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交往的禮儀常識
生活中,談話交往的禮儀很重要,說話說的漂亮得體也是一種很難得的人格魅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
:寒暄與問候
寒暄者,應酬之語是也。問候,也就是人們相逢之際所打的招呼,所問的安好。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應用的情景都比較相似,都是作為交談的“開場白”來被使用的。從這個意義講,二者之間的界限常常難以確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人際距離,向交談物件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藉以向對方表示樂於與之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面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
反之,在本該與對方寒暄幾句的時刻,反而一言不發,則是極其無禮的。
當被介紹給他人之後,應當跟對方寒暄。若只向他點點頭,或是隻握一下手,通常會被理解為不想與之深談,不願與之結交。
碰上熟人,也應當跟他寒暄一兩句。若視若不見,不置一辭,難免顯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時候,適用的寒暄語各有特點。
跟初次見面的人寒暄,最標準的說法是:“您好!”“很高興能認識你”。“見到您非常榮幸”。
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
要想隨便一些,也可以說:“早聽說過您的大名”、“某某人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語則不妨顯得親切一些,具體一些。可以說“好久沒見了”、“又見面了”,也可以講:“您氣色不錯”、“您的髮型真棒”,“您的小孫女好可愛呀”、“今天的風真大”、“上班去嗎?”
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但它卻不能不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徵。
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於程式化,像寫八股文。例如,兩人初次見面,一個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另一個則道:“豈敢,豈敢廣搞得像演出古裝戲一樣,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戲弄對方。“來了”,“瞧你那德性”,“喂,你又長膘了”,等等,自然均應禁用。
問候,多見於熟人之間打招呼。西方人愛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麼”、“身體怎麼樣”、“家人都好吧?”
:商務活動中問候語
在商務活動中,也有人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寒暄與問候合二為一,以一句“您好”,來一了百了。
問候語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徵。比如,老北京人愛問別人:“吃過飯了嗎?”其實質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若以之間候南方人或外國人,常會被理解為:“要請我吃飯”、“諷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閒事”、“沒話找話”,從而引起誤會。
在阿拉伯人中間,也有一句與“吃過飯沒有”異曲同工的問候語:“牲口好嗎?”您可別生氣,人家這樣問候您,絕不是拿您當牲口,而是關心您的經濟狀況如何。在以遊牧為生的阿拉伯人中間,還有什麼比牲口更重要的呢?問您“牲口好嗎?”的確是關心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
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範,商界人士應以“您好”、 “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牽涉到個人私生活、個人禁忌等方面的話語,最好別拿出來“獻醜”。例如,一見面就問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沒有”,或是“現在還吃不吃中藥”,都會令對方反感至極。
:稱讚與感謝
什麼樣的人最招人喜歡?答案是有的:懂得讚美別人的人,最是招人喜歡。
什麼樣的人最有禮貌?答案也是有的:得到他人幫助後,知道及時表示感謝的人最有禮貌。
稱讚與感謝,都有一定的技巧。如下加遵守,自行其事,不但可能會顯得虛偽,而且還可能會詞不達意,招致誤解。
比如,讚美旁人:“您今天穿的這件衣服,比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好看多了”,或是“去年您拍的那張照片,看上去您多麼年輕呀”,都是用“詞”不當的典型例子。前者有可能被理解為指責對方“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太差勁,不會穿衣服;後者則有可能被理解為是在向對方暗示:您老得真快!您現在看上去可一點兒也不年輕了。您說,講這種廢話是不是還不如免開尊口呢?
讚美別人,應有感而發,誠摯中肯。因為它與拍馬屁,阿諛奉承,終究是有所區別的。
成功的人際關係的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