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育教研論文3篇
數學思想都是在一定的數學知識中呈現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育教研論文,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教育教研論文篇一:小學數學教學思想滲透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意義
數學要得到發展,取得實質性的效果,要以一定的數學思想作為基礎,只要基礎牢固,上層建築才能得到快速的發展與提高,並找到發展的方向。所以,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適當的滲透一些數學思想,使學生對數學概念、定理等有更加深入的瞭解,掌握起來更加容易。數學思想的掌握,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鍊,對知識能夠進行更加深入地分析與把握,瞭解數學知識的實質,在解決問題時會更加得心應手。在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是讓學生機械的記憶數學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很多學生不理解解題思路的來源,使得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經常出現題不對路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要想使這種現象得到有效的解決,在課堂中滲透一定的數學思想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數學思想的滲透,教師幫助學生構建解題的框架,使學生從根本上了解解題思路的由來,加深對數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使小學數學與中學數學能夠一個很好的承接。在實際的數學學習中,靈活運用這些數學思想,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數學思想的滲透,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理念,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不斷地擴散自己的知識,使自己對數學知識有一個縱向的掌握,有助於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策略
1.在數學形成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都是在一定的數學知識中呈現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把數學的相關定理、概念、公式等直接告訴學生,應引導學生,讓他們在猜測、分析、探究、驗證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如何變化而來的,並且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對數學方法的認識。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各方面發展都不完善,在這一時期強化學生的數學思想,對於今後的學習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思維,能夠在今後的學習中不斷地發現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例如,在學習梯形的面積問題時,讓學生直接去進行計算會顯得很難,學生不知道從哪下手。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把梯形轉化為以前學習過的圖形,進行面積的計算。通過研究,學生髮現可以兩個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來進一步推匯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地利用這種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體會到這種數學思想的形成過程,在以後的學習中逐漸形成利用轉化的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在解決問題時滲透數學思想
在小學數學中,解題是一項必要的工作,在解題過程中要運用到大量的數學知識和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解題的過程中,適當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幫助學生認識到題目的含義,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快速,減少不必要的錯誤,提高學習效率。在實際解題過程中,教師適當地滲透數學思想,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數學思想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儘快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少走彎路,並且數學方法的滲透,也可以使學生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在反覆的練習中,進一步強化數學思想的滲透
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雖然會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但是要想使他們能夠靈活、有效地運用,就需要教師在反覆的練習中不斷強化數學思想的滲透,使學生加深對數學思想的掌握和記憶。在數學練習中,教師要選取明確的數學思想,指出它的應用範圍,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可以更好地運用。良好的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讓學生不斷地利用數學思想進行解題,並且在運用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找出自己所運用的數學思想,以及在以前的解題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的能力和技巧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通過這種化歸思想的滲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到,在以後的學習中,要仔細地觀察算式之間的關係和規律,通過改變運算的順序進行化歸,可以使問題更加簡便,既節約時間,準確率也可以得到保證。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中,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作者:陳海明 工作單位:浙江省紹興市鏡湖小學
小學數學教育教研論文篇二: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意識培養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解題思路保守,不重視記錄
數學教學中,思維模式保守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大敵。而在我們日常教學中,這種保守的思維模式卻一直佔據著主流,比如固定的解題套路、千篇一律的題海戰術等,都不利於學生靈活主動地去創造。另外,在學習過程中,由於學生的個體不同,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各異,所以要注意保持記錄的好習慣,但實際上,學生們往往忽略這些,甚至懶於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突發的靈感及時記錄,因此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二***不自信現象明顯,害怕出錯
在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普遍存在著不自信的現象,他們對於一個問題或幾個問題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也渴望被老師認可,但是由於怕出錯引起老師和同學的笑話,所以往往不敢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導致數學問題研究不深入,創新意識不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影響了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營造寬鬆的教學氛圍,解除學生心中的膽怯情緒,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愉悅的學習之中。
二、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策略
***一***保持好奇心,引導創造性活動
好奇心是人探究未知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種心理趨向,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時刻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有趣的現象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數學知識的運用,解決一些問題,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引導小學生去主動發現問題,主動尋找答案,這些都需要教師的正面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讓他們大膽嘗試、勇於實踐,積極參與各種新穎獨特的課外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
***二***發展想象力,提高發散性思維
數學是一項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但是在嚴密的邏輯思維背後,想象力和創新力也不容忽視,且二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要重視學生想象力的拓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創造性的提出一些問題,並積極主動的去解決問題,也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盡情的去想象,加強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之逐漸朝著集中性思維方向發展,同時還要及時排除心理定勢及消極性的心理暗示,比如在學習完“米、分米、釐米”以及“直線、線段和射線”等概念後,教師不妨挖掘教材中的一切可比較的因素,讓學生利用發散性思維,進行比較認識,可以到操場上實際測量籃球場和跑道的長和寬,也可以用捲尺或步伐進行測量,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感知比較測量所得資料的準確性,有效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捕捉靈感,學會舉一反三
靈感是一種思維能力,是在不斷實踐和積累知識的基礎上,瞬間產生的一種創造性的思路,是一種質的飛躍,它的產生往往伴隨著突破和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的捕捉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靈感,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對於有創意的想法,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同時,還要變換角度或者通過對比等方法去引導學生的數學靈感,讓學生感受到解題的挑戰和樂趣,並能舉一反三,不斷進行對比和聯絡,形成觸類旁通的能力,全面靈活的運用數學技能,越過常規邏輯去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比如這道題“將下列分數3/5、7/8、1/9、2/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從題中可以看出,如果按照傳統的思維模式,將個分數的分母進行通分比較,則顯得比較麻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另闢蹊徑,從同分子分數的角度出發,將這幾個分數化簡為具有相同分子的形式,然後再進行判斷。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會煥然大悟,找出了更加簡便的比較方法,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
***四***認識教與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正確處理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係,將學生的學習放到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創新能力,給學生參與教學的權利,懷疑知識正確性的權利,以及闡述自己獨到見解的權利,從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作為教師,還要在瞭解每一個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用欣賞認可的眼光去對待每一個人,做到不偏愛優等生,不歧視學困生,用對學生的熱愛去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信任,從而創造出一種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克服太過單調的死記硬背,例如在教師佈置家庭作業時,作業內容儘量做到豐富多彩,應該適當配置一題多解的問題,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或者讓學生把一道應用題,通過自己的思考,改變條件,從一步應用題變為多步的發散性應用題,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總之,創新性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打造出多元化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王雲峰 工作單位: 遼寧省喀左縣山嘴子中心小學
小學數學教育教研論文篇三:小學數學有效教學
一、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力
良好的情景能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提高大腦的活動效率,也能激發較為持久而穩定的興趣[1]。情境教學的關鍵就在於既要真正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又要努力發揮好教師引領的作用。以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章比和比例的知識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於比、比例、比值的概念和知識的運用模糊不清。在教學設計上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直觀,有趣的活動中獲得知識的概念。上課伊始,我拿出準備好的糖塊和一杯水,學生們看到我這些道具很好奇,這時候充分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同學們,我這裡有5塊糖,一共是30克,這杯水是300克的,大家幫我分析一下,糖放入水中後,糖水有多重?”問題一出,學生們立刻大笑起來:“老師,這麼簡單的問題呀,一共330克唄。”我在看到學生們積極性調動起來後,說:“我們今天要學的知識看起來難,我們就以這杯糖水為例,來層層剝開比和比值這節的真面目。”隨後我不斷引導學生從比的定義為突破口,自己小組探討,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情境演示,將抽象的知識形象的表達出來,有助於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整節課學習氣氛高漲,回答問題踴躍,也帶動了我的講課積極性,整體效果非常好。
二、運用多媒體,使抽象知識形態化
小學階段的孩子思維活躍,好奇心強,但是在數學學習上立體思維能力較差。以往題海戰術應對抽象知識的教學方法和學習策略,都不符合現代課程理念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正好迎合了孩子的這一特點。通過製作flash,將學生難以想象理解的問題簡單直觀的通過設計的動畫展現出來,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感知認識。青島版三年級數學新教材中“平移”一課,為了讓學生直觀地瞭解生活中的平移現象,我利用多媒體制作了“旋轉門”、“推拉門”的動態過程,在課堂上演示它們的運動過程,從而揭示平移概念。並設計了小熊跳格子的flash,將物體位置變化的過程演示出來,孩子們一開始以為是一款小遊戲,興趣十足地盯著動畫看小熊的運動路線。同時配以當下最受學生們喜愛的TOM貓的卡通形象講解平移的過程和平移的基本知識。將抽象知識融合與動畫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求知慾望,不僅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而且將複雜知識簡單化,有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三、轉變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針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而言的,它要求的是完善和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根據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以求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比如在學習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倒數這節課時,倒數這個詞的意義和用法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簡單地給學生套用定義,他們可能只是死記硬背的記住定義,但是對於知識的徹底理解與領悟卻相差較遠。這節課的講解,我採用的是開放式討論學習的方法。有的說:“倒數是什麼意思?”有的提出:“學倒數有什麼用處?”於是師生共同確定本節課的目標———研究倒數的意義、方法和用處。在確定了學習目標後,我引導學生從課本開始,認識概念,找清定義,明白倒數的意義。在理清基本知識後,我有拓展一些帶分數、小數、整數……直到最後討論了“1”和“0”有沒有倒數,為什麼。怎麼用簡單的方式找到倒數?通過大家自己的討論與學習,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習的方法。
四、提供材料,培養數學思考能力
良好的思考能力,主要體現在是否敢於思考和獨立思考[2]。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應為學生的思維提供空間和時間,注重思維誘導,把知識作為過程而不是結果教給學生,為學生的思維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維材料,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比如在學習求圓環面積的過程中,有一道題,花壇是圓形的,直徑3米,在花壇外修建一條寬1米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積。這道題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往往在求大圓的直徑時得出3+1=4米,忽略了小路在花壇的直徑兩邊都延伸了1米。由此看出學生感性材料的缺乏致使思維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全面考慮問題。因此,學生對具體豐富的思維材料接觸越多,邏輯思維能力也逐漸增強,從而達到從具體的事物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的過渡。
五、結論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是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是教學方法的根本變革。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知識引導給學生。教師在探究教學中有效的教學策略,立足與培養學生綜合學習素質,引導他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作者:吳寶珍 工作單位:福建省漳平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看過" 小學數學教育教研論文"的還看了:
大學本科函授畢業生自我鑑定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