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穀雨的傳統習俗介紹大全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時至暮春,是大範圍耕作的好時節,因而穀雨民間的習俗大多與農耕有關。一年之計在於春,穀雨又是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所以穀雨時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各地有著與穀雨時節相關的習俗。
賞牡丹,開牡丹會。
種植花卉的出售各種牡丹。
試嘗新茗。
女子人山採茶,唱採茶歌。採摘後妙藏新茶,用以招待客人,稱之為穀雨茶。
穀雨除五毒
穀雨前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避免害蟲對作物及人的傷害,人們一邊下田滅蟲,一邊張貼用黃表紙製作的、酷似年畫的“穀雨貼”。上面刻繪有神雞捉蠍、天師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還附有“穀雨三月中,蛇蠍永不生”等文字,以“震懾五毒”。穀雨節除五毒***五毒通常指蛇、蠍、娛蟻、壁虎、蟾蛛***的習俗在山東、山西、陝西一帶民間非常盛行。
《西遊記》第五十五回講道:孫悟空豬八戒敵不過蠍子精,觀音也自知近他不得,只好讓孫悟空去請卯日星官,結果馬到成功。卯日星官本是一隻雙冠子大公雞。書中描寫,卯日星官現出本相—大公雞,大公雞對著蠍子精大叫一聲,蠍子精即時現了原形,是個琵琶大小的蠍子。大公雞再叫一聲,蠍子精渾身酥軟,死在山坡。清乾隆六年《夏津縣誌》記:“穀雨,硃砂書符禁蠍。”“除五毒”的民俗寄託人們查殺害蟲及盼望豐收、安寧的心理。
禁蠍
穀雨之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人高繁殖期。“禁蠍”的民俗反應了人們驅凶納吉及渴望豐收平安的心情。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陝西流行。古時,山西臨汾一帶穀雨日畫張天師符貼在門上,名日“禁蠍”。陝西鳳翔一帶的禁蠍咒符,以木刻印製,足見其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穀雨三月中,蠍子逞威風。神雞叼一嘴,毒蟲化為水……”畫面當中雄雞銜蟲,爪下還有一隻大蠍子。畫上還有咒符。雄雞治蠍的說法久在民間流傳。《西遊記》第五十五回:孫悟空、豬八戒敵不過蠍子精,觀音也自知近他不得。只好讓孫悟空去請晶日星官,結果馬到成功。晶日星官本是一隻雙冠子大公雞。書中描寫晶日星官現出本相一大公雞,然後對著蠍子精叫一聲,蠍子精立刻現了原形,是個琵琶大小的蠍子。大公雞再叫一聲,蠍子精渾身酥軟,死在山坡。山東也有禁蠍民俗。清乾隆六年《夏津縣誌》記:“穀雨,硃砂書符禁蠍。穀雨當日用硃砂在黃表紙上畫出禁蠍符,貼在蠍穴或牆壁處,寄託人們查殺害蟲、祈盼豐收與安寧的心理。
賞牡丹
牡丹花的故鄉在河南洛陽,每到穀雨時正值牡丹花盛開,因此牡丹花又被人們稱為“穀雨花”,並衍生出“穀雨賞牡丹”的習俗。山東、河南、四川等地有“穀雨三朝看牡丹”的習俗,各地紛紛舉辦“牡丹花會”,人們徜徉在花海中,感受春天的氣息和生活的美好。
牡丹種類
牡丹是我國的特產,種類很多,它們或以地名,或以人名,或以花色。或以彰顯與眾不同的特質而命名,不下三十多種。古時候的牡丹,統稱為芍藥。自從唐代以來,方始有所區分,將那些花如芍藥而枝幹為木本的,稱作木芍藥,以花色正紅者為上品,而雖然結籽,卻在根上生苗,這種便稱之為牡丹。
競賞牡丹
牡丹在花中最為美豔,素有國色天香的美譽。因此古人每逢暮春,常成群結隊,觀賞牡丹,其風雅韻事,著於簡冊,久為流傳。
賞牡丹之風,始自大唐,而盛極於宋。唐時,長安賞牡丹的活動最為隆盛,宮廷、民間皆趨之若鶩。唐李肇《國史補》載:“長安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就觀為恥。人種以求利,一本有值數萬者。”《南部新書》中也有記載:“長安三月五日看牡丹,奔走車馬。”白居易《牡丹芳》一詩寫得更是生動:“穠姿貴彩信奇絕,雜卉亂花無比方。石竹金錢何細碎,芙蓉芍藥苦尋常。遂使王公與卿士,遊花冠蓋日相望。庫車軟攀貴公主,香衫細馬豪家郎。衛公宅靜閉東院,西明寺深開北廊。戲蝶雙舞看人久,殘鶯一聲春日長。共愁日照芳難駐,仍張帷幕垂陰涼。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其盛況從詩中可以想見。
皇室之中如唐高宗、玄宗、穆宗、文宗、敬宗,無不雅好牡丹,而仙春館中,沉香亭畔,美人一捻,脂粉而生痕;學士三章,拂花箋而染翰,更為後世所豔羨。
到了宋代,洛陽、成都以及越中***今浙江紹興***,上自太守,下至黎民,大擺筵宴,競賞牡丹,直至花落之後這樣的盛事方罷。洛陽人尤其喜愛牡丹,看重牡丹。春天花開時節,無論貴殘都插牡丹,直接將其稱為花,意思是天下的真花唯有牡丹,而花也以洛陽城中的為第一,其他地方的不敢與之相比。宋人李利硯洛陽名園記***載:“洛陽花甚多種,而獨名牡丹曰花。凡園皆植牡丹,而獨名此。曰花園子。蓋無他,池亭獨有牡丹數十萬本,凡城中賴花以生者,畢家於此。至花開時,張模握,列市肆,管絃其中,城中士女,絕煙火遊之,過花時,則復為丘墟破垣,遺灶相望矣。今牡丹歲益滋,而姚黃魏紫,一枝千錢,姚黃無賣者。”***詳見宋歐陽修《風俗記》、陸游《天彭風俗記》以及僧仲殊《越中牡丹花品序》。***近代像南京的靈谷寺、北平的棗花寺也都以牡丹著稱。
牡丹,一般在穀雨節氣方始開放,俗稱穀雨花。《牡丹譜》稱洛陽把穀雨作為牡丹開放的時節。吳地有諺語道:“穀雨三朝看牡丹。”
古人宴賞牡丹,有花會、萬花會、牡丹會等美稱。穀雨時節,偕同家人,或者約集親友,進行共賞牡丹的活動,有益身心,增進情誼,也是人生樂事。
牡丹的栽植,自福建以北,處處都有,而山東、河南更多。《坤雅》中載:“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與荊棘無別,士人皆伐以為薪。”這大概是極言牡丹之多而不足珍貴了。《清嘉錄》稱無論豪門望族、法寺琳宮還是神祠別館,無不種植牡丹。即使小小的書齋,也一定種上一兩株,以隨時觀賞。可見人們對牡丹的喜愛。
穀雨開海
穀雨時節,沿海的漁民就要出海打魚了,這是一年中的第一次出海,俗稱開海。開海是漁民一年中的大事。俗話說“騎著穀雨上網場”,每逢開海這一天,漁民都要進行豐富多彩的海祭活動,祈求海神保護。
人們祭祀的海神主要是龍王、海神娘娘以及趕魚郎大叔。以前,沿海的漁村都建有龍王廟,廟裡供奉著打魚人崇拜的海龍王。海龍王在漁民的心裡是至高無上的神靈,不僅能行雲布雨,還能降風息浪,執掌著管理海域的大權。海神娘娘是打魚人的保護神,她大慈大悲,功德無量。每當打魚人遇到風浪天氣,她總是穿雲破霧趕來送燈,搭救遇險的打魚人。趕魚郎大叔是打魚人的財神,他善良勤勞,在大海里默默地勞作,把滿海的魚群趕到打魚人的網裡。所以每逢開海前,打魚人都要到龍王廟進行祭拜。
祭祀的時候,漁民們手提著豬頭、魚、雞、大悖悖、果品等供品,恭恭敬敬地在供桌上擺好。更有甚者,他們抬著宰好的一口全豬,擺在龍王廟的院子裡。豬的全身用豬血塗成紅色,特別是豬頭塗得很紅。豬頭上披紅掛綵,鮮紅的綢布從頭上沿著兩個耳朵垂下來,有的還在豬頭上掛紅花。據當地人介紹,通體塗成紅色的全豬,寓意著今年的海市紅紅火火,而且紅色還有避邪驅鬼的作用,保佑打魚人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在龍王廟祭拜結束後,人們又來到海邊,把供品擺在海灘上,祭拜天、祭拜海,祈求天神、海神保佑。待大家磕完頭後,漁民們還在漁船的福頭上掛起了一串串鞭炮,口中唸叨著祝辭,然後點放鞭炮,霎時間,整個沙灘上鞭炮齊鳴,歡笑聲和鞭炮聲此起彼伏,在天海之間久久迴盪,把祭天祭海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如今,漁業生產發展迅速,裝置先進,漁民的人身安全有了很好的保障,然而老一輩傳下來穀雨開海的習俗,被一代代漁民傳承下來,成為了一個隆重的節日。每逢穀雨節,漁民們除了祭拜龍王、祭天祭海、祈求保佑外,還會載歌載舞,耍獅子、舞長龍、踩高蹺、跑早船、敲大鼓、扭秧歌,場面非常熱鬧。古時,有 “壯行節”。這一習俗在今天膠東榮城一帶還很流行。以前,漁家由漁行統一管理,海祭活動往往由漁行組織。祭品為去毛烙皮的肥豬一頭,用腔血抹紅,白麵大悖悖十個,除此,還準備鞭炮、香紙等。漁民合夥舉行的海祭沒有整豬的,會用豬頭或蒸制的豬形悖悖代替。舊時村村都有海神廟或娘娘廟,每到祭祀時間,漁民便抬著供品去海神廟、娘娘廟前擺供祭祀。還有的將供品抬到海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場面極為隆重。
穀雨時節,對於漁民而言是祭海的時候。此時海水變暖,魚兒開始到淺海地帶活動,是漁民下海捕魚的好日子。
漁民為了可以出海平安、滿載而歸,穀雨這天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過去,漁民由漁行統一管理,海祭活動一般由漁行組織。祭品為肥豬一頭。用腔血抹紅,白麵大悖悖十個。另外。還準備鞭炮、香紙等。漁民自行組織的海祭沒有整豬的。則用豬頭或蒸制的豬形悖悖代替。舊時村村都有海神廟或娘娘廟,祭祀時刻一到,漁民便抬著供品到海神廟、娘娘廟前擺供祭祀,有的則將供品抬至海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場面十分隆重。這一習俗在今天山東榮成一帶仍然流行。
祭倉頡
大約在四千年前,軒轅黃帝由部落首領被擁戴為部落聯盟領袖,他命倉頡為左史官。任職期間,倉頡用不同型別的貝殼和繩節的大小、橫豎為標記記載事物。後來,隨著主管的事務日益增多,此辦法已不能滿足要求了。
有一天,倉頡隨一個老人外出打獵,走到一個岔口,老人指著地上留下的各種野獸的蹤跡,向他講述野獸的去向。倉頡心想,一個足印可以代表一種野獸,那能不能用一個符號代表一種事物呢?回到家裡,倉頡收拾好東西出外訪查。路途上,倉頡虛心請教,把所看到的各種事物都按其特徵表示出來。一年後,倉頡回到家裡,之後閉門三年,他把收集到的圖形,在院內用樹枝都畫了出來。這就是倉頡造字的故事。倉頡造字成功,為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作出了極大的貢獻。這事感動了玉皇大帝,當時正遭災荒,許多人家無法餬口,他便命天兵天將開啟天宮的糧倉下了一場穀子雨,人們才免受飢餓。
倉頡死後,人們把他安葬在白水縣史官鎮北,與橋山黃帝陵遙遙相對,墓門上刻了一副對聯:“雨粟當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橋陵”。人們把祭祀倉頡的日子定為下穀雨的那天,也就是現在的穀雨節。
自此之後,每年穀雨節,倉頡廟都要舉行傳統廟會,會期長達7-10天。年復一年,成千上萬的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此地,舉行隆重熱烈的迎倉頡進廟和盛大莊嚴的祭奠儀式,緬懷和祭祀文字始祖倉頡。人們扭秧歌、跑竹馬、耍社火、演大戲、表演武術、敲鑼打鼓、載歌載舞,表達對倉頡的崇敬和懷念。倉頡廟會已經成為當地一個隆重節日。甚至當地人入學拜師、敬惜字、愛喝紅豆稀飯、喜住窯洞、祈雨、祈子、祈福攘災等習俗也都與倉頡有關。陝西白水縣有穀雨祭祀文祖倉頡的傳統,“穀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習俗。
祭聖母
穀雨期間比如三月十六、十八、二十幾天,各地還會進行祭祀聖母的活動。在山西具城一帶,農曆三月十六這天會舉行后土聖母廟大會。在陝西同官、綏德,十八這天,男男女女出城到后土廟中祭祀祈嗣。在山西浮山、永和,二十這天,聖母廟唱戲設礁,祈保嬰孩平安。在臺灣雲林,人們認為二十是主司懷孕、生產的註生娘娘的生日。
食香椿
食香椿是全國各地穀雨節的習俗。穀雨前後正是香椿的市場,此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的說法。香椿具有提高機體抵抗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無論炒食、涼拌、油炸、乾製、醃漬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桃花水洗浴
在西北地區,舊時的人們將穀雨的河水稱為“桃花水”。相傳以它洗浴,可消災避禍。因而穀雨的河水是十分珍貴的。穀雨節人們以“桃花水”洗浴,舉行射獵、跳舞等慶祝活動。
穀雨摘茶
在南方,有穀雨摘茶的習俗。據說喝了穀雨這天採摘的茶,可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費新我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