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各地的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全國有很多地方,他們春節過年的風俗習慣大有不同,你知道嗎?今天小編特意準備了一些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北京年俗

  北京人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飯後會盡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大年初一吃餃子”就開始了。“年初一的餃子”可不在初一白天吃,而是年三十的晚上零點一過就端上桌的。

  待到天明,家裡的晚輩都要給長輩拜年、祝福。初一到初五則是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聚會的日子,或者是出門逛廟會。那時街上隨處可見頭插紅花的姑娘、手舉風車的小夥兒,還有身掛大串山裡紅、手裡抖著空竹的孩子,過年那幾天,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在北京,過年時,街上所有店鋪都停業休息,只有賣鞭炮的商店開著門。

  上海年俗

  除夕夜,閤家團聚,吃年夜飯,席上菜餚一般是十分豐盛的。夜間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觀看電視節目,名曰"守歲",當新的一年鐘聲敲響時,霎時鞭炮齊鳴,迎接新春。初一拂曉,人們都穿戴整齊,閤家向長輩拜年,平輩間相互拜年。長輩還要給孩子們送紅紙包的壓歲錢,祝賀他們增加一歲。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親友賀年。初四,不少人都買了活鮮鯉魚“接財神”。因“鯉”和“利”讀音相近,再因從水裡抓出活鯉魚穿絲繩貼紅紙的時候,頭尾翹起,像大元寶似的。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熱鬧,往寺院進香或逛廟市者絡繹不絕。

  廣州年俗

  廣州美稱花城,以種花為業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更成為廣州的一大民俗。廣州新春風俗,在人際交往中,必備“利是”。當然,所謂“利是”,即為紅包,親朋相見,大人要給小孩“利是”。廣州市民中,市民階層十分講究,要給雙封,而內包多少紙幣則不拘,但沒有"利是"即為無禮,所以春節期間到廣州人家裡做客,要多帶幾個紅包為好,免得麻煩。甚至商場門口,也會在金桔樹上掛滿“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江蘇年俗

  江蘇春節除貼桃符、門補、春聯外,還有在新年掛鐘馗象,以避一年鬼祟。傳說鍾馗善於捉鬼,這個風俗大概始於唐代。江蘇的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選在年初三。初三稱為小年朝,也不能掃地、乞火、汲水、與元旦風俗相同。江蘇還有一個風俗與別處略異,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壽,都在春節舉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賀。初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掃地的風俗,認為一掃地要把財氣掃掉。年初二即使掃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門,而是堆在屋角邊,一直要到正月半,稱為“聚財”。

  春節民俗民風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簡介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春節過年各地美食吃什麼***2***
福建過中秋的風俗
相關知識
春節各地的風俗
春節各地的習俗
元宵節中國各地的風俗習慣
元宵節各地的習俗
端午節各地的習俗有哪些大盤點
重陽節各地的習俗
下元節各地的習俗有哪些
除夕各地的風俗習慣_除夕應該怎麼過
除夕各地的風俗習慣_除夕應該怎麼過
立夏時節各地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