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反思
小學數學反思性教學是針對傳統的單一性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來的,關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我大膽改變教材沒有使用課本上的情景圖,安排了複習積變化的規律,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於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麼這麼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麼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後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4、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判斷小數的位數,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後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覺得困惑的是,在前面這一部分我讓學生髮現規律,運用規律去口算,然後去筆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學的過程是流暢的,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充套件,學生掌握的情況也是很好的,
但過多的暗示是否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不鋪墊,直接出示小數乘整數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好些
課的下半部分,學生對計算已經不感興趣了,有幾個孩子已經開小差了,事後調查得知,他們覺得問題太簡單了,就是積的小數位數的問題,只要移動小數點位置就行了,計算沒有什麼多大意思.學生說得是實話,最近學的都是計算,都是討論計算方法,而計算方法的發現有時不需要讓他們經歷發現、探究的過程,更多的是老師的提醒和告訴,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怎麼喜歡被動的接受呢。看來計算的教學還需要教師將練習的形式變的豐富些,吸引學生的眼球和大腦。
《小數乘法》的單元反思
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感受自己最成功的一課時是擷取積的近似值,之所以有良好感覺,主要是新理念,活課堂,多創新,多思維的作用,在此具體就不展開,因為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需要反思過去,成就未來。
每次上課總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教學內容總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師要慢半拍;;平時作業有學生總也會出現拖拉現象;作業正確率不高;計算性錯誤屢錯屢犯;對於簡便計算中乘法分配率的運用總有學生不明白,總會有人出現把加號改寫成乘號;對於單位的換算這一單元知識涉及較少,學生遇到時出現錯誤百出的情況。
1、把一部分口算練習放在課堂加上對答案,佔用了一定的時間,但對於此涉及本人覺得還是有其必要性,這樣的競賽性口算練習可增強學生口算能力;
2、知識性內容講的過多;***多些體驗,少些灌輸***
3、課堂教學形式不夠靈活;***應使用多種形式***
4、作業一開始沒有全部抓住,有鬆懈;***正在改善中***
5、對於作業質量沒有嚴抓,使學生感到作業對錯無所謂,錯了改一下也很快;***正在實行新的措施,改善作業質量,拒收不合格產品***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小數除法可以根據小數點處理的方法不同,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另一種是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由於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通過商不變的性質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來計算,所以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是學習小數除法計算的基礎,一定要讓學生弄清算理,切實掌握。因此教學時利用很長時間進行探究,做到了水到渠成。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步驟與整數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決小數點的位置問題。為了說明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計算中在除過被除數的整數部分後還有餘數,要著重說明把它化成用較小的計數單位表示的數,並與被除數中原有的同單位的數合併在一起,再繼續除。例如,除到個位餘3,把3化成30個十分之一,並與被除數中原來十分位上的6合在一起,是36個十分之一。除的時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由於要除的數是用小數計數單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數,以後的商也應該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因此,要在商的個位數字的右面點上小數點來表示。從而說明了商裡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以往過去的計算教學多采用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的方法進行教學。但這種教學方法十分的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不好。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打破常規,在教學中大膽採用嘗試教學法,利用學生已有經驗進行自主探索學習。在教學方法之前為了給學生探索創造條件,探討後,學生進行彙報。對於正確的方法給予肯定,而錯誤的方法給予鼓勵。並且為找尋正確的思路,引導學生分別用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和轉化為整數除法的兩種思路進行解題。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對問題的轉化能力,這也是本節課設計中的一個難點。讓學生自己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數學的綜合能力。
本節課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情境的創設要簡明一些,把時間縮短,儘快切入主題。
2、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既要關注學生是否在聽課,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特別是在學生練習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計算過程。
3、難點處理的不是很到位。在這個教學中,要多讓學生說一說算理,自己感悟到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4、數學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絡。在課堂上雖然與生活聯絡起來了,但沒有真正與生活聯絡,應讓學生明白,購物時並不是量大優惠就買多的,而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購買物品。
《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通過作業情況的反饋來看,學生對於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錯誤的地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能順利的移動小數點。通過移動小數點把除數變成整數,所有的學生都知道,也都能順利完成,關鍵是後進生總是忘了同樣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或者移動得次數與除數不一致。雖然他們知道除數與被除數的小數點移動是根據商不變的性質來的,但是他們在做作業的時候,就忘記了。
二、在完成豎式的過程中,數位對不齊。這也是部分學生錯誤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原來的小數點對齊。
總結列豎式的過程進行細化:1、移動除數的小數點,移動幾次變成整數。2、被除數也移動同樣的次數。3、在商的位置上標上小數點,與被除數對齊。4、用整數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突出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夠時先在商的位置上寫0,再拉下一個數。
《小數除法***二***》教學反思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數學計算方面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如何使枯燥的計算課上得生動,使學生主動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採用新舊知識的比較,在引入時,讓學生練習兩題:36.18÷184.5÷15將例題改為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學生有這樣的生活經驗,考慮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引導學生通過與舊知識的比較,發現新舊知識的主要區別是“除數由整數變成了小數”。用我們學過的本領解決今天的除法是小數的除法 小組討論。這時學生的思維就會變得十分活躍,想出解決問題的許多辦法:有的組聯想到利用商不變性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倍,;也有的組聯想到化成較低單位的數。通過討論,實踐得出結論。這些結論都來自學生,是學生主動獲得的。激發了興趣,培養了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對所學內容進行分析、歸納、總結、聯想,從中發現新結論。讓學生通過聯想,喚起他們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從而開闊思路,產生新的設想,提高創造效能力。
在練習中錯誤較多,將學生的錯誤案例作為新教學資源。學生在練習中產生的錯題讓學生找錯改正,效果大於讓學生做書上改錯題。讓同學們判斷,分析,訂正即對新知的鞏固練習,又起到學生間互相幫助效果,學生印象更深。通過學生自己學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得出了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通過後面練習發現效果很好。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上過課後,我總有或多或少的感慨與反思。針對自己《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談一談自己的反思。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們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在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對我們五年級孩子來說,本課內容較為抽象與枯燥,教學有一定難度。我認真思考了課程標準中關於字母表示數部分的目標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識技能的掌握應用要求上,怎樣“注重、強調讓學生充分體驗和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十分重要。所以我設計了試圖讓學生充分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的教學環節。
1、課的一開始,我試圖用生活中的大量含有字母的例子引入《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下面的課題。但從實際的教學過程來看,似乎效果不是很理想。我課後反思、總結,發現這些例子雖然在表面上聯絡了生活,但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數學元素與內涵,沒有為下面的學習作好知識上的聯絡。
2、字母簡寫的過程,知識點相當多。很多地方並沒有開展探究的價值。在試教時我採用“自學”方式,但學生普遍理解有困難。因此,在教學方式選擇上,部分環節我選擇了以老師講授為主,讓學生通過有意義的接受來鞏固認知,節約了教學的時間資源,優化了教學程式。但在具體處理時,個人認為還可以更講究教學層次,更精當些。
縱觀全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後教學中應多注意,為再次教學打好基礎。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
學生經歷由天平上的具體操作抽象為代數問題的過程,能用等式的性質***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對於解比較簡單的方程,學生並不陌生。
比如:x+4=7學生能夠很快說出x=3,但是就方程的書寫規範來說,有必要一開始就強化訓練,老師規範的板書,以發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強勢效應,促進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對於稍複雜的方程要放手讓學生去試一試,這樣就可以使探究式課堂教學進入一個理想的境界。
不難看出,學生經歷了把運算子號“+”看錯成了“-”,又自行改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緊張、焦急、期待,成功的感覺,這時的數學學習已進入了學生的內心,併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真正落實了《數學課程標準》中“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標,在這個思維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和發現錯誤又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老師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也體現在耐心的等待,熱切的期待的教學行為上,老師的教學行為充滿了人文關懷的氣息,微笑的臉龐、期待的眼神、鼓勵的話語,無時無刻不使學生感到這不僅是數學學習的過程,更是一種生命交往的過程,學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間,不然,他怎麼會對老師說“老師,我太緊張了”,這是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自己不安的複雜情緒的表現。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如果在課堂中多一些耐心和期待,就會有更多的愛灑向更多的學生,學生的人生歷程中就會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氣,多一份靈氣。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通過教學感觸很多,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要注重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
我們在教學中一貫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數學教學中,就是要注重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專業思想方法即解決數學具體問題時所採用的方式、途徑、手段,它是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行為。因此,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運算、演算例題等一些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學會掌握一些研究數學的基本方法,從而獲得獨立思考的自學能力。
在這節課中,我開始引入情境,引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那就是求面積,使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面積測量的方法有兩種,這兩種方法不僅適用於長方形,同樣還適用於其它的平面圖形。這不僅為學生接下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提供了方法,還為學生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二、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地通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課堂教學中充分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它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以及人的認知過程,體現了數學教育的實質性價值。
在我這節課中,我設計了猜一猜、剪一剪、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麼關係?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後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要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整個教育界現在都在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所謂“互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師生要有交往,生生要有交往,不能是教師的“滿堂灌”、“滿堂問”、“滿堂練”。師生應該互有問答,學生與學生之間要互有問答。在這節課中,教師始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學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關係,產生教與學之間的共鳴。
例如:驗證完猜想後,師問:兩種猜想,兩個結果,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哪一個才是我們要的間接測量的先進方法呢?還有當學生展示完自己的方法後,教師引導:你認為他的方法怎麼樣?好在哪兒?你還有什麼問題?通過教師設計的這些問題,不斷地把課堂引上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高潮。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在梯形的面積計算一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通過複習,讓學生明白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與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方法相似,都是把不熟悉的平面圖形轉化為熟悉的平面圖形來計算。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想辦法把它們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與平行四邊行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梯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這環節我是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的,通過交流,學生很容易得出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同平行四邊行的底相等,梯形的高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性面積的一半。最後是讓學生嘗試練習求出梯形的面積,並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去探索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但也有一些不足,學生在探索中,對個別學生輔導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加到探究的過程中,真正讓學生在動中學。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
一、儘量體現教材意圖
設計本節課時,我們可以看出教者在準備上還是挺足的,特別在資訊的收集上,教師很花費了一定的心思。老師把這節課當作實踐活動課來教學,用一節課來完成有關編碼的內容,這樣把重點就放在認識與編碼兩塊內容上,一般老師就教學身份證號碼,而對***少有涉及,往往是一筆帶過,這樣設計非常有道理。但教材是怎樣的呢?我也查閱了人教版教材,《數字與編碼》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里內容,教材說明把這部分的內容分三節課教學,我個人認為,第一節課教學例1例2,主要是對一些編碼如***和身份證號碼的認識,第二課時教學如何進行編碼,第三課時進行綜合練習。所以教者就根據教材的安排,把這節課著重的放在對編碼特別是身份證號碼的認識上,讓學生初步去嘗試,充分體現教材意圖。
二、儘量體現“數學味”
數學味或者說數學化是現在數學課堂提倡的理念,是我們所追求的,編碼的很多知識都是已定知識,如果純粹讓學生了解這些編碼的話,那麼一味講解學生可能更容易獲得知識,但這樣很容易上成是常識課或者生活指導課,怎樣體現出數學味呢,怎樣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與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數字編碼呢?老師在本節課做了一些努力,例如,出示不同地區的身份站證號碼,讓學生經歷多次觀察、比較、分析這些編碼,在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中,加強橫向與縱向數學化的過程,使學生能從身份證號碼的具體例項中初步瞭解蘊含其中的一些簡單資訊和編碼的含義,探索出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
三、儘量體現方法滲透
本節課中教者還力圖滲透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猜測等方法始終貫穿著整節課。我覺得,如果單單讓學生獲得一些有關編碼的知識似乎意義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編碼也不可能在一節課中一一認識,只有具備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樂於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認識編碼乃至認識更多更廣的生活世界,這也是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經常要體現地重要思想。
篇二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學“圓的認識”後,我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畫一個半徑為5米的圓。有的學生想到兩個人用一根長繩畫圓,有的想到一排人轉一圈畫一個圓,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圍一個圈,沿這個圈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解決“為何現實生活中車輪都做成圓的,而車軸都裝在圓心上?”、“當有人在表演時,觀看的人群自然的圍成一個圓,這是為什麼?”“為什麼羊吃到草的最大範圍是一個圓形?”這些實際問題。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篇三
本人擔任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學年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一、認真鑽研業務、準確傳授知識
我們怎樣教數學,《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因為是第一次使用實驗教材,每冊的教材編排特點比較生疏。因此我首先認真學習新課標,認真鑽研教材,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瞭解。
二、嚴格要求學生、不讓一人掉隊
針對本班的知識基礎和學生情況,科學佈置有遞次的作業,滿足優等生的需要,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對於後進生作業經常採取面批,精心輔導,有一部分學生進步神速。
三.緊密聯絡生活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更離不開數學,比如:早上買早點要用數學、一天的油鹽醬醋等等要用數學、還有你家到學校有多遠?回家上幾樓?……都離不開數學。我經常對學生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我又強調:“你要想學好數學,語文不學好也不行,一道數學題不能讀懂它的條件和要求,怎麼分析解答呢?因此,語文也必須學好,凡是排在課表中的每門學科,大家都要力爭學好。”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該班多數學生的發展比較全面,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要學會做人。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購買塗料、地板磚、沙石料等涉及用錢方面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後,我有意識地讓學生收集火柴盒、實地調查運動場上的沙坑,還有粉刷教室等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解決“火柴內、外盒材料的計算”、“要把沙坑填滿,需要購買多少河沙?”“粉刷教室我們應該買多少塗料?”這些實際問題。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是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伴隨著新的課程的實施與推進,過去那種過分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的一些教學方法正被淘汰,隨之而來數學課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在《分數基本性質》的教學中,今年和去年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使我明白了以下兩個問題:
四。 怎樣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基礎出發進行教學。在教學的伊始,教師是邏輯地顯露與教學有關的舊知,朝著既定的方向牽引?還是充分相信學生,放開空間,讓學生排程各自已有經驗走向新知學習?第一次教學中,我一開始就複習了商不變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為新知的學習作了明確的暗示,定死了學習起點。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可以很容易沿著教師鋪設好的現成道路,毫不費力地從商不變性質中並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推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第二次教學我卻未作任何鋪墊,上課伊始便創設了一個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路上分餅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為後續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道思維的閘門。由於我沒有“先入為主”的牽引,學生的學習起點就定格在各自已有經驗基礎之上,他們才能按自己的經驗去建構知識,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就必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五。給學生多大的探索空間?
第一次教學中,由於我指向明確,學生只是依令而行,很快就發現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表面上看也是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得到的,但實質上整個發現過程是在我的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我盡力為學生除去學習道路上的絆腳石,向著既定的目標走去,這無異於“替蝶破繭”,免去了挫折,封殺了學生的靈性。誠然,這樣的教學快捷、高效、省時,教學一帆風順,但留給學生的自主空間又有多大?學生的思路如出一轍,不敢越雷池一步,哪來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二次教學中,本人沒有苦心突顯玄機,牽引學生就範。而是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活動:寫出一組大小相等的分數,並想辦法證明;這樣的處理,創造了適合學生的教育,給了學生極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裡推敲、試誤、生疑、驗證,從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已是水到渠成。在整個過程中,我始終激勵著學生的智力探究,努力把“冰冷而美麗的數學恢復為火熱的思考”,學生是鮮活的個體,他們與生俱來的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潛能在學習上展現出創造的活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連續不斷地生成了新的發現、新的經驗、新的感受,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了發展。
六.存在不足
班裡有一小部學習有倦怠、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由於本人的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的及時讓他們被缺補漏,導致養成了它們做作業的非留不做僥倖心理。在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時,還無法兼顧全體學生,一部分後進生缺乏主動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學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多閱讀有關數學方面的書籍,探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爭取家長的支援,力爭取得較好成績。
七、努力方向:
***一***常抓課堂管理、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提高課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為此,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坐、聽、說、講、練提出具體要求。課堂上,提倡動靜相宜,動時,積極熱烈,敢於動手操作、樂於參與實踐活動,暢所欲言。靜時,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課堂教學中注意營造民主的氛圍,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隨生理、心理的發展,個體差異大,大部分學生都渴求別人的理解與尊重。作為教師,我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自尊,平等地與學生交流,蹲下來跟學生說話,傾聽學生的心聲,教學生之所需,拋磚引玉,為在知識海洋裡前行的學生指明方向。
***二***厚愛差生,真正做到以情動人
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我在學生面前不敢有絲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由於我能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因此促進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其次,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要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力爭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學數學課後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