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師具備的素養
素養是人們在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修養,由各種基本品質和能力構成。那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需要具備什麼素養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職業道德素養
1、思想修養:優良的思想修養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支配作用,是教師修養的指導,是教師的“靈魂”,是語文教師做人的根本。
①立場堅定,遵紀守法。現代語文教師必須有堅定的政治方向,能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能認識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懂得教育發展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相互關係,理解有關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現代語文教師應是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精神的教師,能把愛國主義精神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同時又能認真地學習和吸收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現代語文教師是遵紀守法的教師,他們一身正氣,情操高尚,能按照美的規律教育學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②舉止文明,為人師表。教師的言談舉止、服飾儀表是教師個人內在道德情操、審美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外部反映,是教師文化行為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於天真幼稚,好奇心強,喜歡模仿的學生來說,起著潛移默化作用。對教師來說,生活細節也是大事,應時時處處在一切方面檢點自己,為人師表。為此教師講話要文明,舉止要端莊,禮貌待人,衣著整潔大方,做到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
語文教師的思想修養體現在教師工作的方方面面,蘊涵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中。
2、敬業精神:語文教師的敬業精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熱愛教育,盡職盡責。教師要有強烈的職業自豪感和責任感,敬業、樂業忠於教職,全身心地投入培養下一代的教育事業中,用自己智慧的鑰匙,為學生開啟科學文化寶庫的大門,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②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教師既要做好“經師”更要做好“人師”,對學生全面發展負責。為了學生的成長成才,教師必須任勞任怨,自覺地用自己的知識、能力和品德行為對學生言傳身教,並持之以恆,誨人不倦。
③熱愛學生,視生若子。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的要求。教師的這種情感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取得成功的奧妙所在。陶行知先生倡導“愛滿天下”,誇美紐斯主張讓學生在“和藹可親和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飲料”。蘇霍姆林斯基則主張“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教師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包括後進生,要滿腔熱情地關懷學生,保護學生健康成長,使其身心不受各種不良影響的危害。熱愛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同時也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慈嚴相濟。
④嚴謹治學,銳意進取。為了適應教書育人的需要,教師要自覺、積極、堅持不懈地更新知識和提高自己的素養,具有嚴謹的學風和教風及銳意進取的精神。嚴謹的學風主要是指老實認真謙虛的學習態度,自覺遵守教育規律,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訓練學生,以及有錯必糾的求是精神。這種精神是教師提高自身素養和勞動質量的必要條件,是對學生、對工作負責的表現。銳意進取是指教師要根據時代發展要求和科技發展的趨勢,始終不滿足於現狀,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做到高屋建瓴,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常教常新,質量不斷提高。
⑤敢於負責,樂於協作。教師勞動是個體性與整體性相統一的勞動,這種勞動要求教師要勇於負責,敢於承擔教育教學責任,充分發揮個性潛能,創造性地完成自己所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要樂於協作,自覺主動地與其他教師、管理人員及學生家長密切配合,形成一種教育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 專業素養
一名語文教師,在漢語言文學專業領域必須具有深厚的學養。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不斷地加深和提高學養,跟上本專業的學術進展,佔據時代的學術前沿。語文教師尤其要樹立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觀念,要努力使自己術業專精、聞道在先。許多教師的落伍,就是因為其在任教以後樹立了教參就是一切的觀念,放棄了專業上的進取精神。作為“平等對話”中的教師的權威,不是外部賦予的,而是靠教師自身的深厚學養自然而然形成的。將來,不學無術的教師是無法在講臺前立足的。
一個人的語文能力是多方面的,一般認為包含聽、說、讀、寫四種。善讀、能說、會寫,應是語文教師漢語言文學專業素養中的最基本的素養,也是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體現。
在語文教師的能力結構中,會寫是基礎,是前提。會寫,勢必會讀;不會寫,也就不會讀。這一點已得到語文界較為普遍的認同。老一輩教育家葉聖陶就非常強調教師自身寫作經驗的作用,他說:“經常寫些東西,語文教師更有必要。……自己動手寫,最能體會到寫文章的甘苦。自己的真切的體會跟語文教學結合起來,講解就會更透徹,指導就會更恰當。”他認為“凡是有關作文的事,老師實踐越多,經驗越豐富,給學生的幫助就越大”。雖然葉聖陶對教師個人的寫作經驗的作用似乎過於看重,不免有經驗主義之嫌,但是,他主張語文教師應經常動筆,應聯絡自己的寫作實踐進行教學,則是合理的要求。
語文教師應是一個熱愛閱讀和寫作的人。“讀者”和“作者”的素質,是語文老師所應具備的一切素質中最具普遍性、基礎性和延展性的素質。一名語文教師,如果能經常地與學生交換閱讀和寫作的心得,向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作品,坦誠地和學生交流感受,給學生讀自己寫的作品,談自己寫作的生命體驗,傾聽學生的意見,長此以往,學生會不喜歡閱讀和寫作嗎?
:教學素養
教學不是技術,而是藝術。一名優秀的教師,須是一個對教育和課程有著較為透徹的理解和領悟、懂得教學規律、深知學生學習心理、巧於駕馭教學過程、善於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的人。
語文教師僅止於能讀會寫還不足以教好語文。任何個人的直接的經驗都是有侷限性的。教師善讀、能說、會寫,從教學的角度看,他所能給予學生的,除了情意因素的正面影響外,就是個體的、經驗層面上的對讀、說、寫的體認。而真正能對學生的閱讀、口語交際、寫作具有普遍指導作用的,應是從眾多的個體讀、說、寫的實踐經驗中概括抽象出來的理論。而不論是言語表現的經驗還是理論,都得通過教師適當的課堂教學行為、創造性的教學設計和組織,通過師生間的交往與對話、合作與互動,在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有效地傳遞給學生。而這些都有賴於教師教學素養的提高。
教師教學能力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是與時俱進的,日本教育學者臼井嘉一指出:“資訊化社會的發展,使教師直面從未有過的教學形態。諸如電腦教育、開放教育、社群教育,等等。……對教師來說,這是一個需要重新學習的課題。關於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特別是‘順應種種教學形態的能力’‘適應學生個性的指導能力’‘從實踐中學會教學的能力’,受到關注。”鍾啟泉也認為這些教學能力的培養是當今世界教師教育的共同課題。他對日本學者把教師“教學能力”界定為“教學能力=教材把握力×兒童把握力×指導技術力×精神能量”的觀點表示認同。鍾啟泉認為這其中有兩個要點:“其一,各個要素是相輔相成的,彼此是互補的關係。如果一個要素的值小了,作為總體的值也會變小。其二,把‘精神能量’作為一個重大要素。所謂‘精神能量’包含了兩個側面的要素:1、朝氣、熱情、動力,2、接納、肯定。‘精神能量’低的教師,往往不善於接納並肯定兒童的反應,教學效果不佳。”針對上述教師教學能力結構的四要素,臼井嘉一認為:“聯接公式之中四個要素的關鍵是教師的CR能力。所謂‘CR能力’指的是,教師準確地捕捉和應對學生的反應的能力,亦即‘Catch & Response’能力。‘教材把握力’是指抓住教材的目的,設想學生的反應。‘兒童把握力’和‘指導技術力’的提高是同教學過程中作用於兒童、準確地應對學生的反應以便實現教學目標相關的。‘精神能量’則是接納與肯定的諮詢作用,當然是重要的要素。他們全都同CR能力相關的。這樣看來,CR能力正是教學能力的核心要素。”這裡所謂的“精神能量”,主要體現的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這裡揭示的教學能力結構的四要素,可視為教師教學素養的基礎。教師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對此加以培養和提高。
語文教學能力又有其特殊性。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主要靠的不是簡單的行為糾正,而是靠認知上的感染薰陶、潛移默化和揣摩體悟。教師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導悟”,即引導、誘導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學生自己領悟到言語的規律和要求,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文體感和言語行為調控能力。由此看來,語文教師應是一名熟諳教學規律的、循循善誘的“導師”。
中學語文老師具備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