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在古代是什麼人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漢武帝這個皇帝是好是壞呢?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蒐集的關於漢武帝的評價,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漢武帝的客觀評價1

  漢武帝***前141年-前87年在位***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調集30萬兵力埋伏於馬邑周邊,欲一舉殲滅匈奴主力。但如此大規模兵力集結,很難保密,匈奴單于得知漢武帝計劃後,退兵出塞。這次未實現的伏擊開啟了漢匈之間近百年的戰爭。馬邑之謀固然展示出漢武帝的強烈進取心,但他畢其功於一役的好大喜功也暴露無遺。早在前138年,漢武帝的急於求成就初露端倪,他派張騫出使西域就為“欲事滅胡”。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可分為三個時期:從馬邑之謀到前119年的漠北決戰,漢軍頻繁出擊匈奴;前118-104年間的停戰與政治和談階段,雙方要麼無戰事,要麼也是低烈度衝突;前103年之後武帝再度大規模出擊。

  前129年的龍城之戰,漢武帝派4萬漢軍分四路出征匈奴,然而其中三路或者無功而返,或者損兵折將,甚至全軍覆沒、主將被俘。龍城之戰西漢軍人一共死傷1.7萬,只有衛青一路斬敵700,攻破匈奴人會盟祭天的龍城,漢武帝首戰不利。

  此後,在西漢對匈奴的進攻戰中,逐漸形成一套“間接”攻敵的戰略,由衛青和霍去病等優秀指揮官較好地貫徹執行。無論是衛青奪得並鞏固河套地區的兩次漠南之戰,還是霍去病攻下河西走廊的兩次河西之戰,漢軍一般有一路軍隊在非主攻方向發動佯攻,迷惑匈奴單于,令其難以支援,而主進攻方向也不是簡單的硬碰硬正面攻擊,多采用大範圍迂迴、長途奔襲、出乎意料的奇襲等發揮騎兵速度優勢的戰略戰術。

  漢武帝的客觀評價2

  漠南之戰

  然而往往幾次勝戰後,漢武帝就犯了好大喜功的毛病,企圖用一場總決戰徹底擊敗匈奴人。結果卻往往是主力決戰準備過程漫長、物資消耗大,保密不佳,匈奴也做好迎戰準備,導致進攻的突然性喪失。

  前123年的陰北之戰,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率6位將軍領10萬騎兵,一路大軍穿越陰山東段,直接攻擊匈奴單于,並沒有其他方向軍隊的策應和佯攻。是役,漢軍殺敵1.9萬,然而也損失了3000多精銳騎兵,更導致前將軍趙信兵敗投降匈奴。因此雖然獲勝,戰後衛青並未得到加封。

  前19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決戰,更是霍去病兩次河西戰役***前121年***取得輝煌戰果之後的頭腦發熱。漢武帝傾全國之力,調集的戰馬加上“私負從馬”共24萬匹,數十萬步兵運輸物資糧草、保障後勤,衛青和霍去病分別統領5萬騎兵,總兵力高達50萬人。是役,匈奴損失9萬多人員、大量戰馬和畜產。此戰後,匈奴在漠南***大致範圍是蒙古高原的戈壁荒漠以南***無法立足,向蒙古高原西北遷移。

  漢武帝的客觀評價3

  漠北決戰

  但西漢為此戰付出的軍事代價有多大呢?漢軍傷亡七八萬,與匈奴相當,馬匹損失十多萬匹,這對於戰馬相對較少的西漢,代價過於高昂,導致漢武帝在後期發動的戰役中,再也無法調集如此多的馬匹。另外,衛青和霍去病的騎兵部隊分別在蒙古大漠裡行軍一千和兩千裡,由於當時落後的交通和後勤制約,交戰之前,漢軍的馬匹、物資和人員損耗就必定相當高。

  漠北決戰,漢武帝放棄了有效的間接攻敵戰略,與匈奴主力正面決戰。漢軍的策應佯攻、迂迴機動和偷襲等優勢戰術無從發揮,再加上補給的困難和損失,結果漠北之戰雖然取勝,但卻是一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實際上西漢和匈奴都元氣大傷,此後七年雙方几無戰事。

  漠北決戰既是武帝對匈奴作戰的頂點也是關鍵轉折點,其慘重的軍事和經濟代價多半要由他“好大喜功”的性格負責。在征討驅逐匈奴的偉業中,漢武帝所謂的“雄才大略”也止於漠北決戰。

  後期戰略和選帥一無是處,匈奴實力恢復

  經過十多年的相對和平與政治談判階段之後,漢匈衝突再度激烈。此時武帝寵幸李夫人、寵信李延年,後兩者之兄李廣利將軍因此受武帝重用,但李廣利軍事才能平庸。前103年趙破奴兩萬騎兵被匈奴八萬人圍攻,全軍覆沒。此後西漢三次進攻匈奴都由李廣利擔任主將,結果一次無功而返,兩次慘敗。

  由於在前期尤其是漠北戰役中的戰馬損失過大,武帝后期進攻匈奴多是步騎協同,步兵利於防守,但速度和衝擊力遠不及騎兵,運動戰中會拖累騎兵,而如果沒有騎兵保護,步兵更獨力難支。前99年的俊稽山之戰,李陵長期訓練的強悍步兵兼弓弩手部隊遭遇匈奴單于主力。在有利地形掩護下,漢軍5000人與匈奴8萬騎兵苦鬥十餘日,仍然無法擺脫追擊和圍攻,最後李陵兵敗被俘。同一時期,李廣利3萬騎兵攻擊匈奴右賢王,漢軍死傷十之六七。

  漢武帝的客觀評價4

  漢代騎兵

  前90年,漢武帝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匈奴。西漢14萬大軍分三路出擊,其中李廣利一路7萬人。是役,李廣利的主力戰敗,在轉戰一千餘里的情況下,體力和鬥志皆失。李廣利得知妻兒因“巫蠱之禍”被抓,無心戀戰,遂率大軍投降匈奴。除了用人失察之外,漢武帝后期的戰略更加僵化,除了被動防守,就是一味尋求與匈奴主力決戰。雖然後期數次戰役也有多路出擊,但他對匈奴兵力部署並不瞭解,基本上是盲目分兵,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反觀漠北之戰後匈奴的戰略,一方面主動政治談判、爭取時間恢復實力,另一方面在戰爭中加強對漢軍的偵察,而且充分運用熟悉地形、地勢之優勢——漢軍主力強盛時,匈奴隱遁軍隊避敵鋒芒,令深入敵境的漢軍找不到對手無功而返;漢軍孤軍深入時,匈奴則以優勢兵力圍殲,最典型的莫過於俊稽山之戰。同時,匈奴也使用“間接”戰略手段,利用西域諸國的反覆無常,令西漢軍力長期消耗於西域地區,從而減輕漢軍對匈奴的正面壓力。匈奴人也吸取以往畜產損失過大的教訓,在交戰之前將非戰鬥人員和牲畜轉移至安全地帶。

  漢武帝的客觀評價5

  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措施:

  一、政治方面:1、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解決諸侯國問題,加強中央權威。2、破格錄用有真才實學的人如董仲舒、桑弘羊等,輔佐朝政。3、任用“酷吏”,嚴厲打擊地方豪強。

  二、經濟方面:1、將煮鹽鑄鐵造錢權利收歸於國家,統一鑄造五銖錢,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2、打擊大商人和高利貸者,增加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

  三、思想文化方面:1、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從此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2、在長安興辦太學,在地方興辦學校,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四、在軍事方面:1、派衛青、霍去病率領大軍,進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公元前119年派衛青、霍去病率領漢軍主力在“漠北戰役”,取得戰略決定性的勝利,解除了匈奴對於北方長期的威脅。2、進軍西南,平定閩粵。設立郡縣加強與內地的聯絡;3、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與西域各國交往通道。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


漢武帝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歷史上的漢武帝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相關知識
漢武帝在古代是什麼人
七夕在古代是什麼節日
牛字在古代是怎麼寫的
春節在古代叫什麼
春節在古代叫什麼
廣州在古代叫什麼
廣州在古代叫什麼
白色在古代叫什麼
白色在古代叫什麼
元宵節在古代有什麼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