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際金融類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國際金融創新是國際金融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因而,研究國際金融創新對推動我國金融企業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國際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

  【內容摘要】實踐教學在高職國際金融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大力推進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改變不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迫在眉睫。本文針對當前高職國際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未來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職教育;金融教學;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發展的一個關鍵性環節,關係到高校教學目標能否高質量實現,因此必須及時發現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和完善實踐教學措施,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高職國際金融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較單一,達不到實踐教學的目標。

  目前國際金融專業實踐教學主要是在機房實現,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講解基本操作流程後,學生根據老師佈置的實踐教學任務進行操作,教師在一旁指導,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鍛鍊學生實際動手的操作技能,但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沒有體現出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能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學生單純為完成任務而進行操作。除此之外,實踐教學還有畢業實習等教學方式,但由於實習教學基地缺乏,基本上流於形式;課程論文、畢業論文的寫作大多也是從網上下載相關內容,很少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紙上談兵的味道很濃,文章質量參差不齊。

  二學校對實踐教學雖然很重視,但經費投入不足,教學軟體與硬體欠缺,實踐教學難以開展。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在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思想觀念指導下,國際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普遍弱化。雖然近年來各大院校開始側重發展實踐教學,但仍然存在實踐教學經費緊張,實踐教學裝置數量嚴重缺乏或陳舊落後的現象,根本無法滿足金融實踐教學的需要。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高職院校很少有自己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學校為了完成實訓任務,不得不讓學生自己聯絡實習單位,教師不能跟在學生身邊隨時指導,不利於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另外,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沒有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係,一方面是因為銀行等金融機構工作事務繁重、保密性強,不願意接受學生實習,擔心學生影響他們工作;另一方面,願意接受學生實習的金融機構,教師又不能跟在身邊隨時指導,無法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無法完成實習任務。

  三實踐教學考核機制不完善。

  現有的實踐教學考核機制有兩種,一種是閉卷考試,純粹以學習成績為主的考核評價體系,基本侷限於客觀題的考核,很少涉及到學生主觀能動性以及實踐動手方面的考核。這種考核機制只能引導學生死記硬背,不注重思考分析和動手能力,不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第二種考核方式為學生寫實踐報告,實踐報告本來是對實踐過程的總結,但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們都是從網上下載相關內容來敷衍過關,很難看出學生真正的操作體會,很難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公平、科學的動態評價。

  四實踐教學師資隊伍薄弱,金融專業教師普遍缺乏社會體驗與實踐經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處於主導地位,教師隊伍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素質質量。實踐教學教師普遍理論知識紮實,教學經驗豐富,但目前實踐教學發展的瓶頸在於缺乏“雙師型”教師,教師沒有受過職業技能訓練,缺乏實踐經驗。擔任專業課的任課教師,絕大部分從學校畢業後直接從事教學工作,從理論到理論,沒有參加證券、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的實踐工作,缺乏行業從業經驗,欠缺金融從業背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金融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二、高職國際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實踐教學方法,豐富實踐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課程特點,採用多種實踐教學模式,並進行有機組合改變以往單一的案例講解模式,可採用直觀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練習法等。例如:在教學如何點鈔、捆鈔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將相關內容以視訊的方式播放,在學生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再進行實踐,也方便學生課下也就是教師不在身邊時自己練習。在講授銀行業務時,可以使用3D銀行系統,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銀行員工角色,熟悉銀行所有的業務。在講授金融工具時,教師可以將這些金融工具直接拿給學生看,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到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興趣,促進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

  二增加經費投入,建設完備的校內金融模擬實訓室,同時加大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建設完備的校內金融模擬實訓室以及校內實訓基地是完善實踐教學的必備條件。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校內金融投資模擬實訓室的建設,購置較完備和先進的技術裝置設施,讓學生高度模擬地模擬股票、外匯、基金、期權、期貨等的交易,從而理論與實踐切實融合到一起,學以致用,最終提高學生們的綜合實踐能力。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可與有意向的金融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在學生學習的某一個階段去金融企業實習,讓學生能夠提前近距離接觸社會,進行各種金融業務的實地操作,體會不同型別金融機構的工作特點,從而將在校期間所學習的金融理論知識與實踐操融合到一起,真正做到理論聯絡實際。

  三完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機制。

  如何進行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是各大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實踐教學考核不僅要重視靜態的實踐結果的評價,更要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動態的考核機制,注重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綜合應用和創新能力的測評,體現“教、學、做”相結合的特色。實踐教學的考核機制除了傳統的閉卷考試、提交實踐或實習報告以外,還可以增加以下幾種考核方式,多種考核方式並用,能更全面、準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實踐學習成效。1.口試。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整個實踐操作過程,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2.手工操作考核。比如,點鈔考試、五筆錄入等,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3.上機操作考核。實踐教學要擺脫在教室單純授課的方式,多采用上機方式,讓學生真正去模擬操作與金融相關知識的操作。4.專業技能比賽。儘可能讓學生參加各種金融專業技能比賽,如點鈔技能比賽、五筆錄入比賽、全國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等,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在比賽中得到鍛鍊。

  四強化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有賴於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教師隊伍。只有教學作風好、業務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才能使金融實踐教學環節的預期目標得以實現。第一,現代社會知識更新極快,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越來越短,高職院校應創造條件並形成制度,加強對師資的培訓,將專業教師定期派往金融企業進行學習和掛職鍛鍊,讓教師熟練掌握各種金融業務的實際操作流程,增強實踐能力。同進積極聽取各類金融實踐講座,強化教師自身的實踐環節,提高實踐能力。第二,各大高職院校可以從金融企業聘請一批理論知識紮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或者請他們來為師生開設講座,增強教師隊伍的活力,優化教師結構,以彌補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的不足,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切合實際需要的專業技能。總之,高職院校要與時俱進,結合實際情況,推陳出新,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金融人才。

  【參考文獻】

  [1]萬琳琳.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經濟資訊,2015,1

  [2]李曉健.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7

  篇二

  《 國際金融監管改革 》

  一、實施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一有效調節市場失靈,促進資源配置

  當金融市場出現了資源配置低效或金融寡頭壟斷等問題時,市場就稱做出現了失靈。而實施金融監管可以有效的糾正市場體系發生的失靈現象,金融監管可以從市場外部對其進行干預來解決引發的各種問題,有效緩解失靈,促使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二防止市場風險積累

  隨著交易規模的增大、金融品種的豐富,一些金融產品複雜的設計就可能會掩蓋內部存在的風險,許多投資者面對如此繁雜的金融產品以及多變的交易方式便很容易被表面現象所矇蔽。一旦經濟形勢下滑,其中存在的風險便會全部暴露,從而造成投資者的集體恐慌,無限放大金融風險,形成無法挽回的局面。實施金融監管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它可以幫助投資者看清某些金融衍生產品中存在的風險,理清經濟趨勢,從而有效防止了風險的積累。

  三降低經濟全球化格局下危機互流的可能性

  在經濟全球化局勢下,各國之間的經濟相互關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面對突然爆發的金融危機,各國之間相互感染的可能性便大大提高。實施金融監管可以減少經濟全球化局勢下各國危機的互動感染,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二、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回顧和現狀分析

  一國際金融改革回顧

  20世紀30年代前國際金融監管的趨勢是很少干預金融機構的活動。當時金融監管尊重市場選擇,強調金融市場的自我規範,很少採用強制或行政手段監管。但同時,那時爆發的大危機不僅對銀行、證券行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而且對經濟體制也產生了巨大的打擊。人們開始對現有金融監管體系提出質疑,迫使金融監管體系實施了改革。具有代表性的是1933年美國製定實施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它是一部具有深遠意義的金融立法,它限制了銀行業的業務以及制定了關於金融機構的制度。同時,監管當局開始嚴格管理、干預金融機構的經營。中後期,日本、紐西蘭、韓國等國參考美國模式也開始實行分業監管。20世紀70年代末,為了避免越來越嚴格的金融監管,銀行進行了金融創新,給原來實行的分業監管帶來了危機。90年代後,金融機構開始實行兼併或重組以抵禦國際機構的激烈競爭,一些巨型控股集團應運而生,如匯豐、花旗集團等,金融監管面臨挑戰。美國隨後頒佈了法案,採取較為寬鬆的方式對金融機構進行監管。2008年次貸危機發生使監管部門將重點放在了風險的防範上,提出了全面系統的監管政策以保證效率。總體回顧看來,國際金融改革的中心是圍繞金融安全以及監管效率開展的。

  二國際金融改革現狀分析

  雖然各國的金融監管各有不同,但從巨集觀來看,當前國際金融監管改革主要呈現了一下幾種趨勢:

  1.金融監管趨向綜合化。

  自2007年底的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的金融監管模式逐漸向綜合化方面改進。政府加強了監管部門的權利比重,並將各企業都納入管理,形成了以美聯儲為核心監管機構的局面。與美國不同,英國是在原有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增加了金融穩定部門,建立了金融穩定會,並將其作為核心。而歐盟則是發展了歐盟監管當局達成統一管理。

  2.監管範圍擴大化、嚴密化。

  可以看出,各國的金融監管範圍都趨於擴大,並且層面更為嚴密。如英國提出了加強對金融衍生品的管理,並實行了相應的管理規定;美國、歐盟等把影子銀行收入監管範圍,減弱對基金的衝擊等。

  3.創新監管方式,實行功能型系統化監管。

  金融管理的模式需與社會現狀相適應,由此,傳統的機構監管方式不能囊括日益增加的監管物件,實行以金融產品和業務為物件的混合監管方式才能與社會相適應。如美國成立金融服務監管委員對金融市場進行系統性監督,減少風險。

  4.重點強調中央銀行的監管作用。

  金融危機的爆發證明了中央銀行不能僅僅發揮其貨幣政策的職能,應該將其囊括進金融監管體系中。中央銀行在金融監管中可以防範系統風險,並可以進行巨集觀監測。所以,目前國際上的金融監管機構已經開始明確中央銀行的地位。

  5.重點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金融消費者始終是金融穩定的基礎。在經過金融危機後,各國金融監管機構都開始將保護消費者利益提上改革的重要日程。美國創立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彙總了分散的消費者保護權,並通過各種手段切實保護消費者利益:完善金融產品條款設計,監督金融中介履行責任,改進金融產品資訊要求等。英國建立了金融行為監管局以監督金融機構的不合法行為,保證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三、我國金融監管面臨的挑戰

  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在1992年以前實行的是集中監管模式,由中國人民銀行承擔金融監管的職責。後一輪監管改革提出了在金融業實施分業監管的目標,形成了人民銀行、證監會和保監會組成的三家分業管理的局面。隨著國際金融監管體系的變化改革,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潛在風險日益顯現,監管模式亟待改革。

  一金融監管方式陳舊我國的金融監管方式、管理理念以及銀行的風險管理卻仍舊

  相對滯後,尤其對銀行業來說,若仍實行合規性監管為主,風險監管為輔的方式已遠遠達不到當前金融監管的要求

  二金融監管人員綜合素養低

  監管人員的素質高低決定著金融監管的效率。我國普遍存在著監管人員專業素養低、分析能力不足、綜合能力欠缺等問題。監管人員在工作上缺乏對形勢的分析,不能通過金融管理表面呈現的問題觸及其潛在的風險,無法提出有指導意義及預警意義的建議和策略,導致監管不足、力度不夠等問題發生。

  三金融監管的法律制度、條例缺乏

  我國在法律法規和銀行監管制度建設方面遠遠達不到目前形勢的需要。如我國在地方性金融管理部門的監管法律條例和依據空白;沒有出臺關於監管機構的協調機制;銀監會的管理辦法和監管指引未修訂等。缺乏完善的適應金融業發展局面的監管法規會導致金融行業的安全無法得到有力保障。

  四分業監管模式易形成體系出現潛在風險

  目前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不斷湧現,金融機構的競爭激烈,不同型別的機構可以提供相同的金融產品或業務,這就導致機構的邊界模糊,監管標準不一致,造成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如資產管理,它一直是證券基金的傳統業務,然而信託、銀行的資產管理規模已經快速超過了證券基金業。

  四、我國將如何實行金融監管改革

  一確定監管目標,掌握監管重點

  在當前國際金融改革形勢下,我國需將合規性監管與風險監管相結合,有的放矢。切實把風險監管作為金融監管的重點,加強對風險預警的監測和控制,統籌金融監管的每一個環節和總體趨勢,保證好金融安全。

  二加強金融監管人員素質建設

  金融監管是一項需要專業知識和高技術水平的工作,在外資銀行不斷湧入的局勢下,監管對業務創新的需要也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完善監管人員的考核標準,相應提高任職人員的從業標準,提高人員積極性和競爭觀念。其次,任用高技術專業水平的金融人才,提高監管人員水平。最後,加強對現在監管人員的培養,通過各種培訓機會對其進行業務、技能方面的訓練。

  三建立健全金融監管的法律機制

  現在要加快對金融監管立法的建設步伐,這樣才能提高監管效率,保障監管規則。需要把已經不適應當前局面的法律法規進行廢止;積極完善當前的法律條列;最後,從各方面對金融監管部門的法律體系進行完善,細化工作目標,嚴格實施規定,促進金融監管的良好發展。

  四促進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的配合

  金融創新是金融業發展的動力,金融監管是保證金融業正常運作的手段,兩者雖矛盾,卻也相互促進。所以,金融創新應該是基於金融監管下的創新,在控制範圍內的創新;金融監管也應該是基於創新基礎上的監管,要主動適應創新,並能正確引導。

  五及時轉變金融監管模式,以適應形勢需求

  金融監管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相關聯。國家的金融監管模式應該適應本國需要,符合本國國情和文化背景。我國應該在總結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基礎上適時的轉變監管模式,建立適合本國的金融監管機制。從而建成能有效規避風險,促進金融行業穩步發展的格局。首先,監管體制應與經營體制相適應發揮作用;其次,混業監管和分業監管應配合使用,發揮各自的優缺點,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後,國際實踐經驗表明,金融監管應該內部外部相結合,共同工作,全面監管。

  五、結束語

  面對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局勢,我國要及時辨明金融監管的局面,適時改變觀念模式,給出相應策略以適應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做好金融監管工作,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篇三

  《 國際金融治理金融論文 》

  1中國在國際金融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的時期內,中國自發地與國際體系接軌,並積極參與各種國際金融機制、組織或機構,目的在於主動融入國際金融格局的程序,其參與不僅使世界各國認識到中國追求和諧、提倡共榮的文化內質,同時也為國際金融秩序的穩定與全球經濟的良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援。中國通過主動和適時地參與相關國際金融機制和組織機構中,就金融執行的原則、程式、話語權分配、策略實施等與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進行協調與磋商,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將這些機制中不平等與不完善的弊端進行了改善,並針對預防及應對這些弊端引發的金融危機提出了自己的間接以及對策措施。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中國在國際金融治理中,是一個合格的合作者,也就是說,中國參與國際金融危機治理是以磋商達成共識、協調促進共享、合作促進治理、治理實現均衡為目標,以發揮建設性作用的“合作者”身份來制定決策、採取措施、實施行為的。基於此,中國積極參與到國際金融治理中,理應受到世界各國的接受與歡迎,同時中國也應該保持追求和諧與主張共榮的文化內涵,積極投身於國際金融治理中,並將自身的力量充分發揮出來。

  2中國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的重要手段

  2.1促進跨國資訊共享體系與聯合監管機制的構建現階段,全球經濟、金融發展依然處於秩序紊亂狀態,究其原因是全球治理與金融監管的不完善與不健全,而這種不完善與不健全也是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的誘發因子與助長因素,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世界經濟的穩健增長受到不良影響。因此,對國際金融秩序進行一定的改革,有利於在新的環境與基礎上構建可行、合理、科學的國際金融監管機制,進而提高過金融秩序的規範性。

  在此過程中,中國需要提升國際金融市場的監管水平。首先,中國需要將自身的資訊公開披露體系進行完善,將資訊獲取與運用的不對稱問題進行徹底的解決與消除。並保證新的國際貨幣體系的相關機構與組織必須定期公佈國際金融市場的監測資訊,同時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危機、風險預警機制與監控調節機制,對本國的經濟、金融及貨幣的調整,需要嚴格依據市場的動態變化進行,並在此過程中對世界各國進行合理與適時的引導。其次,中國需要對國際流動資本的管理與流動進行加強與鞏固。

  現階段,國際金融自由化的趨勢逐漸凸顯出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允許國際投機資本沒有規則地流動,中國需要發揮自身力量加強對國際市場資本自由流動的監管與控制,避免其引發金融風險與金融動盪,並以規範的方式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對國際短期投機資本的不良發展進行防範與合理的打擊。除此之外,中國要推進跨國性金融機構的統一系統監管模式的形成。只有形成全球範圍內針對國際遊資大規模流動的統一監管、協調組織機制,並制定出針對風險投資、對衝基金等金融創新產品與工具的管控與治理架構,才能避免大型國際遊資引發的金融危機,因此中國還需要通過磋商,對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跨國監控協作進行強化,進而對金融危機進行有效的規避與科學的治理。

  2.2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制度轉型與決策改變現階段,國際貨幣、金融領域的話語權與規則制定權主要受少數西方發達國家的掌控,並且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國家的代表性與發言權的不到充分的尊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權益保障根本無從談起。基於此,中國需要發揮自身在國際金融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制度的轉型與決策改變,並積極提供支援力量維護全球金融秩序的穩定,從而對世界各國起到示範作用。對於國際貨幣金融組織的更新及轉型,中國需要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對其進行科學而有效地促進與推動。首先,中國需要促進國際貨幣金融組織的普遍性與透明性,尤其需要推動加快在國際範圍內影響力較強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策機制的改造,進而將其中不公平、不透明的行為進行改善。

  其次,中國需要推動提款權制度的更新與改革,提出將特別提款權的使用範圍進行擴大,並將其作為國際支付與儲備的主要補充手段的實施對策,如此可以對國際儲備貨幣匯率發生大幅波動帶來的金融風險與金融動盪進行有效的規避,進而可以從整體上對貨幣金融體系的穩定執行提供維持作用。再次,中國必須推動IMF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發揮穩定作用的功能發揮,引導成員國將貨幣金融政策的透明度與普遍性提高,並以實現金融穩健度提高為目的,積極推動雙邊與多邊監督,而對金融資本來源與組織結構的合理調整,可以與全球貨幣體系的可持續發展相適應。除此之外,中國需要提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策執行改革的建議,對IMF的股份比例及組織人事安排的調整提出合理化意見,進而可以提高其適應性與科學性,並要求提高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國家的發言權與代表性,以此抵制一些少數發達國家對於投票與決策的壟斷局面。

  2.3調整人民幣匯率機制安排要想將國際套利資本引起的匯率風險從根本上降低,就必須採取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匯率政策。自從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後,浮動匯率制和釘住匯率制的實施成為世界各國爭先實施的應對措施,其中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國家以美元、歐元或自選貨幣籃子為釘住目標。然而,隨著國際金融自由化與一體化的不斷深化與金融危機頻繁爆發,匯率政策與制度成為世界各國逐漸關注與重視的重要問題。對於在國際金融治理中發揮“合作者”角色的中國來說,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下,需要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的可行性與科學性提起足夠的關注與重視,因此需要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的選擇與制定作出有效的更新與改革。

  就目前來看,人民幣匯率制度中最大的弊端在於其彈性較低,長此以往,其波動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僵化,如此不僅會導致中國自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損害,對於中國未來金融的安全及穩定也是一個比較嚴重的隱患。對此,中國需要制定並實施有效的措施,對人民幣匯率機制的安排進行合理而科學的調整。首先,中國需要將單純依靠外匯市場供求變化的被動確定人民幣基準匯率的方法進行徹底地改變,取而代之的是依照巨集觀經濟的執行狀況與調控目標進行確定,並在這個基礎之上,依據內外部市場的需求變化對整體性匯率政策進行制定。

  而將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進行適當的放鬆可以提高市場交易主體的自由性,從而使其可以依據相關訊號及時作出應對措施的制定與實施,進而使其能夠較為真實地對市場供需關係的消長變化進行準確的描述。其次,中國需要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主體最高特匯規模的限制進行適當的放寬,目的在於提高其頭寸限額的彈性,如此可以提高其運作活動與行為的主動性與靈活性。除此之外,對於中央銀行對人民幣匯率的調控與管理需要進行加強與鞏固,提高其管控的力度與效果,進而使其可以充分運用匯率政策、外匯管理政策及利率政策的功能。

  2.4提高人民幣的區域化及國際化中國首先需要在國內範圍內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試點,並將人民幣的發債規模與種類進行實質性的擴大,從而形成集聚效應,並將這種效應的最大化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在區域之內,為了對金融危機的蔓延與擴散進行防範與抵制,中國需要推行人民幣與其他國家貨幣互換,如順利推動清邁協議的實施與監理亞洲共同貨幣基金的設想等,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對於人民幣區域化與國際化提高的戰略步驟,中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中國需要將其金融環境進行實質性的改變與優化,目的在於為人民幣的區域化與國際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就目前來看,中國自身的國內金融環境依然存在不夠完善的地方。

  目前中國自身的銀行體系建設存在不完備的地方,重要國有商業銀行的運營水平依然有待提高,並且不良貨款比率以及資本充足率等狀況依然不能與國際的通行標準相適應,同時與之相對應的金融監管與管理也存在諸多問題與弊端,並且這些問題與弊端的分析、判斷與監控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與管理。其次,中國需要推動人民幣在資本專案下的自由兌換,並對這種措施的實施提供製度保障,以保證其得到循序漸進的實施效果。就目前來看,中國自身金融體系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問題,導致其對外部風險及危機的應對能力較低,這就致使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

  因此,中國需要對境外的直接投資領域提起足夠的重視與關注,並在這個領域對中國境內的大中小型企業、機構等對外直接投資的限制進行進一步的放寬,允許其將自身的海外業務進行擴寬,從而將各方面的競爭力進行提升。另一方面,中國需要高度重視證券、期貨等投資類領域,在這一領域需要對境外的投資者對我國股權類投資的限制進行合理的放寬,並且需要對國內企業及其他組織結構對境外證券市場的針對性投資進行適當的鼓勵,同時還需要將信譽良好的境外機構取得合格資質的限制進行放鬆,進而實現中國內證券市場的開放程序的平穩加快。

  3結論

  隨著國際金融自由化與一體化的不斷深化與金融危機頻發爆發,國際金融治理的開展與實施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為了使國內經濟獲得平穩、可持續的發展,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全球金融秩序的規範與穩定,中國需要本著追求和諧、提倡共榮的文化本質,積極參與到國際金融治理中來,並積極發揮自身力量,結合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及自身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並實施一系列的有效對策,為規避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及推動全球經濟的穩健發展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援。

有關推薦:

金融類求職信範文3篇
中文推薦信範本
相關知識
有關國際金融類論文範文
有關國際金融研究論文
有關國際商務學論文
有關助學金的感謝信範文
國際金融市場的相關論文
國際金融相關論文
有關大專金融畢業論文範文
有關電大金融論文
有關國際市場營銷的論文
歐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