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拜年的歷史由來和傳說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春節拜年的由來是什麼?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有相關的歷史傳說。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春節拜年的來歷。

  春節拜年的歷史由來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必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之。拜年的傳統正確時間應該是除夕零點以後,這個時候新的一年真正開始大家互相祝賀,而早於零點就屬於拜早年,而這個時候新年並未到來拜年顯得有點敷衍,如果晚於正月初十就屬於晚年了,這個時候新年的喜慶氣息已經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新衣,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間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到宋代,親朋好友之間會相互送帖致賀,這就是早期的賀年片。到了明代,賀年片設計更加完美、精緻,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上了“新年快樂”,祝福語。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簡訊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把它叫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有一年,年又來到村子,人們發現它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於是又一年,當年來之前,人們在門上貼紅紙,掛紅燈籠,年來了,人們用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往地上摔,發出響亮的聲音,終於,年被趕跑了。於是,後來人們都有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的習俗。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 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裡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餘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秦漢以來萬千的風首朝賀。自明清開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平輩間拱手致語。拜親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現代多行團拜,歲末郵寄賀年片和賀年信。

  拜年手勢“男左女右”的由來

  中國自古便有“男左女右”的區分,這與中國哲學的陰陽思想有關:

  男子剛烈,屬陽於左,女子溫柔和順,守陰於右。而拜年的手勢,也有男女之分。

  據《禮記·內則》記載,日常結髮,男子結左,女子結右。因此,拜年手勢有講究,男女有別千萬不能錯。

  標準的男子拜年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如左右手弄反的話,那可是哀拳,報喪、求饒才用。“男左女右”的習俗還和古代人的哲學觀關係非常緊密。

  在傳統文化的概念裡,宇宙中貫通事物的兩個對立面就是陰陽。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長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將其歸類分為大、長、上、左為陽,小、短、下、右為陰。陽者剛強,陰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剛強屬於陽於左,女子溫柔屬於陰於右。

  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對右拳或包或蓋,這樣的作揖手勢是“吉祥”。

  中國古代有以左為尊的說法,作揖時,左手在上,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反之,右手抱左手則為“凶拜”,一般用於喪禮。

  兩個大拇指要並齊,不能左手的壓了右手,或右手的壓了左手。拜年時手晃三下即可。

  春節拜年與忌門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係,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裡,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但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所以拜年的時限可以延長到正月十五燈節左右。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後補行的,謂之“拜晚年”。

  民國後至現在,親友間相互拜年、晚輩給長輩拜年、同事間互訪,以及團拜、宴會、晚會、茶話會等恭賀新年的形式也很盛行。


春節拜年的歷史由來和傳說
盼望春節到來的作文
相關知識
春節拜年的歷史由來和傳說
春節拜年的歷史由來和傳說
小年的歷史由來
元宵節的故事由來和傳說
關於黃河的歷史故事和傳說介紹
春節拜年的由來習俗來歷故事
春節拜年的由來習俗來歷故事
春節拜年的禮儀要注意什麼
春節拜年的禮儀常識有哪些
春節拜年的祝福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