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學見習心得體會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值得一提的是,到中學見習期間茶山中學組織年輕教師去大朗中學聽公開課,學習、交流教學經驗,通過爭取***要感謝指導老師的大力支援***,我也有機會跟著十幾位老師一起去學習,在此分享心得體會作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一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第二課堂頗有成就也頗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與失,恐怕是這個鍵盤無法承載的。這次總結,我就語文教學這個方面談談我最深的體會。這些體會也許不如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們的真知灼見,卻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這個班是全校的示範班,他們的語文老師同時又是學校教務處的主任,因此頗受關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這些都使得我頗感壓力。到底該如何教好這個班呢,我一臉的茫然。

  思考之後,我決定先從指導老師的上課風格、學生的語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這些基本情況入手。我總共聽了指導老師三堂課,其中兩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在電教室上的。他的課堂大半交給學生,課堂氣氛活躍。因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體該怎麼分析課文、怎麼調節氣氛、怎麼設計教案。他只給我一個總的教學思路:把課堂話語權交給學生。用他的話說,一節課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在聽都能聽明白都能學到東西,這堂課就算成功了。這句話可以說是他對我指導的全部,但在後來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這句話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雖是簡簡單單一句話卻勝過千言萬語。其次是對班上學生語文水平的調查。在見習的三、四天時間裡,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習時間和課下時間的瞭解,我對班上的語文水平和每個學生的水平有了基本瞭解。得知這個班的語文水平還可以,且全班的學習氛圍很好,課堂紀律和作文上交情況都很好,學生課前預習也很自覺,更重要的是他們討厭傳統的語文教學,他們不喜歡老師壟斷課堂。瞭解了這些情況,我再仔細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兩本書,總體上要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它從先前的應試教育轉為對學生語文水平和文化修養的提高上。所有的這些給我的只有一個訊息——我不能再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

  見習結束,我們進入國慶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再結合本班實際,完成了下一週的備課。設計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體力也耗腦力,同時也是一件頗藝術的工作。經過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頭腦開竅,一個思路出來了,一個問題解決了,那種成就感、興奮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後來的教學實踐,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體會到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上好一堂課的重要性。教案和講課是相輔相成的,又是必須靈活變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課堂,學生的參與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我具體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種教學模式。某種程度講,它已經成為我在這一個月裡的教學風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頗受指導老師的讚賞和學生的喜歡與接受。

  我的課堂大都採用一種教師點撥法即設問析疑。所謂設問析疑,是教師首先由一篇課文的切***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回答、分析疑問並由此轉入另一問題,最後把學生引導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中。通過這種設問析疑,在加上適當的討論,某些課文再結合文體特點,採用品味法、朗讀法進行教學。這裡,我只抓住設問析疑這個點談談我的見解和感受。

  法國教育學家第惠多斯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那麼,怎麼去激勵、喚醒、鼓舞聽課者呢?讓他們參與課堂,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惟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的融入課堂,惟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才會有所提高。設問析疑無疑是一個較好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的教學模式。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頗多好處,具體的說有助於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於發展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專心地有禮貌地傾聽,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共同創造者。總的說來設問析疑可充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學生的主動性。

  可以說,具體如何設問、如何析疑是設問析疑的關鍵。我經常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看作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曲,提問則是這樂曲中的旋律。如何提問,首先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準確落實設問點。如教《項脊軒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徵即文章善於選取生活細節、場面描寫的手法以及記物、敘事和抒情融為一體的寫法,把它作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把文章“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為切***。先叫學生找出過渡句,然後根據過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問學生,作者如何通過寫景抒發自己“喜”的心情。接著設問“文章是不是以‘喜’貫穿全文”,轉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學生看課文是通過大事表現自己的‘悲’的還是通過小事、生活細節表現自己對親人的懷念的。學生輕而易舉的可以得出是後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們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看看哪處細節寫得最好,最感動人,為什麼感動你,這就轉到了敘事與抒情融合的寫法了。整堂課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學生自己從問題中找到答案。最後,我問他們“你們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他們異口同聲的說,學會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進行描寫,學會了記物敘事抒情融合的寫法。這就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由此,可以看出,找切***,確定目標,設定問題內容,設定問題順序至關重要。

  有的時候,不僅老師可以提問,學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我先放錄音把學生帶入一種意境,然後讓他們說說聽錄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體會即這篇課文很優美,語句優美,寫景優美。然後叫他們找出文中直接寫景的段落***第4、5節***,接著分析第4節。先明確這類寫景抒情散文應抓住文章寫了什麼,怎麼樣,勾勒了怎樣的意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接著由我帶著他們一起分析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們會仿照第四節的分析來自讀、分析第5節。最後,再讓學生進行畫面想象,通過音樂的渲染,再次把他們拉入了那種意境美。怎麼去提問應該說是沒有定論的,但一個總的前提是問題得圍繞你的教學目標,得有科學的內容。你所提的問題目的是要把學生引導到你的教學目標中來,這是一個大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再考慮如何提問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使問題更有連貫性,使問題更有概括性。

  問題提出來了,如何引導呢?首先對學生的發言應該鼓勵。發完言後應有恰當的評價。不要小看了那幾句鼓勵的話,它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至關重要。有好幾位學生在給我的留言本里寫道:“謝謝老師對我的鼓勵,謝謝老師對我回答問題的讚美和肯定。我從沒想過我還會受人關注,我從沒料到我的發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們需要肯定,需要關注,需要鼓勵。”這是他們心底發出的話,因此不要忽視了給她們鼓勵。

  引導可適當啟發、點撥。如教《華羅庚》一文時,分析課文結構、解讀傳主思想、分析文章寫作特色時,我都會聯絡先前學過的課文《“布衣總統”孫中山》。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我會啟發他們:“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布衣總統”孫中山》,這篇文章是通過生活中的幾個方面表現傳主甘於淡泊的品質。那麼《華羅庚》還是不是從一個方面來寫的呢?”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時間為順概括了他一生的經歷。我接下來便問:一個人一生的經歷是漫長的、複雜的,作者是不是隻寫了傳主某一方面的品質?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轉為課堂的重點——討論文章突出了華羅庚怎樣的品質,通過什麼事怎樣來表現的。在上《作文有文采》這堂作文課時,唐突的叫學生分析一個例句的好壞,他會啞口無言,不知從何入手。我會提醒他們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辭,哪些修飾詞,用了哪些動詞,調動了哪些感官,這樣寫的效果怎樣,給人的感覺怎樣等等問題進行引導、啟發和點撥。這樣不僅使他們學到了作文怎麼做到有文采,同時也學會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式、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語文學習的方式。由此看出,學生回答不出問題了,要通過知識遷移、層層推理、由淺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適當的引導,要讓他們自己去找問題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後,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總結。可由老師總結,也可以由學生總結。如“我們這堂課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從這節課中你們主要學到了什麼?”、“受到了什麼啟示”等,使學生對整堂課的重難點有一個總體的把握。一節課可能會涉及到很多內容,總結可以讓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抓住重點,消化難點,達到教學目標。

  總的說來,從設問到析疑再到總結,設問析疑這一教學模式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教師鑽研教材的程度、對課堂的駕御能力的高低、教學技巧的靈活處理等等都會影響整堂課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鑽研教材,確定正確的目標,確立好重難點,找好切***,設計好問題,對學生也要有所瞭解,要顧及所有學生而不單是那些積極的想發言的學生。一個月的語文教學結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會有成績。設問析疑、教師點撥法是我運用得較多的教學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讓我很有一種興奮感和成就感。當聽到指導老師“非常好”的評價時,當學生不約而同的說“老師,你的課讓我聽得入迷了”,“你是個優秀的語文老師”時,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和欣慰,有了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麼。

  這次實習,聽過十幾位老師的不同的授課方式,吸取了許多的經驗,發現每個老師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教學風格。我才明白“教無定論”的真正含義。應該說這次實習,給我感觸最深的不是設問析疑這一教學模式,而是使我那種教師應該塑造個性化教學的觀念越來越明顯、清晰。語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學科,是一門藝術課。怎樣上好它,每位語文老師應該根據個人的不同、學生的不同塑造並保持自我豐滿的教學個性,以求得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學習更加主動的學習、自主的發展。

  篇2

  在高中生活學習過的我們經歷了大學的學習後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當我們重新回到這個讓我們既愛又恨的叫做“高中”的場域時,我的感受是複雜的。因為在那種地方生活過所以感覺有點親近和熟悉,由於已經不可返回地離開了那個與高考緊密相連的“高中”階段所以與之產生了疏離感,更因為經歷過大學的生活所以我似乎不認識那個讓我經常失眠的地方。這所高中被外界稱為濟南最好的重點高中,以其學生高升學率和高出國率而出名,這與我生活過得默默無聞的普通縣城高中很不一樣,這讓我感到陌生與不適。在聽公開課的時候我常常走神,思緒飄散得很遠,但我還是願意談談我的一些學習的感受。

  教師作為一個職業需要進行入職以前的教育培訓,接受教育的過程是在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需要學習具體的學科知識,也需要掌握教育教學的知識,這些學習對於教師專業發展來說都是必須的,也作為不證自明的前提而存在,但是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對於教師來說不是全部,更不是最具有決定意義的東西。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對於教師的成長來說最多隻能算作底線,教師作為一個有效的實踐者必定會具有自身無法擺脫的風格,而不是技能的存在或類似於工具的存在,一個良好的教師是應該具有豐富的感受力和文化底蘊的存在者。

  教師在走向講臺以前就不斷地把自己的童年經歷、個人生活史和專業訓練無意識地整合到一起了,這種聯合不可抵抗而且會強烈地影響教師的個人教學風格,這就是為何有的老師風趣幽默,有的老師的課堂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而有的課堂會枯燥無聊讓人不堪忍受的原因。因為教師本人是個內心豐富細膩的人,所以他的課堂才會豐富多彩,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令人乏味的庸俗的個體能夠組織起有意義的課堂生活。教師的工作應該是最有文氣的生活,他們不斷親近文字,感受童心,有充足的時間和方式表達自己的精神向度,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一種文化的表達。

  同時,教師又是一個實踐者,文化的深邃和悠遠能夠也更多地在他的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展現為一種精神氣質,形成能夠吸引和感染、感動學生的氣場。教師的工作是一種文化的實踐,一種文化背景下的教師是這個背景文化的表達,他的教學活動是他自己的,也是他所在的文化的。在我看來看來,不經常閱讀的教師是無法承擔這種文化實踐的,不幸的是,很多教師真的不讀書,在課堂中顯示不出書卷氣。一個好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具有人文精神的實踐者,舉手投足間都散發出讓人感動的人文氣息,讓人在充滿俗氣的世俗生活中聞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形上芬芳,一種人文精神浸潤在課堂各個環節之中使課堂進行的流暢而不生硬。

  人文精神對於教師工作來說是一種積澱,課堂教學對於教師來說是一種行為的外在的表達,兩者相互滲透互為表裡。

  篇3

  教育實習已經結束,回顧快兩個月的實習生活,感慨頗多。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實習對每一個準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我們師範生將理論知識付諸於行動的必需環節。我們可以通過實習,接觸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所鍛鍊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用理論指導實踐,提高自己在社會中,在學生面前,在學校裡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不僅僅是侷限於書本的知識。

  這一個多月的生活工作體驗,在茶山中學的老師,特別是我的指導老師翟老師的指導下,我收穫了很多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體會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光榮與責任,以及明白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所要付出的艱辛和勞累。現將實習期間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情況總結如下:

  為期八週的教育實習,我擔任東莞茶山中學高二***一***班和高二***二***班的語文實習老師。我上了約48節課,課型有文言文、戲劇、散文、作文評講、試卷評講等。聽了很多節課,有語文、政治和數學等不同的科目。

  1、聽課

  實習的第一週是見習周,這一週的主要任務是聽指導老師和其他老師***有可能的話***的課,實習期間的聽課不再是以前讀書時那種只聽老師講課的內容了,而是帶著任務有目的性地去聽課,要儘快熟悉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知識基礎,同時更重要的是學習有經驗的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教學進度的把握、掌控課堂的方法和調動課堂氣氛的技巧、與學生互動的技巧等等。除了指導老師的課每課必聽以外,第一週後期已經有隊友開始嘗試上課,我也積極地聽隊友的新課,雖然是不同學科,但教學方面還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的,例如調動課堂氣氛、與學生交流情況、板書設計等等,從隊友的課堂上也學會了很多東西。當然,由於教學經驗尚淺,隊友的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評課過程中,我們都毫無保留地向彼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除了見習周以外,其他時間我一邊上課一邊堅持聽隊友的新課,更多的是我儘量爭取機會去聽級部裡其他語文老師的課,甚至是跨級部去到了初二級聽一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語文老師的課。實習期間,恰逢學校科組活動組織了多堂公開課,一有公開課,我總是排除萬難,爭取現場學習。這種公開課,老師的準備一般很充分,雖然帶有一定的表演性質,但是對於我們以後找工作的面試、說課、試講是很有借鑑意義的。其中有堂公開課是佔瀾老師的《作文分層教學——人物對話的描寫》,學習了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方法,其實也就是說教學要注重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另外,佔瀾老師作為一位語文老師,很注重教學語文的豐富性和感染力,這很值得學習,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實習期間茶山中學組織年輕教師去大朗中學聽公開課,學習、交流教學經驗,通過爭取***要感謝指導老師的大力支援***,我也有機會跟著十幾位老師一起去學習。這次見習,聽了兩堂公開課,一節是初三的講讀課《范進中舉》,另一節是利用網路評講作文,課題為《點亮心燈》,這次聽課之行,看到了別人關於作文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聽《范進中舉》一堂課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能夠自己吃透教學內容,對所要講授的內容瞭然於心,達到脫稿的層次,課堂才可能做到連貫、渾然一體。

  2、備課

  教學工作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備課。一般在實習的第一週以聽課為主,但聽課的同時要準備好自己上課的內容,也就是備課。備課是教學的開始,備課不僅僅要聯絡書本上的內容,還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絡,還要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對課堂的反應,教學實際情景等方面的情況。在備課的時候,我的教案教案一般是祥案,一字一句把上課的每一句話寫出來。

  為期八週的實習,我一共寫了四個教案。有兩個是文言文《鴻門宴》、《遊褒禪山記》,一個戲劇《雷雨》,一篇散文《夏感》。通過這四個教案,我提高了寫一份完整教案的能力,寫教案、備課的時間有所縮減,慢慢地摸索到了一些適合自己的套路,最大的收穫是我漸漸學會自己確定一篇課文的重難點,而不至於完全依靠教學參考資料。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先不看教參,自己看幾遍課文,儘可能地多看幾遍,自己消化理解後自己寫出教學設計、教學思路等,再看教學參考資料。這一系列的環節我都非常認真地對待,以爭取在講臺上發揮出更加好的效果。我積極爭取機會上不同年級的語文課,其中第四個教案《夏感》就是初中七年級的一篇文章,通過上七年級的課,我感受到了完全不同於高中的課堂,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方法,都得考慮適合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

  3、講課

  教學工作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上講臺講課,這個步驟是把前面所有工作拿到實際環境中去的重要一步。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看到每位教師的真正實力,每位教師是否在前面的過程中認真對待,是否把上講臺講課當作一件重要的事,是否對實習學校、對學生負責。以前作為學生聽課,目的是學習知識;現在作為教師上課,是為了讓學生學到東西。目的不一樣,我們的注意點就不一樣。剛看教材的時候,我覺得40分鐘怎麼就說一兩頁書;後來經過備課、上課,我發現要講解的問題很多,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一節課能說完幾頁書就已經很不錯了。講課帶給我們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講臺下坐著的不再是與我們一起在微格教室訓練的同學,而是真正的學生。他們不會像自己的同學那樣隨意附和、快速地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著我們的解答。他們在聽不明白的時候會突然提問,甚至走神、開始說話等。

  實習期間,指導老師很信任我,給予我非常多的上課的機會,很感謝他。我從實習第一週的週日***國慶前補課***開始上課,必修五第14課《鴻門宴》,兩節連堂,兩個班一共四節,一個早上下來喉嚨就沙啞了。第一節課有點緊張,但整體效果還是令自己滿意的,指導老師說教態比較大方自然、放得開,課內的文言文知識點都講得很全面,但是課堂氣氛不活躍,這篇文言文的故事性很強,有很多有趣的東西我都沒有講到,那些東西雖然與內容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可以用來調節課堂氣氛。之前聽過指導老師的課,他的課很是幽默風趣,學生都很喜歡,因為課堂上總是很輕鬆,總有很多笑話可以開懷大笑。剛開始我老覺得這樣的課堂看似很熱鬧,學生很活躍,但講授的內容不多,且那些可以令學生笑的東西總是與課堂內容無關的,是教師生髮出去的笑點,我在思考,這樣的課堂學生能學到多少東西?但後來我認識到每個老師的風格都不一樣,每個老師都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他的特色就是能讓學生喜歡上他的課,這就夠了。如果說幽默輕鬆的課堂不能保證學生學到的應該學會的知識,退一步講,認真而正兒八經的課堂學生也不一定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因為他們對這樣的課堂感到壓抑,不喜歡,從心底裡抗拒,這樣情況下,就算教師講得再好,講的內容再多,學生也聽不進去,不接受,一切還是等於零。所以,學會調節課堂氣氛很重要,無論你用什麼方法,只要能達到目的就好,讓學生在心理上接受、喜歡語文課,覺得語文課很輕鬆。這是讓學生輕鬆學習且能學到知識的前提。

  這八週的實習,我上的語文課節數較多,雖然只有四篇課文,但是每篇課文的課時是比較多的,特別是《鴻門宴》,上了五六個課時才上完。課型有講讀課、閱讀課、練字課、作文評講、試卷評講等。上一堂課,要注意的東西很多,有自己的教態、教學口語、板書、課件、與學生的互動、個別提問、時間意識、突發狀況的處理、音量的大小及音調的起伏等等。每節課後,我都要回頭想想,自己在這些方面的思量及處理有沒有進步,教態是否大方自然;教學口語是否前後連線順暢以及是否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用語;板書是否設計合理、字型夠不夠端正、夠不夠大***是否能使左右兩邊的學生看到,坐在最後的學生能否看清楚***;課件是否與課堂同步;整節課與學生有多少互動、有無提問和關注個別學生;有無注意課堂時間的分配等等。當這些方方面面融合於一節課的時候,就是一堂大概合格的語文課了,當然,這些只是基礎,做好了這些,還有更多的可以提升的空間。

  4、作業練習

  教學工作的最後階段是檢查教學效果的環節——練習和作業,從中我可以知道自己上課中存在的問題,然後根據此進行查漏補缺。其中學生們做的同步練習和作業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上課的時候講解課堂練習。我認為講解是最考驗每位老師的,因為這既可以檢驗出每位老師的思維敏捷度,又可以檢驗出他們課堂反應能力。

  以上就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做到了認真仔細地備課,用心修改教案,重心放在講課上,課後耐心回答學生的問題,重新修改教案,認真批改作業等等。這一系列的環節我都非常認真對待,使得我的課堂知識點到位,講課思路清晰,得到了指導老師的肯定。在講課的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的專業知識和社會知識還需要更多的改進提升,以便更加有利於我的教學水平。

大學生實習心得範文
到中學見習心得體會作文
相關知識
到中學見習心得體會作文
到中學見習心得體會作文
到中學見習心得體會範文
到中學見習心得體會範文
到中學見習心得體會及收穫
到中學見習心得體會
到中學見習心得體會總結
到中學見習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到中學見習心得體會報告
到中學見習心得體會範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