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大學生必看創新創業故事有哪些? 有時候我們會被困難打倒,有時候會一蹶不振,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看一些能夠給我們正能量的故事。為此,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篇一

  銀塔是法國巴黎的一家著名餐廳,16世紀由法國國王亨利三世創立。銀塔餐廳以出售鴨子聞名於世,很多世界名人都曾來這裡品享鴨子美食。

  隨著競爭的激烈,後來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冒牌的銀塔餐廳鴨子,嚴重影響到餐廳的銷售額和品牌價值。餐廳負責人弗雷德裡克·傑列爾為此非常著急,苦苦琢磨著應對冒牌鴨衝擊餐廳的良策。

  最終,有人向他提出了一個好主意——給每隻鴨子一個編號,並將購買它的顧客名字也一併儲存在顧客目錄裡,作為餐廳永久性的展示和珍藏。

  此外,顧客還會得到一個購買憑證——一張精美的卡片,上面寫著顧客的姓名和他所購買鴨子的編號。銀塔餐廳同時還聲稱,他們所出售的鴨子都來源於同一個古老的養殖場,這些鴨子都有著共同的祖先——由法國國王亨利三世欽點的皇家宮廷鴨。也就是說,現在銀塔餐廳的每隻鴨子都跟亨利三世欽點的那對鴨子有一定的血緣關係,都是它們的“子孫”。

  此舉一經推出,立即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就連一些社會名流也來湊熱鬧——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銀塔餐廳吃的是編號為12151號的鴨子,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吃掉的是編號為185397的鴨子,喜劇大師卓別林吃的則為253652號,好萊塢明星伊麗莎白·泰勒是579051號……弗雷德裡克·傑列爾又趁機利用明星效應,將這些名流們來餐廳的照片全都掛在牆上,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目前銀塔餐廳已經賣掉了180萬隻鴨子,而那些冒他們牌的小店也早就都“關門大吉”了。“我們賣的不是鴨子,而是顧客的心理自豪和滿足感。”負責人如是說。

  買賣關係是商家和顧客最基本,也是最簡單的關係,這種關係很容易因為第三者的介入而土崩瓦解,因為顧客往往是最善變和無情的。要改變這種關係,將顧客變成自己最忠實的朋友,甚至是親人,讓雙方的關係上升到很難瓦解的程度,則需要研究他們的心理,與他們保持良好的互動,比如,讓其因為消費而獲得某種意料之外的榮耀和滿足感,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一個長盛不衰的創新老店。

  篇二

  從功能機到智慧機,手機市場歷經多次“換機潮”,每年被淘汰丟棄的廢舊手機成為汙染環境的隱形“殺手”。殊不知,廢舊手機也是一座富礦,湖北大學環創團隊的4名成員就從廢舊手機中煉出了黃金,近日還獲得了20萬元天使投資。

  舊手機裡藏“金”

  這個專案有做頭

  環創團隊成員,湖北大學2013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陳少軍說,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更新換代越來越快,日常生活中他發現,很多人對如何處理閒置的舊手機感到頭疼。

  而做過近2年手機代理和二手手機買賣的同班同學吳繼明卻認為,這些令人生厭的電子垃圾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因為,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的一項資料顯示,經過加工提煉,6700部廢舊手機可以產生700克至1400克黃金。

  去年11月,通過市場調查和實地走訪,陳少軍和吳繼明發現,目前廢舊手機回收渠道主要依靠街頭小販和廢品站回收。“一邊是每年數以億計的廢舊手機,一邊是不飽和的回收市場,讓廢舊手機煉出‘金’應該不是夢。”二人一拍即合,打算從廢舊手機中“掘金”。

  門外漢找來技術支援

  O2O收手機潛心“鍊金”

  為了弄清專案的技術難度、市場可行性和落地可行性,兩個體育專業的學生成了化學院和商學院的“常客”。後來,他們結識了化學化工學院2011級學生劉建鬆,並請到了化學化工學院的陳懷俠教授提供專業技術支援,團隊就這樣組建起來。

  據介紹,團隊成員在實驗室對18部手機的主機板部分進行提煉,通過與化學試劑進行反應和生物技術處理,1公斤的手機主機板中大約可以提煉金0.28克,銀2克,銅100克,鈀0.1克。大約25部廢舊手機可以提煉出1克黃金。

  “我們提煉出的黃金純度達99.95%,銅可作工業用銅。目前專案處於投資對接階段,我們正在加緊研究和改進提煉技術,提高提煉效率。”劉建鬆說,在前期技術和提煉工廠方面,他們還取得了武漢格林美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援,並在回收渠道方面與電信達成合作協議。

  近日舉行的“武漢光彩·促進創業創新公益活動暨Top Doer全球創業周創業孵化行動”中,他們的“鍊金”專案獲得20萬元天使投資。陳少軍說,目前團隊正加緊籌建自己的網上舊手機回收站,以O2O模式打破傳統舊手機回收格局。

  篇三

  若非親眼所見,肯定難以想象一隻小小的罈子,怎能裝得下大過自己六七倍體積的鮮菜;若非親眼所見,肯定難以想像一款小小的倒篤菜,能上天成為航空指定食品,能入地登上人民大會堂宴客廳。

  然而,當你瞭解到一個人能十年專注於一件事,專注於倒篤菜系列產品的研製、開發、銷售時,就終於能明白,專注的力量真的可以創造奇蹟!

  這個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浙江秋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秋梅。

  1979年,高中畢業的潘秋梅,人生第一份工作是當代課老師。1982年,她在摸清了“教書育人”的“門道”後,創辦了當時地方上第一所私人幼兒園。“辦幼兒園不光光是為了賺錢,主要是當時公立幼兒園很少,很多農民的孩子在父母出去工作後,就沒有地方可以去,小孩子在外面很危險,我辦了這個幼兒園,孩子們的安全問題就得到了解決。”秋梅如實說。

  1990年,秋梅改做餐飲行業,在320國道建德新安江入城口,開了一家“浙江紅”飯館。店面不大,但每天車來人往的,生意十分紅火。這個時候,她在上海經商的丈夫也擁有了千萬資產,按理說,既當妻子又當母親的秋梅應該安分下來,好好享受“闊太太”的生活,哪裡曉得,秋梅偏偏又開始折騰了。

  讓秋梅折騰的是一棵菜,準確地說是“浙江紅”飯店裡菜餚中經常使用的一個配料——倒篤菜。這是建德一帶農民自制的以“九頭芥”為原料的傳統醃菜,家家戶戶都會醃製。從北京來的一位處長吃了加入了倒篤菜的菜餚後,就喜歡上了秋梅的菜,每次來必點無疑。

  加入倒篤菜的菜餚鮮香可口,所以它作為飯店的配料每年都要消耗5000多公斤,這讓秋梅看到了商機。

  不過真正讓秋梅下定決心創業的,還賴於建德市婦聯的一次活動。

  當時,秋梅在建德市婦聯的組織下來到餘姚和蕭山參觀考察。當她看到當地企業家們的發家史後,真切體會到農業產業的廣闊前景。尤其是對超市、集貿市場開展市場調查後,秋梅更是確定,要讓農民種出來的蔬菜,從田間地頭不僅能送到飯店餐桌,還能延伸至百姓家庭,讓每個城市居民都能吃上農家的綠色菜餚。

  2000年冬季,潘秋梅回到老家,以高於市場0.1元的價格,發動鄉親為她種植了835畝九頭芥,第二年春天,九頭芥大豐收,“農民挑的挑,拉的拉,拖拉機運的運,送來的九頭芥在操場上一下子堆起了一座小山頭,6個磅秤一起開工,還來不及稱。”就在潘秋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收購的當天下午4點多,下起了大雨,且一連下了4天。收購來的九頭芥爛掉了大半,當時的情況讓潘秋梅連悲傷都來不及,趕緊僱了一批人將沒爛掉的那一小半醃了起來。

  半個月後,一個突如其來的好訊息讓潘秋梅重新看到了希望。一個上海客商包下了所有她醃製的倒篤菜。

  好不容易盼到菜開壇,潘秋梅卻又決定不賣了,這讓身邊的人頗為納悶。不是到手的錢不要賺,而是潘秋梅發現倒篤菜裡有沙子。由於醃製時匆匆忙忙趕時間,衛生沒有過關,潘秋梅只好忍痛將醃菜全部倒掉。雖然損失了19.3萬元,但她卻因此贏得了品牌和信譽。

  第二年,汲取教訓的秋梅重頭再來。她聘請了浙江大學生物工程食品營養系和浙江省農科院的教授作為技術指導顧問,還請來幾位老農指導製作工藝。秋梅很快站起來了。使用技術熟練的農村老人生產出來的倒篤菜,既保證了傳統工藝,又保證了倒篤菜的衛生和質量。

  2001年11月26日,杭州西博會,秋梅第一次把她的農產品帶進了城。當她帶到展會的37000包倒篤菜和其它土特產產品,在為期三天的展會上銷售一空,有28家經銷商來洽談合作意向時,她那懸著的心終於能放下了,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這年,秋梅在建德新安江開了家小店鋪,賣起了以倒篤菜為主的當地土特產。首次開張的小店人氣很旺,銷量一直不錯,上海、杭州等地的飯店和秋梅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

  在商場摸爬滾打多年的秋梅,這時越發認識到“質量為王”的創業理念。於是,她嚴把質量關。

  秋梅的倒篤菜從種植開始就很講究,重在“綠色”。種植地點全部選擇在遠離人居的偏僻山腳,工業上的“三廢”與其無緣。種子由浙江大學教授指導專人培育,精挑細選後再統一分發給種植戶。培育過程中,只施用農家肥。收購時,每棵九頭芥都必須要達2公斤以上,因為越大莖葉越嫩,越小莖葉越老。

  醃製過程中,除鹽外,自然發酵。還用了孫權的母親吳國太后傳下來的妙法:將醃菜的罈子倒過來擺放,使醃菜時的廢液自然瀝出,這樣一來,菜不用防腐劑等化學產品也不會腐爛,而且大大減少了醃菜的鹽分。第二個“祕方”就是啟封包裝時間一定要在兩個半月後,如果週期太短,醃製過程中產生的有致癌作用的亞硝酸鹽就消失不了。就連用來醃製的鹽也要回收利用,鹽水提升,綠色無汙染。

  為了保證醃菜的營養,秋梅還想著怎麼把低脂肪、富含礦物質的千島湖魚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雞加到自己的倒篤菜裡,這樣,不但提升倒篤菜的口感,還使其富含營養。

  不僅如此,這個倒篤菜居然被秋梅賣上了天。2004年,已經與多家知名品牌企業合作的秋梅食品有限公司,引來了航空公司的關注。一次挑戰式的合作擺在了秋梅的眼前,她心裡明白,想成為航空公司的指定食品並非易事,首當其衝就是要絕對的綠色無公害產品,還要通過多重嚴格的質量體系認證,對自己產品信心滿滿的她接受了這次挑戰。

  因為早在辦廠之初,秋梅的產品加工、檢測、研發、配送、管理等,都按照QS生產標準操作。經過當地質檢部門檢測,潘秋梅的倒篤菜各項指標都符合國家要求,通過層層檢驗,倒篤菜終於成了上海虹橋機場和杭州蕭山機場的指定航空專用食品,年需求量近50噸。

  目前,秋梅食品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有康師傅、太太樂、世紀聯華、金華酥餅協會等許多大企業,光供應康師傅泡麵內的調味包原料一項,每年至少需要幾十噸的倒篤菜,加上對其他各個企業的供應銷售,秋梅食品有限公司的一年銷售額高達5000多萬元……

  成功後的秋梅,從沒有驕傲自滿的心態,而是常常說:“我的成功,並不屬於我,而是屬於我們整個團隊。”

  秋梅對於團隊是這樣理解的:“《西遊記》這個團隊,其實概括了全社會乃至全中國的任何一個團隊。”唐僧取經有九九八十一難,秋梅覺得自己的團隊就是一個西遊記團隊:有像孫悟空這樣,非常有本事,但是一不高興就自己走掉的人;有像豬八戒這樣的人物,風吹兩面倒,哪裡有利益就到哪裡去;也有像沙僧這樣實實在在的人;還有像小白馬這樣,任勞任怨的。

  “我的角色是唐僧,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一定要想辦法堅持下去,絕對不能動搖。企業不是一個人可以辦得起來的,這是一個團隊,首先我這個領頭羊一定要做好,要有一顆堅持、堅決做下去的信念,這就是我的使命,非常明確。遇到困難是難免的,關鍵是你能不能解決它,就像唐僧遇到妖怪,就要把這些妖怪抓起來,關鍵就是要解決困難,大家往同一方向前進!”不同於唐僧取經,秋梅取的是金銀財寶,對於“取金”的祕訣,秋梅頭頭是道。

  在“取金”的路上秋梅也遇到不小的挫折:在2007年,秋梅幫一個企業擔保60萬,人家還不起,企業都破產了,最後只有秋梅出面,幫這個企業連本帶息還了89萬。秋梅樂觀地說:“還好是60萬,600萬就真的還不起了,當時我就在想這89萬,我要賣多少卡車或者幾個火車皮的倒篤菜才能賺回來!我想這就當買了深刻的教訓,或者賭博輸掉了,以後再也‘不賭了’。我相信百年企業也是這樣慢慢沉澱下來的。”能夠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的,必定是個樂觀主義者,秋梅就是這樣一個樂觀的人。

  秋梅食品企業在剛起步的時候,並不一帆風順,但是樂觀潘秋梅心中已然有一個九年計劃:前三年,創業初期很多經銷商拿了產品不付錢,錢要是收不回,就當做是投入做廣告;第二個三年,70%收回,剩下收不回的還是當廣告的投入;第三個三年就全部收回了。秋梅食品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步入正常軌道。

  隨著企業的不斷髮展,潘秋梅覺得意義最大的就是培養團隊裡的人才。潘秋梅的左右手,一個跟了她18年,一個跟了她19年,都是她自己親手培養起來的。“這兩個小姑娘都是從我做餐飲開始就跟著我了,她們現在都可以獨當一面,比我厲害!”潘秋梅謙虛地說。

  對於當下企業缺乏人才的情況,潘秋梅有自己的留人政策:“我從一個人工作的態度、做事的想法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潛力,期間我會不斷地引導他,讓他感到自己的價值,告訴他有上升的空間。就比如管理幹部來說,把人才作為儲備幹部來發展,初級主管到中級主管,再到高階主管,再是經理,這一步一步地就有奮鬥的目標了。”

  如今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一個是眼高手低的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一些大學生,還是想考事業單位或是公務員,覺得體制裡的工作更穩定些。對於這些大學生,秋梅說:“現在的大學生就是不敢跨出這一步,不就業躲在家裡啃老了是不行的。我覺得只要有企業願意給你工作機會,你就該牢牢抓住機會好好工作,只有你工作了,才會有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秋梅食品公司裡面60%是大學生和碩士,潘秋梅作為浙江大學三農協會的輔導老師,經常告訴這些來實習的學生:要學會沉澱,靜得下心好好學習。

  成功後的秋梅,不僅將“軍功章”歸於團隊,還帶動當地農民發家致富。

  秋梅的口頭禪是:“我就是一個地道的農民。”談起創辦企業,她則說:“我們就是想要做到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和促進全省的農業發展,真正做到讓一些農民富起來,實現雙贏!”

  以往,蔬菜大豐收,卻因為賣不出而爛在田頭,這是農民最傷心的事。 而如今,秋梅旗下基地的5000多農戶卻沒有這樣的顧慮,這一切都來自於秋梅。

  為了不減少農民的損失,秋梅主動將收購價提高一倍,寧願自己虧本也不讓群眾吃虧。她熱心公益事業積極捐款,資助貧困學生復學,節日不忘給敬老院的老人們送上食品衣物。汶川特大地震後,正在省城開婦代會的潘秋梅立即拍板,用大卡車送了15萬袋的倒篤菜送到紅十字會。秋梅說,15萬袋倒篤菜雖然不多,但也是我這個農民對四川災民的同情,對他們震後生活的關心。

  其實,秋梅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關心還不止此。她的企業大量吸納了下崗職工,在2007年10月開展的春風行動中,公司又吸納了150多名下崗職工,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再就業的空間,據瞭解,現在公司三分之二的員工都是下崗失業人員。

  有人對秋梅公司設在建德的大同基地進行了測算,由於九頭芥的主要生長季節是冬季農閒時期,解決了當地農村三分之一以上的拋荒田和閒田。而如果把抱在懷裡的娃娃都算上的話,她的基地為當地農民平均每人每年增收1373元。

  潘秋梅說,她的目標還不止此,她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將農村大量的拋荒田解決一半以上,讓更多的農民走上致富之路。她常這樣和員工說:“我是農民出身,種過菜也賣過菜,深知農民生活的辛苦,明白農民進入市場的艱難。只要是在我的基地上種植的農戶,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他們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

  秋梅的認真和執著,在於她每說過一句話,就會嚴格地去執行它。

  “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百姓”,這成為秋梅最真實的寫照。

  

大學生寒假創業報告
大學生必看的創業故事
相關知識
大學生的最新創業優惠政策
大學生的奮鬥勵志故事
一個大學生的網路創業故事
青年大學生的返鄉創業故事
大學生的自主創業心得體會
大學生的自主創業心得
大學生的小本創業專案
大學生的開店創業專案
適合女大學生的小本創業好專案
大學生的網路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