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理分析論文
自我分析就是要自我觀察,自我反省。實際上就是知己和自我認識的過程,只有對自己有了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後,對自己的定向、定位、定點才能比較準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自我心理分析》
摘要:當代大學生正處於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觀和人生觀正在形成,他們不停地思考,選擇和探索,難免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所以,正確的自我心理分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比較法、經驗法、反省法來認識自我,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加強自我心理調節,學會完善自我。
關鍵詞:自我分析;心理問題;心理健康
Abstract: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life, is rapidly maturing and has not reached full maturity, world outlook and outlook on life are formed, they kept thinking, selection and Exploration, will inevitably produce some kind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refore, the correct psychological analysis plays a vital rol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method, experience method, Reflection Method to know oneself and to develop good personality quality, to develop a scientific way of life, Strengthen Self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learn to improve themselves. Key words:Self – analysi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ental health
一、引言
本次研究以“我”為研究物件,通過比較法、經驗法、反省法來審視研究自己的心理,發現存在的問題,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為出發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並根據研究結果制定完善自我的方案。
二、自我分析
現代人有很多文化經驗,科學知識,可說無所不知,但卻少自知。而自知乃是一個自我意識發展的基礎。美國心理學家Jone和Hary提出關於人自我認識的視窗理論,被稱為喬韓視窗理論。他們認為人對自己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因為每個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開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祕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過與他人分享祕密的自我,通過他人的反饋減少盲目的自我,人對自己的瞭解就會更多更客觀。這次我也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了一番分析。
2.1 自我分析的方法
2.1.1 比較法——從我與人的關係認識自我
他人是反應自我的鏡子,與他人交往,是個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來源。我們先從家庭中的感情擴充套件到外面的友愛關係,進入社會有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有自知之明的人能從這些關係中用心向別人學習,獲得足夠的經驗,然後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規劃自己的前途,但是通過和人比較認識自己應該注意比較的參照物。
2.1.2 經驗法——從我與事的關係認識自我
從我與事的關係認識自我即我從做事的經驗中瞭解自己。成敗得失,其經驗的價值也因人而異。對聰明又善用智慧的人來說,成功失敗的經驗都可以促進他再成功,因為他們瞭解自我,有堅強的人格精神,善於學習,因而可以避免再重蹈覆轍;而對於某些自我比較脆弱的大學生,失敗的經驗更使其失敗。
2.1.3 反省法——從我與己的關係中認識自我
經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表現,總結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找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從我與己的關係中認識自我,看似容易,實則困難。自我觀察無疑是一個好方法,自我觀察是我們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
2.2 自我心理分析
2.2.1 心理困惑和問題
一、學習方面
在平常的學習或是工作中,我總會認真,嚴謹的完成應該完成的任務,儘量做到完美,但是,與此同時,我總是不斷追求新的東西,然後堅持不了一段時間,就會打退堂鼓,也就是說幹什麼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不能夠下定決心,堅持下去。而且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有著很多大學生的通病:在專業志向上比較麻木,對將來事情考慮的較少,對專業修養的培養一般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專業綜合知識的來源基本上是老師講的和同學議論的東西。基本因循老師的教學內容,認為將來的事到時候再說。對專業、事業成功者的先例,不會受到什麼鼓舞,覺得太高太遠,特別是對其他人的成功事例覺得隔自己太遠。但是我在專業學習上還是很努力的,上課的時候會坐在前排仔細記筆記,對老師的課堂演示很注意,作業按老師的程序去做。我在校學習專業知識基本上不會以自己的興趣做轉移,在校內只是按照學校老師的安排完成作業不怎麼管它將來的實際用途。
二、情緒方面
我是一個十分樂觀的人,不論是在初中、高中、還是大學,身邊的朋友總是說我好像從來沒有發過什麼脾氣,一直笑著,難道我真的是沒有煩惱嗎?其實苦惱啊、煩惱啊是肯定存在的,不過我堅信:只要笑一笑,沒什麼大不了。何況整天愁眉苦臉的也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還會影響身邊人的心情。不是常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嗎。對於生活中的變化和各種問題,我一般也能比較沉著的應對,但遇到重大挫折是,或在緊急狀況下,難免會有一些情緒波動,不能較好的協調自己的想法和別人想法,一方面,雖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但很可能會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有時候不聽別人的意見,會固執己見。我心氣平和,坦然寧靜,容易適應環境,知足常樂。既不過於保守,也不過於激進,一般情況下,有較好的自制力,比較尊重禮俗,少數情況下,也可能會情緒失控或有所懈怠。通常所體驗到的緊張程度和大多數人差不多,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戰或緊急情況時,也可能會比較緊張。
三、人際交往
大學是一個盡展人生風采的舞臺,而恰巧在剛入校時,我還帶有一定高考失利的情緒,以至於我不願去參加太多社團活動,因為我想好好學習,多看書,考個好點的研究生院,可是慢慢的,我發現大學和中學是不同的,這裡的學生有著更多的自由,這就意味著我周圍的同學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高中生了,況且大家的學習目標都由原來的追求高分變成只求不掛科了。圖書館裡的藏書對我也是個很大的誘惑,我在兼顧專業課的同時開始翻閱一些哲學、文學類的書籍。
學校的宿舍是六人間,可能是因為大家脾性相投,生活習慣相似,我和室友相處的很好,關係融洽、人際和諧。也就是在與大家相處的過程中,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做事認真負責,有較強的毅力,並且能很好的覺察到他人的情緒變化,與他人較好的相處。我始終認為,人性會有一些優點和弱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人的要求不能太苛求完美,我相信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其原因,只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按照他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很多一開始我們認為不可理解的行為就都變得可以理解了。對於生活中碰到的感到不友好的人,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容易看淡這些事情,畢竟每個人是不同的,矛盾不可避免,沒必要和他們理論或是在背後議論他們,這種做法既不能讓自己痛快,更不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陷並加以改正,只會最後讓矛盾加劇,大家大眼瞪小眼,一見面就總是有濃濃的火藥味,這又是何必呢。
總的來說,我是比較熱情開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的。不會斤斤計較,對於別人的批評也能欣然接受。交際處於中等水平,像大多數人一樣,在通常的交際中,都能表現的輕鬆,但有時在周圍的人都不熟悉的環境下,也會認生,也有可能保持沉默。客觀理智,注重現實,但是有時可能會少許冷漠。一般情況下,傾向於認為他人是真誠的、值得信任的,但是對有些人或事也會保持一定的警惕。待人比較真誠,但也不至於過於感情用事,比較認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說法。
朋友們都說我最大的特點是待人真誠,開朗友好,有愛心,有責任心。我很喜歡試著用社會心理學的一些理論來解釋身邊的現象。隨著我對心理學的瞭解逐漸深入,我發現心理學是很有意思並且是很有用的,我羨慕像張厚粲先生那樣的心理學大家,也越來越強烈的意識到人是應該有所追求、不斷拼搏的。
2.2.2 產生原因
一、學習及情緒方面
淺層分析
1. 太難了所以學不會
2. 太耗時間所以不想學
3. 沒有相關知識技能所以無法學
4. 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做不好所以不輕易學
深層分析
1.完美主義 所有事情都要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願意匆忙開始,要萬事俱備才行,所以造成了拖延症的習慣。
2.抵制與敵意 某個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太差了或者是某個老師講課只是照著書本念,所以不高興學他的課。
3.容易頹廢 任務太難了,或者別人都沒有做那我也不用做了,不能忍受持續做一件事,所以放到明天再做吧,但是到了明天,還是不想做,有繼續往後退。
二、人際交往方面
1.客觀因素
首先是家庭的影響。我是一個獨生子。不可否認,很多獨生子女步人大學後
就表現出獨立生活能力差,為人處事、與人溝通的能力差。再加之有些大學生所處的群體環境一般,又不善於自我疏導,長此以往形成了孤獨心理。其次是環境變化的影響。進入大學,原來相對穩定、熟悉的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大學開放的學習環境和較為寬鬆的管理模式,不僅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文化修養、行為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更為重視和強調個人的興趣和發展。加之接觸的老師、同學來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區,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有很大不同,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去適應全新的環境。但由於交往能力有限、交往方法不當,在人際交往中很容易導致失敗,交往失敗的影響又使得一些人把交往看成是一種負擔,漸漸地使人變得封閉自己或上網尋找慰藉,從而忽視與同學、朋友、教師之間人際交往活動。
2.主觀原因
生活在大學校園中的大學生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養基本相近,一般來說,我們之間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因而人際交往問題受社會、文化因素影響相對較小,而受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則較大。一是社會認知不當。社會認知主要包括自我認知和對他人的認知。大學時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強烈、最明顯的時期之一,我們正處在長身體、學知識、探索並確定人生之路的發展階段,因而難以正確全面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不能正確與別人進行比較,有些學生專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較,越比越氣,由此形成自卑心理。在對他人認知方面,由於認知偏差的影響,大學生存在著簡單化、情緒化、主觀性強等特點,容易對別人產生“信任危機”,從而影響人際之間的正常交往。二是遭受挫折,歸因不當。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在工作學習中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但如果不能正確歸因,挫折的消極影響就會成為人際交往障礙的原因。有時在眾人面前發言屢遭冷淡和交往效果不如意,就埋怨哀嘆自己天生不善交往,是個招人煩、惹人厭的倒黴蛋。以後遇到類似場合,就會逃避,遠離群體。
2.2.3 如何處理和應對
一、學習及情緒方面
1. 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遨遊,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已提高自身素質,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態,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 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包括生存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4.培養更多元化的興趣愛好並加以發展,要發揚持之以恆的精神,選擇了的事情就要堅持到底。
二、人際交往方面
1.要改變社交觀念,不能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費時間,耽誤學習,而應看作是擴充套件視野、增強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
2.要擴大交際範圍,只要對學習、思想有所啟發,都要樂於接觸,形成立體的良好的人際關係。
3.要多渠道交往,利用業緣圈、地緣圈、趣緣圈以及郊遊、聯歡、寒暑假、社會調查等加強交往實踐。
4.儘量發揚自己的優點,用自己開朗樂觀的心態去感染周圍的人,誠心與人交往,用心與人交流。
三、結束語
通過對自己的全面分析,我更加明白了自身的優缺點,也有了明確的完善自我的方案,讓我明確了今後的路途中應該注意哪方面的問題,也讓我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有了更加清晰的想法。
參考文獻
[1]張忠明, 張曉林,大學新生心理問題淺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 , 2005,***03***
[2]盧曉紅.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 037888-2.html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 110***6***.
[3]何維林,李哲等.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策[J].中國健康教育,2004***8***:47-4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淺論心理壓力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