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勵志真實故事精選
成功根本沒有祕訣可言,如果有的話,就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第二個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第一個祕訣,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祝大家跟著成功的步伐,努力備考,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高考勵志真實故事【三篇】》供您查閱。
從300分到641分 學渣逆轉成學霸
高考——從300分到641分
我知道有很多人由於成績差.都想放棄高考.很多人由於成績差,於是自暴自棄.
在這裡我來說說我往年的高考閱歷.
我高中是在市重點中學.當時認為進了重點中學就有了保障..於是我開始上網,看小說.基本上每節課都拿著個電子詞典躲在後面看小說.放學了,先去網咖玩一個小時再回家.高二分班了.我是學理科的.當時學校一共16個理科班.還有8個文科班.頭兩個班是科技班.號稱清華班.
固然是這麼說.每年考起清華的也就那麼3~5個人..究竟我們這裡不是什麼大城市. 當初我被分進了最後5個班中.也就是全年級最差的幾個班.但我並沒有意識到什麼.持續看小說,上網.一直連續到了高三.我那時的成績是200多分.從來沒超過300. 一直到了離高考還有260多天時.那時老師也不對我們抱任何盼望.只是天天跟我們說,你們加油吧,考個三本就行了.你們不要把目標定的太高,要實事求是. 那時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愛好香港.於是我就跟我的同學說我想去香港上大學.當時什麼情形你們應當想得到.一個200多分的人想去香港..
所有人都笑我,說你這個樣子,能進大學就不錯了,還香港. 我也在網上查了一下香港.的確很難.而且學費要40萬左右.我就跟我父母說我想去香港,香港的學費好象要40萬.我家也不是很有錢.當時我媽媽聽了我說想去香港,非常愉快,她以為我終於想學習了.於是對我說,只要你考起香港,我就算把屋子賣了也要讓你去讀.當時我聽了十分激動,想起以前那麼不愛學習,實在太對不起父母了.我把自己關在房裡痛哭了一場.下定決心必定要好好學習.要發明一個奇蹟.. 我找了一個星期天,去書店買了大批的材料.開始認真學習了..那時離高考還有230天.我開始每天只睡7個小時.晚上12點到6點.中午再睡一小時.我在鬧鐘上貼了封條,天天不停的提醒自己要考香港.我把爸媽手機的背景也換成了香港.
我就這樣不停的學習,同時也忍耐同窗們的譏笑.他們笑我裝正經,
天天拿本書不知在看什麼.他們的話我選擇一概不理.一個月後,考了一次月考.我依然200多分,沒有任何起色.同學們更加嘲笑我了.我依然不理.兩個月後,又一次月考,我考了280多.同學們持續嘲笑我,但我知道我已經有了提高,由於我以前一直是240左右.由於我落伍的太多,所以開端提高實在慢了點..直到第三個月.我終於突破了300分.同窗們繼續譏笑我,說,不錯啊,從哪抄來的啊.考了300分啊.我持續不理..那時真的非常苦.幾乎除了吃飯睡覺,我都呆在教室裡.***我是住宿的***
第四個月,離高考還有100天左右.這次月考我考了400多,由於我這個班是最差的,所以400分排在了前5名.這時,同窗們不再譏笑我了,都驚奇我的進步.差班就是差班,全班似乎除了我沒一個人提高了.200多天前第一是400多分,現在,第一名還是400多.. 老師找到我說,你進步很快,加點油,爭奪考個二本..這話我聽都懶得聽,在老師看來,差班的人似乎只配上二本.. 固然我進了班上前5,但我知道我不能自豪,這是差班,在這個班上即使第一也絕不能證實什麼..離高考還有100多天,我開始減少自己的睡眠時間,由以前的7小時變成6小時..我是十分不贊成熬夜的.
每天必需保證最少6小時的睡眠時光.. 最後30天.學校組織最後一次模擬測驗.我考了590分..全班都驚呆了.老師也大為吃驚.也許她從沒見過差班的學生能上500的吧.但我知道我不能放鬆,我的目的是香港.590什麼都不能證實.. 最後一個月,我更加努力,甚至可以再減省去食堂走路的時間、洗衣服的時間、、、、、、直到高考停止.我最後的成績641.當我知道成績時,我在笑,我在狂笑.我就這麼躺在地上笑了一整天......我證實了我自己.我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差班一樣可以出好成績. 不是有人60天進步了400分嗎?我200天為什麼不能?正由於你不相信能,所以你永遠都不可能勝利.一個勝利者是不會相信有不可能的.以為世界上有不可能的永遠都是失敗者.
你們問學習方式,我說了你們別不信,最重要的就是課本,做基礎題.我的數學老師就對我們說過,高考就是考基本,真正難的題就那麼一兩道題,這些題又耗時分又少,假如想不出就放棄,真正能寫出來的人並未幾個.我數學125,最後一題我只寫了一問,後面兩問掃了一眼就直接廢棄了.填空也有2個空沒寫,但其它的題,我只能說只要你弄懂了課本,絕對沒問題.我說了,你想勝利首先就要相信自己能.然後給自己定個高目標.我相信也有人對你們說過,要實際一點,目標不要太高,盼望越大掃興就越大.
讓他見鬼去吧,沒有高目標哪來的動力,這也可能就是我那個班的人提不高的原因.他們把自己的目標只定在二本.所以他們經過200天的努力依然是400多分. 還有,你們千萬別放棄,還有180天,夠了.我可以告知你們,別看我們是學了三年,實在真正有用的也就那麼點,你可以回想一下以前的課堂,是不是發現大部分時光老師都是在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有時一個內容反覆了很多次.真正有用的東西,180天足夠了..
再說一點,學問是無止境的,但高考是有一個度的,你們可以看看你們學校的一些尖子生的成績,特別是那些650以上的,你可以發現他們很早前就已經是這個分數了.他們依然天天認真的學習,高考後他們成績依然在這個分數,為什麼呢?由於他們已經站在了一個非常高的地位了,在這裡他們很難再有所進步了,高考是考基本的,他們都會了,他們只是在攻困難,當然高考的困難不是隨意能做出來的.所以他們仍然只是原地踏步.所以我們一些成績比較差的不要被嚇到了,不要看見他們成績已經那麼好了還在認真讀書.他們成績已經很難進步了,而你,只要把基本的弄懂,很輕易就能追上他們,即使不能超過也沒關係.比他們低幾十分有關係嗎?沒關係的,對你沒任何影響。
我現在在復旦,我沒有去香港,我不可能真的讓父母賣掉屋子.而且上海也是我憧憬的城市,固然我更愛好香港. 我說這些是讓大家知道,這世上沒有不可能,只要你肯去做.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別在於一個提前就放棄了自己,而另一個則為了那所謂的不可能而鬥爭.放棄的人永遠不會成功,而鬥爭的人將完成在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任務,成為別人眼裡的天才!!!最後一句話請牢記!!!!
高三應該相信奇蹟
北京大學東門站到了,我把雙手插進褲兜,走出地鐵站。大人們說把手插進褲兜是在裝酷,其實對於在孤獨中執著行走的孩子來說,我們只是貪戀褲兜中的一點溫存。上了北大,我時常會接到學弟學妹們從家鄉的來電,主題無非是怎樣才能考上北大云云。“能吃苦。”開場白總是這麼簡單,輕描淡寫。高考可是甘苦自知的事,不同的是,這苦我比別人多吃了一年。
【落榜】 偶失龍頭望
2008年6月,我揹負全家人的期望參加高考。569分——第一次高考,我以一個上不了北京任何一所重點大學的分數草草收場。
外婆告訴我,8歲那年,別人問我長大以後想幹嗎,我總是嘟著小嘴說我要去北京上大學。這是家人時常在飯桌上提起的橋段,想不明白一個8歲的小破孩兒哪裡來的“去北京上大學”的概念,我只是想為這個橋段續寫一個完美的結局。 填報志願那天我缺席了,跟父母要了1000塊錢,花了300多元買了一張去蘇州的車票,直奔寒山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那年詩人張繼落榜後,失望之餘來到蘇州,遙望夜色中的楓樹古橋,發出這流芳百世的吟歎。
我走在蘇州城靜謐的夜色裡,體會著與古人如出一轍的心境,回想自己過去備考的一年——由於基礎不錯,上半學期過得還算順利;下半學期開始變得緊張焦躁,一模失敗後的心灰意冷把我推入谷底,二模的翻身仗也打得不漂亮,最後迎來自暴自棄的高考。在路邊的小攤隨手買了一本關於寒山寺的小冊子,從書頁裡一句介紹張繼的話中我得到了慰藉:“落選歸鄉後,張繼再戰,終登天寶進士第。”我把小冊子揣***袋,決定再度走進風雨。
【書信 】西南望京城
沒跟父母商量,僅憑一時衝動,我又回到了高三的教室裡。教室換了,堆積如山的課本卻還在;同學換了,埋頭苦讀的架勢卻依然;老師換了,淳諄教誨的言語卻沒變。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試,我忽的一下排到了年級第一。這樣的結果沒有給我帶來半點的喜悅。
從蘇州回來以後,我推掉了所有的同學聚會,當曾經的戰友們都在把酒言歡、慶祝勝利、回憶高三、憧憬大學的時候,我躲進了自己的小屋裡,翻看高三一年積累下的卷子。試卷堆得足足有半人高,我把錯題全挑出來,重新做了一遍,發現哪兒還有漏洞馬上看書補救。就這樣,我花了一個暑假的時間,把以前高三沒時間弄明白的知識過了一遍,而且我比現在的同學多讀了一年,考年級第一是理所應當的。
新班主任把我叫到辦公室,說:“得數學者得文科天下。”我數學很好,其他科基礎也不錯,考個北大清華是很有希望的。我只是淡淡一笑輕輕點頭。與新班主任談話後,我的壓力更大了。我的高中雖是省重點,但文科卻不是強項。去年學校所有文科班沒一個考上清華、北大,復讀的成績是上了對外經貿大學,北大談何容易。
看到校友錄上同學發的大學生活照片,想到父母雖嘴上不說卻藏在心底的期望,憶起去年單調的煎熬,我開始懷疑最初的選擇,當初還不如上個不錯的二本,何必心念著北京。復讀的一年學習依舊緊張,但我每月都會抽出時間跟遠在北京享受大學燦爛生活的竣竣保持著原始的書信聯絡。
她在信裡提到五道口大學城,說她那低調而不妥協的可愛信紙是在“光合作用”買的,她在Lush的柔軟音樂裡和著午後的溫熱給我寫信。我藏在高高的書堆後,讀著她的文字,想象著傳說中的五道口。正是這些信,給了我堅持下來的理由。
【夜幕】 有夢無人省
高四的考試一如既往的多,像冰糖葫蘆似的一個接著一個,我的成績也彷彿納斯達克指數一樣,有起有伏。不過與去年的焦慮不安相比,我顯得淡定了許多,無論成績是好是壞心裡總是波瀾不驚。我學會了在周圍同學都抱怨卷子太難時,把分數丟在一邊,拿起卷子分析錯題。經過一次高三,我深知人生的起起落落實屬正常,況且人生不如意十之*,也就不必太苛求。
生活很單調,有時候走入人群,雖是熙熙攘攘卻依然感覺孤獨。有時心裡壓抑很久卻不知找誰傾訴,想跟同學訴訴苦卻又怕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別人,想對父母說卻害怕他們會因過度擔心而徹夜不眠。學校有個11層的教學樓,樓頂上有個小天台,當每次考完試需要宣洩情緒時,我都會等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走上去,俯瞰霓虹閃耀的城市夜景,仰望頭頂燦爛的星空,把那些不愉快的小情緒一吐為快。
【蕭郎】 此興生難遏
為了方便高三的同學快馬加鞭,學校把一層的教室設定為通宵自習室,節假日不休。為了不失去做題的感覺,大年三十那天,我還是風雨無阻地來到自習室。車筐裡載著滿滿的書,我騎著車穿過冷清的街道來到學校。我以為自己一定是世界上最勤勞的小蜜蜂了,但是沒想到第3排靠窗的位子早就有人了。
我佩服地驚鴻一瞥——那是一個戴著眼鏡的男生,鏡片卻遮不住他眉宇間氣宇軒昂的神態,一手託著下巴若有所思,另一手拿筆演算著習題。我找到位子坐下,他抬起頭,我們相視一笑,兩人便開始學習。晚上,我犧牲了那年的春晚,匆匆和家人吃過晚飯回到自習室,想把下午做錯的那幾道英語題總結一下。本以為沒有人會比我更努力了,卻沒想到那個男生也在。
教室裡只有我們倆,此時我們都已經把彼此佩服得五體投地了。學到10點鐘,我開始收拾書包。“現在回去,應該還可以趕上趙本山的小品。”教室裡有人在說話,我回頭,原來他正和我說話呢。後來我們一起騎車回家,聊了一路,我知道他跟我一樣也是復讀生,只差3分與清華失之交臂。我問他現在複習得怎麼樣了,他說不像去年那樣慌亂了,知道該在哪個階段做什麼,更自信更從容了。可能大家都是復讀生的緣故,很多東西彼此間深有同感。
我們每天一起上自習,騎車回家,一起做“八字還沒一撇兒”的北大清華夢。他偶爾會給我講講數學題,我在英語上也可以給他指點一二。漸漸地,我習慣一進自習室就朝他的位子看,只要能看到他坐在那裡安靜學習,我便會很安心。
【欣怡】 適逢久雨晴
日曆終於翻到了6月7日,我是多麼盼望這天的到來,一年以後我又走上了高考的戰場。鈴聲響起,拆封試卷,奮筆疾書,這個場景是那麼熟悉又是那麼陌生。一年前的心慌意亂沒有了,經過又一輪的磨鍊,我眼中多了幾分從容和堅定。
15天以後,我和爸爸媽媽守在電話機前,凌晨12點準時打電話查詢成績,每出一科成績我們都在尖叫,當報到總分667時,我的淚水奪眶而出。這時收到那個男生的簡訊:“可以一起去北京嗎?”我回復了一個笑臉。
後來,竣竣信裡提起的五道口闖入了我的生活,我穿過一條中關村大街就可以和在清華的他見面。至此,幸福像杯子裡的水溢了出來。
高考勵志真實故事
幾乎所有認識孫宇晨的人都覺得,他考入北大是個奇蹟。
2007年2月,他因獲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而參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試時,面試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讀的惠州一中位於哪個省份。
在這所在他之前從未有人考入過北大的學校裡,他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績始終徘徊在二三十分間而不得不改學文科。此後,他的成績有所好轉,但直到高三上學期結束時,仍然排在全年級100名開外。
大一時,他在《萌芽》雜誌寫下《一道論證題》,試圖向人們證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時間彌補任何的遺憾,只要你下定了決心”。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訊地址,邀請中學生和他一道證明這道題目。文章發表後兩年多裡,他收到了接近1萬封信件。
而如今,他即將以北大歷史系總分排名第一的成績結束4年的本科學業。
沉浸於文學世界不可自拔成績在全班穩居倒數前十
整個中學階段,孫宇晨從來都不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好學生”。初中時他就讀於一所寄宿制學校,他對3年初中生活的記憶,大多與網遊有關。為了玩網遊,他常常裝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親熟睡後溜去網咖,再在清晨父親睡醒之前趕回家。
中考前他突然“覺醒”,用功學習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進入高中後,他對網遊的熱情驟減,因為他發現了新的興趣點小說。受在大學中文系任教的父親影響,他接觸了王小波的作品,並因此開始瘋狂閱讀各類小說。他說:“沉溺於小說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有一個引誘者,我的引誘者就是王小波。”
在王小波“時代三部曲”的“引誘”之下,他整日沉浸於文學的世界中不可自拔。他如此形容自己的高一生活:
“將課表裡的中英數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說或者是文學;整天待在圖書館不出來;考語文的時候,花半個小時做作文的題目,然後花兩個小時寫一篇3000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後就被打了個10分;花一個星期的時間蹲在圖書館寫實驗小說,寫好交給大家評判,只要有一個人說不喜歡就燒掉,如果大家都喜歡就投稿,然後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讀全部改成詩歌朗誦,在全班嘈雜的背古文環境下,舉起白話詩的大旗……”
與這種率性灑脫相伴隨的,是考試成績的紅燈高掛。這其實在所難免除了班主任的英語***論壇***課不方便逃課外,其他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圖書館看小說。全班48個人,他的成績“穩居倒數前十”,老師們對他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學***、衝汕大***汕頭大學***”。
那時的孫宇晨認為,應試教育和文學理想是對立的,因為二者的根本性質不同,一個是以機械的速度訓練為根本,一個要以才華為根本。在他看來,接受“全面平庸”的應試教育近乎“奇恥大辱”,“有限的時間與精力無法覆蓋諸多不擅長的學科,數學對於一個專於文史的人來說,真可謂是慘痛的悲劇。”他因此而並不在乎考試成績,即使全科掛紅燈也無所謂,只是害怕讓父母知道,“因為他們已經不好意思打我了,畢竟我已經長得比他們還高”。
必須縱身跳入應試教育的河水中儘管也許會將稜角沖刷乾淨
帶著二三十分的數學、物理成績,孫宇晨在高二時不得不選擇轉為文科生。此時的他發現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時那樣不帶任何功利性地“為了看書而看書”,而已經開始渴望得到別人的承認。他堅信自己有著過人的才能,而身邊的很多同學卻“不知道這世界上除了做題還有何物”。
但現實卻不斷地給他挫敗感,“400多分的成績,我連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他覺得應試教育總有些使他“備感恥辱”的等級化儀式和細節:按照學校規定,考試時的座位順序要按照上次考試的排名依次排定,他所在班級的教室是第一考場,而他每次考試都要提著書包“灰頭土臉”地挪至第三甚至第四考場。
一次考試時,他看到以往一直排在年級前五的同班女生也到了第三考場,他便有點幸災樂禍地去譏諷她,但那個女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上次考試期間生病了,英語沒考。”
強烈的碰壁感使他開始考慮與常規的升學之路徹底決裂,他開始想辦法給自己找一條出路,一條不是高考***微博***的出路。那時的他覺得,參加高考是對應試教育的妥協,“是一種相當可恥的行為”。他堅信自己的才華能讓自己通過一條不用參加高考的路徑,進入理想的大學。
帶著極高的期望,他先後報名參加了第八屆新概念作文大賽和北京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結果卻黯然落選。這對他產生了極大的打擊,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縱身跳入應試教育的河水中,儘管它也許會將我這塊石頭的稜角沖刷乾淨”。
他為自己定下五項要求:第一是把所有與應試無關的書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適的晚年談話錄;第二是絕對不進圖書館,所有課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對老師的愛憎,以獲得應試的知識為目的;第四是保證晚自修的時間,3小時積極進行應試訓練;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計劃,並嚴格完成。
帶著450分左右的模擬考試成績和上述五項對自己的要求,孫宇晨進入了高三。他給自己偷偷定下衝刺目標:中山大學,“極限的非分之想”,則是中國人民大學,王小波的母校。
一年時間成功完成從三本到北大的衝刺
孫宇晨執行五項要求的初始階段,成效並不明顯。他覺得在應試教育體系之中,“壞學生”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學生”更多的代價,“眾所周知,這年頭老師都不怎麼願意幫助後進生。”但他覺得自己已經沒有選擇,“就像一個人臨死的時候,他只想活,沒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來,到了高三的衝刺期,方法已經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態度和堅持。
漸漸地,他的成績逼近了600分,但增長勢頭也就此放緩。他的成績在590分至600分之間徘徊了很久,他意識到,自己陷入了瓶頸期。在廣東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績將意味著他很有可能無法考上重點大學。
而就在此時,他獲得了第九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複試資格。當時距離高考,還有6個月。
老師和父母都勸他不要去上海蔘加複試,因為這將讓他缺課至少兩週,對於一個成績正處於瓶頸期亟須突破的高三學生而言,兩個星期的意義似乎不言自明。但孫宇晨覺得自己“理想主義開始重新萌動”,拋下所有顧慮,前往上海蔘加複試。
事實證明,他作出了正確的選擇。他順利拿到一等獎,隨後的高校見面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程鬱綴和招生辦公室主任劉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義,給予了他參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資格,可在高考時於錄取分數線下20分錄取。而這意味著,若想考入北大,他還需要在剩下的5個月內將成績再提高50分。
此後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此前最頭疼的英語,從參加完“新概念”後的第一次考試起就徹底衝破了瓶頸此前他的英語成績從未上過100分,而自那次考試起,就從未下過11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績,也都在穩步提升。
他後來如此解釋這種“完完全全的飛躍”:每個人的潛能其實往往是被過低的自我預期所壓抑,而過低的自我預期則源於外在制度壓迫。他覺得,應試教育的深層次問題在於分數崇拜,強調全面平庸。“在應試教育話語體系中,所謂好學生皆是成績好的,壞學生皆是成績壞的,分數評價變成了道德價值判斷,人格被分數體系不斷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為奇了。”在他看來,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獎肯定,是成功的關鍵性因素。
在他前進的腳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終考出語文115分、數學132分、英語130分、綜合146分、歷史127分、總分650分的出色成績,成功完成了從三本向北大的衝刺。
在北大相對更加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中,他如魚得水。他先習中文,後學歷史,成績穩居歷史系第一。他擔任北大西學社社長,代表北大赴荷蘭海牙參加世界模擬聯合國大會,還曾獲演講十佳稱號。
在那篇引來近萬封回信的《一道論證題》的結尾,他如此寫道:“我相信自己的才華從來沒有被應試教育的河水沖刷殆盡,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戰了應試教育。最後,我僅僅有兩點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現實低頭;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幫我做這道題目,我希望它在你們每個人身上都成立。”
高考勵志差生逆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