筆之類。有時候也會去買氣球或者鞭炮,與夥伴們一起玩耍,以便享受更多的節日氣氛。
父母給的零花錢總是有限,於是我們自己想辦法弄點零花錢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的夏天,我們都會去撿桃核。那時候的鄉村,房前屋後,田間地壟,渠岸堤壩,見得最多的便是桃樹。因為是毛桃,多數桃子的味道都有些苦澀,許多桃子遺留在樹上無人光顧。我們把吃剩的桃核和樹下撿到的完整桃子,都收集在一起。完整的桃子會先把外層的果肉摳剝掉,只剩下桃核,然後將所有桃核放在太陽下晒乾。拿來一把錘子,把桃核放在石頭上,用錘子砸開桃核取出桃仁,待桃仁晒乾後便可以賣掉換錢。桃仁可以到集鎮上去賣,或者在家坐等商販上門收購。
辛苦了一個夏天,通常也只能買十幾塊錢,少則只能賣幾塊錢。可無論賣多少錢,都是我們人生賺到的第一筆錢,我們為此感到高興和欣慰,因為即可以減輕家裡的一點負擔,又可以讓自己有零花錢。雖然大多數錢仍然要上交給父母,可身上總歸會留點零花錢自己花,因為是自己賺的零花錢,花起來也心安理得。
再有一種零花錢的來源,是逢年過節的時候要殺雞宰鴨,拔下來的雞鴨毛總能換回一點錢。那時候也許穿羽絨服的少,穿棉襖的多,對鴨毛鴨絨的需求好像不大,鴨毛居然不如雞毛值錢,甚至有時候鴨毛都沒人收購。每隻雞的雞毛至少可以換幾毛錢,雖然對整個家庭起不到多大作用,總歸可以買些零食或者針線之類。記得那時候,雞毛可以直接換麥芽糖吃,又甜又粘的大塊麥芽糖總是對我們充滿誘惑。每次聽到撥浪鼓發出陣陣的“邦邦邦”的聲音,總會跑回家找找家裡是否有雞毛,如果沒能找到雞毛,心裡總會有些失望。聽到賣貨郎搖著撥浪鼓遠去的聲音,總希望他下次再來。如果有關係好的夥伴換到糖,總會與大家一起分享。甜到心底的麥芽糖讓貧寒的童年同樣充滿甜蜜和快樂。
從小懂事乖巧的我,從不輕易向父母要零花錢。即使身上有點零花錢,也不會輕易花出去,總會用來購買最需要的東西。正因為如此,身上的一兩毛零花錢可能會放在身上很久,有時候甚至都快揉碎了也不捨得花。聽到賣冰棒的人在走村串巷地叫賣,總有一種立即跑向前買來解饞的衝動,可大多數時候理智戰勝了衝動。不是每次聽到賣冰棒的吆喝聲,都會用自己的零花錢去滿足自己的味蕾,畢竟身上的零花錢有限,一旦隨便花掉了,等到最需要的時候沒有零花錢,豈不是很糟糕?有時候為了戰勝衝動,只能遠遠地跑開,眼不見心不亂,聽不到賣貨郎的聲音,心裡自然要安靜許多。
如果媽媽在身邊,很少會出現那種尷尬的局面。那時候雖然經濟緊張,可是當媽媽看到我和弟弟盯著冰棒的眼神,依然會咬牙用自己省下的錢給我和弟弟每人買一根冰棒,而她自己經常捨不得吃。她從身上掏出皺巴巴被汗水浸透的一毛錢,換來兩根甜甜的冰棒,看著我們滿足地吃著,媽媽的臉上總是很欣慰。當我們遞給媽媽吃時,媽媽總是說自己不能吃太涼的東西,有時候實在拗不過,也只是拿起冰棒舔一舔,又立即遞迴給我們。
媽媽身上似有掏不完的零花錢,只要有媽媽在,我們便可以吃到甜甜的冰棒;只要有媽媽在,我們便可以吃到甜甜的麥芽糖。那是世界上最甜的食物,永遠甜在我們的心裡。因為有零花錢,我們才有甜蜜的童年;因為有媽媽在,我們才有幸福的童年。
作者:翁衡臨,筆名臨江仙翁
公眾號:東方散文雜誌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有關年味的優秀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