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分析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特殊階段,是青少年心理成長的塑造期,這個時期充滿各種矛盾,使其心理健康處於高危境地。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調查:肖靜 李琴 任燕琴 韓雪 方潔 虞濤 房啟志 黃宇 趙敏雅 宋啟迪

  指導教師:李家華 王麗娟

  內容提要: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社會發展日益迅速、社會競爭日漸增大的情況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正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全國的9個省市、自治區做了這次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社會調查。結果顯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佔總數的12.63%,而農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樣不容樂觀,佔11.90%。希望我們的研究結果能夠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該調查報告包括六個主要內容,分別是:調查背景、調查過程、調查結果、原因分析、對策研究、調查感言。

  關鍵詞:青少年 心理健康

  一、調查背景

  在教育部2002年頒佈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當代中小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長,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鬆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

  這兩項政策中的描述基本概括了當今中學生心理狀況的特點。從當今的社會現實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責任主要由學校和父母承擔。但是受傳統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及以分數為重點,以升學為目標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未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 調查過程

  一調查物件

  本次活動是針對全國範圍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的抽樣調查。我們共在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各抽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它們分別是:天津、浙江、遼寧、山西、江西、湖北、內蒙古、寧夏、新疆。每個省又分別抽取城市高中、城市初中、農村高中、農村初中各一所學校的50名同學進行調查。考慮到調查的可操作性以及我們的財力、人力等因素,我們將調查的範圍確定初二和高二年級的學生,因為我們認為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最能代表初、高中學生的整體水平。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800份、訪談72人,問卷收回1728份,其中有效問卷1518份。

  二調查方法及工具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法學生自填問卷、統一指導語和結構式訪談法,並在學生自習課上進行。

  我們採用的問卷是華東師大心理系周步誠教授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 MHT 量表》;也是目前我國中小學普遍採用的一個測試量表。該問卷共 100 個專案,含 8 個內容量表和 1 個效度量表。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每份問卷前面單另附了每個學生的基本資訊,其中包括:省份、市區、戶口、性別、家庭結構、年級、學習成績水平,及家庭經濟狀況,以此來進一步分析影響這八個量表的因素。另外,在問卷最後還附了三道有關性心理的題問卷分析的時候單另分析,故不會影響原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設計這三道題主要是想初步瞭解城、鄉青少年對性的瞭解程度,以及學校和家庭對孩子性心理的重視程度,以便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提供某種參考。

  結構式訪談的問題主要是根據我們想要了解的、問卷中沒有涉及到的,而又可能會對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及其成因產生重要影響的資訊設計的。具體包括心理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壓力來源、排解壓力的渠道、社會心理,以及性心理等幾個部分。

  三、調查結果使用SPSS軟體分析

  一城、鄉青少年心理健康總體水平

  注:該表顯示的人數小於有效問卷數量1518人,因為部分同學漏填了另附的“基本資訊”

  結果顯示,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者共 1306人,佔被調查總數的87.78% 。心理狀態欠佳的學生共 120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嚴重的學生62人,以上二項合計182人,佔總數的12.22%。其中,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佔總數的12.63%,而農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樣不容樂觀,佔11.90%。

  二其他因素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總體水平的關係

  經過SPSS分析我們發現,戶口、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結夠等因素對測驗得分沒有明顯影響P<0.05,性別對此有一定影響P=0.05,而區域因素及學習成績水平對得分有明顯影響。

  1. 區域因素與心理健康水平

  分析結果顯示,東部、中部、西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率分別為11.37%、15.68、6.58%。對比可見,中部青少年心理壓力最大,東部次之,而西部地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較高。

  卡方檢驗結果,

  11.385 4 .023

  P=0.023<0.05,區域對總分有明顯的影響

  2.學習成績水平與心理健康水平

  分析結果顯示,學習成績水平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較大影響,總體而言,學生學習成績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這從某種程度上也表現出日趨激烈的學習競爭,以及越來越大的學習壓力對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很大。

  篇2

  一、量表簡介

  《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編制,可以用做評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量表有10個分量表,分別是:一、 強迫症狀,如害怕考試、作業反覆修改等強迫行為;二、偏執,如認為別人對自己有不良意圖和評價不正當的偏執想法;三、敵對,如脾氣壞,常有與人爭辯和摔東西等衝動行為;四、人際關係緊張與敏感,如缺乏人際關係中的友好感受和滿意度,或感到無法在人際關係中獲得理解和支援;五、抑鬱,如對未來喪失信心,興趣索然;

  六、焦慮,如緊張,心神不定,煩躁;七、 學習壓力,如感到學習負擔重、存在厭學、 害怕考試等問題;八、適應不良,如不適應學校生活;九、情緒不平衡,如對學習 的興趣、對老師和同學的情緒忽高忽低; 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氣。本量表既可以從整體上衡量受試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可以根據每個量表的平均分進行評價。

  二、計分方法與結果解釋

  《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是採用五級計分法,即無為1分,輕度為2分,中度為3分,偏重為4分,嚴重為5分。該總均分是由60個專案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試者心理健康的總均分,表示心理健康總體狀況。10個分量表分別由6個專案組成的,將每個分量表6項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該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總均分或因子分低於2分,表示心理比較健康;超過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總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三、測試結果總體概述

  考慮學生實際,排除假選擇的可能性,對因子分2.5分以上的進行了統計,參測學生各因子所佔比例為:強迫症狀19.16%、偏執13.53%、敵對14.05%、人際關係敏感20.81%、抑鬱13%、焦慮20.53%、適應不良24.33%、情緒不穩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從以上資料看出如下問題:

  1、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情緒不穩定、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係敏感五項都超過學生數的20%。

  2、學生進入職校後,大部分學生住校,開始遠離父母,進行相對獨立的生活,增加了與同學相處的時間,但是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相互熟悉需要一個過程,因此表現在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敏感比較明顯的比例較高,當然情緒不穩還應該考慮到離家住校後的想家情緒的影響。

  3、焦慮因子、敵對因子的比率也較高。根據這一測試結果,建議班級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動課、班會、家長會、師生交流等機會,給學生創造溝通、傾訴的平臺,進而得到緩解。

  四、綜合建議的三個策略

  1、掌握應對策略,對班級測試指數高的專案因子,即不要迷信測試、也要適時調節:針對班級整體發揮集體的作用,有意識的開展班級活動,充分利用班級骨幹,也要充分給重點學生創造活動平臺。

  2、各類因子指向的學生應對策略建議:深入瞭解學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狀況,必要時對家長提出建議;對學生要有針對性的關注和關心,更重要的是針對性的安排談話和活動,做學生忠實的傾聽者,加強認知指導。

  3、個別特殊學生關注策略:經常傾聽和關注,不歧視,不傳播,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給予家長必要的指導,嚴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長轉介到專門心理諮詢部門進行治療或矯正

  綜上所述,本次測試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為班主任及家長提供一些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依據。

  報告人:李 冰 20XX年9月18日

  篇3

  內容摘要:為了了初中學生的心理現狀,採用《中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測量》量表對前進路中學三個年級的110名中學生進行問卷測查,結果表明,總體情況是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體現在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不同的專案上。針對上述情況應採取建立健全心理諮詢機構、注重對專業教師的選拔和培訓、重視對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措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這為學校的教育者及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提供了參考價值。

  一、調查研究目的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據外國學者估計,中學各年級學生中,約有15%的學生具有各類的心理問題,其中男生高於女生,城市高於農村,包括情緒障礙,不良習慣,性格問題等。

  中學生心理健康為廣大教師提出了一個時代的命題,為能夠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研究,試圖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規律,以便為自己和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心理學研究依據。

  二、調查研究物件與研究方法:

  1、研究物件:前進路中學一、二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採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和召開部分學生座談會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為被調查者學生保密,維護其個人穩私權,體現心理健康調查的原則性。

  三、結果與分析:

  1、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完滿的狀態。”健康除了身體無病外,還要具備心理的穩定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中學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備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連續統一的人格及對己,對人,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和良好的適應。

  2、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我把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學習適應性,自我認知與現實感,人際關係的和諧程度,個性發展的良好性四個方面。

  1中學生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通常有比較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目標具體,切合實際;學習的自覺性強,善於制定學習計劃,並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出意志力強,學習信心足;在對待考試問題上,他們沉著冷靜,靈活應對。

  通過調查學習適應性,大體分為四個型別,第一種型別佔26%,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對於無老師看管的自習課他們會自覺學習。而第二種型別佔60%的學生會選擇小聲聊天或討論學習。令人遺憾的是第三種類型10%和第四種類型4%的學生會選擇看雜誌漫畫或乾脆睡覺以下用A,B,C,D四種代號表示四種類型。當回答對考試的感受時,A和B學生表示喜歡做些難題,而C學生感到怕,D學生則表示無所謂。當問卷中提出老師講課出現錯誤時只有30%的A學生敢於提出來,其它包括B,C,D的學生都選擇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議論。這也可見傳統教育中“教師絕對權威專制”的弊端。對於學習的目的性,A學生表示學習一技之長,B,C學生表示如父母所願,或考上大學有個好出路,而D學生表示不明確。

  2學習自我認知與現實感。

  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心理過程與特徵及其表現的認識,而現實感則指個人對自己同現實之間關係的認識。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評價恰當。在對現實的感知能力上,他們能夠客觀地認識現實,並根據對現實的認識來給自己做出恰當的人生髮展定位,有與現實聯絡緊密的自我價值體系。

  通過調查問卷,可以按計分方法把學生分為四種價值型別:踏實型,從眾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實型的中學生順從社會規範,積極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內控和自我導向表現,重視傳統和社會評價。從眾型的學生相當順從社會規範,但這種順從是他人導向的隨波逐流,也有享樂主義,及時行樂的傾向,順乎自然生活方式,傾向於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對於道義及人情這類價值不甚注意,認為金錢至關重要,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會規範,迴避人際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價值取向,所持的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學生人際關係。

  中學生人際關係包括同學之間的關係,異性同學的關係,和師生關係。

  在我的調查問卷中分數最高為10分,表示人際關係最好;最低為0分,表示最差。調查結果只有17%的學生達到8分以上,表示人際關係較好的型別;40%的學生達到6分—8分數段,表示人際關係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際關係較差,突出體現的問題是:當問及“你喜歡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嗎”時,有81%的學生都答會,當問及“你的好友學習成績超過自己時,你會真的感到眼紅,妒忌嗎 ”時,70%的學生答會的,這是令人心顫的回答。也許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記名的調查中學生才會說出自己的“醜陋”,但確是非常真實的一面。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做到在精神上成為學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這樣才有師生之間真正的心靈溝通,幫助學生解除困惑,讓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對待學習和生活。

  4中學生的人格特徵。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修訂出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其中把學生人格傾向分為八個方向: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對初一、初二684人調查結果如下:

  人格傾向 百分比

  學習焦慮 43%

  對人焦慮 36%

  孤獨傾向 13%

  自責傾向 9%

  過敏傾向 2%

  身體症狀 9%

  恐怖傾向 2%

  衝動傾向 7%

  3、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點。

  1抽象能力有較好發展,獨立性要求高,不願接受約束與限制。

  2情感容易激動,心裡話願和朋友談,但不願與家長,老師談。

  3學習自覺性較高,但也容易表現出獨斷性,爭強好勝,堅持錯誤,但仍稚嫩。

  4能根據社會要求約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發展,能夠對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點加以分析。

  6對人生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對人生和世界評價帶個人人性特點。

  四 討論與建議: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調查資料顯示結果是不容忽視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已成為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為讓教師們培養出健康向上,求知進取的二十一世紀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議:

  1、 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觀念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學校開設心理諮詢輔導。

  1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預防心理障礙產生。

  2開發學生各種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3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

  4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5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自我評價能力。

  3、學校內形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體制與教育形式。

  1進行群體輔導,個別輔導.

  2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包括智力發展情況,非智力發展情況,學習成績,職業興趣,學習態度方法等。

  3組織心理輔導專門活動與訓練,進行個案特殊學生研究。

  4嚴格遵守心理輔導諮詢的保密性原則。有合格的心理輔導工作者高尚的職業道德,全面的知識能力結構,健康的情感和堅強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徵。

  

小學心理健康講座發言稿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案
相關知識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分析報告
小學心理健康調查分析報告
小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分析報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報告與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問答問卷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分析案例
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分析案例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