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中醫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小暑時節起居順應自然節律,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這個時節要注意養心防暑。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神受損又必涉及其他臟腑。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二字。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不潔,以及有所偏嗜的不良習慣。飲食應以適量為宜。過飢,攝食不足,易致氣血不足,會引起形體倦怠消瘦,正氣虛弱,抵抗力降低,繼發其他病症;過飽,會超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功能,導致飲食阻滯,出現腹脹、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鹹,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於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時當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鍊時,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髒”,這是說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係,有其一定的規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

  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小暑過後,氣溫高、溼度大。久置露天裡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晒,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誘發痔瘡、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養生注意事項

  1、刮痧防暑

  三伏天溼氣重,易出現嘔惡頭昏等病症,可採取刮痧辦法。具體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過的紗布,上下刮背脊兩側,或肋骨兩側或額頭,出現紫暗色即可,也可塗上清涼油刮。或服用藿香正氣丸***水***,多喝綠豆湯、荷葉、藿香代茶飲,出汗多要及時補充淡鹽水。

  2、防溼健脾胃

  要注意對脾胃的保養,脾胃虛的人少喝冷飲、少吃冷盤,注意肚臍不要受涼。小暑節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的時節,在飲食調節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冷飲冷食不宜過多,一切都應以適量為宜。

  3、起居順應自然節律

  太陽是生命的起源,得陽則生,失陽則病。以北京地區北京時間***以下均以此計,其他地區需考慮時差因素***為例,人們應儘量在晚上21前點睡覺***不晚於22點***,早上5點起床***不晚於6點***,即“天睡我睡,天醒我醒”。老年人及8歲以下兒童應在晚20點前入睡為好。有條件的人,午時***11-13點***休息片刻有助於養心氣,時間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

  4、注意養心

  三伏天氣溫高,溼度大,天氣悶熱,氣壓低,患有心肌炎後遺症的人易出現心律變緩、胸悶氣短等症狀。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氣弱脈弱的人要喝點生脈飲,或麥冬5克、西洋參3克、桂圓肉3~5克泡水喝。

  5、冬病夏治好時機

  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溼痺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中醫養生文化的起源
中醫養生效果
相關知識
小暑中醫養生
大暑中醫養生方法
小雪中醫養生
小寒中醫養生知識
小寒中醫養生知識
小寒中醫養生
小寒中醫養生
大暑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小技巧有哪些
中醫養生小常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