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和職場之間究竟脫節在哪兒
實踐證明,在工作中影響我們看待問題、分析處理問題、為人處事方式、以及辦事效率等方面,往往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在潛移默化地起作用。大學生儘早地培養職場思維,有利於適應職場環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學生思維和職場思維的區別
大學校園和職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大學生在進入職場前或初入職場,都有必要詳細的瞭解學生思維和職場思維的差異。
第一,標準不一樣。在學校,大學生有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老師、同樣的期末試卷,起點和考核標準一致,就包括閱讀理解也有標準答案。但在職場中,由於進公司時間不一樣,個人領悟能力不一樣,所擁有的技能起點就不一樣。工作中的成績更多是靠團隊來一起創造,目標一致,但是完成任務的方案不止一個,沒有最好的答案。
第二,過程不一樣。在處理問題過程中,學生思維還是停留在等待領導督促才被動完成,以掌握科學知識,瞭解事物普遍規律,以論證結果為導向,而職場思維則要求自己主動解決問題,終身學習,對工作中出現的疑難雜症,有針對性的解決,以個性化服務為導向。
第三,方式不一樣。作為學生,學習和考試都得靠自己,不能由別人替代或藉助工具。而工作中,服務物件千差萬別,工作任務的完成往往需要分工協作,多項資源綜合運用。學生思維又多以文字元號為中介,一般遵循邏輯思維的規則,但職場思維千變萬化,除了文字元號、事物、表情、動作等,猜測、感覺、直覺等也是職場思維的常態。
大學生應培養6個職場思維
1.合作共計
合作的前提是要看得起人。可是有的員工眼裡只有領導、只有薪資、只有他自己,沒有同事。他認為同事是他的競爭對手,跟我有利害關係的就小心維護,在我面前沒有競爭力的,就愛理不理。實際上這種利己主義、功利思維是把雙刃劍,他終將勞心勞力,工作得不開心。
每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資源有多有少,職場中,每一個崗位每一個角色都有他特定的作用,就像一架飛機,任何一個螺絲鬆了,都會埋下安全隱患一樣。大學生初入職場,要以運動的觀點看待組織的每一個角色,雖然別人現在某些方面不足,可是他在暗自下功夫學習,你走垂直路線,他在走平行路線,不見得你是最優秀的。你看得起他,他就看得起你;你支援他,他也會給你薄面;你拒人千里,他也會給你臉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計,成就別人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2.多工切換
我們仔細去研究崗位職責,一般在最後邊都會加一條叫“其他工作”,有很多員工往往還會身兼多職。一個員工一天或一週,會接到N個工作任務是常見的情況。
一些大學生才到工作崗位,他們看起來很忙的樣子,卻抓不住工作的重點,這裡出錯那裡也有問題,領導不放心,自己也過得不開心,忙碌到最後,是自己感動了自己,這是偽工作。
當接到工作任務的時候,我們不是馬上埋頭就做,而是要停下來,在腦子裡馬上建立一張一張的工作表單,你要分清這些工作任務的優先順序,但不是明確了優先順序後就放心的從前往後做。現實中,我們還需要訓練在幾個表單間工作任務隨時切換的能力,因為你面臨的客戶、領導因為一些因素的變化,他們對工作的要求也就跟著變動。邊做邊溝通,邊做邊切換,我們才忙有成效。
3.由點到面
公司裡邊一些員工業績一直很好,同事很羨慕,他每次總是謙虛的笑笑,然後淡淡地說,其實主要是運氣好而已。我想很少有人真的會相信是他說的運氣好而已。他能經常把握住機會,那一定是在某些方面下足了功夫。
當你認為你還是個實習生而已,他已經把自己當正式員工了;當你還在糾結工資那麼低只有兩三千塊的時候,他已經在做五六千塊的事情了;當你還認為自己只是個前臺的時候,他已經學會了文案、設計、運營該做的事情了。一個人的業務能力強,絕不是在重複已有的經驗,一定是在這個職位上,做出了超越這個職位本身的業績和表現。
做好本職工作是遠遠不夠的,最多隻能說明你所做的事情剛好與你到手的薪水相匹配而已。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中有所突破,一定要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去接觸團隊裡其他的人,去了解你自己工作範圍以外的工作,站在一個高度審視整個團隊專案運作環節,從關注點到面的轉變。
從點到面的轉變,一是需要我們提高工作效率,挪出一些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二是要與團隊融洽相處,經常請教你的領導、同事、同行等。
4.結果導向
從小學到大學,我們的家長、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勤奮、要笨鳥先飛,教師在跟家長交流的時候總是會說“雖然這孩子這次沒有考好,但是他平時很勤奮,學習態度很好,也很禮貌,下次考好就行了。”老師和家長都抱著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如果勤奮可以致勝,付出就有回報,那大家勤勤懇懇就好了,但事實上在我們國家起早摸黑勤勞的人民有很多,結果往往不令人滿意。
只有在自然科學領域才存在確定的標準答案,在社會生活領域,影響結果的因素通常不僅僅是“勤奮”和“努力”,其他不受人主觀意志掌控的因素有很多。在職場,業績等於考核資料加N,這裡N包括態度、儀表、行為、表達等。你的工作沒有結果,或結果不夠好,說我努力了,有什麼用?職場中沒有校園式的包容,不太看重眼淚,更關注你做了什麼,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不是坐下來嚎啕大哭,而是趕緊爬起來,反省自己,加把勁,迎頭趕上別人。
一份工作努力很重要,但努力並不意味著僅僅是勞動量的積累,而不動腦子,如電燈不亮了,我們得判斷是哪裡出了問題,找到問題的關鍵,才會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在現實中,你負責的事務性工作越多、越複雜,個人勤奮的作用已經很有限,個人必須依靠外力,要溝通協調各種資源來高效的完成工作。
5.品牌意識
在自媒體時代,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個人職場品牌意識越來越重要,品牌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群體中的口碑、耳濡目染的各種無形中的推廣。
去年畢業的學生小D,成功應聘上了一家公司的會計助力崗位,在同時報到的新人中,小D的字寫得特別好,“書法小D”成了領導、同事對他的第一印象。工作中相處後,大家發現小D的辦公桌總是收拾得井井有條,歌也唱得很好,而且瞭解到他在學校的時候已經擔任多年的節目主持人,於是公司同事結婚寫請帖、婚禮主持、公司活動主持第一個想到的是他。
在職場上,我們也發現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口才很好,業務能力不錯,相貌出眾,也掌握了很多人際交往的技巧,可是與人相處的時候總是讓人感覺這人很“不靠譜”,於是大家小心翼翼地跟他共事,而他自己也很苦惱。
職場新人在某一個或幾個方面有突出的能力所形成的良好口碑,就是一個人的職場品牌,它來源於對自身優勢的發揮,也來源於不斷學習所掌握的工作技能,更體現在一個人平時工作作風上。
6.合二為一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員工抱怨說下班後領導又交代工作上的事情,他覺得生活被工作佔據,他很想不理會那些讓他頭痛的工作,卻又擔心領導不高興影響升職加薪,邊做邊冒火,心情複雜,這樣的迴圈一次又一次。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成為話題,在現實生活中,工作和生活是很難截然分開的。工作和生活對立,是職場新人走向職場老人過程中,容易出現“職業倦怠”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實,工作不單是為公司,也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不應那麼明顯,工作和生活合二為一,成為一個統一體,就意味著我們要從中體會到快樂、意義和滿足,走正能量路線,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就跟騎自行車一樣,定是人車合一,要盯著遠方才好平衡,如果盯著腳下,車就倒了,而且騎得快比慢更容易平衡,路直就直著走,路彎就彎著走,路直多欣賞風景,路彎就提前減速、保持車距。
大學生應如何培養職場思維
1.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個班上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他不一定是在智商上完勝其他同學,而是擁有高度自律和良好的習慣。工作和讀書也是一樣,在職場沒有好的行為習慣,就不會有持續的超強工作能力。一個員工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在職場中就會收穫更多的正向的反饋,而這種正向的反饋,又會讓員工在潛意識裡對單位認同,加強對這份工作的理解,最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2.善於閱讀
一個人一生是短暫的、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經歷所有的職場人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實現。閱讀是一個人瞭解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模式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應該多涉獵不同的知識領域,泛讀和精讀相結合。每一篇文章,每一本書籍都會為我們開啟看待這個世界的另一扇窗戶。通過閱讀,可以拓展大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自我,學會換位思考,提升溝通技能和表達能力等。
3.培養學習歸納能力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不通過學習就可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大學生的學習應該不拘泥於書本,任何人的優點和任何問題的來龍去脈都可以成為學習的源頭。
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大學生還應該善於觀察人物心理的變化和事物間的聯絡,知微見著,歸納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也是形成良好的職場思維的關鍵。
4.參加社會實踐
人一輩子,都是在經歷坎坷,克服困難中成長。大學生走出校園這個象牙塔,利用空餘時間,走上工作崗位上去真實體味人生百態,書本知識才能得以檢驗、充實和豐富,才能真正變成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才能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內涵。同時,社會實踐又是大學生完成教學計劃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大學生了解社會、感悟人生、成長就業的重要方式。
總的來講,思維方式不同,人們就會產生不同的行為模式,它是大學生和職場人的差別所在,也是職場中員工間差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職場中,沒有什麼問題是不可以溝通的,沒有什麼矛盾是不能化解的,關鍵是我們看待、分析問題的思維角度的培養和調整。
在職場上新人如何委婉拒絕同事無休止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