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體會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大學生要學習李保國的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2016年4月10日凌晨4時,全國先進工作者、燕趙楷模、省管專家、河北省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河北省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同志,因心臟病突發不去世,年僅58歲。5月19日河北電視臺以“太行新愚公”報告會的方式傳播了他的先進事蹟。

  有一種力量叫做信念。在李保國同志身上我找到了面對事業動力永不枯竭的原因所在,正如有位省領導所說:是什麼支撐著他一下子紮根太行山30年,默默地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做出卓越的貢獻?是信念!李保國同志小時候是窮人出身,他有了知識後就不想讓當地的老百姓再受窮,這就是信念。以信念為支撐才能獲得持久的動力,以信念為支撐才能贏得精彩的人生。當我們迷茫時,是否可以停下不安的腳步,問一問自己,我們的信念是什麼,確定了方向然後再背上行囊,為之奮鬥終生?

  有一種生產力叫做知識。李保國同志是農業大學林學院的一名教授,正是有這種文化素養才賦予他大膽探索,用科技之手點石成金的創新意識,走出了一條“生產為科研出題、科研為生產解難”的路子。科學技術所能創造的生產力是不可估量。他把邢臺市前南峪村建設成了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打造了“富崗蘋果”、“綠嶺核桃”等全國知名品牌。我們應該有的不只是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邁,還應該努力地提升自己,通過不斷地學習武裝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有戰鬥力,戰鬥的路上當然少不了艱苦奮鬥,而那崇高的理想信念恰是我們最好的精神食糧。

  有一種智慧叫做照顧好身體。現在的我也許還無法體會到李保國同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崇高使命感以及所能獲得的巨大幸福。李先生雖令人敬佩,但我認為他忽略了自己。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因為健康是1,有了1後邊的0才有意義。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是累死的,過快的耗損了自己的生命,給親人帶了無盡的悲痛,更是整個社會的巨大損失。對於一個醉心於事業的人來說顧及其他也許很難,但還是要奉勸奮鬥在路上的人們,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體,無論多忙都要抽出一些時間去鍛鍊。

  保國同志把最好的論文寫在了巍巍太行山上,鐫刻到了當地老百姓的心中。他的事蹟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原來一個人可以這麼活,一個人可以活的這麼精彩。所以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用來激勵自己,也激勵每一個正在路上的朋友,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篇二

  在我的印象中,沒有哪一位大學教授會像李保國教授那樣常年紮根山區,常年泥衣褲腿。他們大多西裝革履,以汽車代步,來去如風。見過李教授的村民都說,李教授穿的那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說話做事一點架子都沒有,親切的讓你感覺很貼心。正是李教授的事蹟重新整理了我對“幹一行,愛一行”的定義,原來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開出絢麗的花„„

  李保國教授帶領基層幹部群眾同心同德,經過實地測量,規劃了適合優質薄皮核桃栽植技術的荒山治理的整地模式,開創了‘樹、草、牧、沼’四位一體的生態種養模式,開創了產業扶貧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形成了太行山核桃產業帶,帶動了成千上萬人脫貧致富。他這種務實實幹、奮發作為的創業精神,正是當前我們調結構、治汙染、建生態、快脫貧工作中應該努力學習的精神。寫在紙上的不一定就是好論文,出了多少書有多少頭銜的不一定是好教授,能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能帶領百姓脫貧走上致富之路的教授,才是好教授,才是百姓心中真正的學者。我們的社會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像袁隆平、李保國這樣的教授,無怨無悔在邊遠農村奉獻自己的一生,他們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真正的脊樑。 “英雄”“楷模”“鐵人”“榜樣”等這些光榮稱號都是像焦裕祿、詹天佑、李保國等一些人共同擁有,一個深受萬人敬仰的響亮名字。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動地的駭世之作,他們的精神和他們的名字一樣永遠銘刻在人民的心中,成為流芳百世的美談。不管時代如何的更迭變遷,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這樣一些人都不為過。我相信,無論時代新舊,“榜樣”精神都將永存。

  我的工作場所沒有李教授那樣寬廣,我的工作地點僅僅只是三尺講臺,但是我面對的卻是祖國的希望!孩子們是一群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我雖然稱不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卻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們的思維發展方向。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像李保國教授那樣,認真細緻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帶給他們陽光和雨露,讓他們能夠茁壯健康地成長。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與期望。不奢望成為助他們成長的太陽,但至少要成為他們腳下的一片沃土„„

  篇三

  近日,書記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國同志35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一學為民務實、心繫群眾。每年深入基層200多天,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領10萬農民脫貧致富,一個個數字讓我們看到這樣一個李保國:他是高校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但他的工作並不侷限於學校和科研,而是把廣闊的荒山和農村當作施展身手的舞臺,擼起袖子和農民打成一片,真心實意為民謀利。正如他自己所說:“把我變成農民,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我們就要學習李保國同志的扶貧方法論,真正接近農民、讀懂農民,贏得農民信任,再“授人以漁”,讓農民能夠學以致用、學以致富。

  二學熱愛事業、紮實苦幹。把科學研究的成果實踐於農民脫貧致富的事業上本來就是對科學的尊重、對事業的熱愛,李保國同志日以繼夜穿行於田間地頭,教授村民栽植管理果樹的技術、變荒為林的方法,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依然奮戰在第一線,體現出他對事業的“執著”和對土地和農民真摯感情,30多年裡,李保國同志就在“泥土地”裡先後完成28項研究成果,推廣36項實用技術,培育了16個山區開發治理先進典型,做到了把論文寫在了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富民的事業中。

  三學創新創業、奮發有為。在實踐勞動中創新,用創新的思維指導實踐,用創新的成果作用於創業,李保國同志在長期的實踐勞動中探索出一條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讓百姓通過經營果園發家致富的同時,使荒山也綠起來。李保國同志不畏風寒、夙興夜寐,用自己切身的行動使山區增收35.3億元,帶動10萬多農民脫貧致富,真正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政策的實惠,感受到黨的溫暖。

  四學造福人民、無私奉獻。“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多年來,李保國同志先後舉辦不同層次培訓班800餘次,培訓農民群眾9萬多人,促使許多農民成為“技術把式”、土專家,讓他們真正掌握髮展產業的真本領、脫貧致富的硬功夫。經過他十幾年的開發治理,邢臺縣前南峪村成了“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森林覆蓋率超過百分之九十,為當地民眾築牢了生態屏障,同時為他們開闢了致富路。我們就要學習他對工作孜孜不倦的嚴謹態度,學習他一切為了老百姓富起來的真切情懷,學習他犧牲小我、風險大我的高尚情操,在工作中,踏實勤懇,科學嚴謹,用實實在在的業績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體會精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範文精選
相關知識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體會範文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精選範文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精選範文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體會精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體會精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精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精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範文精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範文精選
大學生李保國事蹟心得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