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別讓我受傷的散文
親情,有時是會受傷的。一個疏忽,也許你不覺得,但等你發現了,卻是後悔來不及彌補了,甚至還會留下一輩子的愧疚和遺憾。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別讓親情受了傷
無論你身在何方,做著什麼,心中都有一份牽掛,牽掛著我們愛的那些人。而每逢過節,倍感思親,這份牽掛就顯得尤為突出。
一切都源於“家”。有了家,才有了親人,有了親人,才有了親情。也許你在為生活奔波忙碌著,也許你在為理想努力奮鬥著,但無論你有多忙,親情是不容疏忽的。一條簡訊,一個電話,一聲問候,遠也好,近也好,只要牽掛就好。而我,卻因為疏忽,在這份親情上留下了一個無法彌補的傷口。
端午節後的早晨,鬧鈴準時響了,我拿起手機,卻發現多了一條未讀簡訊。是父親發來的,“我在外面打工,過節的時候你們怎麼沒有問過一聲,想一想:是為我自己還是為了你們。”我的心頓時一震,說不出來的感覺,更多的是愧疚。我沒想到我的疏忽,卻深深傷了父親的心。我一時竟不知道做什麼,就那樣呆坐著,回憶著過去的一幕幕。我想給父親打過去,拿起了手機卻又停住了,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向父親道歉。我看到簡訊是昨晚十二點多發來的,我能想到父親有多麼傷心,也許他等了一整天,卻等不到我這個兒子的問候簡訊。我真是太不孝了。中午的時候,我撥通了電話,我聽到父親的聲音是顫抖著的,不知道是激動還是什麼,而我竟不知道說些什麼好,明明想好的話到了嘴邊卻又說不出來,只是問了問近況、身體什麼的就掛了。
這段時間,我是很忙。為了準備考試,經常是早出晚歸,忙的焦頭爛耳。這個端午節,我根本就沒有當做節日,照樣忙碌著複習,更是忘了為親人送上問候的簡訊。然而我錯了,我不過節並不代表著別人不過節。我的一個疏忽,卻傷了父親的心,造成了親情的缺口。
親情,有時是會受傷的。一個疏忽,也許你不覺得,但等你發現了,卻是後悔來不及彌補了,甚至還會留下一輩子的愧疚和遺憾。在新聞中看到,一位女士在端午節買了禮品去看望獨居的父親,卻發現父親早已死去多人而沒有被人發現。這樣的遺憾,如果發生,也許會讓我們痛心疾首,一輩子無法原諒自己。所以,無論你有多忙,抽出點時間,問候一聲或是回家看看,別讓親情受了傷。
遠方的遊子,當你看到異鄉的月亮,想想家中的父母,他們也在想你;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想想家中的父母,他們也在掛念著你。你可以失去愛情,可以沒有友情,但你不能沒有親情。家,永遠是你四處漂泊的港灣。記住,別讓愛打了折扣,別讓親情受了傷!
:別讓善良受傷
同事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天,張和朋友開車去外地辦事,走著走著,忽然,他看到前面圍了一大群人,把道路擁堵了,無奈,他下了車,到近前一看,只見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人躺在路上,昏迷不醒。很多人圍觀,但都無動於衷。張想,這樣也不是個事啊,不管怎麼樣,總要去看病吧。於是,張就想把病人拉到醫院去,同去的朋友善意提醒著:“還是別找麻煩吧,萬一……”。
朋友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媒體,網路這樣的事報道了很多,沒人不知。小偷偷東西,抓小偷的捱了打,可被搶的人若無其事。老太太倒地,被人扶起,可竟吃了官司,還賠了錢。見義勇為的青年,被人砍得傷痕累累,可被救之人竟逃之夭夭……張知道,張什麼都知道,這社會,這風氣,唉!張嘆了口氣。可知道又怎麼樣?總不能見死不救吧,佛家講慈悲,張不信佛,但他還有良心,做人最起碼的良心。
禁不住張的一再堅持,最後,張和同事把病人抬上了車,拉到了醫院門口,也許是因為車子的一路顛簸,病人竟醒了過來,精神尚好,看來也沒什麼大礙。於是,他們對病人說:你也醒了,你就自己進去檢查一下吧”。說完,就想讓病人下車,可沒想到,那人說什麼也不下車,還振振有詞地說:“我也不知我是怎麼倒的,既然你給我拉來了,那就是你撞的,你給我看病去吧。”瞧,還真的賴上了。張一聽,火騰地一下就上來了,氣不打一處來。旁邊一同來的朋友忍不住了,大聲埋怨著:我說不讓你拉,你偏拉,你看怎麼樣”?張看了那人一眼,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又敘說了一遍,可那人無論怎麼說,就是不下車。張急了:“你下不下”?“不下”。一付耍賴皮的樣子。張二話不說,一腳把他踹下了車。兩人開起車,揚長而去。
無語,真的無語了。
且不說張們做的對不對。就說那個病人,人家好心把你拉來了,不感謝也就罷了,怎麼就不問青紅皁白地誣陷好人呢?難怪現在有的人撞了人就跑,沒撞死還要撞,難怪那麼多人圍觀,竟沒人一個人上前,看來,這也應該似乎可以理解了。原來,這個社會,做好人——難啊。人性的善,受到了惡的挑戰。這世道,這人心,何時變得這樣冰冷,走在這樣的世間,感覺心——好冷,人——好孤單!
我嘆息,中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一向崇尚“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孔子要我們仁,愛人,孟子教我們義,仁義,墨子讓我們兼愛,佛家讓我們慈悲,這純樸的風尚,何時已蕩然無存!助人為樂,拾金不昧,尊老愛幼,這良好的風氣,何時已消聲匿跡!不但如此,卻反其道而行之,以怨報德,恩將仇報,誣陷好人,良心何在?小時候聽說過天狗吃月的故事,可從沒沒聽說過天狗也會吃掉人的良心!嗚呼,我說不出話!
我無法譴責那個把人踹下車,揚長而去的人。因為,這事放在誰身上,也會氣憤!他不是聖人,也不是賢人,也許脾氣還大的很,他只是一個凡人,一個混在人群中,誰也不會注意的草民,他有著平凡人的善良,也有著平凡人的狹隘,就是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人,在眾多人圍觀的時候,能有勇氣,管這個“閒事”,已經夠讓人感到溫暖的了,還苛求什麼呢?
我呼籲的是,有些心中只有自己的人們,當你遇到難處,當你遇上好人,也善良一次,不求你回報感恩,不求你說聲謝謝,但也別歪曲誤解他人的善意,讓好人寒心。
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其實,善良本就植根於我們的心中,只是有些人的善讓惡掩蓋了起來,才沒有展露於外,而更多人的善,不敢表現出來,是怕自己受到牽連,好心不得好報。過去做壞事心驚膽戰,可如今做好事也提心吊膽,這真是社會的悲哀。
也許,這不過是一片小小的烏雲,我們沒有必要為一葉障目,就不見了森林。但這片烏雲淋溼的,是所有善良的心。如果人的心寒冷了,這個社會還能溫暖麼?什麼時候,我們會為付出愛而歡欣,而不是難過,憤怒?什麼時候,我們會為得到愛而感恩,而不是懷疑,猜忌?什麼時候,我們不再讓善良受傷?盼望著,盼望著…………
:尊重老兵,別讓他們身心再受傷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
我最近就交了一個益友,因為我讀到了一本好書——軍旅作家唐雪元的《兵心如虹》。
世事煩擾,說實話,我已經對讀書好像已經自四川大學研究生學業結束後就感覺有些“見書犯暈”了,即便好不容易捧起了書,也只是翻一翻,少有靜心費時讀完的。
因雪元兄我是認識的且交情不錯,他的大作,我自然是要翻一翻的,殊不料、這一翻就翻進去了,接連一週都“翻”進去了——9部文字,如同9部精彩的電影,令人大乎過癮。這其中,我尤對《老將軍》一文感觸頗深。
小說中,老將軍楊司令老了後,最開心的事就是和老戰友王政委喝酒敘舊,一起憶起他們曾有的崢嶸歲月,感懷於在槍林彈雨中的勇猛,危難時刻相互幫助的深情。當然,更免不了面對歲月的流逝,曾經勇猛無敵的司令也只能成天臥在病房裡,忍受著病魔的折磨。還得面對子女對自己遺產的“垂涎”,即將逝去的老將軍,還得完成人生的最後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將“家產”合理地進行分配。
其實,相比文中的楊司令老了後的略感落寞,還有更多的抗戰年代的老兵更值得我們去尊重。他們同樣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對國家、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於他們沒有職位,只是一個“兵”,就不能享受到特殊對待。多少年過去,這些無名的老兵早已從意氣風發的少年,變成了耄耋老翁。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戰後都默默無聞,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僥倖地走過了槍林彈雨,又飽嘗世事冷暖。如今,他們大都年老體弱,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大多孤獨地數著歲月或者與子女、親人過著清苦的生活。如今,國家逐漸強大,但老兵們卻逐漸衰老了,如果我們對他們不管不問,任其自生自滅,這不免有點“過河拆橋”。
其實,世界上其他國家有些善待老兵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鑑。美國不僅設立了規模龐大的“老兵節”,還為退伍軍人提供終身享受醫療和政府福利的優惠。而俄羅斯的做法看起來更注重精神層面,除向25.2萬名老兵授予國家勳章,撥發一筆津貼外,還以部分戰爭英雄的名字命名街道,以加深年輕人對衛國戰爭的瞭解。我們身邊也有些個人發起的尊重老兵活動,值得頌揚。比如《瞭望東方週刊》記者孫春龍,正是在他倡導的“遠征軍老兵,我帶你們回家”,讓部分長期流落他鄉的老兵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能夠重回家園。
尊重老兵,不僅是對老兵們個人價值、信仰、生命的尊重,其實更加是對一個民族、國家歷史的尊敬。
不能再讓老兵身心都受傷了!無錢治病、被開發商攆出家門……社會在轉型期的陣痛不應由老兵埋單,相反,理應讓他們感受到社會進步的福祉,因為整個社會穩定的柱石是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捍衛的。
作家唐雪元,是一名在軍營度過了8年美好青春年華的軍人,他雖然現在離開了軍營,但依舊用筆書寫著軍中的點點滴滴。既有“秀髮拂過鋼槍”中的感人愛情,也有“兵心如虹”中體現的軍人獨特風采,無論以何種形式,作家都將那一身“橄欖綠”當做了人生中最出彩的色調。我堅信,他必將會以“我以我筆寫軍旅”的情懷,繼續書寫更加優美的軍旅題材供讀者品鑑。
看過的人還看了:
描寫別讓我受傷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