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選修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5日

  心理學中很多概念和規律都是建立在實驗和社會調查基礎之上的,適當增加此類環節的訓練,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其中,產生真切的感受,才能真正讓他們記住,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因素研究》

  [提要] 大學生心理素質在其大學期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紹大學生心理素質,接著從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兩個方面分析影響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多種因素,最後提出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素質;對策

  本文為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課題《大學生心理素質狀況及對策研究》***專案編號:2013-MFD-143***的結項論文。

  一、大學生心理素質

  隨著大學生慢慢的接觸大學、社會,大學生會對大學、社會有一定感知能力,並且會逐漸地去適應,在這個適應的過程中,就形成了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大學生生活的外界環境、內部環境-個體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是各種因素的綜合表現。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其能否適應學校的生活,能否適應社會的要求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不僅是一個重要問題,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然而,影響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因素也有很多。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素質狀況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1、社會環境的影響

  ***1***社會競爭的壓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行業的不斷增加,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而且,大學生入學率在逐漸增加,社會培養出來的人才也越來越多。但是,有很多高校盲目擴招,使得招生人數的增長遠遠高於就業機會的增加,所以使大學生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比如,很多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優先考慮社會有經驗的人才,而不願意接納剛剛就業的大學生,就是有些單位願意接納應屆畢業生,但是都會選擇一些名牌大學的學生進行培養。因此,這對當前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國家剛剛恢復高考制度時,對大學生培養實行的是“訂單培養式”,很多大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前已經有就業單位接納,而現在實行的是“雙向選擇”方式,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時候是單位選擇學生,而不是學生選擇單位,這樣,使大學生的“天子驕子”的優越感備受衝擊,還有很多單位在招聘人才時的不正之風等都使大學生感到很迷茫和失落,這失落感很容易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

  ***2***資訊矛盾引起的認知問題。資訊矛盾引起的認知問題錯誤會導致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隨著網路時代的不斷推進,網路資訊魚龍混雜,有對大學生有激勵性的資訊,但是也有很多對大學生身心健康不利的資訊。大學生正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現在大學生幾乎有70%左右擁有電腦,所以在接觸有利資訊的同時,也會接觸地很多不良資訊,而由於大學生自我約束力還比較薄弱,老師又很少直接參與大學生業餘生活的指導,這使得大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資訊的誘惑,從而使很多大學生沉迷於網路,而不思進取,但是這又使得大學生感覺到很矛盾,覺得自己整天無所事事,不思進取,感到自責,但又不能自控,這種自我心理的矛盾和衝突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產生心理障礙或問題。

  2、家庭環境的影響

  ***1***父母期望的壓力。在當今社會,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現象普遍存在。為了子女升學,諸如考入大學、考取碩士研究生、能夠出國深造、甚至考取博士研究生,許多家長可謂是煞費苦心,不惜一切代價。這種父母的殷切期望,在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無形中給進入大學的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種長期的、無形的壓力,很容易給大學生帶來心理問題。

  ***2***家庭條件的壓力。雖然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全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現在城鄉差別還比較大。因此,由於家庭條件不同,在高校中,學生家庭收入懸殊問題也比較嚴重。儘管高校學生都不願意被別人認為是“貧困生”,但是他們卻無法逃避這樣的事實:從吃穿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與來自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大差別,他們為了使自己能夠在學習、生活中能夠儘量趕上大城市的同學,他們除了努力學習以趕上、甚至超越大城市同學的之外,為了能夠負擔起高額的學費和生活費,因此很多學生還要在課餘時間進行勤工儉學,這樣,這些家庭貧困的學生承受的心理負擔遠遠超過了別的大學生,從而很容易導致大學生心理不平衡,影響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3、校園環境的影響

  ***1***生活環境的壓力。生活環境的壓力也容易導致大學生心理素質發生問題。大學生從中學時代進入大學時代,很多同學是有原來的在父母照顧下生活轉為個人獨立的、集體式的生活。大學生步入大學之後,其面臨的校園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大學生為了適應新的校園環境,其心理也會慢慢地進行調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時,很多生活方面的問題都有父母幫忙解決,甚至學習方面的問題父母也會幫上很多忙,而進入大學以後,這些學生開始和同學一塊生活,這就要求既要獨自解決生活方面的問題,又要求學生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是,由於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多孩子因為缺少父母的幫助而缺乏自理能力和過不慣集體生活,特別是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很多事情感到無所適從,又不知道和同學進行交流,因此而感到孤獨和寂寞,長時間的壓抑和焦慮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2***學習環境的壓力。很多同學進入大學校門之後,學習環境和方式都有很大變化。原來是在老師指導下一步一步進行學習,老師讓學習什麼就學習什麼,並且大部分同學都很認真地學習;而考入大學後,學習知識很多是靠自覺學習,老師上完課之後,很少再直接指導學生應該如何如何學習。由於學習環境的變化,很多學生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學習什麼,該如何學習,慢慢的會失去自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此外,在大學校園裡面,競爭的內容不僅僅是學習成績,還有獨立能力、社交能力、組織能力、文體特長等各個方面。原來的學習能手,進入大學之後在社交方面變成了一名“呆子”。這使得很多學生都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從而導致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整體的否定。學習環境的壓力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

  篇二

  《高校教師職業壓力研究》

  摘 要:瞭解並研究教師職業壓力,不僅有助於深入瞭解教師面臨較大的職業壓力,而且有助於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減輕教師心理壓力、維護教師身心健康。採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比較法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結果發現:1***教師職業壓力的存在及其消極影響具有普遍性;2***教師職業壓力源的產生有多種綜合原因,經濟、物質方面的因素不是導致壓力的唯一原因;3***教師職業壓力的調解並不能僅依賴教師自身;4***緩解教師職業壓力的工作具有永續性。

  關鍵詞:職業壓力;教師;應對策略

  1 職業壓力的概念和理論研究進展

  1.1 國內外關於職業壓力的界定

  教師職業壓力的研究,最早出現於上世紀的美國,近20年來,世界各國對教師職業壓力的研究逐漸深入。吉里壓科和薩克裡夫認為教師職業壓力是教師消極情感的反應綜合症,如焦慮、緊張、沮喪或失落,通常伴隨著潛在生理變化,它是由教師的工作引起的,是通過教師對構成其健康與自尊的威脅性事件的知覺以及啟用減少威脅知覺的應對機制進行調節的。在隨後的研究中有關壓力的定義就非常豐富了,例如,Lazarus&Launier認為:“壓力是需要或超出正常適應的任何狀況”;Quick認為:“在面對壓力源時有機體自然能力資源的普遍的、有規律的、無意識的調動;”而Summers、Decotiis&Denisi則認為:“當個體被迫偏離正常的或希望的生活方式時表現出的不舒服的感覺。”

  國內關於職業壓力的概念也沒有統一的界定,例如,陳彰儀把職業壓力定義為:“個體面對他不能處理或破壞其生活和諧的刺激事件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張興隆認為:“生活環境不能滿足個人需要、個人學習與經驗,無法與現實生活的需求相互配合,所導致的生理或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種緊張狀態”;徐長江則把工作壓力定義為:“在工作環境中使個人目標受到威脅的壓力源長期地、持續地作用於個體,在個性及應付行為的影響下,形成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為反應的過程”;張建衛則認為工作壓力是:“由不良的工作環境或個體因素引起的,伴隨機能及心理活動變化的緊張狀態”。

  縱觀國內外關於教師職業壓力的概念,發現雖然表述和側重上存在一些歧異,但是還是有相當多的共同之處,例如,目前社會心理學對職業壓力概念的定義表明職業壓力是一個多維的概念:職業壓力是以反應、刺激、環境為基礎的變數,或者是人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的產物。綜合相關文獻對職業壓力定義的表明:1***職業壓力是一系列身心及行為的複雜反應過程;2***在壓力源存在的情況下,個體並不一定產生相應的壓力反應;3***職業壓力的反應是多方面的。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心理學選修課論文
心理健康教學論文
相關知識
心理學選修課論文
心理學選修課論文
教育心理學的結課論文
心理學選修論文範文
有關哲學的選修課論文
中國哲學史選修課論文
政治哲學的選修課論文
政治哲學的選修課論文
有關幸福心理學探析的論文
淺談教育心理學的實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