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科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8日

  科學是旨在理性、客觀的前提下,用知識***理論***與實驗完整地證明出的真理。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簡論科學技術史

  摘要:從科學技術史與歷史科學的關係入手,簡要論述了科學技術史研究中的內史與外史問題,以及科學技術史研究中幾種不同的取向。

  關鍵詞:科學技術史 歷史科學 內史 外史

  廣義的歷史是所有人的生活歷程。科學探索和技術創造活動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技術和科學的產生,才使人類的生活和其它動物的生活產生了質的區別。技術的歷史反映著人類生存和發展狀況的變化軌跡;科學的歷史同人類精神、思想和世界觀的進步密切相關。因而,科學技術史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自然科學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興起較晚。但是,由於科學理性的巨大力量和科學技術發展對人類社會前進的深刻影響,科學技術史研究逐漸成為人類文化史、社會發展史中特別引人注目的內容。

  1 科學技術史與歷史科學

  科學技術史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科學,它描述的是科學和技術從生產到發展的史實,是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的歷史。它是歷史學領域中發展較晚、具有特殊性質的一個分支,是一門位於自然科學、技術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接壤位置的邊緣學科。美國著名科學史家薩頓***G.SONTON.1884-1956***曾經指出,歷史學發展中最早的領域是政治史、軍事史,以後才是經濟史,最後才是文化史。在文化的歷史研究中,宗教史是最早出現的,然後是藝術史,出現最晚的則是對科學的歷史研究。出現這樣的研究順序是很正常的,這是因為系統的觀察、實驗與嚴密的邏輯體系相結合的近代科學產生於文藝復興運動之後的17世紀。在這之前,歷史的其他分支早已有人進行了認真地研究了。經過18世紀英國產業革命的技術機械化、19世紀歐美國家實現的技術科學化和科學理論化之後,從經濟在市場競爭和科學技術的帶動下獲得飛速發展的史實中,人們逐漸認識到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過對資本主義和對科學技術歷史的考察,才明確提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一科學論斷,又經歷了為世紀社會實踐的檢驗,人們進一步認識到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的構成要素日益發揮了關鍵能動的作用。正是這種日漸深化的認識,科學技術的歷史研究在歷史學中的重要地位才逐漸被置於它應有的位置。

  歷史學家之所以拒科學史於門外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可以歸納為:

  第一,研究物件不同。歷史學家首先注意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科學史則是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研究人類認識自然、適應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歷史。其實,歷史學研究的深人,要求歷史學家的視野從戰爭、政治和帝王將相的範圍內跳出去,向文學、藝術、宗教、經濟等領域延伸,把文化和思想的發展也包括進去。這種新的歷史觀就必然會促進歷史學的發展。當然,科學史的發展也是其中。科學史的發展不僅從內容上是對歷史學的重要補充,而且它將人們的歷史觀從人與人的關係擴充套件到人與自然、人類在自然界的地位和能動作用等更廣闊的領域。

  第二,研究內容的差異。由於研究物件的不同,科學史家常需閱讀的是一些科學著作,這些科學著作則往往專業語言很強,對於多數只是在中學階段接觸過自然科學的歷史學家來說就很難看懂。這樣一代傳一代,造成一些歷史學家對科學史越來越生疏。

  事實上,科學技術史,從它的內容來看,從事自然科學,技術研究的學者較熟悉;若從研究的物件和範疇來看,他更傾向於社會科學。但是無論是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學者,還是社會科學的學者,研究科學技術史都有自己的某種侷限,這正是科學技術史作為邊緣學科的一個特點。

  2 科學技術史研究中的內史與外史

  在科學史研究中,所謂內史***internal history***,主要研究某一學科本身發展的過程,包括重要的事件、成就、儀器、方法、著作、人物等等,以及與此相關的年代問題。所謂外史***external history***,則側重於研究該學科發展過程中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以及該學科在歷史上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性質;而這外部環境可以包括政治、經濟、軍事、風俗、地理、文化等許多方面。

  內史外史問題,也不免要牽涉到上面所談到的三種科學史研究方法。其實傳統的編年史方法正是以前作純內史研究的不二法門,國內以往大量的科學史論著都證明了這一點***然而真正的深湛之作,卻也不能不適度引入思想史方法***,而成功的外史研究則無論如何不能不借助於社會學的方法。

  從內史到外史,並非研究物件的簡單擴充套件,而是思路和視角的重大轉換。就純粹的內史而言,是將科學史看成科學自身的歷史***至少就國內以往的情況看來基本是如此***;而外史研究要求將科學史看成整個人類文明史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思路的拓展和視角的轉換,同一個物件被置於不同的背景之中,它所呈現出來的情狀和意義也就大不相同了。

  我們可以簡單歸納外史研究的三重動因:

  第一,科學史研究自身深入發展的需要。

  第二,科學史研究者拓展新的研究領域的需要。

  第三,將人類文明視為一個整體,著眼於溝通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

  前兩種動因產生於科學史研究者群體之內,第三種動因則可能吸引人文學者加入到科學史研究的隊伍中來——事實上這種現象近年在國外已不時可見。

  3 科學史的三種研究方法

  科學史研究,與其它學術活動一樣,是一種智力活動,有它自己的“遊戲規則”;按照學術規則運作,這就是科學史研究應有的方法,同時也就使科學史研究具有了意義。而比較有成效的方法,至少已經有3種。

  第一種是實證主義的編年史方法。這種方法在古代史學中早已被使用,也是現代形態的科學史研究中仍在大量使用的方法,在目前國內科學史界則仍是最主要的方法。在中國,這種方法與當年乾嘉諸老的考據之法有一脈相承之處。編年史的方法主要是以年代為線索,對史事進行梳理考證,力圖勾畫出歷史的準確面貌。此法的優點,首先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它。其弊則在於有時難免流於瑣碎,或是將研究變成“成就年表”的編制而缺乏深刻的思想。   第二種是思想史學派的概念分析方法。這種方法在科學史研究中的使用,大體到20世紀初才出現。這種方法主張研究原始文獻——主要不是為了發現其中有多少成就,而是為了研究這些文獻的作者當時究竟是怎麼想的,重視的是思想概念的發展和演化。體現這種方法的科學史著作,較著名的有1939年柯瓦雷***A.Koyre***的《伽利略研究》和1949年巴特菲爾德***H.Butterfield***的《近代科學的起源》等。巴特菲爾德反對將科學史研究變成編制“成就年表”的工作,認為如果這樣的話:

  我們這部科學史的整個結構就是無生命的,它的整個形式也就受到了歪曲。事實已經證明,瞭解早期科學家們遭受的失敗和他們提出的錯誤的假說,考察在特定時期中看來是不可逾越的特殊的知識障礙。甚至研究雖已陷入盲谷,但總的來說對科學進步仍有影響的那些科學發展的過程,幾乎是更為有益的。

  思想史學派的概念分析方法以及在這種方法指導下所產生的研究成果,在國內科學史界影響很小。至於國內近年亦有標舉為“科學思想史”的著作,則屬於另外一種路數——國內似乎通常將“科學思想史”理解為科學史下面的一個分支,而不是一種指導科學史研究的方法。

  與上述兩種方法並列的,是20世紀的第三種方法,即社會學的方法。1931年,前蘇聯科學史家在第二屆國際科學史大會上發表了題為“牛頓《原理》的社會經濟根源”的論文,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特有的科學史研究方法的出現。這種方法此後得到一些左翼科學史家的追隨,1939年貝爾納***J.D.Bernal***的《科學的社會功能》是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而幾乎與此同時,默頓***R.K.Merton***的名著《十七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也問世了***1938年***,成為科學社會學方面開創性的著作,這是以社會學方法研究科學史的更重要的派別。

  以上三種方法,從本質上說未必有優劣高下之分,在使用時也很難截然分開。至於思想史和社會學這兩種方法相互之間的關係和作用,可以有如下的認識:

  思想史和社會史方法作為科學發展的兩種解釋,有它們各自獨到的地方,但也都有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雖已被廣泛而且深入地討論過,但是一種新的對內史和外史的更高層次的綜合尚未出現,也許,以新的綜合取代它們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也許在理解科學的發展方面,它們都享有基礎地位,唯有兩者的互補才能構成一部完整的科學史。

  總之,科學技術史是一個複雜的多面體,對它的描述常常可以有許多側面或採用多種方法。取向側重的不同,其描述就會有不同的面貌和內涵。假若幾個取向都能兼顧到,這當然很好,是較全面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不僅是幾個取向難以兼顧,有時甚至連一個取向也難以做好。對於科學技術史研究起步較晚的中國,情況更是如此。

  參考文獻:

  [1]曹天予.魅力與危險——對科學史後現代主義觀的反思.自然辯證法通訊,1993.3.

  [2]吳國盛.走向科學思想史.自然辯證法研究,1994.2.

  [3]魏屹東.科學史為什麼從內史走向外史.自然辯證法研究,199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初中生科學論文
初中科學論文格式
相關知識
初中生科學論文怎麼寫
初中生科學論文範文
初中生科學論文
初中生科學論文
高中生科學論文
初中生同學的文藝畢業留言
初中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高中生物學論文
初中生科學學習方法
電影中的科學論文題目